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一切景语皆情语——辛词中四季描写的情感意蕴_第1页
(论文)“一切景语皆情语——辛词中四季描写的情感意蕴_第2页
(论文)“一切景语皆情语——辛词中四季描写的情感意蕴_第3页
(论文)“一切景语皆情语——辛词中四季描写的情感意蕴_第4页
(论文)“一切景语皆情语——辛词中四季描写的情感意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0 卷第1 期 2 0 1 0 年2 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o fB a o j iU n i v e r s i t yo fA 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s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V 0 1 3 0N o 1 F e b 2 0 1 0 “一切景语皆情语“ 辛词中四季描写的情感 马雪艳 ( 仰恩大学人文学院,福建泉州3 6 2 0 1 4 ) 音菇 1 日L - , - 媪 一U l L 摘要 辛词中对四季景物的描写豁人耳目。“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四季风景词人会产生不同 的情愫,四季的秀美风光词人尽收眼底,诉诸笔端,抒发的是一种欢乐情怀;联系词人一生的遭遇,四时 变化给予词人更多的是一种悲苦的情绪而体现为悲情。 关键词 辛弃疾;景;情 中图分类号 1 2 0 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3 1 0 0 8 4 1 9 3 ( 2 0 1 0 ) 0 1 0 0 6 6 0 5 一、景语 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词人之一,“词 中之龙” 1 ( P 2 0 。辛氏“横刀跃马登上词坛,拓展 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2 伸1 5 英雄辛弃疾同时也是一位写景圣手。“在中国艺 术中,没有孤立的空间意象,任何艺术意象都是在 时间中展开的,以时间的生命之流融汇意象,是中 国艺术不刊之法则,诗、书、画、园林、篆刻、建筑艺 术等都是常常在于表现一个时空合一的内涵,时 间给艺术形象空间展开序列灌注了生命。, 3 ( 剐 辛词从某种角度说就是在时间的流程中完成景物 刻画的。辛词以春为起始点,构建了夏秋冬为序 列的四季风物图景。据统计,辛词中四时意象共 出现2 9 3 次,居两宋词人的季军位置。 王国维先生曾说“大家之作,其写景也, 必豁人耳目。”我们先来品味辛词中豁人耳目的四 季之景。 春:春意象在宋词中出现约八千次,居四时意 象之首。同样在辛词里,春季也是吟咏最多的一 个季节。严迪昌先生在论辛弃疾的“咏春”词中 指出:“以风发凌厉,势欲摩空之笔称雄于词苑的 稼轩长短句中,咏春之作竟多达六十阙左右,几 占现存辛词的十分之一。这部分咏春词不只是数 量可观,而且名篇迭出。, , E 4 3 辛弃疾乡居时曾作鹧 鸪天代人赋,上阙写到:“陌上柔桑破嫩芽,东 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E l 寒林点暮 鸦。”潘游龙在古今诗余醉中说:“善读此词,便 许评陶评王、孟。”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文学增 添了一种新的诗歌题材,“自然”是其诗歌的总体 艺术特征。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 代表作家,苏轼评王维之诗“诗中有画”,杜甫称赞 孟诗“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旬尽堪传”( 解 闷) ,善读鹧鸪天代人赋就可以评论这三位 诗人了,可见辛弃疾虽与陶、王、孟异代,但其作品 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词绘就了一幅生意 盎然的初春农村风物画:桑枝刚刚吐出嫩芽,幼蚕 陆续出壳,柔嫩的青草地上牛犊在欢叫俞陛 云曾说:“稼轩集中多雄慨之词,纵横之笔,此调乃 闲放自适,如听雄笳急鼓之馀,忽闻渔唱在水烟深 处,为之意远。, 5 心3 7 此评真可谓该词“词中有画” 的形象注脚。 夏:辛词中对夏意象着墨不多,但在有限的篇 - 收稿日期3 2 0 0 9 1 1 - 0 2 F f F 者简介 马雪艳:女,吉林东辽人,福建仰恩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 第1 期马雪艳“一切景语皆情语”辛词中四季描写的情感意蕴 6 7 什里,依然留下了一道清新的夏季风景线。辛弃 疾于乾道元年( 1 1 6 5 年) 开始漫游吴楚各地,同年 夏天在吴中写下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这 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它写得清新活泼,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 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 ”俞平伯先生说:“本 篇客观地写农村景象,老人们有点醉了,大的小孩 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笔意清新,似不费 力。, 7 ( P 1 9 3 文学的二原质之一为“景”,以描写自 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辛词对夏意象涉猎不多,却 极尽“写景之能事”。 秋:南宋时期的作品中,秋意象渐次增多,但 始终未能与春意象并驾齐驱。在辛词的2 9 3 次四 时意象中,秋意象大约出现8 0 次,与春意象相比, 在数量上处于弱势,质量却可与之比肩。宋光宗 绍熙元年( 1 1 9 0 年) 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带湖家居 时曾作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 酌,上阙写道:“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 来去。”这首词中的景物描写主要出现在上片:秋 夜的篆冈,景色优美,清凉幽静,秋月映照楼台,桂 花散发沁人的芳香,景中之人笑吟吟地来去,欢快 之状与景物浑然一体。李廉评此词“后半篇更 佳。”此评当从所抒情感的角度考虑,姑且不去思 考词人所抒为何种情感,如果把后半篇作为全词 的点睛之笔,前半篇的景物铺垫则弥足珍贵。其 产生的审美价值恰恰验证了“秋来景物,件件是佳 句”( 释惠洪冷斋夜话) 的道理。 冬:冬意象在宋词中没有显示出特殊风貌,辛 词对冬的描写也是凤毛麟角。尽管如此,严寒的 冬季还是未能封锁读者领略辛词中冬景的视线。 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曾作满江红和廓之雪。此 词写冬日雪景,白天但见银妆素裹,“天上飞琼” “万花摇落”;夜晚“月临屋角分层阁”,雪压在屋角 与月色辉映,层阁明暗始现,又一番景致。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云:“稼轩词于雄莽中别饶隽味 惊雷怒涛中时见和风暖日”此词就是严冬里 的一缕暖阳。 二、情语 李渔在窥词管见中说:“说景既是说情,非 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句 句是情,字字是情者。”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 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 必沁人心脾。”词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生发出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鹧鸪天 博山寺作) 之慨,尤其是带湖、瓢泉的秀美风光, 让辛弃疾有一种“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 淹岳阳楼记) 的欢乐情怀。 ( 一) 乐情 “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 乐春 “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 管子形势 解) ,在这个“四季物候中最美好,最宜人的时 令“ 胡里,辛弃疾自然也会“喜柔条于芳春”( 陆机 文赋) 。词人乡居时曾作满江红山居即事: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 鹚藕,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 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五千斛。春雨满,秧 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陇,雪堆蚕簇。 若要足时令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 入东园,枇杷熟。 这首词全篇写景。“其写景也,亦必以自己深 邃之感情为之素地。, 9 伸1 9 9 这首词的感情素地可 以用一个“乐”字概括。词人为山居环境的美好而 乐,为年景之好而乐,为与农民的亲密友谊而乐。 春季的美与词人的“乐”浑然一体,可谓“物我欣然 一处”。 “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恬夏 如前所述,辛词对夏意象着墨不多却不乏佳 作,同样在辛弃疾咏夏的篇什里,读者也能感受到 词人那份恬然的心境。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 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西江月是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夜晚 行经黄沙岭时所作。陈廷焯日:“夜景妙绝。目中 所见,随手拈来,都成妙语。”全词以景出之,“善言 情者,但写景,而情在景中。”( 况周颐蕙风词话)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农村的夏夜景色,在一片“豁人 耳目”的夜景中词人的喜悦之情“沁人心脾”。词 人可谓双喜临门:一喜是丰收在望的兴奋心情, “稻花香里”的一片蛙声完全可以作为词人喜悦的 代言;第二喜是“旧时茅店”“溪桥忽见”的惊喜,词 人急于找避雨处,过桥转弯,那“茅店”果然在“社 林边”出现,不由得顿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之感。 “我言秋E l 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喜秋 宋词中多佳人伤春,男士悲秋之作。但“秋本 无愁,奈客里、秋偏岑寂。”( 蒋捷满江红) 秋意象 6 8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1 0 拒 的深层指涉与人的喜怒节律基本趋同,因此宋词 中的秋意象除了“悲”之外,“喜”气也随处可见。 辛词中便不乏“喜秋”之笔: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 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 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推论,这首清平 乐“当作于隐居带湖最初之三数年内”o D o 词人 初离官场,“复得返自然”的心境使他能在“梨枣” 成熟的秋季“怡然自乐”。这是一幅充满童趣与温 情的画面,辛弃疾俨然是“在用农民的眼光,农民 的思想来看待这个农民的孩子。”他已欣然将自 己融入到农村的氛围里,即使在“自古悲寂寥”的 “逢秋”之季,也能乐在其中。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暖冬 正像严冬不能阻挡读者欣赏辛词中冬景的视 线样,在冬的寒冷里,词人心中也会生出融融暖 意。江西上饶永丰镇西二十里处的博山道是稼轩 足迹所至较多之处,从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 壁中能够领略到,博山风景可与桃源小溪媲美, 林海葱茏,云气缭绕,雪后梅花绽放词人置身 其间,愿在这里终老一生“不复出焉”,融融暖意从 心头涌起。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心中有泪,故笔下 无一字不呜咽。”辛弃疾就是一个“心中有泪”的 人。少年时代的辛弃疾在沦陷区长大,在女真贵 族的统治之下过着屈辱的生活,他常随祖父“登高 望远”,期待有一天能“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E 1 1 伸1 1 青年时代的辛弃疾顺应时代潮流举起抗金 义旗,隶属耿京部下共图恢复大计。南渡后念念 不忘“了却君王天下事”积极为统一中原奔走。但 这位“归正人”处处受到南宋朝廷的排挤,不被委 以重任,而且调动频繁。四十二岁正值年富力强 之季却被放废家居,投闲置散达二十二年之久。 谢枋得说:“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 相。”( 祭辛稼轩先生墓记) 但残酷的现实却让这 位可取宰相的人物被迫隐居山林,放下杀敌宝剑 在纸上空拟复国蓝图,临死前还大呼“杀贼”( 康 熙济南府志人物志) 清人黄梨庄说:“辛稼轩当 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 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等人 物! 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 因此,辛弃疾在表达对四季风物的赏爱之情时,也 必然会把他这种坎坷不平的经历和能而不用的际 遇之慨带入词中,而在四季的流程里奏出一曲悲 歌。 ( 二) 悲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冯延巳鹊踏 枝) 伤春 宋代词人投入春意象的情感细微之所是对春 的伤感。“春,女思。”( 淮南子缪称训) 春季似 乎总是与女性相关,但在宋词中,男士伤春亦未显 弱势。辛弃疾就是一个有“满纸春愁”的人,他以 一个军人,一个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加强了词中 “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2 ”1 6 在这种背景 下,辛弃疾的伤春词较之一般的佳人伤春有了质 的飞跃,他将个体的心绪溶入到了民族的血脉之 中,在伤春的愁绪里,往往深含着丰富的社会与时 代的内容。词人于淳熙八年( 1 1 8 1 年) 前后落职 闲居江西上饶时曾作满江红: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似雪。春正好,见龙 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 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愁千结。层楼望,春 山叠。家何在? 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 劝人归,归难得。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c 1 2 1 词人没有将伤春情 绪金刚怒目似的发泄出来,而是“感时之作,必借 景以形之。”周振甫先生说:“用凄苦的景物来写快 乐,用美好的景物来写悲哀,这是反衬。, ” 这首 词选取“春正好”的景物反衬出自己无法排遣的春 愁。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 1 1 6 2 年) 抱着报效 民族国家的宏愿率众南归,如今已有二十年之久, 却“平生志愿百无酬”( 谢枋得祭辛稼轩先生墓 记) 江山依旧半壁,南北依然阻隔,词人渴望回到 故乡却“归难得”,自然界里亲情的和谐深深地刺 痛了他那颗盼归而不得的心,“春归,不肯带愁归” 辛弃疾的思念乡国之情在“春正好”的时节化作 “古今遗恨”郁结心中挥之不去。 “沉沉夏夜闲堂开”( 刘禹锡聚蚊谣) 苦 夏 “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 种植物的出现,精神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 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 法国丹纳艺术哲学) 辛 弃疾的精神气候有同自然界趋同的一面,但更多 时候呈现出与季节特征相反的情感取向,词人在 夏季恬然心境的背后,也有郁结于心的难言苦衷。 试从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中分析这 第1 期马雪艳。一切景语皆情语”辛词中四季描写的情感意蕴 6 9 种情感: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 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 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 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 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这是一篇“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佳作 ( 金粟词话评李清照词) 。夏承焘先生说:“这首 词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在文字上容易读懂,可是我 们要仔细体会,因为它里面隐约地寄托了他的身 世之感。”夏先生所说的身世之感就是辛弃疾曾经 提到的“生平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 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 的政治处境。词人仕途坎坷不平,深味“江头未是 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送人) 的 困厄,面对令人心旷神怡的夏日美景,他仍未摆脱 骨子里愤世的心理。 “悲哉,秋之为气也”( 宋玉九辩) 悲秋 王立先生说:“秋与春、夏、冬不同,秋以其在 四季递嬗中的特定位置,为人们展示了一个自然 界由生机勃勃,一片繁盛向萧索凋敝,满目苍凉演 变的连续过程。如果说,春令人惊喜,夏使人亢 奋,冬让人期待,那么秋,则给人以悲慨。“秋,士 悲。”( 淮南子缪称训) “它更易于触发士人的 沉重愁绪和悲情。“ 7 男性是悲秋的主角,辛弃疾 就是一个以秋意象显示悲秋生命意识的伟大词 人。在悲秋这幕剧中,他的角色可谓重中之重,因 为这里有挥之不去的“忧馋畏讥,去国怀乡”( 范仲 淹岳阳楼记) 之痛。辛弃疾1 1 8 1 年被弹劾落职 后曾作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俞平伯先生对此词有过一段精彩的评论:“不 识愁的,偏学着说。如登高极目,何等畅快,为做 词章,便因文生情,也得说说一般的悲愁。及真知 愁味,反而不说了。如晚岁逢秋,本极凄凉,却说 秋天真是凉快啊。今昔对比,含蓄而又分明。“ 【6 3 词人含蓄而又分明地指出了“而今识尽”的“愁滋 味”,它是一种国愁,是一种怀才不遇之愁,是一种 理想受挫之愁。此时的中原仍在金人的铁蹄之 下,词人率众南归本想做一番事业,却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为国分忧而不可得,竟至成为“沉陆”之 人。这“秋”真是绾合“愁”字,却“欲说还休”,词人 心中的悲不言而喻。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冷冬 如果说在夏季词人的精神气候有同自然气候 相背的一面,那么在冬季则表现为与自然气候的 趋同并延伸的趋势,心灵的冬季远远寒冷于自然 界的冬天。淳熙十五年( 1 1 8 8 年) 冬,辛弃疾曾作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正如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所说“沉郁苍凉”,“剩水残 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 瑟。”二句写当前局势,词人深慨南宋小朝廷已无 力复国,却在歌舞湖山,装点景物,这是令稼轩最 愤慨的事情。词人写作此词时感情是非常复杂 的,其人间离别之恨,河山破裂之痛,相互渗透交 集心头,其积也厚,其感也深。词人的心远比严冬 还要寒冷。 在国家饱受欺凌的时代里,辛弃疾渴望成为 英雄。但残酷的现实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腐败的南宋社会,辛弃疾注定要成为一名失意 英雄。范开曾说:“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 业自许,方将剑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 哉,直陶写之具耳。无他,意不在于作词,而 其气之所充,蓄之所发,词自不能不尔也。”( 稼轩 词序) 词成了抒发其悲愤心理的工具。在辛弃疾 的许多词中,都可窥见其理想受挫,壮志难酬的悲 愤心绪。辛弃疾不是一个致力于写景的词人,心 境是构设意象的基点,由于辛弃疾一生壮志难酬, 故他所描写的四季风物也多著上一层“悲”的色 彩,而体现为壮志难酬的悲慨。 参考文献 1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 9 5 9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 M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1 9 9 9 1 3 许兴宝春江花月夜宋词主体意象的文化诠解 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0 4 严迪昌论辛弃疾的“永春”词 J 南京大学学报, 1 9 8 3 ,( 1 ) 5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M 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1 9 8 5 6 辛弃疾词选编写组辛弃疾词选F M 北京:中华书 局,1 9 7 9 7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I -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7 9 8 王立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春恨主题初探 J 中国人 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 9 8 6 ,( 3 ) :3 0 7 0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 0 1 0 年 1 - 9 3 邓乔彬词学第十三辑 c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 0 0 1 1 0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 9 7 8 1 1 美芹十论 A 辛弃疾词文选注 c 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1 9 7 7 1 2 王国维人间词话 M 黄霖等导读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 9 9 8 1 3 傅伟中国古典诗词情景交融的方式及其审美价 值的再认识 J 文学研究,2 0 0 5 ;2 5 f 责任编校张福安) A l lt h eW o r d sa b o u tS c e n e r i e sD e s c r i b e F e e l i n g s T h eA f f e c t i o n a t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X i n Q i ji S P o e m s M A X u e - - y a n ( T h eS c h o o l o f H u m a n i t i e s ,Y a n g e nU n i v e r i t y ,Q u a n z h o u ,F 巧i a n 3 6 2 0 1 4 ) A b s t r a c t :X i n Q i j i Sp o e m s a b o u t t h e f o u r s e a s o n sa r e s t r i k i n g H i s w o r d sa b o u tt h e s c e n e r i e sa e - t u a l l yd e s c r i b e t h eh u m a n f e e l i n g s F a c e d w i t ht h ed i f f e r e n t s c e n e r i e si nt h e f o u r s e a s o n s ,h eh a n d l e d t h e mf r o mt W O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n e i st h a t h e p u t a l lh e s a w i n t o b e a u t i f u lw o r d s ,t h u s e x p r e s s i n g h i s j o y ;t h e o t h e ri st h a th e r e c o l l e c t e dh i s b i t t e r e x p e r i e n c e a tt h e s i g h t o f t h e c h a n g e s i n t h e f o u rs e a - s o n s ,t h u s c o n v e y i n g h i s p a t h o s K e y w o r d s :X i n Q i j i ;s c e n e r y ;a f f e c t i o n f e e l i n g 会客能客客盒盎客套盎客套套盎散盎能度能客盒度度能客套能度盍叠盒叠盎客能客盒度盒客客套盒客能盎盘盎客客套客盎叠能客盘能能度盒盍盘盘盘客盘叠能度盎客盎盒敞客客客客套盒 ( 上接第4 3 页) A D i s c u s s i o no fM o n g o l i a n P e o p l e s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w i t hC h i n a H EZ h i h u ( T h e D e p a r t m e n to f H i s t o r y ,B a o j iU n i v e r s i t yo 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B a o j i ,S h a a n x i7 2 1 0 0 7 ) A b s t r a c t :T h eM o n g o l i a n p e o p l e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w i t hC h i n af o l l o w e da sar e s u l t o f o t h e r m i n o r i t y p e o p l e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w i t hC h i n a ,f o r e x a m p l e Hu n s ,H s i a n p e i ,T u r k s ,U y g h u r ,K h i t a n a n d R u z h e n T h eY u a n D y n a s t y w a sac r i t i c a l l y i m p o r t a n t p e r i o d f o r t h i s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