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对策(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对策外文题目:an analysis on the strategies of non-performing asset of commercial bank1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注 意 事 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4.文字、图表要求: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5.装订顺序1)设计(论文)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摘 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以及由之引起的金融动荡是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后,各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受到了严峻挑战,究其原因,威胁银行的主要风险仍然是不良贷款,银行的不良资产和脆弱的银行体系是爆发此次危机的根源。尽管我国和国外银行由于经营模式不同,此次金融危机并未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直接冲击。但是由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联动性已成事实。所以,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置应该防患于未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个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出发,针对我国银行业现有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种种缺陷,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彻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的原因。在处置对策方面,不仅要吸取国外混业经营模式的教训,还要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来努力防范和化解本国的金融风险。关键词:金融危机,不良贷款,风险控制机制,处置对策,防控措施abstractbad loans and the aroused financial turbulence are a universal problem, especially after the american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set off a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nd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stability of the banking system worldwide. basically, the host of problems banks are faced with have their origins in non-performing loan, and it is non-performing assets together with the fragile banking system that proves to be the direct cause of this crisis. due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 grave situation is presented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eanwhil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non-performing loan is a key factor for the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verall econom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against a global economic downturn, how to avoid and solve the problems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task.given that the non-performing loan of chinas financial banks originates from a uniqu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at fallacies do exist in the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bank loan, it is suggested that inward and outward reasons should be taken to analysis the management of non-performing loan of chinas financial banks. in addition, a comprehensive remediation should be adopted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efforts to dispose of bad loans.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bad loans;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目 录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概述2(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界定及分类方法2(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影响2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特点2(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2(二)不良贷款所呈现的特点2三、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2(一)商业银行外部原因及问题2(二)商业银行自身内因及缺陷2四、国外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经验2(一)各国不良贷款的处置对策2(二)国外处理银行不良贷款成功经验的启示2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整治措施2(一)不良贷款的处置措施2(二)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2六、结论2参考文献2致 谢2vi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概述(一)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界定及分类方法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界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贷款合同规定在约定期限内按合同规定的还款方式偿还的、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由于未来不确定因素存在的客观性,商业银行是不可能准确地预测到全部贷款风险的,无论商业银行在贷款风险控制方面多么的谨小慎微,不良贷款总是难以避免的,贷款中总会有一定比例发生损失。不良贷款的界定是建在贷款分类基础之上的,但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被各国普遍接受的贷款分类办法。目前各国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大体上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五级分类法”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两级分类法”。两级分类法把贷款划分为正常贷款和受损害贷款两类。在两级分类法中,一般将受损害贷款界定为不良贷款。实行五级分类法的国家和地区较多,美洲及东南亚多数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都已把五级分类法正式纳入到信贷管理体系之中。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及标准2002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我国各类银行全面实行“五级贷款”的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该分类方法,以风险管理为主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等五类,而次级、可疑、损失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标准是贷款偿还的可能性。这种分类方法重视借款人的真实还款能力,对货款的分类是建立在对贷款风险程度和按期还款可能性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对每笔贷款的判断都通过综合评价各种因素而取得,包括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财务分析、信用支持以及非财务因素分析等。因此,这种分类方法较之两级分类法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更具科学性。其次,贷款风险分类法覆盖了贷款从发放到帐面消失的整个生命周期,无论贷款是否逾期,都要受到监控,因此具有预警作用。显然,这不仅有利于银行正确认识自身贷款质量的真实情况,而且还有利于银行及早发现并采取措施化解引起不良的贷款的各种风险,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二)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影响巨额的不良贷款是聚积银行风险的引擎,处理不好会引发银行体系内的系统性风险,以及更大范围内的财政风险和宏观风险。1. 银行系统性风险 有学者分析,我国的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但目前银行体系还能保持稳定,主要依靠存款规模的增长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来解决有危机银行的流动性问题。中国目前是整个银行体系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不良贷款问题,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有绝对比例,这是系统性风险,而非个别风险。在经济环境出现恶化时,中国银行体系内的这种系统性风险极易导致信贷紧缩、支付或信心危机,从而对经济稳定与增长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2. 财政风险货币政策是推动我国经济继续增长,抵御金融危机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但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以健全的银行体系为基础。在未来的改革当中,我们既面临改革银行体系困难,同时又面临保持信贷增长,维持经济增长速度的任务,保证总需求的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会在这两者中成为制肘,处理不好的话,会使金融与经济的循环出现负效应。此外,由于中国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决定着政府财政将是银行和企业最终损失的承担者。因此,当金融体系出现严重问题时,对金融体系的救助都将转化为对财政资金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时间短、金额大,很容易引发财政风险。政府财政不仅要为处置不良贷款提供过桥资金,还要承担银行和企业最终的处置损失。3. 宏观风险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还表现在很可能会诱发宏观风险上。如何处置不良贷款实质上是与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紧密相连的,国有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新机制的目标,同银行提高不良贷款回收率的压力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冲突,而且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会遇到人员分流、破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应尽量降低对国企改革造成负面的影响,防止诱发宏观风险。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在结合我国银行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积极借鉴国外银行业的发展经验,采取必要的措施改革银行体系是应对世界银行竞争的唯一出路,但大量的不良贷款会成为银行改革的制约因素。国有商业银行包袱过重,使得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实施必要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都会困难重重。如何制定金融开放的政策,尤其是银行开放的政策,直接与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程度息息相关。二、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特点(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不良贷款,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不良贷款数量发展的趋势呈下降趋势。表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及准备金情况(2007-2010) 单位:亿元、百分比项目/机构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不良贷款余额12,701.95,635.45,066.84,336.04279次级2,192.32,640.02,112.01,619.31725可疑4,626.22,419.12,320.52,052.21883损失5,883.3576.2634.3664.5670不良贷款率6.12.41.61.11.0次级1.01.10.70.40.4可疑2.21.00.70.50.4损失2.80.20.20.20.2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金6,029.67,801.48,750.510,308.111898拨备覆盖率41.4116.6153.2217.7278.1据中国银监会初步统计,2010年年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4336亿元,比 2009 年初减少730.8亿元;不良贷款率 1.1%。根据中国银监会2011年年报,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279亿元,不良贷款率 1.0%,比2010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 278.1%,比 2009 年初上升60.4%。表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指标情况表 单位:亿元、百分比时间2010年2011年项目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43364333422940784279其中:次级类贷款16191665166315361725 可疑类贷款20522004191018671883 损失类贷款664663656675670不良贷款率1.1%1.1%1.0%0.9%1.0%其中:次级类贷款0.4%0.4%0.4%0.4%0.4% 可疑类贷款0.5%0.5%0.5%0.4%0.4% 损失类贷款0.2%0.2%0.2%0.2%0.2%贷款损失准备94389973105261103811898拨备覆盖率217.7%230.2%248.9%270.7%2781%而根据中国银监会最近公布的2011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的信用风险指标中显示,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继续呈小幅下降。其中,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均呈现稳定持平态势。表3:不良贷款分机构指标 单位:亿元、百分比分机构类型看,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3559 亿元,比 2010 年初减少132 亿元,不良贷款率 1.7%,比2010年第四季度下降 0.30%。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2996亿元,比年初减少 104亿元,不良贷款率 1.1,比年初下降 0.1%;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63 亿元,比年初增加11 亿元,不良贷款率 0.6,比年初下降 0.1%。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339 亿元,比年初增加6 亿元,不良贷款率0.8,比年初上升 0.1 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341 亿元,比年初增加 42 亿元,不良贷款率1.6,比年初下降 0.2%。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0亿元,比年初减少9亿元,不良贷款率 1.03,比年初降低0.19%(二) 不良贷款所呈现的特点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微观特点(1)不良贷款余额从 2003 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在 2005年到 2007 年间减少的数量不明显,甚至还有上升的趋势。但在随后的几年中,下降趋势十分明显。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漫延开来,银行信用受到巨大冲击,我国商业银行顶着巨大的压力,不良贷款余额保持一种下降的趋势,实属不易。(2)不良贷款率从 2003 年以来一直在递减。这说明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不断增大,不良贷款的数量并没有随着贷款的数量在不断扩大。(3)在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的同时,还应看到背后存在的问题。尽管不良贷款的余额保持递减的趋势,但应看到不良贷款的数量依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其不良贷款的数量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重非常高,这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4)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的结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表一中可以发现,不良贷款中的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并不是一直保持递减的趋势,而是在有些年份出现反弹上升的趋势。从证监会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截至2010 年2 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4549 亿元,比年初减少424 亿元; 不良贷款率 1.30%,比年初下降 0.28 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继续保持“双降”,这也是当今我国银行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这个令业界骄傲的数据背后,其实掩盖了不良贷款“名降实增”的真相。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剥离”是银行贷款质量得到改善的最直接原因。农业银行的财务重组案例尤为明显。2008 年,农业银行剥离了 8157 亿元不良资产,从而令银行业不良贷款大幅减少 7082 亿元,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也从6.17% 下降到 2.42%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2003 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共剥离或冲销的不良贷款数额高达 1. 85 万亿元。如果考虑到这一因素,截至2010 年第2 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实际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则分别高达23万亿元和6.24%。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压力日益明显,但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下行周期。如果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这可能导致目前的“隐性”不良贷款在未来2年至3年内的某个时候集“显性化”。再考虑到 2009 年以来 15 万亿元新增贷款中有相当大比例投放到了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产能过剩企业及房地产市场,经济波动给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不良贷款数额很难乐观。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特点我国不良贷款的主要特点是大部分不良贷款来自于国有或集体企业,而这些企业有很多已经停产或倒闭,尤其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经营不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倒闭,而银行资产随之形成不良。由于银行本身没有完整的贷款体系,加上法律尚不完善也导致许多贷款甚至没有贷款合同。再加上部分贷款由于时间过长,已经超过诉讼时效,甚至抵押贷款的抵押物价值也流失而形成不良资产等。不良贷款的不断积累对贷款的债权人银行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庞大的银行不良贷款,使得银行的资产总体质量水平下降,银行信贷风险上升。大量贷款的无法收回使得银行一方面贷款本息无法收回,另一方面,还要负担储蓄存款的利息。这样势必造成银行经营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纵观各国有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可以明显发现,伴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不断上升,银行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由于国有或集体企业所占用银行资金的比重较大,所以,银行不良贷款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导致银行流动能力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随着这种情况继续恶化,银行就会面临被挤兑的风险。用银行资本与银行存款的比率代表银行的流动能力,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的不断增加,国有银行的流动能力也不断下降。三、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一) 商业银行外部原因及问题1. 市场经济外在环境因素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会呈现出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银行的不良贷款发生率也会随之波动。在经济繁荣的时间,借款人的获利能力普遍提高,并且有较好的预期,当期的财务状况优良,不良贷款发生率较小;而在经济萧条期则相反。银行和其客户都处在宏观经济这个大的市场环境之中,宏观经济的各种经济政策的变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都可能引发不良贷款的生成。例如当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时,造成企业总有效需求不足、产品滞销,财务状况发生恶化导致对应的银行不良贷款大量产生。在商业银行机制逐步完善的今天,这些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存量的不良贷款仍然困扰着商业银行的业务人员。2. 法制监控力度不强我国现行法律监控软弱,不能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律应该是维护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外部强制力量,但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这种外部的强制力量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甚至成了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保护伞”,社会信用观念淡薄的趋势得不到强有力的纠正,违约贷款长期以来缺乏刚性约束。目前虽然各种经济、金融法法规大量相继出台,并付诸实施,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执法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社会公众法律意识普遍淡薄,金融诉讼法律依然缺乏强有力的保障,阻碍了商业银行结构调整和存量的盘活,降低了资产的质量和盈利水平。日前,我国涉及银行的经济纠纷案件逐年递增,而实际结案或者能够执行案件在逐年下降。“执行难”问题已成为我国司法领域的一大顽疾。3. 金融监管力度不够作为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由于监管体系缺陷以及经验的不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侧重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培育,而金融监管力度不够。央行各监管部门的职能由于缺乏界定的协调,造成一些监管职能的重复或遗漏,监管效率低。此外,央行在监管中,存在着对机构市场准入要求不严、日常监管不及时且缺乏连续性和全面性、不注重风险监管等倾向。由于中央银行监管不力,不能及时纠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贷款管理不严和违规经营等问题,造成不良贷款不断的积累和发展日趋严重的现象。4. 社会信用体系缺失金融信用本质上是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整合。但是,长期以来,企业(特别是国企)一直都是在国家计划调节经济中生存,人们的经济活动更是建立在执行和完成计划上,而不以信用原则为基础,许多人对金融信用缺乏认识,信用关念淡薄,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最新资料显示,在近几年全国金融交易活动中,由于各种失信行为尤其是企业和个人恶意逃废债务,造成的银行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800 亿元。(二) 商业银行自身内因及缺陷商业银行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难以使信贷资金按照应有规律运作。从银行经营管理角度讲,有偿性和偿还性归结为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就是“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这也是信贷资金使用的“三性”原则。以贷款的“三性” 为基础,具体到贷款的操作就是发放贷款的“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三个必须的过程。笔者以此为基础分析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存在不足,导致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1. 银行信贷管理水平存在缺陷从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看,银行内部权责体系混乱是造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 “重贷轻管”现象非常普遍,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市场,及时发现贷款企业经营状况,难以建立有效的贷后退出机制。 “三查”制度(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存在无效抵押和担保的状况。 有的贷款期限较长,但部分贷款档案资料严重短缺,有些逾期贷款已经丧失诉讼时效,给后来的追收造成很大困难。 由于银行本身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到位,使银行在不良贷款的保全 、回收等环节上失去了机会,也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导致不良贷款的累积。另外,金融机构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银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难以形成科学和内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造成贷款清收不及时,形成风险贷款,最终导致不良贷款。2. 银行管理体制反应滞后从经营思路来看,过去不少商业银行把抓存款作为工作的第一重点,各项奖金均与存款挂钩,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不可避免地造成对信贷业务的认识和工作导向有所偏颇,即重争拉存款,轻贷款管理,出现的后果之一对新增贷款的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产生新增不良贷款。在贷前风险调查与贷后风险管理方面,不少商业银行也存在问题。商业银行贷款的贷前调查是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等重要问题的关键一步,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帐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企业的管理等各种经营情况,但是信贷人员一般只是按照银行信货管理的要求做些简单的摘录、整合,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另外,在贷后管理上也有放松思想。在基层行中,信贷部门往往担负者全行主要存款指标,由于这种利益机制的驱动,信贷人员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争拉存款上,而对相当多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失去了贷后检查的实际意义。3. 信贷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从表面上看,信贷岗位人员交流少,近几年来,有的商业银行信贷部门的人员几乎没有流动,岗位不交流,信贷员的危机感、压力感就小,责任意识也就不强。 从实际上看,一方面存在知识层次和观念的更新问题,岗位交流少、各种新知识专业培训少,这意味着人员结构、知识层次进步缓慢,特别是现代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贫乏难以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知识结构要求,另一方面信贷员的业务水平与现代化的信贷管理手段不相适应。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为例,目前信用等级评定上机操作,只需信贷员输入相关数据,不需要信贷员手工计算,很少有信贷员能够有效地解释相关财务分析指标的实际含义,而这些指标的计算、比较和含义却能够反映出企业经营和发展趋势情况。四、 国外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经验(一) 各国不良贷款的处置对策1. 经济发达国家不良贷款处理方法美国的rtc模式80年代中期,出现美国储贷机构(简称s&ls)的信用危机,到1988年有问题的银行数目超过1400家,倒闭银行数目超过200家。为此,美国政府率先成立重组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简称rtc)解决储贷机构倒闭问题。重整工作需要大量资金,为此财政部提供了总额为1051亿美元的资金(约占整个重组不良贷款的四分之一)注入rtc,使其接管所有资不抵债的s&ls.这是一种将某一类金融机构的好资产与坏资产分离,然后集中处理的做法。由于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使社会公众建立起了对重整银行不良贷款的信心,加之rtc将坏资产采用整批折价出售和配以证券化、个别销售、招标出售等方法,在六年内很快就重组完成资产总值达400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损失由财政划拨的资金达913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还创造了另一种处理不良贷款的模式,即将一家或多家(统称为good- bank好银行)的不良贷款按公平价转至一家独立的公司(称为bad bank 坏银行),由坏银行负责收回资金和变现资产。实践证明,美国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2. 转轨经济国家不良贷款处理方法波兰模式与美国不同,进入90年代以后,波兰像其他转轨国家一样,由于企业的过度负债经营及企业间的三角债激增,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不佳,致使银行不良贷款急剧上升,1990年、1991年、1992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0%, 20%,28%,严重威胁银行体系的稳定。由于波兰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源于企业,政府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集中处理不良贷款,于是就选择了国有企业重组与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计划,即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与解决企业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基本做法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处理不良贷款的“沉淀资产管理部门”,将不良贷款企业进行分类处理,保证使不良贷款的处理既不影响银行自身的稳定经营,又避免大规模的破产清算造成社会动荡。这一计划实施后,对全国9家地区性国有银行进行资本重置,大大提高了银行的偿付能力。与此同时,这一计划自始至终都有政府参与和支持,但政府仅仅处于监督地位,目的是帮助建立一种分散决策的策略来解决银行问题,而不是建立一个新政府机构集中解决问题。3. 亚洲金融危机国家不良贷款处理模式韩国模式危机过后,东南亚各国积极寻找医治危机创伤的良方,几乎都把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加快金融业的改革和攻克银行呆账、资本调整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作为突破口。韩国处置不良贷款采用的主要措施有:银行重组、企业重组、政府援助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 kamco。韩国关闭了 26 家商业银行中的 5 家,并将 2 家主要商业银行国有化,并且向国外银行和战略投资者出售银行股权以获得资金。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为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和韩国存款保险公司提供资金,这些资金通过发行债券获得,政府为债券提供担保并承担利息。1999 年 2 月,kamco 已从整个金融系统中以 19.9 万亿韩元购买了面值 44.1 万亿韩元的不良贷款。kamco先后对不良贷款进行拍卖、资产证券化等处理,化解不良贷款。(二) 国外处理银行不良贷款成功经验的启示1. 各国处理不良贷款的方式比较表4:各国处置不良贷款的综合比较表国家不良贷款形成主要原因处理机构处理方式由谁主导资金来源成效美国银行自身制度性缺陷、银行监管体制不完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重组信托公司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好银行-坏银行方式、债权放弃或转让、一揽子出售、资产证券化政府政府资金、存款保险基金、第三方资金、银行未来收益较为彻底清理了s&l的不良贷款,稳定了金融系统,政府付出了代价波兰旧体制下形成的大量不良贷款在转轨中显现工业发展局、专门监管银行机构银行重组、资本重置、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政府银行政府资金、第三方资金、银行未来收益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大大充足、信贷管理、监管加强匈牙利旧体制下形成的大量资产在转轨中显现政府国家收购、国家注资、银行私有化券政府政府资金、政府债券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仍然低下、监管仍然无力,企业状况得到改善韩国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资产管理公司筹集专项资金、出售问题资产、提高资金充足率政府政府资金、国际援助效果显著马来西亚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资产管理公司政府援助、银行重组、资产剥离政府政府资金、资产证券化、国际援助取得一定成效从以上国外处理不良贷款的做法可以看出,尽管各国不良贷款产生的背景不同,处理的具体做法各异,但有其共同之处:首先,其核心内容都是将好资产与坏资产分离经营、折价出售,目的是尽快消化这些不良贷款。其此,都成立了专门处理不良贷款的机构,其实质都是架起了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桥梁。尽管如此,由于各国的条件有差异,这些做法又有各自的不同点:首先,财政实力和经济基础雄厚的国家,一般采用集中处理的办法。因为这些国家如美国可以拿出相当大的财政资金来支持不良贷款的处理。而财力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一般采用分散处理的办法,如波兰,靠银行和企业自行合作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其次,根据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与背景不同,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这种区别对待、分别实施的办法,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不良贷款的回收。再者,市场机制健全的国家处理不良贷款的空间大,处理就快且较彻底,如美国等:而市场机制相对较弱和处于转轨和发展之中的国家处理不良贷款的空间相对就小,也不可能那么彻底,如波兰和亚洲各国。2. 国外处理不良贷款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从国外解决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得到如下启示:一是解决不良贷款的可行方法是好坏资产分离经营与折价出售。要解决大规模的不良贷款,必须成立专门机构,剥离不良债权,进而实行商业银行的好坏资产分离经营,使分离后的好资产采用责任到人的方式经营运作,而坏资产采取折价出售的办法收回资产。二是解决不良贷款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独立于银行企业之外的中介机构,架起货币资产和实物资产的桥梁。三是对沉积多年的大规模的不良贷款必须采用借助于行政手段集中解决的办法;而对防范和化解新生不良贷款则必须借助于经常性的常设机构。这样就可以使商业银行在短期内尽快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提高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因有常设机构密切关注银行资产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小额不良贷款的发生,避免大规模不良贷款的生成。五、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整治措施(一) 不良贷款的处置措施采取多种方式,化解已形成的信贷风险。树立经营不良资产的观念,建立不良贷款的专业清收转化机制。对不良贷款进行内部剥离,实行分帐经营,并成立专门机构,实行集中管理,配备具有法律知识和丰富清收经验的人员,提升不良资产的经营层次。进一步完善不良贷款清收转化的激励机制,使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效果与利益分配、奖惩紧密挂钩,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调动全行上下盘活不良贷款和积极性。1.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成立专门处理不良贷款的资产管理公司,是化解不良贷款的现实选择。笔者认为,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验,可以考虑成立由地方财政、商业银行、社会投资共同出资的股份制形式的资产公司。将不良贷款从商业银行剥离出来交由资产管理公司打理,充分发挥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使商业银行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商业银行应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将已收回和应收回的抵贷资产按类别、规模大小进行分类,资产管理公司根据抵贷品的状况与商业银行协商选择抵贷品的接收或剥离方式,可以采用收购、委托、参股、入股等方式。接收前,由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当地物价部门和资产评估机构组成抵贷品估价小组,对抵贷品重新评估按照重估价格进行剥离。使商业银行尽快地把不良贷款剥离出去,把精力集中到业务发展上,积蓄后劲,增强同业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2. 把银行债权变企业股权商业银行可以和负债企业沟通将其暂时无力偿还的贷款转化为银行对其的股权,同时银行可以将持有股份全部或部分转给优势企业或其他收购机构,让购买人达到投人少部分资金就可以对劣势企业控股的目的,然后是负债企业获得生机同时银行有效化解该项不良贷款。银行可以不转让股份,也可以是以股东和债权人身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向企业派遣高级管理人员,监测其财务状况,在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时,对企业组织营救。这种做法通过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债务化为资本,因而不必付息和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保证企业稳定经营,提高经营效益,待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后将股份转让。3. 不良贷款打包出售为缓解政府和银行自身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必须建立和推动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的发展,放松对银行出售不良资产的限制,鼓励外资和民间资金投资于国有企业和不良债务,允许成立商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投资基金等。参与债权交易的银行,根据自己的债权情况,可在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专业市场上挂牌出售债权,出售债权的价格可依据债权的风险程度以及所附带的现金流确定,出售方银行与购买方可通过招标竞价等公开透明的方式确定最终的转让价格,以防范道德风险的产生。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出售方可迅速收回资金,提高其流动性,购买方可以低于债权账面价值买断出售方债权,实现出售方和购买方的双赢。4. 不良贷款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随着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部分法律法规的修订以及一些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新法规的颁布,我们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条件。主要策略:一是依法设立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实体(spv),二是建立资产证券化的破产隔离机制,三是切实加强信用增级、信用评级和担保体系,四是分类组建证券化资产池,五是引入权威服务机构管理和处置不良贷款。不良贷款证券化是我国商业银行创新金融工具、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国外商业银行的实践看,西方先进商业银行均依托资本市场建立了不良贷款证券化的处置通道。借助证券化方式置换资产流动性风险还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增加收益。因此,商业银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创新金融工具,以证券化的方式处置不良贷款。(二) 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1.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银行不能不发放信贷,只要资金出银行大门就有收不回来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绝对避免坏帐是不可能的。坏帐是银行经营的风险成本。如果银行的呆帐、坏帐越来越多,甚至资不抵债,信息被披露时,就容易出现挤兑风潮,会使银行面临破产危机。银行关门势必拖跨许多相关的企业。再加上金融市场失灵的可能,一旦某个金融机构出现危机,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会牵连到其他金融机构。因此,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其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需要承担各类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所以,想要更好的避免各类风险的后果,就首先要在意识上有所认识,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再从行动上去干预、监管。2. 稳定金融体系银行与一般企业运行机制有所不同,一般企业亏损倒闭只不过影响与这个企业相关的员工,可是,银行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相当多的民众,甚至破坏社会稳定。危机蔓延的程度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不同部门是有差异的,但以银行领域最为严重,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由于银行不单单从事资产管理、货币兑换和支付的活动,还兼顾着把非流动资产转化成流动负债,通过监督贷款和信号传递来降低交易成本,而银行在放贷、投资的时候,主要是在拿别人的钱做生意。按照国际标准,银行的自有资金应当不少于8%。也就是说,银行中92% 营运资金都来自于存款和借入资金。如果银行的坏帐超过了资本金,以后再赔钱的话实际上是在亏损别人的钱。为了平息动荡,中央银行不得不扮演最终支付者的角色,动用国库来稳定局势。一家或者几家银行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最后势必要全体纳税人来负担,这不仅不公平,而且也非常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为此,通过对银行业监管,了解动态信息,防患事态于未然,维护社会秩序,这是完全必要的。纵观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其目的:强调对存款者的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维护有效的金融体系内的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为此,监管必须真实有效。3. 强化贷款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发放每一笔贷款,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