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课件.ppt_第1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课件.ppt_第2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课件.ppt_第3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课件.ppt_第4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规 程,本标准包括17章及11个附录,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施工准备、抗滑桩施工、挡土墙施工、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预应力锚索施工、排水工程施工、护坡工程施工、拦挡坝排导槽停淤场施工、岩溶和采空区填筑及注浆施工、其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工程监测、工程验收、环保和安全措施、成品保护等。,前 言,3 基本规定,3.0.1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关施工资质及经验的单位承担,并应配备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0.2 开工前应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应编制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及先进材料。施工组织设计须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3.0.3 重大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施工方案,应进行专家评审论证。,3.0.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前,必须具备完整的勘查设计资料,勘查设计成果深度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3.0.5 施工前业主或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熟悉工程图纸,明确设计意图,提出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 3.0.6 临时设施需满足施工要求,如临时施工道路、临建设施、供水供电等。 3.0.7 临建设施应避开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影响区域,防止施工期产生次生灾害。 3.0.8 施工过程中应同步开展施工地质工作,记录及追踪施工过程中的相关地质条件变化情况。,3 基本规定,3.0.9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施工监测,掌握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情况及变形特征,做好监测记录,当出现变形加剧,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妥善解决。 3.0.10 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掌握质量控制的重点及难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和验收要求。 3.0.11 应制定详细的安全保证措施,识别危险源,掌握保证安全的要点,确保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和设施的安全。,3 基本规定,3.0.12 按照信息法施工要求,根据施工情况及时反馈设计,并根据施工地质和监测数据对设计和施工方案及时调整,所有变更应得到设计和监理方认可。 3.0.13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治理的地质灾害体的稳定,不得因治理施工降低地质灾害体的稳定性。 3.0.14 施工期应有防灾预案,做好防灾预演,以确保突发灾情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0.15 施工完成后对施工质量检验检测,并对工程实体进行验收。,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 4.2 场地准备,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 4.1.1 施工单位应组建项目管理机构,选定以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班子,设置项目管理部门,分工明确,权责清晰。 4.1.2 施工单位应搜集勘查设计及监测资料,收集当地水文气象资料,以及治理区的地表迳流资料等。 4.1.3 施工单位应安排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质灾害体的现状,明确治理工程的布置区域,熟悉施工现场条件。,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 4.1.4 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参加技术交底和图纸会审,明确设计意图和施工要点,形成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记录。 4.1.5 施工单位在熟悉勘查和设计文件、了解施工现场条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工艺,有针对性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参见附录3。,4 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 4.1.6 业主应组织办理测量基准点的移交,测量基准点一般不少于3个。施工单位应对移交的测量基准点进行复核测量,经复核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要求时,方可作为施工放线的基准点。 4.1.7 施工单位应按工程测量要求布设测量控制网点,测量控制网点应能够控制整个施工区域,并设固定标识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4.1.8 施工单位应完善开工前的报批手续,准备施工技术资料,须在取得监理单位认可后方可开工。,4 施工准备,4.2 场地准备 4.2.1 施工前按现场平面布置图的要求规划临时设施占地,进行临时征地及青苗赔偿。 4.2.2 进行场地临时设施建设,包括做好施工场地平整、供水供电接入、规划布置生活区、办公区、修建临时道路等工作。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材料堆放及加工场地尽量靠近治理工程区,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场地宜硬化处理。 2.应保证施工用水、用电,采用工业用电时应有备用的电源,施工水质水量应满足施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4 施工准备,4.2 场地准备 3.临时用电应进行设备总需容量计算,变压器容量应满足生产用电负荷要求,临时用电的布置须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规定。 4.生活区、办公区宜分开,并应符合相关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 5.临时道路线路布置应方便施工,路面宜硬化处理。道路的宽度、坡度、转弯半径等必须满足施工车辆行驶要求,路堑或路堤边坡应进行必要支挡。,4 施工准备,4.2 场地准备 4.2.3 对所有进场设备应专门验收。设备性能应能满足施工要求,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应做好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等准备工作。 4.2.4 应组织适量的施工材料进场。施工材料应满足施工质量要求,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必须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4.2.5 对存在弃土的施工项目,应对弃土场地进行调查,弃土边坡应保持稳定,并不得损坏周边环境,弃土坡脚宜设置挡土墙。,5 抗滑桩施工,5.1 一般规定 5.2桩孔开挖 5.3 钢筋制作安装 5.4 混凝土浇筑 5.5 桩间挡土板施工 5.6 质量检验,5.1 一般规定 5.1.1 按设计桩位测量放线,桩孔现场位置应与设计坐标一致,设置的桩轴线定位标志在施工期应长期保留并定期复核。 5.1.2 抗滑桩施工区应加强现场管理,非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施工现场。 5.1.3 抗滑桩一般采取人工开挖,邻近地表水体的抗滑桩不宜在地表水面以下人工开挖。 5.1.4 抗滑桩须跳挖施工,不得同时开挖,应采取间隔跳挖。如滑坡稳定性较差,应采取二桩跳挖或多桩跳挖,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开挖相邻抗滑桩。,5 抗滑桩施工,5.1 一般规定 5.1.5 抗滑桩的施工次序应根据滑坡的稳定性确定,一般可采取先两侧后中部、先浅桩后深桩的开挖顺序。 5.1.6 挖孔过程中须跟踪进行施工地质编录,应将开挖施工视为对滑坡进行再勘查的过程,完整记录开挖地质情况,详细记录和描述滑带的位置及地质特征,以利于反馈设计。 5.1.7 开挖的弃碴应及时外运,不得堆放在孔口附近。 5.1.8 桩孔断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桩孔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如滑面埋深与勘查设计确定的滑面埋深相差较大,应报告设计单位对桩深做相应调整。,5 抗滑桩施工,5.1 一般规定 5.1.9 抗滑桩钢筋制安应严格按设计图施工,原材料及钢筋配置数量和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5.1.10 抗滑桩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振捣密实。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1.11 处在变形中的滑坡不得施工抗滑桩,应在滑坡体稳定后才能进行挖孔作业。 5.1.12 埋入式抗滑桩对桩孔空孔部分按设计要求回填,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回填土力学性能应与桩周土基本一致。 5.1.13 抗滑桩深度不宜超过40m,桩截面不宜超过10m2,如超过此限值则应进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论证。,5 抗滑桩施工,5.2桩孔开挖 5.2.1 开挖前应平整施工场地,沿布桩线修建临时施工道路,方便弃土外运及施工材料的运输。施工场地应设临时截排水沟,地表水不得冲刷施工场地,不得流入桩孔之内。 5.2.2 桩孔锁口梁高出地面不少于200mm,宽度不小于400mm,砼强度不低于C20。桩孔口均应设置安全围栏,雨季施工时应搭设雨棚。 5.2.3 挖孔桩的提升机械可采用摇摆旋转式电动提升架,也可采用跨孔门式架,电葫芦卷扬安全可靠并配备自动卡紧保险装置,机械的提升能力应与提升吊斗配套,吊斗的活门应有双套防开保险装置。,5 抗滑桩施工,5.2桩孔开挖 5.2.4 井下照明应采用36V安全电压,进入井内的电气设备应接零接地,并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漏电触电事故。 5.2.5 桩孔土层段采用人工开挖,开挖面应保持均衡,开挖土方应及时提升至孔外。 5.2.6 基岩或坚硬孤石段可采用少药量、多炮眼的松动爆破方式。爆破作业应由持证爆破工上岗操作,每次剥离厚度不宜大于300mm。起爆应采用延时电雷管,孔口应适当覆盖以防飞石。起爆前周边施工人员应撤离至安全区域。,5 抗滑桩施工,5.2桩孔开挖 5.2.7 桩孔开挖采用边开挖边护壁的作业方式,每次开挖深度根据岩土体自稳能力确定。自稳性较好的可塑硬塑状粘性土、稍密以上的碎块石土或强风化岩一次开挖深度为1.0m1.2m;在软弱的粘性土、流砂、淤泥或松散回填土及易垮塌碎石土层中一次开挖深度0.50.6m;中等风化基岩等稳定地层可适当增加一次开挖深度。 5.2.8 护壁模板定位应准确,支撑系统应牢固,不得因浇筑护壁砼产生模板失稳变形。护壁模板宜在混凝土强度达至好50时方可拆模。,5 抗滑桩施工,5.2桩孔开挖 5.2.9 桩孔采用砼护壁,护壁厚度不宜少于150mm,砼强度不低于C20,配置直径不小于8钢筋,上下节护壁竖向钢筋应有效搭接。护壁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与围岩接触良好,井壁光滑平整。 5.2.10 护壁后的桩井净断面不小于桩身设计断面尺寸。桩井应保持垂直,其竖向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0.5%。 5.2.11 在流砂、淤泥、膨胀岩土、松散回填土等软土及特殊性土层中进行挖孔时,应采取专项施工措施,如增加护壁厚度及配筋,或对桩周土层超前加固,设置横向支撑等,确保桩孔壁稳定。,5 抗滑桩施工,5.2桩孔开挖 5.2.12 桩孔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排除孔内积水。桩孔地下水较少时可采用提桶排水,地下水量较大时应在孔底挖集水井,用水泵抽排水,在地下水丰富地段开挖应有专项防排水措施,封堵地下水通道,减少地下水渗入量。 5.2.13 应对桩孔有毒气体进行检测,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由地面专门设备向孔内送风,孔底凿岩及爆破时应加大送风量。孔内空气质量不达标时严禁下孔作业。,5 抗滑桩施工,5.2桩孔开挖 5.2.14 桩孔开挖至孔底后,抽干积水,清除沉渣,经自检合格后,通知业主、监理、勘查和设计等相关单位人员共同参加终孔验收。终孔验收后,应随即浇筑封底砼。封底砼强度同桩芯砼强度,厚度一般200mm。 5.2.15 桩孔邻近已有建构筑物时,应采取专项施工措施保护建构筑物安全,并应监测建构筑物的变形,在桩孔基岩段一般不得采用爆破开挖,可采用水磨钻分层钻挖或采用凿岩机人工凿挖。,5 抗滑桩施工,5.3 钢筋制作安装 5.3.1 钢筋制作场地宜选择在钢材能顺利进场,且距抗滑桩较近的位置,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 5.3.2 钢筋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场钢筋均应检查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复检合格才能使用。进场钢筋应按规格、型号、批号分开堆放,钢筋下方用道木架空,并挂标识牌,注明钢筋的型号、批号、检验状态。 5.3.3 小截面抗滑桩钢筋笼可在地面制作成型后,分段在孔口焊接安装。大截面抗滑桩钢筋尽量采用在孔外预制成型,在孔内吊放竖筋安装,安装时从下至上分段成型。,5 抗滑桩施工,5.3 钢筋制作安装 5.3.4 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5.3.5 竖筋安装前应由地质工程师对滑带的位置进行交底,竖筋的搭接处不得放在岩土界面和滑动面处。 5.3.6 竖筋应采用HRB400级钢筋。竖筋宜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也可采用闪光对焊连接或双面搭接焊连接。接头点应按规范要求错开。钢筋套筒连接、焊接或其他连接应按要求抽样送检,不合格一律禁止使用。,5 抗滑桩施工,5.3 钢筋制作安装 5.3.7 受力主筋的布置应注意滑坡的方向,悬臂抗滑桩受力主筋应布置在抗滑桩承受滑坡推力面侧,锚拉桩受力主筋应根据受力特点按设计要求布置。 5.3.8 水平箍筋或拉筋加工应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箍筋末端应做成弯钩,弯钩的形状及平直部分的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加工后的半成品宜分类码放,堆置不能过高,不得引起半成品的变形,并注意加强保护,不得污染油污及泥浆。,5 抗滑桩施工,5.3 钢筋制作安装 5.3.9 抗滑桩桩身钢筋在桩孔内制作,钢筋要求定位准确牢固,钢筋笼与护壁间用水泥砂浆垫块隔开,以留出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少于50mm,宜采用70mm。 5.3.10 钢筋笼若采用型钢,型钢制作安装应满足受拉构件钢结构施工规范要求。 5.3.11 钢筋应力计、声测管及锚索预留孔等预埋件应按设计要求同步安装。,5 抗滑桩施工,5.4 混凝土浇筑 5.4.1 抗滑桩混凝土一般采用现场搅拌,邻近城镇的抗滑桩有条件时应优先使用预拌混凝土。 5.4.2 混凝土的搅拌场地选择在原材料方便进场,且距抗滑桩较近位置,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备料应满足单根桩连续灌注要求。 5.4.3 搅拌机宜采用强制式,配置的搅拌机数量应满足混凝土浇筑进度要求,现场配置不得少于两台。 5.4.4 现场必须配备备用发电机组,并设专用的蓄水池,蓄水池容量不小于浇筑单根桩混凝土用水量。,5 抗滑桩施工,5.4 混凝土浇筑 5.4.5 根据桩身混凝土强度要求,应进行配合比试验,配合比试验原材料应现场取样,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5.4.6 现场搅拌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一般4080mm。 5.4.7 浇筑混凝土前须排干孔内的积水,封堵所有的地下水渗水点。 5.4.8 若地下水丰富,疏干孔内积水困难时,则应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导管数量及混凝土坍落度等应满足水下混凝土灌注要求。截面面积大于4m2的桩灌注导管数量不少于2根,混凝土坍落度160220cm。,5 抗滑桩施工,5.4 混凝土浇筑 5.4.9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安排钢筋工当班,及时修复可能出现的钢筋位置错动或脱落。 5.4.10 混凝土不得从孔口直接浇筑,应采用串筒浇筑,串筒下口与混凝土面距离一般为12m,串筒应固定可靠,最后一节串筒应倾斜。 5.4.11 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时,布料管管口不得高于混凝土面2m,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50-200mm。 5.4.12 混凝土须连续浇筑,并及时振捣密实。每连续浇筑0.30.5m时,应插入振动棒振捣一次,振捣范围应覆盖桩孔全截面,混凝土保护层不得漏振。,5 抗滑桩施工,5.4 混凝土浇筑 5.4.13 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取样做混凝土试块,并应做混凝土坍落度检测。混凝土试块要求每班、每百立方米或每搅百盘取样应不少于一组,不足百立方米时,每班都应取样。单桩试块不少于一组。 5.4.14 对抗滑桩桩头应派及时用麻袋、草帘等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期应达到7天,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不得受冻害。冬雨季浇筑桩身混凝土必须提前做好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5.4.15 大截面抗滑桩混凝土量较大时,应按照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和施工,防止产生混凝土开裂。,5 抗滑桩施工,5.5 桩间挡土板施工 5.5.1 挡土板有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挡土板两种,挡土板施工应安排在抗滑桩之后进行。 5.5.2 现浇混凝土挡土板施工工序包括:基槽开挖、钢筋制安、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回填土等。 5.5.3 挡土板基槽开挖过程中须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若开挖深度小于5m,一般可采取放坡开挖,若开挖深度大于5m,则应有专项的开挖支护措施。 5.5.4 挡土板地基承载力须满足要求。挡土板板底不得置于可软塑性粘性土或松散砂土中。,5 抗滑桩施工,5.5 桩间挡土板施工 5.5.5 挡土板钢筋制作与安装、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与养护等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并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孔及地下水滤层。 5.5.6 挡土板钢筋与桩的连接可采用植筋连接或抗滑桩预埋筋连接,应保证挡土板与桩可靠连接。 5.5.7 采用预制混凝土挡土板,抗滑桩施工应有安装挡土板的构造措施。挡土板安装要求定位准确,两端与抗滑桩贴合紧密。 5.5.8 挡土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板前板后土体回填,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其力学性能应达到周边土要求。 5.5.9 桩间采用砌石挡土墙时,其施工应满足砌石挡土墙施工技术要求。,5 抗滑桩施工,6.1 一般规定 6.2 砌体挡土墙 6.3 混凝土挡土墙 6.4 加筋土挡土墙 6.5 质量检验,6 挡土墙施工,6.1一般规定 6.1.1 挡土墙根据材料不同分为砌石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和加筋土挡土墙及其他形式挡土墙。 6.1.2 应根据使用要求、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选择挡土墙形式,岩质边坡和挖方形成的土质边坡宜采用砌体挡土墙,挡土墙地基较差时宜采用混凝土挡土墙,高填方边坡宜采用扶壁式混凝土挡土墙或加筋土挡土墙。 6.1.3 砌石重力挡土墙的高度在土质边坡中不宜超过8m,在岩质边坡中不宜超过10m,悬臂式混凝土挡土墙的高度不宜超过6m,扶壁式混凝土挡土墙高度不宜超过15m,加筋土挡土墙单级墙高不宜超过10m。,6 挡土墙施工,6.1一般规定 6.1.4 挡土墙地基必须保证稳定,不得产生基底滑移及剪出破坏。 6.1.5 挡土墙地基承载力须满足设计要求,墙基不得置于可软塑状粘性土或松散砂土中,墙基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取换填或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6.1.6 挡土墙应分段开挖、分段砌筑,分段长度应根据边坡的稳定性、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和施工队伍的施工能力确定。,6 挡土墙施工,6.1一般规定 6.1.7 挡土墙墙基面一般呈水平或略反倾,在坡面较陡地段可将斜坡面开挖成台阶状;挡土墙地基纵向坡度不宜大于5,当大于5时基底应开挖成台阶状,以保证墙基的稳定性。 6.1.8 挡土墙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地基承载力、地基稳定性、挡土墙抗倾覆稳定性、岩石的风化程度以及流水冲刷等因素确定,土质地基不宜小于1.0m,岩质地基中不宜小于0.5m。 6.1.9 泄水孔及反滤层的设置与施工应满足设计要求,泄水孔宜选用直径不小于75mm的PVC管,外倾5%,反滤层的粒径与级配需达到反滤效果。,6 挡土墙施工,6.1一般规定 6.1.10 砌石挡土墙及混凝土挡土墙伸缩缝间距应为1020m,素混凝土挡墙伸缩缝间距应为1015mm。在地基岩土性质和挡土墙高度变化处应设沉降缝,缝宽应为2030mm,缝中应填塞沥青麻筋或其它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填塞深度不应小于150mm。 6.1.11 墙后的填土应优先选择透水性较强的填料,当采用粘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碎石,禁止采用淤泥、耕植土、膨胀土等软弱有害的岩土体作为填料。 6.1.12 墙背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宜大于0.3m,压实度不宜小于0.9。 6.1.13 挡土墙上方有可能造成渗水的设施时,必须做好防渗处理,防止渗水对挡土墙的破坏。,6 挡土墙施工,6.2 砌体挡土墙 6.2.1 砌体挡土墙材料可使用块石、条石,块石上下面尽量平整,厚度不宜小于200mm,块石、条石的强度应不低于MU30。 6.2.2 砂浆强度一般选用M7.5-M10,抗滑挡土墙的砂浆强度不宜低于M10。施工前应进行配比试验,砂浆稠度5070mm,应采用机械拌合,拌合时间35min,并应在24h内使用完毕。 6.2.3 施工工序包括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基槽检验、砌筑基础、砌筑墙体、设置泄水孔及反滤层和墙后回填等。,6 挡土墙施工,6.2 砌体挡土墙 6.2.4 基槽开挖前要做好地面排水,保持基槽干燥,不得遭受水浸。基底力求粗糙,对粘性土地基或基底潮湿时,应夯填厚度50mm砂石垫层。 6.2.5 基槽开挖应分段放坡开挖,开挖的边坡应保持稳定,开挖的基槽面应水平或略反倾。 6.2.6 挡土墙连沟应与挡土墙同步施工,同步砌筑。 6.2.7 采用座浆法砌筑,即铺一层砂浆后铺一层块石,块石应大面朝下,错缝搭砌,不得形成通缝,砂浆填塞应饱满,不得有空洞孔眼。,6 挡土墙施工,6.2 砌体挡土墙 6.2.8 分层砌筑时应先砌外层,再砌里层,外层砌块应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上层砌筑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 6.2.9 砂浆初凝后,不得再移动或碰撞已砌筑的块石。如必须移动再砌筑时,须将原砂浆清除干净,表面湿润后重新砌筑。砌体外露面宜在砌筑后12至18h之内及时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d,养护期须保持外露面湿润。冬季施工时宜采取覆盖草袋等保温措施。 6.2.10 挡土墙砌筑过程中需见证取样留置砂浆试块送检,每班不少于1组。,6 挡土墙施工,6.2 砌体挡土墙 6.2.11 挡土墙外露面须用M10水泥砂浆勾缝或抺面,在砌筑外层时应预留20mm空缝备作勾缝。 6.2.12墙后回填夯实应在砌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之后进行。 6.2.13 当挡土墙高出地面3m,且连续长度大于10m时,在人流较多的地段,墙顶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6 挡土墙施工,6.3 混凝土挡土墙 6.3.1 混凝土强度一般不低于C20,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6.3.2 施工工序包括测量放线、基槽开挖、基槽检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与固定、浇筑混凝土、设置泄水孔及反滤层和墙后回填等。 6.3.3 混凝土挡土墙宜分段开挖、分段作业施工,分段长度应根据混凝土挡土墙伸缩缝、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临近建筑物的影响和施工队伍的施工能力确定。,6 挡土墙施工,7.1 一般规定 7.2 危岩体削方 7.3 危岩体削方安全防护 7.4 滑坡减载 7.5 回填压脚 7.6 质量检验,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1一般规定 7.1.1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应采用人工、机械或爆破相结合的方法施工,不得因施工影响坡体后壁及两侧岩土体的稳定,造成新的坡体失稳,不应因削方施工导致次生灾害。 7.1.2 应制定专项的安全防护方案,确保削方和回填影响区人员、机械、运输车辆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禁止非施工人员及车辆进入施工影响区。 7.1.3 削方减载应从上至下逐级施工,严禁先切除坡脚。 7.1.4 削方减载区清表,包括拆除削方减载范围内的所有建构筑物、砍伐树木、清除有碍杂物等,清表范围一般至开挖线外侧13m。,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1一般规定 7.1.5 开挖坡面与回填区应设置地表排水系统,并与原排水系统或自然冲沟相衔接,临时排水设施和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7.1.6 雨天一般不宜削方与回填施工,开挖面应及时进行防护,不宜长期暴露。 7.1.7 开挖的弃渣不应随意堆放,应及时运至指定地点,应优先考虑弃渣再利用,如作为石材或坡面回填压脚、路面填筑及造地土源等。 7.1.8 采用爆破方法对危岩体进行削方时,必须专门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评估爆破震动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和爆破飞石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7.1.9 爆破开始前,应对周围建、构筑物进行详细调查登记,并依据结构特征和国家标准确定爆破振动安全允许值。,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2 危岩体削方 7.2.1 危岩削方的工序包括测量定位、临时道路修建、安全防护工程、爆破开挖、坡面加固、弃渣运输等。 7.2.2 按设计确定的平面坐标和水准点,测量定位削方区的范围,确定开口线的位置及标高,并做好标记。 7.2.3 采取人工清理与爆破削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危岩体清除。爆破削方应符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 7.2.4 坡面的危石及稳定性极差将要发生崩塌的危岩,以及非常松散的危岩体,应采用人工清除,不得采用爆破削方。,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2 危岩体削方 7.2.5 危岩体削方应自上而下进行,并应先清除稳定性差的危岩体。 7.2.6 爆破施工前,应编制专项爆破施工方案,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爆破施工方案应根据危岩体的规模、稳定性、岩体物理力学特性、节理裂隙及构造破碎带的发育情况以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分布等因素确定,合理选用爆破方法。大型或重要的爆破工程,其主要的爆破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2.爆破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后,须报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审批,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爆破作业。,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2 危岩体削方 7.2.7 危岩削方与爆破方式的选择可以参照下列规定: 1.对于软岩和强风化岩石,可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 2.小规模危石可用人工清除。 3.在危岩体规模、厚度及削方工程量较大时,宜采用浅孔小药量分层爆破,在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一次性清除爆破。 4.为使边坡稳定、岩面平整、降低震动影响,宜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 5.稳定性差的危岩体,宜采用松动爆破或人工清除。 6.坡面设马道的爆破在设计坡面位置宜采用光面爆破,需进行坡面加固的工程应跟进施工加固工程。,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2 危岩体削方 7.2.8 按设计的坡比进行爆破,马道的标高及宽度应达到设计要求,沿开挖面走向坡面宜平顺,不得有棱角或较小转弯半径。 7.2.9 爆破的弃渣转运至场地指定的地点集中,并及时运至指定的地点。 7.2.10 危岩开挖区暴露的裂缝可采用水泥浆灌注、粘土封填或混凝土盖板封闭等方法处理。,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3 危岩体削方安全防护 7.3.1 爆破施工前,应在危险区域内的居民、建构筑物、管线、设备、交通等处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爆破造成毁伤。 7.3.2 城镇及密集居民点的削方应进行安全预演,组织当地政府参入,包括逃避通道、人员疏散、现场教育等。 7.3.3 削方作业产生飞石滚石可能对周围保护对象造成危害时,应做好爆破飞石防护,防护措施可根据危石岩性、距离、高差、地形坡度等要素确定,一般可采用消能槽、拦石坝、防护网等。防护难度较大或效果不能保证时,可搬迁保护对象。,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3 危岩体削方安全防护 7.3.4 在爆破危险区边界设置警戒哨或警戒标志,设置人员禁入区,在爆破影响的范围之内,爆破期须组织疏散所有的人员。 7.3.5 爆破施工须严格加强爆破品管理,工地不得存放爆破器材,余数当日归库。爆破员必须持证上岗,不在场时不得装药放炮。夜晚及雷雨天不得爆破作业。 7.3.6 应选择代表性的坡面进行滚石试验,确定不同尺寸的滚石运动轨迹,判断滚石的影响区间,提供制定安全防护措施的依据。,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3 危岩体削方安全防护 7.3.7 削方安全防护工程可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消能平台、消能槽、拦石坝、被动柔性防护网组合防护技术,逐级拦截飞石,确保安全。典型的危岩体削方安全防护系统布置见附录5。 7.3.8 消能平台消减滚石能量,缓冲滚石冲击,平台宽2-4m,放坡开挖回填形成平台。 7.3.9 消能槽消除大滚石能量,聚集滚石并及时外运,消能槽断面为梯形,在原坡体上开挖成槽。,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3 危岩体削方安全防护 7.3.10 拦石坝能有效拦截危岩体削清方的滚石,一般采用消能槽开挖土体筑坝,采用挖掘机开挖,推土机碾压,辅以打夯机密实,坝体的坡比一般1:0.75-1:1.25,内陡外缓。 7.3.11 被动柔性防护网设置在邻近保护对象附近,最后拦截飞石,防护网由基础、钢柱、上下支撑绳、钢丝绳、格栅等组成。 7.3.12 削方安全防护工程可选择一种或数种组合,可以作为临时爆破削方防护,也可作为永久防护工程使用。,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4 滑坡减载 7.4.1 滑坡减载工序包括测量放线、修建施工道路、清表、放坡开挖、坡面防护、土方运输等。 7.4.2 测定开挖区的边界及范围,清除建构筑物及植被,并修筑进场及运土道路。 7.4.3 施工前,应修筑开挖区后缘的截排水沟,开挖过程中坡面应设临时排水措施。 7.4.4 滑坡减载的位置多处在滑坡中后缘,不应在较陡的坡面下方切坡减载。 7.4.5 滑坡减载应采用分台阶开挖的方式,按照自上而下顺序由坡顶向下按设计坡比分层开挖,并按设计标高留置马道。,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4 滑坡减载 7.4.6 削方施工以机械开挖为主,配合以人工清坡,对坡面大块石可采用零星爆破作业方式。机械开挖后可采用人工修整坡面。 7.4.7 当对开挖坡面采取工程防护措施时,为了减少超挖及对边坡的扰动,机械开挖可预留0.10.3m,然后人工开挖至设计坡面。 7.4.8 在滑坡减载过程中,如出现滑坡变形加剧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同时通知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并根据滑动迹象设置观测点,观测滑坡体变形情况。,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4 滑坡减载 7.4.9 卸载的土石方应及时转运至附近指定的地点堆填。 7.4.10 对开挖后的坡体自上而下清除附着和半附着的岩块,开挖的坡面应保持稳定。如设计有护坡加固工程,应同步进行护坡工程施工。 7.4.11 开挖后的坡面应布置地表排水系统,并不得因开挖造成地表水入渗增加,影响滑坡体的稳定性。,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5 回填压脚 7.5.1 回填压脚工序包括测量放线、修建施工道路、清表、土方回填、坡面防护等。 7.5.2 滑坡回填压脚的位置在滑带平缓的阻滑段,一般处于滑坡中前缘或剪出口附近。 7.5.3 回填压脚前,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填料、施工工艺和方法。 7.5.4 滑坡回填压脚可利用滑坡体后缘减载的土石方,也可以利用客土,当利用减载土石方时,可采用推填法或转运法。推填法宜用于开挖区与回填区上下基本衔接,开挖的土石方采用推土机直接推至回填区堆填;转运法宜用于对开挖的土方需用运载车转运至回填压脚区。,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5 回填压脚 7.5.5 压脚客土填料宜采用碎石土,碎石土中碎石含量30%-80%,块径不宜超过20cm,碎石土最优含水量需做现场碾压试验,含水量与最优含水量偏差控制在3%之内。 7.5.6 回填土填筑之前,应清除原地面上的树木及杂草, 当基底为松土时应对基面进行碾压。 7.5.7 当回填区为单斜坡面(坡比大于1:5)时,应将坡面软土清除干净,将基底开挖成台阶。坡面若有地下水,应设置盲沟将地下水引出填筑体外。,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7.5 回填压脚 7.5.8 回填土填筑应先低处后高处,分层压实,分层厚度宜为30cm,压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7.5.9 填筑面一般宜略向外侧倾斜,以利排除积水。雨季应采取措施,以防雨水下渗;雨后应将填筑面含水量调整至合格范围才能复工。 7.5.10 回填土边坡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护坡支挡。,7 削方减载及回填施工,8.1 一般规定 8.2 成孔 8.3 锚索制作与安装 8.4 灌浆 8.5 张拉锁定及封锚 8.6 质量检验,8 预应力锚索施工,8 一般规定 8.1.1 锚索的施工工序包括测量定位、场地平整、成孔、锚索制作安装、灌浆、张拉锁定及封锚等。 8.1.2 高陡边坡及危岩体锚固应搭设脚手架,一般采用双排或多排钢管脚手架,并锚固于边坡内,脚手架搭设应考虑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荷载,以及施工动荷载。 8.1.3 锚索用于危岩体及高边坡锚固、抗滑桩锚固及滑坡治理的格构锚固。,8 预应力锚索施工,8 一般规定 8.1.4 锚索分为拉力集中型锚索、拉力分散型锚索及压力分散型锚索,荷载分散型锚索受力特性明显优于荷载集中型锚索,应优先使用。 8.1.5 一般应进行试成孔,以确定锚索施工钻机及成孔工艺。 8.1.6 在裂隙发育或地下水丰富的岩层中进行锚索施工时,应对锚固段周边孔壁进行压水性试验,在0.20.4MPa压力作用10min后,锚固段周边透水率超过0.01m3/min时 ,应采用固结注浆或其他方法进行处理。,8 预应力锚索施工,8.1一般规定 8.1.7 选择代表性地层及场地做试锚,要求进行极限抗拔试验,每种锚索极限抗拔试验一般不少于3根。 8.18 根据设计技术要求及成孔情况确定锚固段及自由段长度,保证锚固段锚固及自由段受力自由。 8.1.9 锚头承力板梁须具有足够的承载性能,保证张拉时不发生变形失稳。 8.1.10 应采取有效的防腐蚀措施,如自由段采用无粘结钢绞线,进行双层防腐,灌注密实等,确保索体的耐久性。,8 预应力锚索施工,8.1 一般规定 8.1.11 锚固高陡边坡及危岩体时,当岩体裂隙较发育贯通,宜采用格构锚索,不宜采用锚墩锚索。 8.1.12 超长超大吨位锚索,如锚索长度超过50m,锚索抗拔力超过3000KN,应制定专项的锚索施工技术方案及进行技术论证。 8.1.13 高边坡及危岩体宜先施工上部锚索,后施工下部锚索,先施工稳定性较差段的锚索,后施工稳定性较好段的锚索。,8 预应力锚索施工,8.2 成孔 8.2.1 锚杆钻机基座应保持稳定,钻机不得就位于松散土层上,承重排架应稳定可靠。 8.2.2 按照设计锚索位置,将钻机固定,调整钻具方位角及倾角,校核钻孔位置,然后将所有紧固件拧紧,就绪后即可开钻作业。两台钻机不宜相邻同时施工。 8.2.3 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岩土层特性、预应力锚索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要求,选用技术先进、整机性能稳定可靠、安装定位方便、能适应复杂地质条件的锚索工程钻机,并配备参数适宜的空压机。高陡边坡及危岩体锚固宜选用较轻便钻机。成孔机械见附录17.8。,8 预应力锚索施工,8.2 成孔 8.2.4 开孔时应严格控制钻具的倾角及方位角,当钻进20cm30cm后,应校核角度,在钻进中每钻进一定孔深测量一次孔斜并及时纠偏。钻具应配有导向装置,运转平稳,易于控制钻孔精度。 8.2.5 钻孔孔径一般100-150mm,抗拔力较大的锚索其索体数量较多,孔径也较大。 8.2.6 选用合理钻具:钻杆宜选用大直径钻杆,缩小钻杆与孔壁间隙;冲击器宜选用中高风压无阀式冲击器;钻头宜选用中高风压球齿合金钻头。,8 预应力锚索施工,8.2 成孔 8.2.7 应根据地层情况选择合理的钻机及成孔工艺,宜采用无水钻进,也可采用螺旋钻钻进。岩层中宜采用潜孔锤钻进,选择合理空压机动力,并保证管路密封完好。 8.2.8 钻进中应跟踪记录钻进地层的特征,并与设计的钻进地层对比分析,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 8.2.9 在复杂地层中钻孔时,对于节理裂隙较发育,岩层较破碎,或地下水渗漏严重钻进受阻时,可采用预灌浆处理。预灌浆一般采用水泥浆,水灰比0.4-0.8,渗透注浆,待浆液固结后重新扫孔钻进。,8 预应力锚索施工,8.2 成孔 8.2.10 对于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以及构造破碎带等极易塌孔的复杂岩层,宜采用跟管钻进成孔。 8.2.11 终孔孔深宜大于设计孔深0.1-0.5m,终孔孔径不应小于设计孔径。 8.2.12 终孔后应使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对锚孔进行清孔,锚孔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安装锚索。,8 预应力锚索施工,8.3 锚索制作与安装 8.3.1 预应力锚索材料采用低松弛高强钢绞线加工成型,须满足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标准。 8.3.2 锚索制作的场地应平整并硬化处理,场地长度应大于最深的锚索长度。 8.3.3 锚索体一般采用标准型1860MPa的钢绞线,钢绞线应采用切割机切断,不得采用烧焊切割。,8 预应力锚索施工,8.3 锚索制作与安装 8.3.4 根据设计的锚索长度及钻孔深度,确定锚索体的长度。 8.3.5 根据设计的锚固段及自由段长度,结合实际钻孔的地层情况,编制锚固段及自由段索体。 8.3.6 收缩环及扩张环的直径及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注浆管应固定在索体中并至锚索端部。,8 预应力锚索施工,8.3 锚索制作与安装 8.3.7 拉力分散型锚索应根据设计及钻孔情况确定各分散段的长度,不同长度的索体布置应均匀,不同段的索体数量基本相等,不同长度段的锚索在锚头应作标识。 8.3.8 压力分散型锚索采用无粘结钢绞线编制,其锚端承力板采用钢板,锚索的墩头须固定在钢板上,不同长度段的锚索在锚头作出标识。 8.3.9 锚索制作完成后应尽早使用,不得露天存放,对存放时间较长的锚索使用前应严格检查,应避免机械损伤索体或油渍溅落索体上。,8 预应力锚索施工,8.3 锚索制作与安装 8.3.10 下锚索前应进行清孔,泥浆护壁的钻孔采用置换清孔,清孔后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小于8%,潜孔锤成孔的钻孔采用压缩空气清孔,应清除孔内的渣土,并保持孔壁稳定。 8.3.11 采用人工运输索体至孔口,应均衡抬放及运输,不得扭转及拉压索体。 8.3.12 下锚索时应保持索体平顺,均匀入孔下送直至孔底。 8.3.13 锚索体张拉段长度应根据张拉设备需要的长度确定,一般宜为1.0m。,8 预应力锚索施工,8.3 锚索制作与安装 8.3.14 锚具及其使用应满足下列要求: 1、锚具由锚环、夹片和承压板组成,应具有补偿张拉和松弛的功能; 2、预应力锚具和连接锚索的部件承载力应不低于索体极限承载力的95; 3、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均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的规定。 8.3.15 锚头承压板及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压板应安装平整、牢固,承压板面应与锚孔轴线垂直; 2、承压板底部的混凝土应填充密实并满足局部抗压要求。,8 预应力锚索施工,8.4 灌浆 8.4.1 浆液制备一般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可采用抗硫酸盐水泥,强度不应低于42.5 MPa。可采用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也可采用灰砂比0.81.5,水灰比0.40.5的水泥砂浆。 8.4.2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锚索可在浆液中增加外加剂,如早凝剂、缓凝剂等。 8.4.3 应进行配比试验,浆液的固结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配比试验应确定水泥类型、水灰比、外加剂等。 8.4.4 注浆泵宜采用高压低流量注浆泵,注浆泵压5-10MPa,泵流量30100L/min。,8 预应力锚索施工,8.4 灌浆 8.4.5 注浆泵压力表须经校验合格,其量程应与设计最大灌浆压力相适应。注浆管应采用耐压管,直径一般30mm,接头连接应可靠。 8.4.6 注浆压力0.5-2MPa,注浆流量 3060l/min,由下至上逐段注浆,注浆管须始终处于浆液面之下。 8.4.7 应记录注浆量、注浆压力以及注浆流量,单孔注浆量不得小于锚孔体积。 8.4.8 注浆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须在初凝前用完,严禁石块等杂物混入浆液。,8 预应力锚索施工,8.4 灌浆 8.4.9 在松散土层中及破碎岩层中可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应在首次注浆24小时之内进行,高压灌注水泥浆,其压力宜为2-6MPa,水灰比0.5-0.6。 8.4.10 注浆完成后应对锚索孔口进行补浆,补浆次数及时间依据孔内浆液收缩情况确定,补浆须保证孔口满浆。 8.4.11 节理裂隙发育的地层及构造破碎带,可先采用水灰比较大的水泥浆充填裂隙后再进行锚孔注浆。,8 预应力锚索施工,8.5 张拉锁定及封锚 8.5.1 锚索张拉时,其注浆体及锚定混凝土台座的强度应达到设计的要求,土层中注浆体及台座强度不宜低于20MPa,岩层不宜低于25 MPa。 8.5.2 张拉设备及仪表经标定校正后才能使用,张拉和锁定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 8.5.3 应先对锚索逐根预张拉,然后进行集中张拉,张拉荷载一般为设计荷载的105-110%。 8.5.4 荷载分散型锚索按不同的索体长度分单元张拉,再同时集中张拉,也可按设计要求对各单元锚索从远端开始顺序进行张拉。,8 预应力锚索施工,8.5 张拉锁定及封锚 8.5.5 高陡危岩体上大吨位锚索,大型张拉设备就位困难时,在得到设计师认可后,也可采取逐根张拉,逐根锁定的方法。 8.5.6 张拉后出现锚索松弛的现象,应对锚索补张拉,补张拉荷载应达到设计要求。 8.5.7 张拉出现下列现象,导致张拉失效时,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1.张拉荷载达不到设计要求; 2.锚定承载板梁承载力不足,板梁下沉位移及开裂; 3.锚头索体位移超过规定值。,8 预应力锚索施工,8.5 张拉锁定及封锚 8.5.8 张拉完成后及时进行锚头锁定,锚索锁定荷载一般为设计抗拔力的5080%。 8.5.9 应记录张拉过程中的数据,如张拉荷载、锁定荷载、张拉时间、位移量等。 8.5.10 张拉后48h内,若发现锚索预应力低于设计锁定锚固力的90%,应进行补偿张拉。 8.5.11 确认锚索锁定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后,即可注浆封孔。 8.5.12 封孔后,切除锚定板梁外的多余预应力钢绞线,对外露的锚定板、钢绞线清洗干净,浇筑锚头混凝土进行防护。,8 预应力锚索施工,9.1 一般规定 9.2排水沟施工 9.3 地下排水工程施工 9.4 质量检验,9 排水工程施工,9.1 一般规定 9.1.1 排水工程指地表排水工程和地下排水工程,地表排水主要是排截水沟,地下排水有排水隧道、排水孔及盲沟等。 9.1.2 地表排水主要由横向的截水沟和纵向的排水沟,在坡度较陡的地段应设置跌水、消能池及急流槽等。 9.1.3 地表排水应随坡就势,充分利用地势条件,排水沟应处在地形低处,能方便地表流水的汇集及排泄。 9.1.4 排水沟的砌石边壁顶面与自然地面标高应保持一致,一般不得低于原自然地面。,9 排水工程施工,9.1一般规定 9.1.5 排水沟的砌石宜就近取材,其强度和尺寸应符合要求。 9.1.6 开挖的临时边坡应按稳定的坡比放坡,弃土应外运至指定的地点。 9.1.7 排水沟地基必须保持稳定,排水沟不得置于软土及松散砂土地基中,否则应进行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宜采取换填处理,松散砂土地基可选择夯实处理。 9.1.8 排水沟两侧填土应夯实处理,其压实度须达到设计要求。 9.1.9 排水沟沟体应平顺,并有适当的坡降比,能方便水流的排泄。,9 排水工程施工,9.2 排水沟施工 9.2.1 地表排水工程施工,首先按设计要求选定位置,确定轴线。然后按设计的尺寸、高程、确定开挖基槽范围,准确放出基脚大样尺寸,进行土方开挖与沟体砌筑。 9.2.2 开挖基槽时,宜根据岩土结构进行放坡,开挖的坡比应根据岩土性质及开挖深度确定。对淤泥质土、软粘土、淤泥等松软土层,应尽量挖除。重要的大落差跌水、陡坡地基,可进行夯压加固处理。 9.2.3 填方基础必须按规定尺寸分层夯实,达到设计要求,并做必要的土样测试检验。,9 排水工程施工,9.2 排水沟施工 9.2.4 石方开挖时爆破作业等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爆破操作规程进行。 9.2.5 排水沟平面线形应力求简捷,尽量采用直线,必须转弯时,可做成圆弧形,其转弯半径不宜小于1020m。排水沟的纵向坡率不宜小于0.5。 9.2.6 急流槽的纵坡坡比一般不宜超过1:1.5,同时与天然坡面相适应,当急流槽较长时,槽底可用几个纵坡,一般做成上陡下缓的坡槽。 9.2.7 砌石块度一般不小于150mm,块石强度大于Mu30,砂浆强度M7.5M10 。,9 排水工程施工,9.2 排水沟施工 9.2.8 排水沟的砌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起砌,并应由低处向高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扩大部分的高度。 2.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 9.2.9 排水沟沟底和边墙砌筑工艺要求:平(砌筑平面大体平整)、稳(块石大面向下,安放稳实)、紧(石块间必须靠紧)、满(石缝要以砂浆填满捣实,不留空隙)。,9 排水工程施工,9.2 排水沟施工 9.2.10 排水沟体砌片、块石应采用铺浆法,石料使用前应洗刷干净,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砌筑砂浆配合比经试验确定,砂浆必须搅拌均匀,一次搅拌量应在初凝前用完。 9.2.11 砌石时,基础应敷设5080mm砂浆垫层。第一层宜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