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30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30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30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30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30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学案30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政策1二战后经济政策的调整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大的调整发生在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第二次大的调整发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时期;第三次大的调整发生在90年代初。(1)第一次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在这次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2)第二次经济政策调整: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相结合的“滞胀”困境,英美等国大刀阔斧地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这次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推行以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人民资本主义”;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刺激投资等。(3)第三次经济政策调整:这次调整的背景是西方国家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以后,普遍陷入“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债务居高不下。这次调整遵循“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原则,一手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手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主流经济思想的演变(1)凯恩斯主义挽救了大危机中的西方经济,其经济理论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石。二战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全面奉行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创下了西方经济增长的黄金30年。但凯恩斯主义的过度推行使得国家经济功能膨胀,政府债台高筑,再加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困境,凯恩斯主义失灵了。(2)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消退,自由市场思潮卷土重来,货币主义学派(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干预)重塑“无形之手”理论,形成了新自由主义。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石,推行私有化浪潮,将二战后西方国家支撑经济的框架统统打碎。(3)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奉行“第三条道路”,既反对完全自由放任的政府,又反对过度干预的政府,将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力主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等等)和理性预期学派(奉行比货币学派更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结合起来,使美国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二、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受挫但仍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规模。4评价(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三、第三产业兴起经济结构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3作用(1)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2)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3)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四、“新经济”出现增长模式1定义:它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而存在的经济形态。2背景: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4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1(2019泉州高考适应性练习)二战后,法国政府以“改革”为基调,通过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使国民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增长性恢复。这些措施()A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B适应了全球化发展的需要C促使了法国走出滞胀D发挥了指令性计划的优势解析从材料中“实现关键部门的国有化和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可知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体现,故A项正确;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滞胀危机出现在1973年,与材料中“二战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法国虽然实现了生产运作过程的“计划性”,但只是对经济的指导,不是指令性计划,故D项错误。答案A2(2019雅安模拟)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这表明()A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B企业国有化成为变革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D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向一致解析“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均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的趋势,故A项正确;“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就是要削弱国有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经济危机的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有本质的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A3(2019江西五市八校高三联考)“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上说的一句话。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B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C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D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解析根据材料“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表明里根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主义,故B项正确。答案B4瑞典被认为是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介于国家社会主义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之间的道路)的典范,但人们现在普遍认为瑞典的福利国家制度陷入危机之中,如失业危机、老龄危机、财政危机、社会危机、制度危机,在20世纪5070年代运行良好,并得到普遍认可的福利国家制度,进入8090年代以来却饱受争议,甚至陷入危机,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增速放缓 B福利水平高C人口老龄化加剧 D就业人口比重下降解析福利国家制度在进入20世纪8090年代备受争议,和以下原因分不开: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以后,西欧主要福利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福利制度需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二是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使得社会的生产量下降,而福利支出增加;三是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也使得社会生产量下降而失业救济金支出增加。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5下表为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各产业的分布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反映了()时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3年4.5%47.2%48.3%19631967年3.3%43.5%53.2%A.不断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B消费水平提高促使消费结构变化C借战胜国地位不断扩大国际市场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变化解析不断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与表中数据变化不符,故A项错误;由表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下降,而第三产业是在提高的,再结合材料时间“二战后”可以看出二战后消费水平提高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借战胜国地位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信息技术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的推动作用还不大,故D项错误。答案B命题点一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史料实证史料一二战后的西欧国营经济解读:史料一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整经济的手段,表明二战后的西欧实行了国有化政策。史料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探究1】根据史料一概括西欧国营经济的发展所反映的实质。试答:实质: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应用。【探究2】联系史料二,从经济运行机制来看,鲁尔区产业结构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你怎样看待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试答: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看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历史理解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等保护国内市场。这是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2)自由主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实质及利弊(1)含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政策。它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进行宏观调控。(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3)利:突破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与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防止了经济危机,促进生产的发展。(4)弊:国家财政开支过大,出现财政赤字。1973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出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行的局面,解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具有矛盾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削弱。期间出现的国有化企业生产亏损日益严重,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加重了政府财政补贴的负担。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及实质(1)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2)实质: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素养提升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练习1(2019宝鸡模拟)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解析冷战结束于1991年,材料反映的是1996年、1997年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且美国国防开支总体上并没有下降,A项不符合题意;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就进行了,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新经济”时代,以信息业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使美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项正确;D项说法正确,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答案C【思维升华】美国“新经济”对中国的启示“新经济”的主要发源地是美国,其发展“新经济”主要凭借五个因素:一是多年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市场体系和信用制度;二是比较充足的技术储备;三是得益于各国移民而形成的雄厚人力资源和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四是可以不断进行创新实验的风险投资机制;五是着眼于全球化的政府公共政策。正是凭借这些因素,美国“新经济”或网络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国情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发展新经济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而必须从国情出发,从现实的发展阶段出发,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享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在全面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实现自主性创新,在满足内需过程中形成产业规模和标准,在总体跟进战略中求主动,以求后来居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命题点二 “社会减震器”“福利制度” 史料实证史料一英国是社会创新的先驱,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法规的济贫法,是为政府用法律调剂贫富之始,事实上英国第一部济贫法范围甚小19421943年间,英国又出现了全面社会保障的“贝弗利奇计划”。1945年工党当选执政,第一批措施就是根据这一计划,通过一系列有关法律,付诸实施,延续至今。其他国家或先或后都建立了缓和矛盾、照顾弱势群体的各种制度,并根据各国国情百花齐放,逐步完善。摘自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解读:史料一中“用法律调剂贫富之始”“范围甚小”到“全面社会保障”说明救济范围不断扩大;“济贫法”“一系列有关法律”说明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史料二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解读:史料二中的数据呈现了欧美各国社会福利开支情况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增长情况,二者是不成正比的。【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特点和积极影响。试答:特点:由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全面的社会保障(或由暂时性到制度化);政府立法和制度保障。影响:保障了低收入阶层人民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探究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史料二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试答:否。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历史理解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实施的主要原因(1)经济: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社会物质财富剧增;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经营,获得巨额利润。(2)政治:战后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3)思想: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盛行;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2“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及其评价(1)发展历程:起源:罗斯福新政中开始实施社会救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涉及生、老、病、死、教育等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缩小: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滞胀”危机,动摇了福利国家的基础。英、美等国家的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2)评价:积极作用: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消极影响:政府开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担过重。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 素养提升追溯家国情怀,把握“现实未来”练习2(2019包头高三统考)198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该政策的制定()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B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C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D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解析根据材料无法推断该政策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故A项错误;该政策的制定改变了福利支出完全由政府承担的运行方式,改由政府、雇主、雇员共同承担,故B项正确;该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而非推卸政府的社会责任,故C项错误;由“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可知,雇主的税收负担并未明显增加,故D项错误。答案B【思维升华】西方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上题立足家国情怀关注民生,考查了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运行及影响。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现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正义的思想,反映了人的生存机会的平等,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改革调整三个阶段,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尽相同。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福利制度对保障人民基本需求,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比较借鉴,可以为我国福利制度改革提供经验教训。题源史料大领悟史料(摘自北京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1)分析英国工党实施的福利政策有何作用。(新创题)试答:作用: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促进“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依据史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新创题)试答:角色:福利制度的制定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微课说法大提能定位: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认识不全面典例1965年,资本主义国家聚集美国费城召开世界资本主义大会,发表资本家宣言,提出:“借鉴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经验,实现股份制的人民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经验,实行从生到死包下来的福利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实行国家干预的计划资本主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表明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已全面丧失生命力B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权宜之举,带来了70年代的滞胀C借鉴社会主义,健全西方国家制度,带来新的发展D根本目的是加强自身实力,与社会主义对抗,体现了冷战思维解题悟法定时空:1965年,美国费城抓关键: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福利制度、计划经济析选项:历史追问根据上题思考,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滞胀”危机的原因有哪些。试答: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过于迷信凯恩斯主义理论,国家干预过多;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影响;政府的福利开支等财政支出过大;生产过剩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的积累;贫富差距的扩大。查错补短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凯恩斯主义盛行(7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日益失灵,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的思想日益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3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科技的进步、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同时还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以及激光等。4经济全球化:由于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名家评史大收获观点1到1971年5月贸易顺差消失,出现了自1893年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以后赤字不断扩大。美国的黄金储备也不断下降。大量流入欧洲的美元开始贬值,成为不受欢迎的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尼克松于1971年8 月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宣布了他的“新经济政策”。作为第一阶段,实行为期3个月的工资物价管制和停止使用黄金兑付美元。魏加宁有关美国70年代发生“滞胀”与80年代“反滞胀”的经验教训【问题设置】根据材料,分析尼克松采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尼克松“停止使用黄金兑付美元”说明了什么?试答:原因:贸易赤字扩大;黄金储备下降;美元贬值。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或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观点2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 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问题设置】近代西方社会保障有什么特点?试答:特点:采用立法手段;内容更完备;对象全面;影响深远。1(2017全国卷)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根据材料信息“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希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即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故选A;美国联邦制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并非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故B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旨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扩大福利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