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_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_第1页
环境管理_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_第2页
环境管理_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_第3页
环境管理_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_第4页
环境管理_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常市五常市 20132013 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 实施方案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五常市水利勘测设计队五常市水利勘测设计队 二二一三年五月一三年五月 批批 准:准:李国安 审审 查:查:杨春光 分项负责人:分项负责人: 水水 文:文:张明坤 聂婷雯 水水 工:工:南志勇 测测 量:量:尹峰德 参参 加加 人人 员员:王宏光 殷晓红 孙秀春 李 芳 何春英 马志云 张春丽 周 丽 于丹丹 程中朋 金泽龙 王艳娟 姜 灵 隋兆君 张 鹏 单 超 目目 录录 0 0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 1 1 1 概述概述7 7 1.1 灌区基本情况 .7 1.2 重点县年度目标、任务.13 1.3 项目区概况.14 2 2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1818 2.1 项目区存在问题 18 2.2 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 18 2.3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19 3 3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2222 3.1 工程建设内容 22 3.2 工程量、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 22 3.3 建设期 23 4 4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2424 4.1 设计原则和标准 24 4.2 设计依据 25 4.3 灌溉渠道设计 26 4.4 排水沟道设计 54 4.5 渠系建筑物 67 4.6 示范区设计 79 4.7 道路工程和林带设计 83 4.7.1 道路设计 83 4.7.2 林带设计 83 4.8 土地平整 83 4.9 工程占地 84 4.10 总工程量 .87 5 5 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8888 5.1 预算依据(基础单价与取费标准) 88 5.2 预算 89 5.3 资金筹措 90 6 6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9191 6.1 经济效益 92 6.2 社会效益 93 6.3 环境效益 93 6.4 经济评价 94 7 7 组织管理、分级管理责任制;组织管理、分级管理责任制;9797 7.1 组织管理 97 7.2 建设管理 97 7.3 检查、验收 98 8 建后管理和项目跟踪9999 8.1 工程管理 99 8.2 用水管理 99 8.3 经济管理 .100 8.4 用水户协会自身运行管理。 .100 8.5 项目跟踪 .104 附件:附件:五常市 2013 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旱涝保收田高标准建设 示范项目预算书 附图:附图: 1、黑龙江省五常市项目区位置示意图 2、五常市 2013 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 设示范项目龙凤山灌区卫国灌溉站位置图 3、五常市 2013 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 设示范项目龙凤山灌区卫国项目区现状图与规划图 20132013 年重点县工程特性表年重点县工程特性表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一、项目区总灌溉面积万亩 2.34 其中:新增灌溉面积万亩 0.40 改善灌溉面积万亩 1.94 二、项目区用水量万 m3 1989 三、改造项目内容 1、渠系工程km/条 60/98 支渠km/条 19.615/16 斗渠km/条 35.975/68 农渠km/条 4.41/14 沟道工程km/条 50.54/86 支沟km/条 14.61/12 斗沟km/条 35.93/74 2、渠道防渗km/条 60/98 支渠km/条 19.615/16 斗渠km/条 35.975/68 农渠km/条 4.41/14 示范区 3、建筑物座 327 进水闸座 16 节制闸座 0 跌水座 3 过路涵座 20 渠下涵座 0 渡槽座 0 斗门座 88 农门座 200 四、工程量万 m3 24.97 土方万 m3 21.86 石方万 m3 1.66 砼方万 m3 1.45 五、投资万元 2400.80 六、经济评价指标 内部收益率 %13.72 经济净现值万元 1152.61 效益费用比 1.46 0 0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五常市 2013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 目的位置严格按照重点县三年的建设方案的申报位置来安排,三年 的建设地点均布置在五常市龙凤山灌区的范围之内,2011 年建设地 点位于龙凤山灌区的光辉灌溉站的乐园支渠至二屯支渠,北与国土 资源部门的项目区相连,2012 年建设地点安排在龙凤山灌区卫国灌 溉站管理范围内的兴水支渠至左家围子支渠,2013 年的项目区位于 2012 年项目区的下游,孙粉房支渠至常堡支渠。 (1)重点县项目区的选取理由 1)骨干工程基础好 项目区位于大型灌区龙凤山灌区内,骨干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 已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的输水和排水能力。项目区水源为已运行多 年的龙凤山水库,卫国干渠部分段已衬砌完毕,支渠以上建筑物配 套率较高。 2)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本次所选项目区交通便利,有五常石庙子新建的白色乡路从 项目区通过,村与村路路相通。该项目区基础条件好,地块均匀, 土地相对平整,项目区经过配套改造后,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3)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完善 协会的组织形式为用水户、用水组、执委会、监事会和用水户 代表大会,用水户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服务实体。目前项目 区已成立了 1 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并拥有各自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办 公设备,制定了理事会岗位责任制 、 工程管理制度 、 财务管 理制度等 6 项制度,协会自成立以来,协调管理面积达 10 万余亩, 协会在协调灌区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供水管理、水费收缴等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为灌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4)灌溉及栽培技术成熟、群众积极性高 项目区水田开发较早,区内的农民都能积极认真的学习种稻的 新经验、新方法,对目前我省推行的浅湿、浅晒、死水补灌等节水 灌溉制度,了如指掌,同时实施旱整地、旱耙地等耕作方法。目前, 正在开展旱育稀植、超稀植等栽培新技术。农民群众强烈要求项目 区配套改造并以投工投劳等形式支持重点县工程建设。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因此五常市选择该区做 为 2013 年项目区。 (2)建设标准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 节水灌溉工程技 术规范 (GB/T50363-2006 )和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等规范 以及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的意见的具体要求,本着安全、适用、经济、可行、合理的原则, 确定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 龙凤山灌区属于大型灌区,支渠和斗渠渠系及建筑物工程等别 定为 4 级,其它工程按 5 级设计。 灌溉:自流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P=75%,灌溉渠道根据引水流 量按 4 级或 5 级设计,其上建筑物按设计流量设计,加大流量校核。 排水:排水沟道按 5 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排水沟道上的建筑 物按 10 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 (3)主要建设内容和数量、 2013 年计划完成龙凤山灌区支、斗渠和典型区农渠衬砌 60km、 排水沟道清淤 50.54km,新建、重新建筑物 327 座。设计灌溉面积 2.34 万亩。 1)衬砌 本次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共安排衬砌 60km,其中,支渠衬 砌 16 条,长 19.615km,斗渠 68 条,长 35.975km,典型区农渠 14 条,长 4.41km。 2)新建渠系建筑物 327 座,其中:分水闸 16 座、跌水 3 座、 路涵 20 座、斗门 88 座、农门 200 座。 3)农田道路及防护林 项目区共整修农田道路 1 条,位于示范区,总长度 1.2km。植树 480 株。 4)利用整合资金进行土地平整 1.0 万亩。 5)控灌示范区 493 亩。 6)工程量 总工程量为 24.97 万 m3,其中土方 21.86 万 m3,石方 1.66 万 m3,砼 1.45 万 m3,土工膜 16.54 万 m2。 (4)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省级财政资金、县级财政资金 (包括农民群众自筹资金)组成。投入比例为:3:1:1,县财政 投入资金不低于本县应投入的 75%。各年度投资按照我省重点县建 设计划表中额度执行。 2013 年项目总投资 2400.80 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投资 1200 万元, 省匹配 800 万元,五常市地方自筹 400.80 万元(其中县级财政自筹 320 万元,农民群众自筹 80.80 万元) 。 (5)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减少用工,节省一定的劳动力,可以外出增收; 二是减少了收费的中间环节,减少了水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 减轻了农民负担。 三是项目区配套改造后,节约了用水,增加了灌区的灌溉面积, 同时由于灌水及时、科学用水等增加了项目区的水田单产。 本次经济效益仅计算节约用工效益和增产效益(节水效益体现 在项目区外的水田面积增加上,本次不计入项目区效益) 。 经计算,总增加效益为 2191.83 万元,水利分摊系数取 0.4,灌 溉保护率系数取 0.875,其它渠道等骨干工程分摊后再取系数 0.5, 则水利分摊效益为 383.57 万元。 本项目经济内部收效率 13.72%,大于 8%;按 8%的折现率计算的 经济净现值为 1152.61 万元,大于 0,经济效益费用比为 1.46,大 于 1,说明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6)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和依据 遵守基本建设程序,采用国内平均先进施工水平合理安排工期, 资源(人力、物资和资金等)均衡分配。 2)施工总进度 本工程建设计划为 2013 年 9 月实施,总工期为 8 个月。施工分 为四个时期,即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 完建期。 工程完建期:2014 年 4 月底,主要进行阶段验收和结算等。 3)交通、供电、供水、通讯 有通乡公路进入施工区,施工区对外交通运输比较方便,项目 区内东西跨度距离较远,工程位置较分散,国电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大部分生产生活用电采用自发电,生产及生活用水采用自打水井解 决,现场项目法人部配备手机,供对外联络及生产需要。修建临时 道路 9km,路宽 4m,铺设碎石 0.3m。 4)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土、石方工程:渠道与渠系建筑物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 各部分挖至设计高程 30cm 处改用人工开挖,基底齿槽部分均采用人 工开挖,避免出现超挖,推土机送土距基坑 5m。回填土严禁掺有杂 草、腐殖土等不合格料,主要以开挖土做为回填土土料,推土机把 土料送至基坑内,人工铺平、夯实,每层取样检测干容重大于 1.55t/m3,再进行下一层工程。 砼板铺设:预制混凝土板护坡,首先进行护底砌筑,应由防冲 槽开始砌筑,然后由下向上砌筑。铺设表面平整避免通缝。 模板工程:模板工程采用钢模,大部分采用标准钢模板组合, 在局部辅以木模。支模采用锚位与支撑相结合方式,支撑采用 1010 木方,一端固定在钢楞上,一端加设垫板支撑在基坑壁上。拉线采 用6 钢筋,中间加设16 花蓝螺栓,用于收紧拉线,校正模板,拉 线一端固定在外钢楞上,一端固定在地锚上。 砼工程:水泥、砂、石、外加剂等原材料,均应符合设计与规 范要求,并经监理业主确认合格。 没有材料检验单和试验室配合比不能开仓浇筑砼。 堤顶路面:对原堤顶路面进行压实度实验,对于不符合设计要 求的要进行特殊处理,其它路段按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在修建分水闸时可能会遇到基坑排水,按每座闸 10m3 计算基坑 排水。 5)施工总布置及原则 充分利用现场条件,尽量减少临设工作量,以提前主体工程开 工时间,布置紧凑,少占土地,不超界布置。 (7)组织管理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的组织建设,成立项目建设领 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五常市水务局和龙凤山灌区用水户协会共同组 成,负责对项目工作的申报、施工、施工质量管理及资金管理等。 项目区工程管理开始阶段由水利站和用水户协会共同管理,水 利站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用水户协会具体管理斗渠及斗渠以 下工程的养护、维修及日常管理,条件成熟时斗渠及斗渠以下工程 全部改为用水户协会管理。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织形式为用水户、用水组、执委会、监事 会和用水户代表大会,用水户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服务实体。 为解决协会初期经济承担能力差的困难,从水费中提取一部分 作为运转费;用水户协会不受当地政府的干预,但必须接受灌区的 监督和管理。协会会长和财务人员一般由灌区管理部门人员兼任, 以防止经营不力、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同时也使协会财务各 项开支公之于众,接受协会会员监督。 1 1 概述概述 1.11.1 灌区基本情况灌区基本情况 1.1.11.1.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地理座标东经 12633128 14,北纬 44045526。东与海林、尚志两市相依,南与吉 林省舒兰市相接壤,西与吉林省榆树市相望,北与阿城、双城市毗 邻,总面积 7512km2。 五常市东靠张广才岭余脉老爷岭,西接松嫩平原,地势由东南 向西北倾伏。东南部为中山、浅山,地势较高,层峦叠嶂,海拔 300m 以上的大小山峰 271 座,海拔 1696m 的省内最高峰大秃顶子山 屹立于与海林交界处。中部丘陵起伏,多沟壑。西北部河谷平原与 高平原相连,一望无边,红旗乡的车家崴子屯海拔高程仅 150m。山 区、半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 67%,素有六分半山半草半水二分半田 之说。境内有拉林河、阿什河两水系,同属松花江一级支流,有松 花江二级支流 2 条,三级支流 14 条,河道总长 2240km,河网密度 0.3km/km2。全市多年平均径流量 32 亿 m3,年径流深 500100mm,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拉林河为松花江右岸一大支流,发源于五常市东南部沙河子镇 的老爷岭西麓干流,流经五常、舒兰、榆树、双城,在扶余市入松 花江,总长 450km,在本市红旗乡车家崴子屯附近出境,境内长度 340km。拉林河主要支流有牤牛河、溪浪河,整个水系呈树状由东南 流向西北,在本市境内以上流域面积 12603km2,其中本市境内 7267km2。 阿什河在本市东北边境流过流程长约 42km,在本市境内流域面 积 305km2,主要支流是东小河子。 牤牛河是拉林河第一大支流,主发源地是在本市冲河镇大秃顶 子山西坡,次发源地在尚志市大秃顶子山北坡,流经小山子、龙凤 山、志广、龙凤山、常堡、二河、安家、民乐、背荫河在营城子乡 马青山屯附近汇入拉林河,全长 201km,流域面积 5308km2。 溪浪河发源于吉林省蛟河市秃头山,流经舒兰市,在平安镇附 近流入本市长山乡,经过山河、兴盛汇入拉林河,总流域面积 3040km2,其中在本市境内干流长 24km,流域面积 130km2。 1.1.21.1.2 气象气象 五常市属北半球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短冬长,寒暑悬殊。 年平均气温 3.9,最低气温-45.4 ,最高 38.6 。春季多风少 雨,夏季降水集中,秋季凉爽晴朗,寒来较早,冬季漫长而寒冷。 全年无霜期 140 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 596.9mm,年积温 22002700,日照时间 26002700 小时。五常市夏秋两季盛行 西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年平均风速 2.3m/s ,最大风速可达 28m/s,偶尔有龙卷风出现。 1.1.31.1.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五常市东临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西接第二沉降带松 嫩平原,大面积被华力西期花岗岩分布,主要沉积岩为中生代和新 生代,地下水按分布和赋存状态划分为东南部山区丘陵基岩裂隙水 区,中部、西部高平原承压水区,西北部平原层间水区和河谷平原 潜水区,开采储量 7 亿 m3/年。基岩裂隙水区面积 3233km2,单井出 水量 182t/d,属地下水贫水区,开采储量 1.1 亿 m3/年;高平原承 压水区面积 2260km2,平均单井出水量 360t/d,开采储量 1.5 亿 m3;西北部平原层间水区 321km2,平均单井出水量 1000t/d,开采储 量 0.6 亿 m3/年;河谷平原潜水区 1660km2,平均单井出水量 1224t/d,开采储量 3.8 亿 m3/年。 本市河川水资源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其次为重碳酸钠 钙型,矿化度 0.050.43g/L,硬度 1.121.4(德国)度,PH 值 6.77.3 之间。地下水化学类型除部分地区为富含钠锶等离子外基 本与地表水相同,矿化度 0.040.86g/L,硬度变化在 1.0928.4(德国)度之间,以软水为主。五常市大部分地区地下 水铁、锰离子含量 0.14.8mg/L,作为饮用水需要进行水处理。 1.1.41.1.4 土壤土壤类型与植被类型与植被 五常市内成土条件复杂,土壤种类较多,共分 29 个亚类,33 个 属 59 个种。主要有暗棕色森林土,分布于东南部山区、半山区、丘 陵区;白浆土分布于中部高平原;黑土主要分布于牤牛河以北的 7 个乡镇;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多年种植水稻的拉林河、牤牛河两岸, 另外还有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泛滥土分布于河流两岸和半山 区、丘陵区的湿地。 五常市天然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分区完达山亚区,有 34 个科, 46 个属, 63 个种。植物分界线较为明显,由东南向西北呈带状分 布。东南部山区以针阔叶次生林为主,针叶树种有红松、沙松樟子 松、落叶松、云杉,阔叶树种有杨、椴、柞、榆、桦、枫及水曲柳、 胡桃楸、黄菠萝等。伴生有山葡萄、五味子、猕猴桃等藤本植物、 菌类、刺五加等药用植物和黄花菜、蕨菜、刺老芽等山野菜,是五 常市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区。丘陵区天然植物以乔木、灌木阔叶 次生林为主,主要有柞、杨、桦、沼柳,草本植物有小叶樟、苔草 等构成杂木林、丛桦-沼柳灌木丛和小叶樟-苔草等群落。平原区大 部分为农田,天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化草甸植被,以杂草群落为主, 也有少量人工林和天然灌木、乔木。主要植物为豆科、禾本科和菊 科为主的杂草群落。高平原组要有灌木和少量乔木阔叶林。低洼地 主要有塔头、芦苇、沼柳、空心柳及苔藓类。全市森林覆盖率约在 34%。 1.1.51.1.5 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 五常市行政建制设 11 个镇 13 个乡,共 260 个行政村,1596 个 自然屯,2011 年末总人口 98.6 万人,由汉、满、朝鲜、回、蒙古、 壮、达翰尔、锡伯、苗等 9 个民族组成,农村人口 70.18 万人,农 业劳动力 34.83 万个。 2011 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120.57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 总值 46.70 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 29.05 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 值 44.82 亿元,分别占生产总值的 38.5%、23.7%和 37.8%。2011 年 财政收入 6.1066 亿元,全口径支出 16.151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285 元。 全市大牲畜 2011 年末存栏 12.31 万头,其中奶牛 1.21 万头, 生猪存栏 315.121 万头,羊 4.7 万只。全市共有大中型农用拖拉机 2456 台/75637kw,小型拖拉机 20049 台/kw,大中型农机具 3463 台, 农用载重汽车 261 台/18270kw,农用排灌动力机械 9325 台 /83479kw,有电动脱拉机 6507 台。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 46.72 万 kw。 1.1.61.1.6 农业生产现状农业生产现状 五常市农业生产基本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全市共有常用耕地面 积 387.90 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 377.21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79.16 万亩,主产水稻和玉米,其次是大豆。水稻面积 171.7 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 45.4%;玉米 146.53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37.8%;大豆面积 50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面积的 12.9%。油料及蔬 菜、瓜果及其他经济作物面积 10.33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2.7%。2010 年粮食总产 24.5 亿 kg,平均单产 533kg,农业总产值 47.74 亿元, 1.1.71.1.7 小型农田水利现状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1)工程现状 1)灌区工程现状 全市共有各类灌区 3343 个,共有干渠 87 条,支渠 470 条,干 支渠总长近 2400km,实灌面积 159.32 万亩,其中水田 154.95 万亩。 其中自流灌区 34 个,干渠 51 条,总长 390km,支渠 168 条长 312km,蓄水灌区 2208 处,干支渠 2212 条,长 375km,江河湖泊提 水灌区 279 处,农用机电井灌区 822 处,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 0.6, 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 0.57。 由于灌区工程大多数是 50 至 60 年代修建的,除部分干渠经改 造配套后现运行良好外,其它渠(沟)道及建筑物普遍存在着工程 设计标准低、不配套等问题。加之工程经过多年运行,超期服役, 已严重老化失修,目前完好率仅 50。 龙凤山灌区自 1998 年列入国家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选项目以来, 已经完成投资 19039.12 万元,占原计划投资的 92.15%,经过 10 年 的建设,灌区节水改造改善灌溉面积31.7 万亩,新增灌溉面积 5.95 万亩,新增节水能力 1.1 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3800 万公斤,渠系水利用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工程实施以来,健 全了排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除涝能力。 2003 年在全省 率先成立了用水户协会,增加了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的力度, 2004 年又进行了水价改革,水价由过去的每亩20 元调整至每方 水 0.041 元。 龙凤山灌区目前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选方面还存有问题,突出 在两个方面,一是节水续建进展缓慢,需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尽 量缩短节水续建年限,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二是由于客观原 因,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还不彻底,因此需要上级业务主 管部门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快改革进程。 2)水源工程现状 全市共有大型水库 2 座(其一为向哈市供水的磨盘山水库,已 建成蓄水并向哈尔滨市供水) 、小型水库 31 座、塘坝 2189 座,设计 总库容 89471 万 m3。 龙凤山水库经过 1987 年1992 年和 1998 年2000 年两次消险 加固,已经彻底摘掉了全国病险库的帽子,达到了设计标准,防洪 标准也由千年一遇提高到了万年一遇。 3)涝区工程现状 全市共有涝区 23 处,其中中型涝区拉林河涝区 1 处,零星 小涝区 22 处。涝区总面积 188.55 万亩,易涝区面积 85.18 万亩。 共有排水干沟 52 条,长 255km,排水支沟 415 条,长 405km。除涝 面积达到 57.88 万亩。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五常市水利工程分属国有、集体和农民自有。属于国有的水利 工程有:143.88km 拉林河堤防、2 座大型水库、13 座小型水库、1 处中型治理涝区和 13 家大中型灌区管理站。另有 127km 堤防没有纳 入国有,暂由乡镇和河道管理部门共同管理。18 座小型水库、290 座塘坝、148 处农村饮水工程、70 处提水灌区、490 多眼机电井灌区 属于集体管理。其他工程则为农民个人所有,全市水利工程基本都 有单位或个人进行管理。堤防、水库塘坝、灌区、涝区人畜饮水工 程正常发挥作用。农田水利工程在市域经济发展中的占据不可动摇 的基础地位,成为增产粮食的重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农田水利工程在合理配置水资源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规划区农业经 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有水利工程自 2003 年开始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 机制改革,到 2008 年已经完成。工程管理单位进行了定性定岗定编 定人员和运行管理费用的测算。灌区管理单位建立起灌区管理站+用 水户协会+用水户共同管理的新模式,全面开展了计量供水,按用水 量计收水费,水费征收直接面对每家用水户。虽然水价还没有达到 供水成本,但是比水价改革之前增长很多,每立方米水价在 0.0410.0485 元,相当供水成本的 6070%。 水价改革使多数灌区管理状况得到改善,职工的工资有了保障, 运行管理费用比过去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程维护运行出现 的资金短缺的困难。 全市国有灌区现有用水户协会 40 个,其中大型灌区龙凤山灌区 27 个,农村(含乡镇管理的)集体管水组织 353 个,还没有建立用水 户单独的管理组织。 (3)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及成效 从 2000 年以来每年都有 100 多万元左右的水田节水示范项目进 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2005 年和 2008 年相继投入 4000 万元进行龙 凤山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使得龙凤山灌区局部的渠系水利用系数 达到 70%。 1.21.2 重点县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县年度目标、任务 五常市 2013 年重点县能完成的建设目标、任务。具体包括: (1)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 3.3%-5%。 (2)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 5%。 (3)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不低于 0.75;渠灌区灌溉水利 用系数(大中型渠灌区斗口以下、小型灌区渠首以下)平均不低于 0.6。 (4)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3.3%以上。 (5)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重点的 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改革。 五常市通过 3 年重点县建设和整合资金建设,使项目区水田有 效灌溉面积从原来的 4.45 万亩增加到 5.18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占 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了 10 %;新增灌溉供水能力 1200 万 m3;新增 粮食生产能力 739.3 万 kg,粮食产量可达到 4066.15 万 kg,全区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10%;工程完好率由 30%提高到 85%,渠系水利 用系数由 0.57 提高到 0.7,灌溉保证率达到 75%;年新增节水能力 1200 万 m3;新增灌溉供水能力 1200 万 m3;继续实行改革工程产权 制度,加强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改革 2013 年度通过重点县建设资金和整合资金建设,使全县有效灌 溉面积达到 103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增加 10.12 万亩,有效灌溉面 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 2.60%;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45.18 万亩,占 有效灌溉面积提高 5%;新增灌溉面积 22.5 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 29217 万 m3;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18000 万 kg,年新增经济作物产 值 36676 万元,项目区农民年人均增收 3234 元。灌溉水利用系数达 到 0.57,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 0.7,灌溉保证率达到 75%。 本年度实施方案与 2011 年光辉项目区重点县实施方案、及龙凤 山节水改造的关系:2013 年度重点县实施方案是在第三批重点县项 目的第三年实施,项目区位置选择在龙凤山灌区的卫国灌溉站,第 一年选在光辉灌溉站和第二年选择在卫国灌溉站管理范围内,这两 个灌溉站隶属于龙凤山灌区,龙凤山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已经于 2009 年结束,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仍有大量的工程没有建成,投入 还远没有达到完全配套的要求。 1.31.3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1.3.11.3.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龙凤山灌区卫国灌溉站卫国干渠控制下的西安村、 中华村、常堡村、廿家村等 16 条支渠,卫国干渠由龙凤山水库东山 电站尾水进入牤牛河后,在卫国渠首引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2.34 万亩,其中新增水田面积 0.4 万亩,改善水田面积 1.94 万亩。 灌区地形总趋势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面比降 1/5001/4000,平坦开阔。土壤类型主要为草甸土、白浆土,土壤 肥沃,透水透气性能良好,适宜种植水稻。 (2)水源情况 项目区水源为龙凤山水库,龙凤山水库经过 1987 年1992 年和 1998 年2000 年两次消险加固,已经彻底摘掉了全国病险库的帽子, 达到了设计标准,防洪标准由百年设计千年校核,提高到百年设计 万年校核。 1.3.21.3.2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 项目区隶属五常市卫国乡,包括西安村、中华村、常堡村、廿 家村 4 个村屯,2013 年项目区人口 4563 人,其中农业人口 4543 人, 农村劳动力人口 1620 人。农业机械 720 标准台,人均占有耕地 5.13 亩,区内全部种植水稻,平均单产 450kg/亩,粮食总产量 3.89 万 t,粮食商品率 65%,农业总产值 5402 万元。区内人均年收入 7985 元左右。 项目区交通已形成网络,对内对外交通便利,有五常石庙子 乡路贯穿项目区,县、乡、村之间有水泥路或砂石路相通。灌区内 通信十分方便,电话已进入千家万户,无线通讯形成网络。 项目区用电来自国家电网,电力供应保证率较高,电力设施比 较完善,为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基础保证。 1.3.31.3.3 工程现状工程现状 1.3.3.1 水源工程现状 灌区水源工程为龙凤山水库,始建于 1958 年,龙凤山水库位于 牤牛河中上游,集雨面积 1740km2,总库容 2.77 亿 m3,主要由大坝、 溢洪道、灌溉涵洞、电站和输水洞等几部分组成,水库下游灌区经 灌溉涵洞和电站下排水灌溉水田。设计灌溉面积 22.4 万亩,涵洞设 计引水流量 15m3/s,电站尾水最大泄水 35 m3/s ,水库曾于 19871992 年做为第一批病险进行了消险,19992000 年又进行了 第二次消险,摘掉了病险库的帽子,目前已经达到了设计标准,完 全可以按设计指标运行。 1.3.3.2 灌区工程现状 龙凤山灌区总干渠长 6.84km,现在还没有衬砌。本次项目区位 于卫国干渠西安村、中华村、常堡村、廿家村控制范围内,设计灌 溉面积 2.34 万亩,现状灌溉面积 1.94 万亩。区内已有干渠 1 条, 长 10.285km;支渠 16 条,总长度 19.615km。 由于灌区工程大多数是 50 至 60 年代修建的,从干渠以下,只 有部分干渠经过砼衬砌,其它大部分渠(沟)道及建筑物普遍存在 着工程设计标准低、不配套等问题。加之工程经过多年运行,超期 服役,已严重老化失修,目前完好率仅 50。 1.3.41.3.4 项目区管理及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情况项目区管理及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情况 项目区工程管理开始阶段由五常市水务局、龙凤山灌区管理局 和用水户协会共同管理,灌区管理站负责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用 水户具体进行管理斗渠及斗渠以下工程的养护、维修及日常管理, 条件成熟时末级渠系全部改收用水户协会管理。 本着“谁建、谁管、谁受益”的原则对建后的工程划分产权落 实管控责任。真正做到工程的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 在明确管理责任之后,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以有利于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前提,确定工程的管理方式。 政府投资的大型和中型农田水利工程、设备,归国家所有,由 水利部门管理;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投资的大型和中型农田水 利工程、设备,按照出资比例确定共有份额,归国家和投资人共有, 由水利部门和投资人共同管理。 大型和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性管理 相结合的办法,其中骨干工程由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维修、 养护;田间工程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或者个人管 理、维修、养护。 产权归集体、个人所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产权人自行管 理、维修、养护,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 本工程建成验收合格后,将工程产权移交给受益农民用水户协 会或村组集体。 当地农民对重点县项目建设非常支持,积极投工投劳。由于田 间配设施一般,跑冒滴漏现象,经常发生,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 亩均用水量为 850m3,亩均水费 34.85 元,税费的收缴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村里集体收缴,一种是农民用水协会负责收缴。收缴率 95%以 上。 2 2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2.12.1 项目区存在问题项目区存在问题 (1)项目区末级渠系基础设施条件存在问题 龙凤山灌区经过多年的运行,渠道已淤积达到一定程度,现在 渠道不足原来的二分之一过水能力,输水能力有限,满足不了现有 的灌排要求,而且田间渠系建筑物配套率也不足 50%,发展节水灌溉, 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细化管 理,促进节水,把计量供水延伸到支渠以下渠系。龙凤山灌区支渠 以下工程严重不配套,工程现状不适应进一步细化计量供水的需要。 现有渠系量、测水设施少,且配套不全,使计量供水、按方收费无 法有效实施,水事纠纷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各种原因,龙凤山灌区 支渠以下工程基本都由农户自行负担劳务和集资建设,由于农民组 织管理相对松散,农民负担较重,集资投劳能力有限,加上缺乏有 关方面的指导,因此长期以来末级渠系工程不配套的问题相当严重, 不适应进一步细化计量供水。 (2)管理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其它矛盾与问题 虽然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已经完善,但灌区的支渠以下末级渠 系工程配套率较低,按照龙凤山灌区管理模式和灌区与用水户协会 的管理分工,支渠以下的渠道管理和构造物的配套原则上由用水户 协会负责,由于项目区成立的 1 个农民用水户协会,每年的资金有 限,提取水费的百分比较小,所提资金无法满足项目区内大量的资 金需求,因此,项目区每年内的春灌和用水高峰时,用水矛盾日益 突出。 2.22.2 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项目区建设的外部条件和内部要求 为了更好的完成五常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任务,在资 金筹集上,五常市积极争取投资,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平台,整 合各方资金捆绑集中使用。目前,已确定的用于项目区工程建设的 整合资金 1142 万元,包括卫国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项目资 金 1018 万元,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计划补贴 45 万元,水稻高产农业 技术推广 79 万元。 项目区骨干工程基础好,在大型灌区龙凤山灌区控制范围之内, 骨干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已初具规模,具有一定的输水和排水能力, 支渠以上建筑物基本配套。 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完善,目前项目区已成立 1 个农民用水户 协会,并拥有各自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制定了理事会岗 位责任制 、 工程管理制度 、 财务管理制度等 6 项制度,协会 自成立以来,协调管理项目区 2.34 万亩灌溉面积,协会在协调灌区 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供水管理、水费收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为灌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灌溉及栽培技术成熟、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区水田开发较早, 区内的农民都能积极认真的学习种稻的新经验、新方法,对目前我 省推行的浅湿、浅晒、死水补灌等节水灌溉制度,了如指掌,同时 实施旱整地、旱耙地等耕作方法。目前,正在开展旱育稀植、超稀 植等栽培新技术。农民群众强烈要求项目区配套改造并以投工投劳 等形式支持重点县工程建设。 2.32.3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利用率,是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 之路。为了细化管理,促进节水,把计量供水延伸到支渠以下渠系。 项目区支渠以下工程严重不配套,工程现状不适应进一步细化计量 供水的需要。现有渠系量、测水设施少,且配套不全,至使计量供 水、按方收费无法有效实施,水事纠纷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各种原 因,项目区支渠以下工程基本都由农户自行负担劳务和集资建设, 由于农民组织管理相对松散,农民负担较重,集资投劳能力有限, 加上缺乏有关方面的指导,因此长期以来项目区工程不配套的问题 相当严重,不适应进一步细化计量供水,为此,加速项目区配套改 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强灌溉管理,实行计划用水、节 约用水是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途径之一,也是农民通过节水降低农 业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的途径。龙凤山灌区实行支渠以下工程 交用水者协会管理,项目区配套改造不仅从经济上支持了支渠以下 工程建设和管理,而且会调动用水者协会在建设和管理中的积极性, 促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管理,进一步推动节水灌溉,稳步 灌区发展,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1)目前项目区水田亩产在 450kg左右,根据农业试验资料和 其它已建节水示范区水田的产量看,项目区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很大。 (2)项目实施后,通过加强项目区水利工程配套建设,提高农 业科技含量,新增水田面积 0.4 万亩,改善水田面积 1.94 万亩,水 田亩产可由现状 450kg提高到 550kg,项目区可增加粮食产量 414 万 kg,效益十分显著。 (3)目前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0.45,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随着骨干渠系工程的配套实施,加强项目区的节水改造也变得至关 重要。大力发展田间节水改造工程,减少田间输水损失,挖掘内潜, 才能增加灌区水田面积,同时也是稳定现有水田面积,提高灌溉用 水保证率,实现全县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之,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可以使工程状况进一步 改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利于实现节水灌溉,利于减轻农民负 担,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增效。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 条件下,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采取 综合措施,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将灌区建设成为节水型、生态型灌 区。故实施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3 3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3.13.1 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内容 2013 年重点县项目区位于卫国干渠的西安村、中华村、常堡村、 廿家村控制范围内。项目区灌溉面积 2.34 万亩,其中结合整合资金 进行平整土地后可新增水田面积 0.4 万亩,改善水田面积 1.94 万亩。 (1)灌溉渠道 包括西安村、中华村、常堡村、廿家村支渠整形、衬砌以及配 套建筑物工程;16 条支渠下 68 条斗渠、典型区农渠的新建、整形、 衬砌以及配套建筑物工程。 灌溉渠道治理 98 条,总长度 60km,包括已有支渠 16 条,为孙 粉房支渠、西安六队支渠、邢家店支渠、兴隆屯一支渠、兴隆屯二 支渠、中华二队支渠、中华三队支渠、中华四队支渠、中华五队支 渠、占家围子支渠、四道岗八队支渠、四道岗五队支渠、东洋堡支 渠、吊水楼子支渠、常堡三队支渠、新城支渠,长度 19.615km;斗 渠 68 条,长度 35.975km;在孙粉房支渠 3、4 斗新建农渠共计 14 条, 长度 4.41km。 (2)排水沟道 龙凤山灌区排水干沟基本形成,对应灌溉渠道相应布置支、斗 沟,共布置沟道 86 条,总长度 50.54km,其中支沟 12 条,孙粉房支 沟、邢家店 1 支沟、邢家店 2 支沟、兴隆屯一支沟、兴隆屯二支沟、 中华二队支沟、中华三队支沟、中华四队支沟、小罗家围子支沟、 大罗家围子支沟、东洋堡干沟、常堡支沟;斗沟 74 条。 (3)渠系建筑物 项目区共需配套渠系建筑物 327 座,其中:分水闸 16 座、跌水 3 座、路涵 20 座、斗门 88 座、农门 200 座。 (4)建设控灌示范区 1 处,控制面积 493 亩。依据示范区建设 要求,区内新建环区道路 1.2km,土地平整面积 493 亩。 3.23.2 工程量、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工程量、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 项目区建设包括渠(沟)道土方、渠道衬砌、渠系建筑物、土 地平整、道路和林带工程。 总工程量为 24.97 万 m3,其中土方 21.86 万 m3,石方 1.66 万 m3,砼 1.45 万 m3,土工膜 16.54 万 m2。 工程主要材料消耗量:钢筋:66.58t;水泥:4484.7t;砂: 24206m3;碎石:14333m3;汽油:4.25t;柴油:132t。工程总工时: 7.98万工日。 表表3.2-13.2-1 工程量汇总表工程量汇总表 土方(m3)砼砂石 渠道名称合计(m3) 土方合计填方量挖方量 (m3)(m3) 渠道 60676 13189 16487 沟道31983 31983 0 31983 0 0 建筑物24311 22865 9360 13505 1297 149 合计 14486 16636 3.33.3 建设期建设期 本工程建设计划为 2013 年 9 月实施,总工期为半年。施工分为 四个时期,即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工期和工程完建 期。 工程筹建期及施工准备期大约 1 个月时间。工程筹建期主要是 业主单位负责的对外交通、征地以及工程招标、评标、签约等工作, 为施工单位进场作准备。施工准备期主要进行对外交通、场内交通、 施工用电、通讯、场地平整、临时房建等。场内交通主干线应先行 安排施工。 主体工程施工期为 8 个月,即 2013 年 9 月至 2014 年 4 月,此 阶段进行土地平整、灌排渠系、渠道衬砌及配套建筑物等主要工程 的建设工作。 工程完建期:2013 年 4 月底,主要进行阶段验收和结算等。 4 4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 4.14.1 设计原则和标准设计原则和标准 (1)设计原则 1)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实行节水灌溉。 2)充分发挥灌区现有潜力,配套项目区渠系工程,逐步扩大灌 区灌溉的水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3)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增加粮食产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为目的,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坚持稳定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单产,增加效益。 4)尽可能保持原灌区各支渠原引水方式,支渠路线、灌溉范围 基本不变。调整不合理的斗农渠布置。 5)项目区渠系实行单排单灌,尽量利用已建工程,对局部不合 理的工程进行改建。 (2)设计标准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 节水灌溉工程技 术规范 (GB/T50363-2006 )和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等规范 以及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的意见的具体要求,本着安全、适用、经济、可行、合理的原则, 确定本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 龙凤山灌区属于大型灌区,其项目区渠系及建筑物定为级, 其它工程按级建筑物设计。 灌溉:自流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P=75%,灌溉渠道根据引水流 量按 4 级或 5 级设计,其上建筑物按设计流量设计,加大流量校核。 排水:排水沟道按 5 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排水沟道上的建筑 物按 10 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 4.24.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 防洪标准 (GB5-002011994) ; (2)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3)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4) 水利水电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6)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 (7) 堤防设计规范GB50286-98; (8)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 (9)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 (10)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