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ppt_第1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ppt_第2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ppt_第3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ppt_第4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与评价,“孟母三迁”,孟子名轲,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相传,孟轲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最初,孟家附近有一个坟场,殡葬的喧闹声分散了小孟轲的注意力。为了孟轲的成长,孟母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但小孟轲经常到集市中闲逛,孟母决定再次搬家,考虑再三,孟母把家搬到了学堂附近。从此,孟轲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古人尚知选择一个良好环境,现代人更应该如此。,学科性质 环境监测与评价是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性学科,属理论与实践应用学科,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基础;掌握环境保护标准与应用范围;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实践应用基础;了解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况;熟悉与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或以后的相关工作,打下专业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相关知识背景 环境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实践分析技能等,环境监测与评价,第一章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 第二章 环境保护标准 第三章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四章 大气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五章 土壤环境监测与评价 第六章 环境生物监测 第七章 生态环境监测 第八章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第九章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十章 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 第十一章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第十二章 生态环境研究与评价案例介绍,主要参考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07/08/09 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程胜高、张聪辰主编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程发良、常慧编著:环境保护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第一章 环境监测与评价概述,一、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 二、环境监测定义、对象及目的 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 四、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 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 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七、环境预测与环境评价,一、环境-环境要素-环境质量,1、环境的含义,环境,是相对于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主体或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中心事物是环境的主体,代表环境服务的对象和重点。与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就是环境的客体,这些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环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影响力,存在着与“辐射半径”相当的有效影响半径。 主体的不同是各个学科所研究的环境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客体的不同则是各子环境之间的差别。明确主体是正确把握环境的概念及其实质的前提。,在生命科学中生物是主体 环境就是指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即指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在环境科学中人类是主体 环境就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自然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和现象的总体。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生产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总体),包括地球的空间环境、空气、水、岩石、土壤、阳光、温度、气候、地磁、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人工环境 是指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审核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环境的法律定义,世界各国的一些环境保护法中,往往把环境要素或应保护的对象称为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规定:“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这里的环境也就是环境保护的对象有三个特点:一是其主体是人类;二是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三是其是自然要素的总体,不含社会因素,所以,治安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并非环境保护法所要调整的环境。,2、环境要素,什么是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也称为环境基质。 环境要素的组成 环境要素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但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阳光、岩石、土壤等。有的学者认为,环境要素不包括阳光。,环境是由不同环境要素组成的,即大气、水、声环境、土壤、生态、人群健康状况、文物与自然遗迹、人文遗迹、珍贵景观、地质环境以及日照、热、振动、放射性、电磁与光辐射等。 其中的一些环境要素还可以继续划分,如水可以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生态可以分为自然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生态、陆域生态、水生生态、海洋生态等。,3、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就是指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评价环境质量优劣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质量标准。,二、环境监测定义-对象-目的,环境监测,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间断地或连续地监视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就称为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 目前,环境监测已成为一个涵盖监测网设计、采样与分析技术方法、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以及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学科。,监测含义可理解为监视、测定、监控等。,二、环境监测的定义及监测对象,1、环境监测的定义,监测对象 1、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或称环境质量状况(包括水体、大气、噪声、土壤、作物、水产品、畜产品、放射性物质、电磁波、地面下沉、土壤盐碱化、沙漠化、森林植被、自然保护区等) 2、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三废)或称污染源(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医院、城市第三产业、污水灌溉污染源等) 3、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二、环境监测的定义及监测对象,2、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及时、准确、全面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信息,为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环境治理、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依据。,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3、环境监测目的或作用,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检验和评价环境质量,通过监测来检验和判别工业排放物浓度或排放量是否超标; 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和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通过监测确定环保设施运行效果,以便采取措施和管理对策,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二、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环境监测,一般按监测目的的不同来分类,也可以按监测对象的不同或专业部门来分类。,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三种: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 裁 监 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环境监测,二、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1、按监测目的或任务分类,常规监测(又称为例行监测或监视性监测):是指对指定的项目进行定期的和长期的、连续的监测,以明确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评价环境标准的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等。 以建立各种监测网,如大气污染监测网、水体污染监测网等,累积监测数据。据此确定一个城市、省、区域、国家,甚至全球的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这是环境管理部门的一项经常性的、制度性的工作。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1)常规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种环境要素,进行定时、定点的监测测定。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掌握环境污染的变化情况,为选择防治措施,实施目标管理提供可靠的环境数据,为制定环保法规、标准及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污染源监测:指对各种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污染趋势等)进行定时的监测。通过对污染源的监测,可以检查、监督各企事业单位遵守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应急性监测):这类监测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进行的监测。根据特定目的,此类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 污染事故监测:这类监测是污染事故发生时进行应急性现场监测,以明确污染物的扩散方向、速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目的是确定污染的因子、程度和范围。从而确定产生污染事故的原因及所造成的损失,以便采取措施. 如石油溢出事故所造成的海洋污染、核动力厂发生事故时放射性微尘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等进行监测。此类监测形式除一般的地面固定监测外,经常还有流动(如监测车或监测船)监测、空中监测和卫星遥测等形式。,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2)特定目的监测,仲 裁 监 测:这类监测是指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纠纷、或为解决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污染物排放及监测技术等方面产生矛盾和争端时,进行的仲裁监测。为执法部门、司法部门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为公正仲裁提供基本依据。仲裁监测只能由国家指定的权威部门进行。 考核验证监测:这类监测包括人员、实验室的考核,方法的验证和污染治理工程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咨询服务监测:这类监测是指为政府部门、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等,提供的咨询性监测。如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所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时,所进行的环境监测。,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这类监测,是根据或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所进行的高层次监测,为开展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如对某一特定环境或某类污染因子监测,研究确定污染因子的运动规律,对环境、人体和生物的危害和影响程度;如探索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所产生的各种环境效应和生物生态效应。如环境监测方法的建立、环境标准物质的研制、环境本底值的确定等.,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3)研究性监测,水质 (污染) 监测,空气 (污染) 监测,土壤(污染) 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生物 (污染) 监测,噪声 (污染) 监测,放射性(污染) 监测,振动 (污染) 监测,热 (污染) 监测,电磁波(污染)监测,光 (污染) 监测,卫生(病原体) 监测,环境监测按监测的介质或对象 分类可分为,生态监测,资源监测,等等,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2、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类,按专业部门分类: 分为: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等 或分为: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等。,三、环境监测的分类(类型),3、环境监测按专业部门分类,四、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综合性包括环境监测手段的多样性(物理、化学、生物等一切能表达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因子的方法都已被用于环境监测)、测定对象的多样性(包括水、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生物、生态等客体)等方面。 整体性环境监测必须把握一系列关键环节,包括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质量保证、综合、评价等环节构成。 相关性环境监测对象或要素的多样性,各要素或因子有时空的变化与密切的联系。只有进行综合分析、相关分析,才能说明环境质量的状况和揭示数据的真正内涵。,四、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1、环境监测的特点,目的性环境监测的目的明确,就是要及时、准确、全面把握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动态性这体现在环境质量要素或污染因子分布,有随时空变化,不同时段、不同地域等的差异。 连续性环境要素或污染因子的时空分布性,决定了环境监测必须坚持长期连续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环境质量要素及污染因子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预测其变化趋势。,四、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环境监测特点,环境监测,涉及面广,方法和手 段多样,重视动 态分析,监测对象 种类多,污染物 浓度低,重视价态和 形态分析,四、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环境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原则 优先污染物:是指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化学品。 环境监测遵循该原则。就是对以下污染物实行优先监测。 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物 已有可靠监测方法并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 已有环境标准或其它依据的污染物 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的污染物 环境样品有代表性的污染物,四、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2、环境监测的原则,环境监测数据必须符合“五性”,1. 代表性:监测结果能表示所测要素一定空间、时期情况,2. 准确性: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五性”,3. 精确性:重复测量值相互接近的程度,4. 完整性:数据可满足预定额度,5. 可比性:方法条件一致、不同地区时期数据可比,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3、环境监测(数据)要求,最初是对影响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化学污染物造成的),为寻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人们着手调查污染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及其分布状态。 随着工业及人为生产生活活动的向深度、广度的发展,以及环境学科的发展,环境监测的内容也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对物理污染因素(如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放射性等)和生物污染因素也进行监测。 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和遥感、卫星监测,各种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相继问世,实现了环境质量现场连续监测和长期的监测。,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4、环境监测的发展,被动监测阶段: 依靠化学手段,以分析环境中有害化学毒物为主要任务的被动监测阶段。,主动监测阶段: 以化学、物理、生物等综合手段,进行区域性监测的主动监测阶段。用遥感、遥测等手段和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对环境要素、污染因子进行自动、连续监测。,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阶段: 如环境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监测。以实现污染防治和防治生态破坏的监测阶段。,三个阶段,三、环境监测的特点及发展,环境监测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被动监测阶段,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自动监测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全国性的环境监测站组成的环境监测网络,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 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新建和调整重点流域环境监测网的通知(环发200346号),新建和重新调整了国家环境监测网。文件确定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太湖、巢湖和滇池十大流域国家环境监测网。 目前环保部在全国重点水域共布设759个国控断面(其中含国界断面26个,省界断面145个,入海口断面30个),监控318条河流,26个湖(库),共262个环境监测站承担国控网点的监测任务。 其中:长江流域105个;黄河流域44个;珠江流域33个;松花江流域42个;淮河流域86个;海河流域70个;辽河流域38个;太湖流域111个;滇池流域19个;巢湖流域24个;另外还在26个国控重点湖库上设置断面110个,浙闽片、西南和内陆诸河共77个。,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 水质自动监测网组成 国家网由网络中心站和水质自动监测子站组成。网络中心站设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各水质自动监测子站委托地方环境监测站(简称托管站)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点位布设原则 为重要河流的省界、重要支流入河(江)口和入海口,重要湖库湖体及出入湖河流,国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等。 从2000年9月开始,原国家环保总局陆续在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建成了3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至目前,在重点流域主要断面已经建设了10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分布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河流上83个、湖库上17个;国界河流或出入国境断面上6个、省界断面上37个、入海口5个、其他52个。,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首先是进行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各种污染源及排放规律,自然和社会的环境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土地利用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1、环境监测的程序,环境监测的程序,因监测项目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程序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其次是确定监测项目:应根据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本地区主要污染源及其主要排放物的特点来选择。同时还要测定一些如气象、水文等项目。 之后是确定监测点的布设及采样时间和方法:采样点布设是否合理,是能否获得有代表性样品的前提,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再者是选择和确定环境样品的保存方法。 接下是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根据环境样品的特征和所测组分特点选择适宜的分析测试方法。 最后是数据处理和分析与结果上报。,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一般来说,环境监测面对的是一个大范围,同时各种环境因素随时间、空间而变化。我们不可能对环境全体(总体)进行监测,只能以少量环境样品(样本)的分析结果来推断总体环境质量。 因此,环境监测必须做好各个环节,包括: 确定监测的项目和范围、采样的位置和数量、采样时间和方法、样品的分析和数据处理等,以及质量保证工作。保证监测数据具有完整的质量特征,即环境监测测定数据要符合“五性”。,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2、环境监测的关键环节,环境监测的方法 从技术角度来看,环境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物理的监测、有化学的监测、生物的监测; 从先进程度来看,有人工的监测,有自动化的监测等。 近年来,由于遥感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监测的方法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与更新。 但不管什么方法,都决定于监测的目的和实际可能的条件。,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3、环境监测的方法,一个监测项目的测定,往往有多种测定方法,各种方法的原理、所用仪器和操作程序不同,检出限及可测定的浓度范围、干扰情况,甚至结果表示的涵义也不尽相同。 当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同一项目时,会出现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必须进行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分析方法按其发展程度,即成熟程度分为三个层次:,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4、环境监测的分析测定方法,标准方法 (也称分析方法标准):是经方法的标准化程序,有权威机构所作的统一规定的技术准则和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可以保证分析结果良好的重复性,再现性和准确性。 统一方法(也称实用方法):是常规监测中实际采用的统一方法,尚需积累更多经验和多个实验室的反复验证,再经标准化的程序使之标准化。 试行方法(也称预备方法):该方法尚未成熟,需通过实践不断研究、修改和完善。,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选择分析方法时,首先要选择标准方法,如果没有标准方法,可暂采用统一方法或试行方法,待标准方法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所选择的方法,应能达到所需要的检出限,检出限至少应小于环境标准值的 1/3,最好低于标准值的1/10,对各种环境样品能得到与要求相近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五、环境监测的程序及方法,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受监测方法、监测人员、监测仪器和实验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监测的全过程必须制定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其中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指对监测过程进行监视、检验和控制的方法,其目的是将监测的误差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部(分析)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实验室之间质量控制,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规程序,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空 白 试 验,标准曲线核实,标准加入试验,密码样品分析,编质量控制图,仪器设备标定,平行样分析,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1、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空白试验:空白试验,如以水样代替实际样品,完全按照实验样品的操作程序,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空白试验值的大小和重现性,可以反映实验室和分析人员的水平。 标准曲线核实:是对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进行检验。一般用相关系数来考查。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 标准加入试验: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标准物质,测定其回收率。这是确定方法准确度最常用的方法。,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密码样品分析:由质量控制组织者将密码样品发给分析人员,测其含量。以考核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密码样品可以是标准物质或含量已知的质量控制样品,也可以是分成若干份的平行样品。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常用的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可以用于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检验。质量控制图有均值控制图、加标回收控制图、均数极值控制图等。,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各实验室是否存在系统误差、提高实验室的分析质量,从而增强各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可比性。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它是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由上级部门通过权威中心实验室发放标准参考样品,分发给各实验室。在规定期间内,各实验室采取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报中心实验室进行统计处理等并做出评价。这样可发现各实验室的系统误差,提高分析测量水平,使各实验室的监测数据准确可比。,六、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2、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七、环境评价,环境评价 回顾性评价、现状质量评价、影响评价,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 就是指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评价环境质量优劣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质量标准。,七、环境评价,1、环境质量评价,在地学等科学领域,对一定区域的自然条件或某些资源 (矿产、水源、土壤、气候、森林等),本就有进行评价的传统。 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质量评价已经具有新的含义。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人们对环境质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评价,来表述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环境规划、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比较各地区受污染的程度。,七、环境评价,按 照 地域范围,按 照 环境要素,按 照 时间因素,局地的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海洋的环境质量评价,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全球的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 的类型,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声环境质量评价,七、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单要素质量评价,某一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就称为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 综合环境质量评价,就诸要素综合进行的评价,就称为综合质量评价。 即按一定的目的,对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这种工作通常是在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归纳的,所以称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七、环境评价,单要素评价和综合评价,(1)什么是环境预测 环境预测,是指依据调查或监测所得的历史资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给出未来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势。 即预测是指对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作出推测和估计。或者说预测就是对发展变化事物的未来作出科学的分析。,七、环境评价,2、环 境 预 测,定性预测方法,定量预测方法,综合预测方法,一般环境预测方法 主要有三种,七、环境评价,(2)一般环境预测的方法,定性预测方法,指不是靠历史数据进行数值计算,而是采用如经验推断法、启发式预测法、专业判断法、层次分析法、先导指标分析法等。 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活动中,有许多现象无法作出定量的描述,另外有时也不需要预测出未来的细节,只要掌握了主要的发展趋势即可。这是定性预测方法将起到定量预测方法无法代替的作用。,(A)定性预测方法,七、环境评价,定量预测方法,主要是依靠历史统计数据,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属于定量预测方法的有: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法、模糊推理法等。,(B)定量预测方法,七、环境评价,综合预测法,是指定性预测方法与定量预测方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即在定性的预测方法中,也要辅之以必要的数值计算;而在定量的预测方法中,模型的选择,因素的取舍、以及结果的鉴别等,也都必须以人的主观判断为前提。,(C)综合预测方法,七、环境评价,(1)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七、环境评价,3 、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影响 来源分类,按照影响 效果分类,按照影响 时间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环境影响的分类,长期影响,短期影响,建设期影响,可恢复影响,按照影响 程度分类,营运期影响,退役期影响,按照影响 时段分类,七、环境评价,不可恢复影响,环境影响分类(类型)有多种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或规划计划、以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