统计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_第1页
统计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_第2页
统计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_第3页
统计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_第4页
统计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和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和读统计图表等。结合本单元内容,安排了“统计天气(二)”的综合应用。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重视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生活空间的拓展,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也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本单元首先注意选择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数据信息作为统计学习的素材,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如,1990年2002年我国水果的产量,建国后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十五”时期我国各年年末电话用户数,我国农村、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等。另外,还设计了学生自主收集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写分析文章的活动,通过这些内容和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建设好美好家园的愿望。二、在读图、比较统计图特点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本单元教材坚持全套教材统计知识的编排特点。首先,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典型事例,把读统计图贯穿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另外,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认识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例如,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考虑到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直观表示一组数据,只是反应数据的特点不同:单式条形统计图直观的表示了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直观的表示一组数据的变化情况。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某地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这件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呈现一组真实的数据。在学生读图、了解每个月平均气温信息的背景下,自然引出表示每个月气温变化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在学生读折线图,分析、比较两种统计图不同特点的同时,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如,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选择了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真实数据,用单式、复式统计图分别直观呈现了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和男、女人口数,在学生读图、了解图中信息、分析比较两种统计图不同特点的同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三、重视统计观念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要求“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为什么把“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之一呢?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求平均数、画统计图等这些事情计算器、计算机都能做得很好。而在以信息和技术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要根据大量的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这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一个人更好生存的需要。所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统计观念。即: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收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本单元教材根据46年级学段统计与概率“能解释统计的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的要求。结合每节课的知识学习,除安排了读统计图,交流获得的信息,提问题回答问题外,还特别设计了根据数据结果进行判断和简单预测的问题。如,气象台预报该地7、8、9三日将有大雨,你认为水位将怎样变化?预测一下,我国2004年的水果产量;预测一下,到2010年我过的人口总数大概是多少等。教学中,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大量的、现实的素材,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的作用,能理智的分析他人的统计数据,以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第1课时,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选择了两个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作为课程资源。素材一,教材用条形统计图呈现了某地2003年月平均气温的统计数据,让学生读图、交流了解到的信息和想到的问题。接着,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的全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并在“议一议”中提出三个问题。(1)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使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形状和表示数据特点方面的特征。即: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数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反映全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2)说一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作图的特点,学会做图。(3)这个地区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平均气温升的最快?哪两个月平均气温降的最快?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表示和交流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征。素材二,教材选择了某水文站2002年8月份16日下午2时水位测量的数据,用汛情公告和水位变化统计图呈现出有关信息,并给出警戒水位和历史最高水位的数据和标志线,设计了四个问题。(1)图中的两条虚线表示什么?使学生了解用统计图表示具体事物的灵活性和实用性。(2)哪天的水位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位?水位从哪天开始回落?使学生体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直观性和价值。(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地区8月1日6日汛情的变化情况。给学生创造对统计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表达的空间。(4)气象台预报该地区8月7、8、9三日将有大雨,你认为水位会怎样变化?使学生体会统计的意义,学会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预测。第2课时,尝试画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选择了一所小学六年级(1)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戴眼镜人数记录表和只标有数据点的统计图,提出根据数据试着完成折线统计图的要求,让学生在读表和图的基础上,试着完成统计图。接着,在“议一议”中安排了两个问题。(1)观察统计图,你能发现这6年中戴眼镜的人数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根据统计数据描述戴眼镜人数的情况。(2)你能试着说一说这种变化的原因吗?讨论这种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爱护眼睛,注意保护眼睛的意识。在练一练中,选择了一个女孩出生到半年中身长、体重的增长数据(体重都是以千克为单位的小数)。给出了不完整的统计图,让学生根据数据自己试着完成两个折线统计图。其中,身长变化统计图给出了数据点,学生只需要把各点用线段连起来;体重变化统计图只给出表格,学生需要先根据数据确定点,再画线段。由于体重的数据都是小数,所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让学生先讨论一下怎样确定数据点。如,出生时体重3.9千克,因为两个格表示4千克,3.9千克接近4千克,就在4下面点上一个点。另外,交流时,让学生充分交流确定点的方法。第3课时,认识特殊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选择了三个典型材料。素材一,我国1990年到2002年部分年份的水果产量统计图。这个统计图的特殊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数据相对都比较大,所以从0到1500万吨用了虚线格表示,其他一个格表示500吨。第二,统计的年份有间隔,统计图上的方格也对应年份有间隔。首先让学生读图,然后交流获得的信息,并预测2004年的水果产量。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读图,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了解图中空格间隔不同的实际意义。即:虽然有些年份没有统计数据,但统计图中要给出相应的位置。素材二,“试一试”中给出了小韩村1990年到2003年部分年份拥有彩色电视机数量的统计表,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制作不同间隔的折线统计图。素材三,“练一练”中以一般记录方式给出了某县农民1995年2003年部分年份收入的统计数据,让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教学中,首先,要利用教材上的素材给学生自主作图、交流的空间。其次,还可以收集本地近几年有关的真实数据,使学生体会现代化农村的发展变化之大。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2、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经历分析、判断和预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身边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的实用性,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集体氛围里及不断的成功的探究中进行自我肯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教学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统计图在实际事例中的灵活运用。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展板、直尺、大头笔等教学过程:网页浏览(欣赏激趣)“同学们喜欢上网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我登陆到北京市西城区统计信息网,了解到了许多统计的知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简单的对话后,引导学生登陆网页,了解广阔的统计信息,欣赏各种统计图,引入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开阔视野、增进学习。利用学生的爱好激发学习的兴趣)尝试分析(新手上路)给学生展示一幅月平均气温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自由尝试分析。“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在学生提不出问题的时候,老师来提两个问题: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设计意图:改编课本的安排思路,先让学生看,再学画,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初步的尝试分析,给学生指引了一条分析之路,为后面的深层分析铺垫。)一探究绘制(分工合作)“你会画吗?试一试!”学生以六人为一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全班一共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的题材都不同。分别为:1、气象局长-某地月平均气温统计图2、商店店长-红叶服装店某个星期销售衬衫情况统计图3、医院院长-某医院一位病人的体温记录统计图4、农业部长-某县农民年收入统计图5、学校校长-陈明8-14周岁体重变化统计图6、社区区长-参加沙井“爱心一族”活动人数统计图7、环保局长-深圳市下坪固体垃圾填埋场填埋垃圾统计图8、家庭家长-某户一年用水情况统计图(设计意图:小组分工合作,动手绘制,发展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感受集体的力量。)一、 清谈画法(蜻蜓点水)请谈谈你们小组的绘制过程!请学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绘制过程与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故在此不作为重点讨论,老师在巡视中发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二、 探究分析(深层挖掘)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汇合,并形成一种判断和预测能力,在判断和预测上不同的观点会产生差异。(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三、 成果发表(八仙过海)由两个小组的同学代表上台发表自己小组在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感受到的思想教育。其中每组代表三人,两个人托展示牌,一个人讲解。(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在知识的进步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同时也为展览大会的各小组的展示起楷模、示范作用)四、 展览大会(活动交流)八个小组各设自己的展台,两个人托展示牌,一个人讲解,其余的三人到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展台观看展览,也可以提出问题或交流想法。有时间的小组可以人员自由轮换。(设计意图:充分使用素材的价值,提高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随着个性去选择,从而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五、 归纳特点(语言修炼)请谈谈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把零散的语言组合成精练的特点和作用。老师再把这些特点和作用板书在黑板上。(设计意图:学生一般在语言的逻辑表达及系统的组织上显得极不成熟,这也是数学训练的难点,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所以需要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摸索去尝试。必要时,老师可以适当地启发或帮助,并把这些特点板书出来,起到规范和强调的作用。)六、 实际应用(感受实惠)1.要分析小明同学一个学期5个单元考试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应该选择( )比较合适。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2.要分析沙井天虹商场1-6月份某商品的销售额情况,你觉得应该选择( )比较合适。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3.其他应用。(如:股票价格曲线图心电图)(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使用统计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很有用的,是实惠的。从而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七、 能力提升(百尺竿头)这道题是第二届国际教育成就评价课的统计知识测试题之一。我国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排在倒数,而其他方面的成绩排在第一,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样的难题?展示统计图及问题:1、这位同学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他在途中停留了多长时间?3、最后半小时他骑了多少千米?(设计意图:学有余力的同学,给他一点难度,会激发他们的斗志和表现的欲望)八、 聊天式小结请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设计意图: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回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对知识的结构进行梳理,利于学生的语言和个性发展)九、 分层式作业请根据自己的爱好或能力,选做一题。1.请把你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制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2.如果你家里有电脑,你能用电脑来绘制这张图吗,请试一试。3.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在同一节课中,各种方面的影响,每个同学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家庭条件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每个学生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也会受到限制。分层作业,以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作用: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特点: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单式折线统计图l 板书设计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以及能对数据作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而这也是进一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同时,可以进一步形成统计思想,能用统计的思想分析获得的数据,提高初步的统计能力,进一步掌握统计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画出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能看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作数量的简单分析;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分析探究等活动,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掌握基本技能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教学设计理念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欲望。2、充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分析探究等活动,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掌握基本技能与方法。3、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提高。课前准备“折线统计图”课件、学生作业纸等。教学流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猜想探究,明确学习内容。1、课前交流:同学们,今年8月在希腊雅典举办了第28届夏季奥运会,你们观看比赛并为中国队加油了吗?(学生们情绪较为激动,纷纷表示为中国队加油助威了!)看来大家对中国队都非常关心,真是一个个爱国的好公民。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你知道中国是在哪一届夏季奥运会上获得了首枚金牌吗?(有些学生知道是在1984年,而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届奥运会;有些学生知道是在第23届。)你知道自1984年以来,我国在历届夏季奥运会中各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吗?(部分学生除了知道本届获得32枚金牌以外,还知道中国在上届悉尼奥运会上获得28枚金牌,其它几届的金牌数就不清楚了。)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近几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获金牌的数量(但没有板书出来),从学生的表情上看,许多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显得较为兴奋。(点评:情境的创设以刚刚发生的世界大事,并为学生所关注的、喜闻乐见的奥运会导入,贴近学生的心理,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这个环节为本节课的展开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可以说“课未始,情先酝。”)2、引导猜想:课前,我们通过交流了解了1984年以来我国在历届夏季奥运会中获得金牌的情况,你们记住这些数据了吗?(只有少数学生表示记住了,大多数学生都在摇头。)师:那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记忆这些数据,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这些数据呢?(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生1:可以画一张表,将每一届获得的金牌数都写下来。生2:对,也就是用统计表来表示。生3: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生4:是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师:这是以前大家学过的知识,现在能学以致用,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老师在课前将这些数据整理后制成了两幅统计图(出示下图),你认识它们吗?我国在历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统计图(19842004年)2004年9月 单位:枚2004年9月生1:左边的是条形统计图,右边的我不知道,我想也许是方格统计图吧。生2:我想右边的应该是点线统计图,因为它是由点和线组成的。生3:右边的是折线统计图。师:(故作疑惑)你是怎么知道是折线统计图的呢?生3:数学书刚发下来,我就都看过了。师: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好,前两位同学能大胆地猜测,并依据它的某些特点命名,真敢想;而第三位同学能在学期刚开始就将新的知识都预习过了,主动学习的意识真强。希望同学们都能向他们学习!师:我们先来看这幅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什么来表示各届奥运会金牌数的?生: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直条来表示各届奥运会金牌数的。师:通过这张统计图,你可以知道些什么呢?生1:我知道了从23届奥运会以来,我国在每一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生2:我知道了我国在第28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最多,在第24届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最少。生3:我还知道第28届的金牌数是第25届的2倍。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3:我是通过计算知道的。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能通过计算来了解更多的情况。真爱动脑! 3、探讨学习内容:(小结并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看来大家对有关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探讨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板书课题)那你想在这节课学到哪些知识或研究哪些问题呢?生1: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生2: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生3:我想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教师加以整合并板书: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特点和作用、绘制方法)师: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勇于发现、大胆操作、积极探究,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点评:让学生去思考想学的内容,并自己说出来,这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只有自己想学习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才能投入更多的关注,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因为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也才能使下面学习更富有针对性、目的性。这个环节的处理要比某些课中直接出示学习目的,让学生读一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要好得多!)二、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合作交流等活动,加强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画法和作用的认识。1、联系条形统计图,探究折线统计图的构成、特点和作用。师:下面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统计图,并4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组长注意记录组员的发言,然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后由组长派代表交流)小组1:我组认为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点是画法不同。小组2:我们补充一个相同点,它们都有横轴和纵轴。小组3:我组认为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计图有方格。小组4:条形统计图没有方格,而折线统小组5:我们发现它们都有名称和制图日期。师:真好!大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两种统计图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那么,你们认为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学生稍作思考,纷纷举手。)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折线统计图却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生2:折线统计图用线段将各点连了起来,而条形统计图不需要。师: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通过这张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呢?生1:与条形统计图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届我国获得金牌的数量。(许多学生的意见一致,都将手放了下去。教师见学生开始沉默,就用手在图上按折线的起伏移动,作提示。)生2:噫!老师我知道了,从23届到24届金牌数减少了,从24届开始,金牌数又向上升了。生3:(激动地站起来)对,对!金牌数减少折线就下降,金牌数增加折线就上升,就象山坡一样,有起有伏,真有趣。师:(赞许地点了点头)对,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重要作用,它能通过折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那照图上折线发展的趋势,你认为我国在下一届奥运会上可能会得到多少枚金牌呢?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观点。有的说35枚,有的说40枚,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比这届要多。教师问及理由:有的孩子说下届奥运会在我国召开,我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有的孩子说这届奥运会有的运动员没有发挥出最高水平,下届一定能发挥地更好师:那与条形统计图相比较,你认为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学生归纳,相互补充,教师小结并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特点:用点表示各数量的多少,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情况。作用: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2、练习师:这儿有一幅“某地2000年全年降水量变化情况统计图”(教材第65页),请大家认真观察,并完成填空。学生观察后口答填空,集体交流。(点评: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的机会,通过学生的互相补充,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而让学生猜猜下一届奥运会我国会获得多少枚金牌,这既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探究欲望进一步得到了释放,而且也巩固了折线统计图重要作用: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谓是一举多得!)3、合作探究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师:通过折线统计图,我们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能给我们在分析研究问题时提供很大的帮助。那么,折线统计图究竟该如何制作呢?在制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请大家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或意见,最后形成你们小组认为最佳的方法,并选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学生讨论后各小组交流本组的画法,说法大体一致:画方格描点连线写数据教师适时评价,然后多媒体演示制作过程。学生将自己的画法与教师演示的画法进行比较,内化折线统计图的画法。4、练习巩固学生完成教材第65页的“练一练”,并展示自己的作业,其他学生作出评价或提出建议。(主要以小组交流为主)三、绘制折线统计图,分析研究问题。师: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并制成了统计表,(出示三张统计表,如下)下面就请大家拿出画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纸,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统计内容制一幅折线统计图,然后对照自己所画的统计图说说了解到哪些情况,发现了些什么问题,准备提出哪些建议或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校图书室第三周学生借书情况统计2004年9月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人数601009070150华润商厦文具柜2003年各季度销售情况统计2004年9月季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金额(万元)15254030某小学学生一周收集废生活塑料袋情况统计2004年9月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数量(个)130100200250220290350学生按小组进行操作,互相说说自己了解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组内成员加以补充。(学生情绪高涨,对于这种较为开放的学习方式,学生很是喜欢!)生1:我通过计算,发现这个小学学生一周内平均每天收集了220个废生活塑料袋。(许多学生点头赞同。)生2:老师,如果一年按365天计算,这个小学的学生一年内可以收集80300废生活塑料袋。生3:我曾在书上看到每个废生活塑料袋会污染0.5平方米的土地,于是我又算了一下,这个小学的学生在一年内收集的这些废生活塑料袋可以污染40150平方米的土地。生4:(紧接着)我们学校的土地也只有40000多平方米,只要一年就全部被污染了。(“哇!”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声音,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师:那你们看了这些数据,有些什么想法呢?都说说看。生5:我们也应该行动起来,加入收集废生活塑料袋的行列,为减少土地污染作出贡献。生6:我们应该向全校学生提出倡议: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请不要乱扔废生活塑料袋。生7:我们应该尽量少用塑料袋,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师:你看,我们通过对一张统计图的分析和研究,知道了这么多。可见,统计图确实能给我们在分析研究问题时带来很大的帮助。(点评:开放的课堂带来了轻松的氛围,开放的习题引发了多样的思维。给学生选择的机会,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学生一定能奉上许多精彩,上面的环节就很好地给了我们注解。)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呢?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总评:本节课无论是从教师对教学过程调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层面来看,我个人认为这都是一节成功的好课。本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1、教学内容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没有依例而教,而是选取了四年八月全国人民都非常关注的奥运会的热点导入,自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2、在新授时将条形和折线统计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教学,使学生能依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并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互补等学习方式,完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3、教学过程体现出教者的教学理念:“用开放的理念营造灵动的课堂生活”。教学内容由学生引出,学习目标由学生提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由学生们讨论得出,巩固练习的内容由学生选择练习,思考探究的难易由学生确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地营造着自己的课堂生活,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很好地落实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