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_第1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_第2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_第3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_第4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的判断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 法(二) 古代汉语的词序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宾语前置,总的说来,古今汉语的词序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古代汉语中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它是古代汉语的常规形式,所以我们要想读懂文言文,就有必要了解这些特殊的词序。 (一)宾语前置(定义) 这里讨论的宾语前置,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GO),(二)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的类型,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三类:指人的:谁、孰;指物的:奚、曷、胡、何;表示处所的:安、焉、恶。 (1)疑问代词充当动词的宾语而前置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敢问何谓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何谓:谓何,说的什么。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奚适:适奚,到哪里去。,(2)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而前置 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君子离开了仁,从哪儿成就名声呢?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 何以:以何,用什么。,(BACK),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我不欺骗你,你不防备我。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许行) 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否定句就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同表示肯定的意思的句子相对。 否定句必须有否定词,这些否定词,可以是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也可以是动词“无”,还可以是表示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 现代汉语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通常是后置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一般是前置的。,(BACK),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不太严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例外。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勿忘我!” 这说明从先秦开始,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已经从前置向后置发展,这种宾语前置在现代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 如: 时不我待,大家考虑:“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我非子,故不知子之乐。”(庄子秋水)中的“君”、“子”是名词还是代词。这两个词虽然都有一定的称代作用,但不是代词,而是表示尊称的名词。故在古代汉语否定句中不前置。,3、动词宾语前置,用代词“是”、“之”、 “焉”、“斯”等复指前面的宾语,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小雅节南山 “四方是维”即“维四方”。“维”是动词,是“保护”的意思。宾语“四方”前置,用复指代词“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词。译为:执掌国家的大权维护四方。,如果宾语是代词,这种宾语前置多用“之”复指,而不用“是”。 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在这类用代词复指的格式所形成的宾语前置前,还可以在宾语前加上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惟(唯、维)”,构成“惟+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这种句式语气很强烈,不仅突出了宾语,而且还表示了动作行为的对象(即宾语)的单一性、排他性。如“唯利是图”、“唯命是听”、“唯你是问”、“惟命是从”、“唯才是举”都是这种格式。,(BACK),“斯”“焉”也可以用作复指代词,不过相对较少。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元年 我周朝迁往东边,靠近晋国和郑国。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诗经豳风七月 斟上两壶酒来享用,杀几个肥壮的羔羊。飨:享用。,(BACK),三、古汉语的数量表示法(状谓倒序) 1.物量表示法(数量词+名词) (1)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不用量词。 一言以蔽之。,2.动量表示法 现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是把数词与动量词构成的数量词组放在动词的后面作补语。 看 打 踢 而在古代汉语中 (1)将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行为数量。 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九距:抵抗了九次。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百战百胜; 千变万化;【一】劳永逸 (2)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上代词“者”,后面再加上数词,让数词作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量。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BACK),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一)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是指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一般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等同关系或类属关系。 如: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 他是南京人。,(二)古今汉语判断句的差异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由判断词“是”构成,“是”用于联系判断句的前后两部分,并帮助表示判断,所以又称为系词。如: 你们是大学生。,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则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将构成判断句的两部分直接联系在一起,靠两者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有时在主语后加表示提顿的语气词“者”,在句尾加语气词“也”,表达判断语气,帮助判断。 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否定形式在系词前加“不”,古汉语判断句的否定则直接加“非”,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三)古汉语判断句常见的表示法 (1)主语,谓语+“也”。 即在判断句谓语的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进行判断。这种判断句在先秦文言文中最为常见。如: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 (2)主语+“者”,谓语+“也”。 即在判断句主语的后面加表示提顿的语气词“者”,引出谓语。在判断句谓语的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进行判断。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最完美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3) 主语+“者”,谓语。 即在判断句主语的后面加“者”,表示提顿,引出谓语。如: 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 (4) 主语,谓语。这也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之一,句中既不出现“者”,也不出现“也”,仅靠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 如: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四)判断词“是”和指示代词“是” “是”在古汉语判断句中经常作主语,复指上文出现的内容。如: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墨子非攻上) 可见,“是”在此句中作主语。 古汉语判断句中的这种复指代词“是”,后来演变为判断词“是”,演变的原因是这种复指代词“是”,特定的句法位置(经常位于被判断对象和表示判断的话语之间),久而久之,就使它具有判断意味。如: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是”作判断词来用,汉代的时候就有了。如: 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彗星图,说明“是”在当时既用作代词,也用为判断词。如: 是是帚慧。,大家讨论:“余为伯鲦,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中的“为”是否是判断词。 “为”在古代汉语中是个用法非常宽泛的动词,有“作为”、“成为”、“算是”等含义,不是典型判断词。如: 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用在判断句中,可以按现代汉语中的“是”去理解,也是普通动词在判断句中的运用,有人称之为“准判断词”。,(五)古汉语判断句的活用问题 典型的判断句是表示判断的,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同一关系或类属关系。但古今汉语中,都有一些句子采用判断句的形式,但其主语与谓语之间并不是一般的判断关系,而是其他关系,我们称之为“判断句的活用”。 如: 1、表达比喻内容 这种判断句实际上是一种比喻,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的一种修辞手法。如: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唐 杜牧阿房宫赋 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 “鱼肉百姓”(把百姓当作鱼肉)、“幕天席地”(把天当作幕,把地当作席)、“草菅人命”(把人命当作草菅)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