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1页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2页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3页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4页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及简单应用;原命题、逆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内容解析把勾股定理的题设和结论交换,可以得到它的逆命题.本节内容证明了这个逆命题是个真命题.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给出的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通过计算来作判断. 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拓展学生思维,体会利用计算证明几何结论的数学方法有很大的意义.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了解互逆命题、互逆定理.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经历“实验测量-猜想-论证”的定理探究过程后,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目标(2)能根据原命题写出它的逆命题,并了解原命题为真命题时,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命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是先作一个合适的直角三角形,再证明有已知条件的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等,这种证法学生不容易想到,难以理解,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启发引导.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 你能说出勾股定理吗?并指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回忆勾股定理,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其题设和结论,教师引导指出勾股定理是从形的特殊性得出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追问1:你能把勾股定理的题设与结论交换得到一个新的命题吗?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新的命题, 教师指出其为勾股定理的逆命题.追问2:“如果三角形三边长、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能否把它作为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依据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自然合理地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问题2 实验观察:用一根打上13个等距离结的细绳子,让学生操作,以3个结间距、4个结间距、5个结间距的长度为边长,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请学生用角尺量出最大角的度数(900).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时指导,并介绍这是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追问:你能计算出三边长的关系吗?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得出.【设计意图】介绍前人经验,启发思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验操作:(1)画一画,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数的平方,分别以这些数为边长(单位:cm)画三角形:2.5,6,6.5;4,7.5,8.5.(2)量一量: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上述各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3)想一想:判断这些三角形的形状,提出猜想.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画三角形,并计算三边的数量关系:,.接着度量三角形最大角的度数,发现最大角为900,并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把勾股定理记着命题1,猜想的结论作为命题2.【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测量、计算、归纳和猜想的过程,了解几何知识的探索过程.问题3 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命题1的题设是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斜边为,结论是;命题2的题设是三角形三边长满足,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是相反的.归纳出互逆命题概念:两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象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其中一个叫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叫做它的逆命题.问题4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互逆命题,并思考: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是否也正确呢?举例说明.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举手发言,教师适时记下一些互逆命题,其中既包含有原命题、逆命题都成立的互逆命题,也包括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成立的互逆命题.(如:对顶角相等和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追问1: 在我们大家举出的互逆命题中原命题和逆命题都成立吗?师生活动: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另一学生纠错.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明确:(1)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2)原命题是正确,逆命题不一定正确,原命题不正确,逆命题可能正确,(3)原命题与逆命题的关系就是命题中题设与结论“互换”的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明确互逆命题的概念,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掌握互逆命题的真假性是各自独立的.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问题5 原命题正确,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正确.那么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正确吗?如果你认为是真确的,你能证明这个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首先要分析命题的题设及结论,让学生独立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已知,如图,ABC中,AB=c,AC=b,BC=,且,求证:∠C=900【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图形和数学符号语言表示文字命题.追问:要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只要证明∠C=900,由已知能直接证吗?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如果能证明ABC与一个以、b为直角边长的RtA/B/C/全等。那么就证明了ABC是直角三角形,为此,可以先构造RtA/B/C/,使A/C/=b,B/C/=,∠C/=900,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证明思路,证明了猜想的正确性.教师适时板书出规范的证明过程.证明:作直角三角形,使,,由勾股定理得,∴,∴,∴是直角三角形.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我们把上面所形成的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为互逆定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造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体会这种证明思路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突破难点.3.应用定理例1、判断由线段、b、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1)=15,b=8,c=7.(2)=13,b=14,c=15.(3).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时指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得到: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最大边长的平方,就可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指导学生用几何语言规范地书写解题过程;并介绍勾股数(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追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勾股数?请完成以下未完成的勾股数(1)3,4, ,(2)6,8, ,(3)7,24, ,(4)5,12, ,(5)9,1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会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4.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的长,能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2);(3); (4).2.若的三边长分别是,且满足,试判断是不是直角三角形.5.课堂小结(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是什么?(2)原命题、逆命题之间的关系.(3)用什么方法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设计意图】回顾和梳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运用其解决一些问题,体会构造及数学建模思想.6.布置作业教科书第33页练习第1,2题,习题17.2第4,5题.五、目标检测设计1.以长度分别为下列各组数的线段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哪些?(1)1,2,3 (2)6,8,14 (3)2,1.5,2.5 (4)2,.【设计意图】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基本应用.2.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1)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对顶角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设计意图】考查互逆命题的关系.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3,BC=4,CD=12,AD=13,∠B=90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