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ppt_第1页
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ppt_第2页
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ppt_第3页
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ppt_第4页
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型H1N1流感防控技术,湘雅二医院院内感染控制中心 童德军 2009年11月,关于甲型H1N1流感(1),季节性流感 由以往已存在的流感病毒引起 流行具有季节性,冬春季多发 人群存在一定免疫力 流行常局限于一定范围,新型流感 由流感病毒变异毒株引起 出现时间无规律 人群缺乏特异免疫力,普遍易感 可造成多地区甚至全球大流行,本次源于北美的流感属于新型流感,关于甲型H1N1流感(2),基因分析提示为2种猪流感病毒融合而成,有8个基因片段 其中6个基因片段来自北美猪流感病毒 6种基因溯源提示为猪、禽、人三种基因来源 HA、NP、NS(北美经典猪源) PB2、 PA(北美禽源) PB1(人源) 另2个基因片段来自欧亚猪流感病毒 含HA和M基因(均为欧亚猪源) 此病毒主要造成人间传播,是一种新型人流感病毒 ( N Engl J Med 2009;361-370. May 7,2009),病毒造成疾病大流行的三个条件,出现新的病毒亚型,人群对其没有免疫力 新病毒能在人体内复制并有的致病力(致病性) 新的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染性) 北美甲型H1N1病毒完全具备此3个特点 有造成流感大流行的生物学特性,人间百年流感史,1918-1919 西班牙流感 病毒类型 H1N1,大约4000-5000万人死亡 1957-1958 亚洲流感 病毒类型 H2N2,死亡人数约200万 1968-1969 香港流感 病毒类型 H3N2,死亡人数约100万 1977-1978 俄罗斯流感 病毒类型 H1N1 1997年以来,人感染禽流感 病毒类型 H5N1 流感与中国 流感大流行具有周期性,本次疫情的起始,美国、墨西哥于3月起出现“猪流感”病例并形成疫情 2009年4月24日WHO首次宣布疫情 此后,全球蔓延。 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我国疫情,我国已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我国疫情 5月1日,香港确诊1例(墨西哥籍,由墨西哥输入) 5月11日,四川成都确诊1例(中国籍,由美国输入) 截止11月11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报告6287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治愈47077例。累计报告重症病例285例,已治愈54例,死亡36例。,我院疫情,自6月28日我院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共报告154例流感样病例,其中6例经采样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 1例为危重症患者。 154例流感样病例年龄在6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岁。,本次流感的初步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 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虽然猪体内已发现该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传染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北美甲型H1N1流感未来疫情的可能走势,疫情时间尚短,病毒不断变异,人群处于适应中。三种可能走势: 呈现1918年流感大流行态势 病毒在人群中进一步适应人体,变异重组,毒力增强 导致秋冬季第二波大流行 呈现季节性流感流行态势 病毒趋于稳定,疫情继续保持温和流行 不高于现在季节性流感中的H1N1病毒的流行强度 或替代原有的A/H1N1病毒流行 呈现1976年美国猪流感流行态势 在人群中流行几个月后消失 社会情况不同,人群甲型流感轻微交叉保护?难于准确预料走势 侯云德院士. 在“5月4日甲型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会议”上的发言,综合医院是甲型H1N1流感的主战场之一,增强意识 提高能力 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医院感染控制技术,一、基本要求,加强医务人员对甲型H1NI流感防治知识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医院应设立专门病区,“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 根据其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采取相应得控制措施。 做好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针对感染传播的三个环节:,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隔离,传播途径,飞沫、接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加 强 营 养,增 强 体 质,中 药 预 防,标 准 预 防,飞 沫 传 播 预 防,接 触 传 播 预 防,二、隔离技术,(一)隔离的原则: 1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隔离,疑似和确诊患者分开并单间安置;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限制患者的活动在隔离病房内;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2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标准预防 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包括:,病房通风良好(至少每5分钟空气交换1次)。如房间通风不良,可选用移动式空气消毒机或采用过氧乙酸喷雾方式进行空气消毒。 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米。 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 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2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标准预防 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包括:,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并配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 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并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 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3加强患者的培训和指导:,病情允许时,患者应戴外科口罩。 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进行手卫生。 与他人的距离保持1米以上。,4根据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整个病区分为三区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 三区之间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个人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品。 整个病区应通风良好,空气流向: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不得逆流。,区域隔离示意图,蓝色:清洁区;黄色:潜在污染区;红色:污染区,(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1发热门(急)诊 医疗机构应按规定设立,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引导相关患者到发热门(急)诊就诊。采取的措施: 远离其他门诊、急诊,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标识明显。 有备用诊室。 设隔离卫生间。 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取药等能全部在该区域内完成。,(二)不同部门的隔离措施,1发热门(急)诊 设立较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 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患者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其丢入医疗废物容器。 近距离接触(距离1米)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症状患者,医务人员应采用“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的措施。,2隔离留观室,独立设区,标识明显。 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无交叉。办公室与留观室尽量保持一定距离。 留观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3、疑似患者病区的隔离措施,通风良好,独立设区,有明显标识。 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三区无交叉。 医务人员办公室与病房有一定距离,无交叉。 疑似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 患者戴外科口罩,不能离开病房,严禁患者间相互接触。 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原则上不探视,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4、确诊患者病区的隔离措施,在疑似患者隔离措施的基础上,还应做到: 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 收治重症患者的ICU或者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应当设在隔离区。 尽量减少转运患者。必须转运时,患者戴外科口罩,转运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并事先告知接受区关于患者的诊断及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除急救外,运送途中避免实施机械通气等易引发气溶胶的危险操作。 患者死亡后,应尽早将尸体送往太平间,告知太平间工作人员死者为甲型H1N1感染患者。,5、危重症病房的隔离措施,整个病区空气的流向为从办公区 走廊 缓冲间 隔离病房,保证病区通风良好。 隔离病房为污染区,病房外走廊与患者房间之间设立缓冲间,防护用品置于缓冲间内。 进入隔离病房前,在缓冲间内穿戴防护用品,离开隔离病房时,在缓冲间脱摘防护用品。 患者的一切诊疗护理工作和生活活动均在病室内完成。,三、防护技术,(一)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标准预防。 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 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可能发生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 防护措施应适宜。,标准预防的概念,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上述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即预防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预防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飞沫预防接触预防,除标准预防措施外,还应执行: 适宜通风的单间,可能时使用负压,关门,房间每小时至少换气6次、通过排气管排到外面; 工作人员在房间内戴医用防护口罩; 限制患者的活动,患者的房间内。 接触隔离的措施:手套、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进行手卫生,并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污染时,应选择相应的防护用品,包括外科口罩、防护镜或面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防止被刺伤。 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正确消毒灭菌。,正确进行手卫生,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可见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什么情况下应洗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