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前瞻.ppt_第1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前瞻.ppt_第2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前瞻.ppt_第3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前瞻.ppt_第4页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前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前瞻,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3,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分析 三、未来经济展望及政策预期 四、中国金融改革前瞻,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受之前全球经济低迷、货币流动性宽松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总体来说通胀仍处相对高位,但是在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的作用下,通胀控制成效明显。,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1.通胀仍处相对高位 2011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7月份CPI指数同比增长达6.5%,继上个月之后再创新高,上半年我国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 自2011年8月起,CPI增幅逐渐回落。8月至12月的CPI增幅分别为6.2%、6.1%、5.5%、4.2%、4.1% 受春节因素影响,2012年1月CPI增幅为4.5%,环比上升1.5%,我国目前通胀水平仍处相对高位。,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导致高通胀的原因分析 从需求拉动角度看,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市场上大量的货币投放、国际上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由人民币加息预期引起的国际热钱的持续流入构筑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 从成本推动方面分析,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异常的气候引发的粮食产量减少、生产成本增加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11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增速明显高于CPI指数,说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对通胀有明显推动作用。除此之外,2011年我国食物价格同比上涨9.1%, 2012年1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0.5%,贡献了新增涨价因素的90%,由此看来成本推动是通胀的主要原因。 输入性通胀因素推波助澜。世界经济动荡加剧、欧美债务危机日渐升级,美元的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加大了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导致当前高通胀的原因分析 图 推动价格上涨成本因素比较,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控制通胀成效明显 PPI 对CPI通过影响非食品价格,进而对CPI有一定时滞后的传导。2011年12月, PPI同比涨1.7%,创两年以来新低,2012年1月,PPI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1%, 从环比来看,PPI已经趋稳。PPI的回落有利于减轻向CPI传导的压力,连续五个月 的CPI回落表明物价调控取得了一些成效。,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2.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拉动明显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二季度我国GDP同比 增长9.5%,增速比一季度继续小幅放缓0.2个百分点,三季度增长增长9.1%,季度降 幅从二季度的0.2个百分点扩大到三季度的0.4个百分点,四季度增长8.9%。实体经 济增速放缓。,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2.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拉动明显 从支出法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来看,2011全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1.6%,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4.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负5.8%。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仍不合理,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拉动而非消费驱动。,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消费需求增速下滑 201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17.1%,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2个百分点。2011全年总体消费需求较弱,增长乏力。,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投资增速温和回落 201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增速较1-11月回落0.7个百分点,投资继续温和回落。其中1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7.9%,较上年回落5.3个百分比,较1-11月回落2个百分比。数据显示,尽管当前保障房投资突飞猛进,但是仍难以减缓商品房投资增速的下滑。 11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际增长16.1%,较去年回落3.4个百分点。受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赤字预算较2010年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速未有较大提高。,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贸易顺差收窄,进口增速快于出口 2011全年出口增速是20.3%,进口的增速是24.9%,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4.6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5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64亿美元,创三年来新低。2012年1月中国出口额自2009年12月以来首度出现负增长,当月实现贸易顺差272.8亿美元一方面,进口增速稳定,且大于出口增速,反映出我国内需仍然强劲;另一方面,出口缩减,贸易顺差持续收窄。,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3.金融指标显示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社会融资手段多元化 2011年下半年以来,M1、M2增速双双显著放缓,截至11月末,M1 同比增长7.8%,M2同比增长12.7%,货币供应量增速再次滑落至数年来低位,显示货币条件维持从紧态势。2011年12月,M1和M2增速见底回升。 2011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同比少增3901亿元,贷款余额增速持续回落,同样反映了持续货币政策的紧缩效应。 今年以来信贷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上实现了对信贷量的合理调控,促进了货币信贷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超常规增长向常态回归,对通货膨胀货币条件的控制效果已经显现。,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3. 金融指标显示货币政策偏于紧缩,但社会融资手段多元化 2011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1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同比少增3901亿元,说明银行信贷有所收缩,相对应的,其他形式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规模比例则有所增加,社会融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分析,1、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并进行预调、微调 2012年,货币政策的目标将从“防通胀”向“稳增长”转移。 2010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力图缓解通胀压力、抑制资产价格泡沫。2011年以来,央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上调基准利率,在连续的紧缩货币政策作用下,新增信贷规模控制效果明显。CPI连续五个月出现涨幅回落,表明物价调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与此同时,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减缓也有利于国内通胀的控制。如果货币政策不出现大的变动,CPI和PPI涨幅双双下降的趋势将会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短期通胀压力有所放缓,但CPI环比仍在上涨,食品价格也存在反弹的可能性,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通胀风险仍不容忽视。,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分析,1、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并进行预调、微调 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分析: 公开市场操作被频繁使用。央行在2011年共通过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投放逾1.9万亿元,主要是用来缓冲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带来的流动性压力,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了存款准备金率的配套工具,在控制货币量上作用没有其他两大工具明显。 存款准备金率六次上调。上半年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大中型金融机构存准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此举一方面收紧流动性以对抗通胀,另一方面对冲外汇占款以维持汇率稳定。但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在起作用的同时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等负面影响。11月30日,央行年内首次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降至为21%,此次下调存准主要是流动性对冲政策。 加息工具逐渐引起当局重视。今年以来央行共加息三次,每次加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5个百分点。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条件下,加息可能导致汇率上升预期,热钱流入,从而央行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当然,加息的好处也较为明显,一方面,加息的宣示效应有利于改变人们的通胀预期;另一方面,加息对于防止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进一步分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积极影响。,二、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分析,2、财政政策发挥积极作用 2011年中国政府财政赤字安排为9000亿元,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但仍保持了积极的势头。第三季度,由于欧债危机带来的实体经济困顿和悲观预期二者相互作用,使世界经济陷入非良性的循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总体上仍然保持着持续高增长的势头,内生动力依然强劲,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均有所改善。 前三季度政府在水利建设和保障房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再加上中西部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个税起征点提高,以及允许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用于保障房建设的企业债等一系列措施,对于刺激经济增长,尤其是投资的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三、未来经济展望及政策预期,1、未来经济形势展望 (1)通胀压力减轻,物价将继续回落 从引起本轮通胀的因素分析未来通胀形势: 随着10月中下旬蔬菜和猪肉价格回落,促进物价下行的有利因素累计增多。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调和流动性的不断收紧,减轻了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和货币流动性压力。另外2011年秋粮长势和收成比预期要好,有利于减轻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从国际因素看,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加剧,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波动下行趋势,有利于从外围减轻输入型通胀压力。 从2011年第三、四季度的物价走势来看,物价上涨的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2012年全年通胀压力不大。但是受结构性转型、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及资源成本上升的长期性特点影响,CPI仍将在相对高位运行。抗通胀仍将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有必要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未来经济展望及政策预期,1、未来经济形势展望 (2)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进入“软着陆”轨道 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延缓,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国外需求不会太旺盛,2012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可能会减小。 消费市场尤其是中低端消费有明显放缓迹象,个税起征点的调高对消费刺激作用有限,但国内高端消费需求仍较为旺盛。 2011年的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在2012年继续受到政策调控,商品房投资将有较大的放缓,但由于保障房的有力支撑,预计投资增速仍将稳步发展。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下,保障房建设以及“十二五”开局之年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投资有一定拉动作用。 总之,受以上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正进入“软着陆”轨道。,三、未来经济展望及政策预期,1、未来经济形势展望 总体来说,当前经济增速适度放缓,但国内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充足,通胀压力有所减轻,中国经济不会陷入“滞胀”。,三、未来经济展望及政策预期,2、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仍处于高位,CPI回落但通胀风险仍不容忽视。因此,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不宜发生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应注重政策配合。,三、未来经济展望及政策预期,2、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1)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调控手段更加灵活 由于当前国际国内各层面因素的不确定性,通胀风险仍然存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在此基础上进行政策微调,让市场明确政府坚定控制通涨的决心。 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对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随着外汇占款负增长,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及其先收后支的特点亦使部分银行出现存款的阶段性减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央行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但同时考虑到数量型工具对经济影响难以控制,因此使用将逐渐减少。 价格型工具使用空间增大。为避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出政策变向的信号,应同时提高利率。加息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抑制民间借贷的泛滥。未来调控手段应以更具灵活性的利率调控为主,必要情况下辅之以准备金率、央票等数量型工具。,三、未来经济展望及政策预期,2、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2)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注重经济结构调整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未来我国或将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结构性减税,加大财政支出。一方面给中小企业减税让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补贴中低收入人群,熨平贫富差距防止陷入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在控通胀的同时实现经济“软着陆”,更重要的是缓解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从长远角度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深层次问题。,三、未来经济展望及政策预期,2、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3)注重多种政策工具协调使用 随着社会融资渠道多元化,全球经济复杂化,控制通胀不能仅仅依靠货币政策,否则可能矫枉过正。 央行在合理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同时,应寻求有效的经济政策搭配,多管齐下。例如,在外汇政策上,继续完善现在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减缓输入性通胀;同时积极引导中国由低层次加工外贸向高附加值外贸产品转型,引导外贸企业利用各种可用方式和金融产品熨平汇率风险等。 (4)调整结构、深化各项改革 前低后高?,三、未来经济展望及政策预期,2、宏观调控政策选择 总之,当前影响物价因素及房地产调控仍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政策松动就有反弹的可能,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仍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注重多种政策工具的协调,在控通胀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维持经济稳定发展。,四、中国金融改革前瞻,1、金融危机对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启示 (1)坚持稳健的商业模式、以内生性增长机制为主导 货币、金融产品有许多层次,越是基础传统的层次,离实体经济越近 以传统的存贷等基础业务为主导,兼顾其他 避免大肆收购、过度高杠杆扩张 (2)金融业布局要适应经济环境变化,优化金融结构与市场结构 竞争与整合 大小银行布局,四、中国金融改革前瞻,2、金融危机对未来金融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