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与税法.ppt_第1页
中国税制与税法.ppt_第2页
中国税制与税法.ppt_第3页
中国税制与税法.ppt_第4页
中国税制与税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税制与税法,李 香 菊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财政系2011.9.9,税收这一古老的范畴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近日热词,非“税”莫属。无论是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还是“月饼税”、“房产加名税”,税收已经构成了今日中国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一税激起千层浪 所谓“月饼税”,是指单位如果向职工个人发放月饼,应折算成货币计入个人当月收入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而“房产加名税”,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后如果要在婚前另一方购置的房产上加名,需视同不动产赠与,缴纳不动产交易契税。 月饼征税和房产加名征税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和房产交易契税中的一个小小项目。这两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税收项目,最近却名声大振,闹得沸沸扬扬。不但百姓饭后茶余议论纷纷,报纸杂志、电台和电视台,更是不惜篇幅争相报道,各种观点和看法充斥着媒体,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焦点。 税的相关话题能激起最热烈的争论,争论彰显了民意的威力。近几年,无论是车船税、房产税还是个人所得税等,都在舆论的吵吵嚷嚷中使得政府的举措有上了一丝谨慎。个人所得税在行政部门提出3000元起征点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为3500元。有人撰文把500元称为体现民意的500元,把网上投票称为税收改进一小步,民主立法一大步。又如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8月31日做出“夫妻一方婚前房产婚后另一方加名免税”的决定说明,地方无权征税,征税不合情理,免税顺应民意。 西方人称税收是拔鹅毛的艺术,尽量拔最多的鹅毛,而让鹅的叫声最小。“月饼税”引起的喧嚣说明,鹅毛拔得有点疼。 我国为什么会存在如此众多不合情理的税法呢?问题在于我国税收立法制度存在较大缺陷。小税收大争议中的改革期待,税收虽小,问题很大,令人深思。 与纳税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广大民众最直接、最现实、最看得见的利益。我国出现了公民关心税法热情从未有过的高涨,不但唤醒了公民维护税法权益意识,也同时提升了公民履行依法纳税的职责。,西方谚语:“人生有两件事不可避免,一是死亡,二是纳税。” 皇粮国税,古已有之。从古至今,有国家即有税。税收是文明的代价。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不能没有税收。 马克思说:“税收是喂养政府的奶娘”、“赋税是政府的经济基础”“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北宋李觏:“民之大命,谷米也;国之所宝,租税也。”一句名言道破政府和人民关系的本质。 税收作为国家在经济上的存在与表现,从古至今成为各国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现代社会税收一般占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俗话说没财无政。因此,现代国家人们往往称其为税收国家)并对个人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运行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并由此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现代社会国家与人民的联系更多地以税收为纽带,征税导致纳税人财产所有权的无偿转移。若国家的征税权力不受控制,必然对纳税人财产权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征税应体现宪政的精神,符合宪法的规定。 在影响人们收入与福利的各种经济关系中,“税”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税与人们的经济利益系系相关,自然关注税制改革。在各国的竞选中,税收问题历来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增税或减税一向是政治角逐者最为关注的问题。竞选的任何一方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其提出的竞选纲领必须充分体现纳税人的意志,取得纳税人的信任和谅解,对此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满盘皆输。 税制改革最能争取民众对民主改革的支持。,人生在世必然要和税收打交道, 2006年农业税的取消,减轻了农民的直接税负担,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作用。很多人因此就认为农村居民不再存在税收负担的问题,在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上税收的调控作用已经达到最大限度,但这仅仅是从直接税的角度来考察。 在现行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收制度下,农村居民表面上虽然无需再直接缴纳税费,但实际上他们仍然承担着各类间接税和暗税。 农村居民承担的间接税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购买日常用品时需承担增值税;二是消费白酒、卷烟、摩托车、焰火、汽油、柴油等应税消费品时需承担消费税:三是进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务活动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服务时需承担营业税:四是从事生产劳动时,购进农业生产资料(如农机农具、农膜等)无法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五是承担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同时需承担城市维护建设税;六是承担进口商品的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国的宏观税负备受质疑, 福布斯杂志 “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名:中国名列前三甲。 就宏观税收负担率的国际比较而言,中国还未成为高收入国家,但宏观税收负担已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宏观税负过高必然挤压民众的福利. 从国民财富分配的角度看,94分税制提高旧两个比重后,我国“国”与“民”之间收入分配的最大症结,除了政府收入增长过快,国民收入分配的大蛋糕政府切割太多之外,更重要的,大多数的钱并没有直接用于民生福利,在基础设施和行政费用上支出太多,挤压了民众的幸福感。 按十七大报告要求,提高新“两个比重”,进一步改革现行财政分配体制和税收制度。,改革开放30多年财政收入变化, GDP蛋糕国民收入:政府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 197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132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就达到83080.3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4万亿元,增幅是21.3%。1994年到2010年,我国税收收入由5127亿元增加到73211亿元,增长了13.3倍,年均增长18.1%。如果加上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更是惊人。 中国30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2010年的 GDP达39万多亿元。国家实力增强了,而财政收入意味着政府富裕了。财政收入的增长为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扩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让人们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福利。 但也要注意到政府税收的大幅增加则意味着分配给社会的部分相应地减少了。同时政府部门在财政资金使用权上过度扩张,资金使用不透明的情况相当严重,公款奢侈消费现象屡屡发生,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国政府治理的大痼疾政府间财力和事权严重失调。即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放,财力与事权不对称 在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近十年,各级政府伴生了一个尴尬局面 “中央财政蒸蒸日上,省级财政喜气洋洋,市级财政稳稳当当,县级财政哭爹喊娘,乡镇财政精精光光。” 中央财政的富饶和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的贫瘠,正在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绷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19942010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态势图,19942010年GDP增速与税收增速图,罕见而特殊的增长:世界奇迹,一般规律:财政收入以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增长 罕见而特殊的增长:没有开征新税,税率没有大幅提高,税制格局未作大的调整 稍许调整:个人存款利息所得税车辆购置税+提高部分地区资源税率+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停征农业税暂停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东北三省、中部26市、内蒙东部5盟部分行业、汶川地震灾区实行增值税转型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等一系列减税措施的情况下实现的。 有别于一般世界税收增长规律的特殊:税收跳跃式增长税制变革支出激增 财政收入增长:高速、快速、超常、犹如跨栏的跳跃式增长.财政连年增收:2010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3%。 税收跳跃式增长虽然增加了政府财力,但是却加重了国民的税收负担,如果税收的增长幅度长期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将可能会陷入国富民不强的怪圈。,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政府税收 第二节 税收制度和税法 第三节 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 第四节 税法的运行 第五节 税收分类及税制体系,第一节 公共物品与政府税收 什么是税收? 政府为什么要征税? 税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 这不仅是税收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税制必须首先解答的问题。 Q&A,一、公共物品与政府税收 (一)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 吃穿用等),由市场提供,交易基本上是一种自愿的平等的和等价的交易。人们按其收入和偏好,通过货币投票显示需求或偏好。 公共物品( Public goods 国防、治安、消防、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等) 由政府提供。通过公共选择(特殊的媒介如投票、利益集团、代议制、政党和政府等)显示需求或偏好。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具有一定程度的非自愿性、不平等性和强制性。在多数票规则下,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少数的强势利益集团可以通过政府制定的制度,强加给全体社会成员。 今天,只要你走出家门,举目四望,公共物品几乎无所不在 公共物品的存在对一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如果城市里的环卫工人罢工,警察解散,交通、消防、环保等机构停止运行,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什么冲击?后果不堪设想。 公共物品是由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用的产品或劳务,是指专门用于满足维系整个社会群体共同需要的产品或劳务。,“食”面埋伏: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公共物品分类 1. 形态上包括三大类:物质性公共物品、制度性公共物品、公共精神(每一项公共物品的生产决策,是如何收集、整理、吸纳、体现公民的意愿和需求,以及最终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公民的意愿) 2.公共物品按使用价值分: 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3.按覆盖范围分(政府分层,由不同级次政府提供) 地方性公共物品: 如路灯、地方图书馆等。 全国性公共物品: 如国防、外交等。 世界性公共物品: 如空间大气层保护、世界性传染病防治等。,公 共 产 品 的 特 征 (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公共产品(与劳务)具有联合消费、共同受益的特点. (2)受益的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或劳务不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而将其他人排除在外。如路灯 (3)非竞争性 对于公共产品而言,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税收体现的是政府和大众之间的一种交易关系 公共物品是社会运行必需的,但在简单形态的市场上,没有人购买公共物品,就不会有资源去投入生产。 人们只好组织一个特殊机构,专门提供公共物品。这个机构不可能凭空变出公共物品,机构里的人也不能不养家过日子,它必须向大家要钱税收,这个机构就是政府。 在现代社会里,政府的角色定位是在向民众征收税款的同时,负责提供一系列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治安、消防、环保、公路、路灯、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等。 税收在本质上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由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公共权力)进行分配所体现的特殊分配关系。,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的关系:税收价格论、社会契约论 税收可以视为公民购买公共服务的价格。正如美国大法官霍尔姆斯所言:“税是文明的对价”。 对纳税人来说:税收是人们购买或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所支付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价格”。它不是自愿购买的,而是由政府强制征收的。 对政府来说:征税是弥补向纳税人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补偿”。 “税”的概念所反映的是个体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与政府之间的一种交易关系。纳税人支付出去的是税,”买”回来的是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如国防、外交、法律和秩序等。 纳税人权益:税负高低应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相当。去年我国税收收入7.13万亿元。,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人权益:税负高低应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相当,人们的纳税负担会影响他们的收支状况与福利水平。老百姓交的税越多,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商品的钱就越少。从企业的角度看,交的税越多,利润越少。虽然企业可以把一部分税转嫁给消费者,但这种转嫁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力,进而减少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最终结果,会减少居民的就业机会以及获得更高工资的可能。 纳税人的权益也就有了衡量的标尺纳税人税收负担的高低应主要取决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而要使纳税人购买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物有所值” 防止国家滥用征税权侵犯公民的权利,必须从宪政角度,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对税款使用的监督权。美国有位每年视察白宫的老太太。 纳税人维护自己纳税之后的权益载体就是政府每年一度的预算报告。仅仅有这样一个理念层面的标尺显然不够,关注政府的预算报告并将其作为纳税人维权的基本路径。政府的钱取之于民,需要首先得到民众的同意,而民众对于政府怎样花钱,也应当享有控制权。 宪法的基本精神就是限制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考察现代宪政制度之发源地英国的历史,人们发现,英国尽管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单一成文宪法文本,但历史上曾经出现、并始终有效的几份古老的宪法文本,一直以税为核心,不论是大宪章、权利请愿书,还是权利法案,均是如此。而它们关于税的宪法性规定,都反复申明一点: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任何税。征税乃是代表人民的议会的排他性权力。,“三公”经费千呼万唤始出来:2010中央“三公”经费 94.7亿元,未经臣民同意不得征税英国的自由大宪章, 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在土地等级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了整个政治社会的两大势力。 国王占有大部分政治和经济资源,并贪婪地要求贵族们缴纳贡赋、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的义务。同时,国王也有义务保护贵族的利益,象征性的邀请其参与政治活动,以避免贵族们在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产生积怨,并进而威胁到国王的统治权。 然而这种简单维持的关系虽然没有通过法律予以确认,习俗的力量却使得两者之间基本保持了一种政治上的平衡,但这种平衡却在后来历任英王的横征暴敛下完全被打破了。,英国自由大宪章的主要内容, 自由大宪章的大部分内容是重申贵族和僧侣的特权,也有少数涉及市民的,如统一度量衡等。其中最为经典的规定是,除固定税金外,国王若要征收其他税金必须召开贵族会议决定,否则不得征收额外税金等。 大宪章第12条规定“朕出下列三项税金外,不得征收代役税和贡金,唯全国公意所许可者,不在此限” 大宪章是英国宪政发展的开端,也是租税法定主义的萌芽。它的签署标志着英国国王对臣民的首次屈服,表明君主的权力并非无限。 尽管大宪章并不是英国国王对人民的宣言,仅是对封建贵族妥协让步的契约,但这里表现了一个原则课税必须经被课税者同意,这是租税法定主义原则的本意。 “虽然大宪章所带来的改革十分有限,但它却标志着法律对专断权力的胜利。”,英国的“光荣革命”政变,随着议会制度在英格兰的逐渐建立,议会成为制约国王征税权力的最有力工具。之后,英国民众不断地重申自己的这种权利。 十七世纪中期的英国革命,也是因税而起。国王滥用权力征税,议会重申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结果引发冲突,导致国王查理一世人头落地。 166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政变,荷兰执政的威廉继承了英国王位。政变后威廉接受了国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并制定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第4条规定:“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的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当违法。”至此,确立了英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宪政国家的地位。,无代议士不纳税美国倾茶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起源于一场抗税运动,其独立宣言列举了英国国王的罪行之一就是“未经我们同意就向我们强行征税”; 1764年和1765年,英法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苦于无力承担驻北美殖民地军队的开支,分别在北美殖民地强制征收砂糖税和印花税。砂糖税针对输往殖民地的糖浆和其他物资课征,每加仑征收3便士,这就对殖民地糖酒工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印花税则将殖民地所有印刷品和法律文书纳入征税范围,其影响远远超过砂糖税。 英国统治者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反抗。他们立即做出了强烈的反应,组成了“自由之子”等组织开展轰轰烈烈的抵制运动。 1765年10月,马萨诸塞等9个殖民地的代表举行了针对印花税法的会议,并通过决议要求“非经他们自己亲口同意,或者有他们的代表表示同意,是不能向他们课税的,这是与人民的自由以及英国人毫无疑问的权利分不开和至关重要的唯一能代表这些殖民地人民的是那些由他们自己在殖民地选出的人,除非经由他们各自的议会谁也不曾向他们征过税,也不能够合乎宪法地向他们征税”,波士顿倾”茶叶事件“,在殖民地的强大压力下,英国议会当时虽然采取了妥协态度撤销了印花税法,但1767年又故伎重演,试图对殖民地的玻璃、铅、茶叶、纸张等开征一系列的税收,使得其与殖民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随后英国为了帮助陷入困境的东印度公司起死回生颁布了茶税法,向殖民地征收进口茶叶税,此举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从而爆发了波士顿茶叶事件,美国人民自此开始了对“无代议士不纳税”理论的再次实践。 在将征税视为宪法问题的争论中,其焦点始终指向“无代议士不纳税”的原则上。该论战和抵制运动充分暴露了英国统治权威和殖民地社会成员自由之间的激烈矛盾,并最终导致了1774年独立战争的爆发。1775年4月,英军发起的战争却结束了其在北美的统治。,美国宪法的涉税规定,美国独立后,即着手组建各州同盟,成立联邦政府,并确认“各州保持其主权、自由和独立”。鉴于社会动荡不安、政权不稳定,国家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维持社会稳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于是,在1787年制定了美国宪法。其中国家租税的征收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权力被赋予联邦国会。 美国宪法第1条第7款明确规定:征税法案应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的提出修正案或表示赞同。第8款直接规定,国会有下列各项权力:赋课并征收直接税、输入税与国产税,偿付国债,并计划合众国的国防与公益;但所有的各种税收、输入税与国产税应全国划一, 等等。 美国宪法中的这些规定,成为实践租税法定主义的又一个里程碑。,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是纳税人承担税赋的依据,征税问题,首先是一个宪法层面上的问题。税收牵涉到人民的基本财产权与自由权,不得不加以宪法约束。世界各国宪法均有关于税收立宪的条款,近代资产阶级的宪政实践则是直接从税收立宪开始的。 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是纳税人承担税赋的唯一依据。人民的纳税义务因法律规定而产生,因法律修正而变动,对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外的任何税赋,纳税人有权拒绝这个范围之外的任何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直接涉税的规定是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纳税与民主宪政制度密不可分 征税权是国家的核心权力,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由议会公开讨论并制定税法,为公共产品定价。公民的参与和决策是国家征税权的合法性来源。现代法治国家的宪法都规定了征税是议会独享的权力,税收必须由议会立法开征,政府部门不管其级别有多高,都无权开征税收,税法一旦被议会通过,政府部门只能按照议会决定的税率与程序收税。 从产权的角度看,国家征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对纳税人财产权的“侵权”。只有对那些不属于国家所有,或国家不能够直接占有支配的社会产品才有必要以税的形式转化为国家所有,而要将原本属于私人所有的一部分财产强制地转化为国家所有,防止这种“侵权”的肆虐行使,必须征得纳税人的同意。所以,国家税收的前提也就是民主宪政制度的必然前提。纳税与民主宪政制度密不可分。 征税的合法性问题是近代宪政国家和代议民主制度萌生的一个起点。 纵观宪政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近代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革命,这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都是由国王滥征赋税而引发的。宪政体制形成的历史,就是争夺征税权的历史。,小节:税收的概念与本质 税收的概念:是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或称“公共权力)无偿的征收实物或货币,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现代社会,税收已成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征税的主体:国家 2.征税的依据: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 3.征税的目的: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 4.分配的对象:一部分剩余产品 5.税收特征:两个方面 形式特征:强制性 、无偿性、固定性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税收所具有的共性,是税与非税的重要区别。 运行特征:纳税、征税、用税三者之间的协调。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税收的中性问题,即征税、用税不应带给纳税人超额负担。 税收本质: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由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公共权力)进行分配所体现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特殊分配关系。,税收为什么必须采用法的形式?税收和法的本质决定 第一,从税收的本质看,税收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的以国家为主体的社会剩余成品分配关系。通过税法的形式得以体现。 第二,从形式特征看,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税收所具有的共性,是税与非税的重要区别。新三性(公共性、法定性、有偿性,理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真谛) 第三,从税收职能看,组织收入是基本职能,调节经济是是重要方面,监督管理是重要保障。,二、税收产生与发展,(一)税收产生的条件 国家政权和私有财产制度 (二)我国税收产生的进程 夏商周时期的“贡助彻”雏形阶段 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成熟阶段 (三)税收的发展历程 1、社会制度:四种 2、阶段:纳贡、专制、立法 3、内容: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名称:贡、助、彻、租、赋、税、捐等 征收形式:实物、力役、货币 税制体系:古老的直接税、间接税、现代直接税 课税权范围:国内税收、涉外税收、国际税收关系 税收法制化程度:贡、专制、立法,第二节 税收制度与税法 税收与税法密不可分:税法是税收法律制度的表现形式,税收是则是税法的具体内容。 一、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税收制度就是约束人们税收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矩或行为准则。简言之,就是征纳双方进行税收分配活动的“游戏规则”。 广义的税收制度 狭义的税收制度,二、税法概念:税法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分配过程中权力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 首先,有权的国家机关在我国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此外还包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权行政机关制定某些税收法规。 其次,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包括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各级政府之间的税收利益分配关系。 最后,税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税法是指各种税收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税收实体法,程序法,争讼法。狭义的税法是指经过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正式立法的税法,在我国包括所得税法、税收征管法。,(二)税法的渊源(表现形式) 1.宪法 2.税收基本法律 3.税收法律 4税收行政法规 5.税法解释(部门规章) 6.税收条约 一般而言,税制必须经过立法,得到国家和政府的确认、保护和推动,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税收制度的衡量标准税收原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税收制度就是约束人们税收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规矩或行为准则。简言之,就是征纳双方进行税收分配活动的“游戏规则”。 什么样的税收制度才是好的制度?怎样才能使具体的税收制度安排有效率?就需要我们对税收制度建立依据的思想原则理论进行讨论。 税收原则是指政府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以及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中国古代治税思想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涌现出来的税收思想十分丰富,而且先于西方国家的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税收思想原则。 1、轻税富民 :主张轻徭薄赋、舒养民力、发展经济、扩大财源,通过发展生产来增加财政收入。 2、适度征收:主张税收要兼顾国家和人民利益,适度征收。既要考虑国家需要“不能不取之于民”,也要考虑人民负担能力“也不可过度取之于民”。 3、公平税负:主张税收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量力负担。 4、以法治税: 税收要做到“聚财在人,理财在法,守法在吏”的税收立法、执法和管理思想。,三、税法原则(两个层次: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税收法定主义: 现代几乎所有的宪政国家都把税收法定原则作为一条重要的宪政原则加以规定。主要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个构成要素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征纳主体的权力(利)义务只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如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三个具体原则:课税要素法定、课税要素明确和依法稽征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税收法治化程度的标准,也是“依法治国”理念在税法中的体现。 税收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一国政府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各国政府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等。衡量纳税人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的标准可以是其所得、财产或消费。 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指政府课税必须使社会所承受的非税款负担为最小,即以较少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多的税收收入。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 民主原则:法治社会不仅是法治意识与法律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往往也是与民主制度相结合的产物。立法机关作为社情民意的代表机关,就是把这种民意上升为国家意志。“随着各国民主政治和法治的进步,法律的性质不再是单纯制约民众的治民、管民之法,它越来越体现出是一种对民众正当权利的法律维护,对公共权力行使的一种法律控制,即是维权(利)法和控权(力)法。”,(二)税法的适用原则 税法的适用原则:指税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运用税收法律规范解决具体问题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1. 法律优先原则: 也称行政立法不能抵触法律原则。其含义是指法律的效力 行政立法 行政规章。 2.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一部新法实施后,人们在新法实施之前的的行为只适用于旧法不适用于新法。 3.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新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的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新法优于旧法原来在税法里普遍适用,但是当两者处于普通法与特别法时可以例外。,4.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这一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 二是程序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具备溯及力。 6.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例题】 2001年1月1日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开始实施。对2000年12月31日以前在中国境内购置各类汽车使用的单位和个人,不能按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征税。这样处理,符合税法适用原则中的( )。 A.法律优位原则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C.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D.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部新法实施后,对新法实施之前人们的行为不得适用新法,而只能沿用旧法,这属于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税法的解释税法顺利运行的必要保证 ,弥补立法不足,第三节 税收实体法与税收程序法,一、税收实体法: 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法。 税收实体法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纳税义务人-税法规定的负有直接纳税义务并享有相应权利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与之相关的概念:负税人、代扣代缴义务人。 (二)课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征税的标的物,解决对什么征的问题。与之相关的概念:税目、计税依据、税源。,(三)税率 税率是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它体现了课税的深度,是税收法律制度或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税率的形式: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其他形式的税率。 1.比例税率:指对同一征收对象或同一税目,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都按同依比例征税。 2.累进税率:同一课税对象,随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表象为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氛围若干等级,不同等级适应由低到高的不同税率。,(1)全额累进税率: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分别以课税对象数额超过前级的部分为基础计算应纳税额的累进税率。 (3)超率累进税率:以课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为累进依据,按超累方式计算应纳税 额的税率。 (4)超倍累进税率:以课税对象相对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按超额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计税基数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3.定额税率:根据课税对象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固定的征税数额。特点:不受课税对象价值量变动的影响。 4.其他税率:形式包括名义税率、实际税率、零税率与负税率。 零税率:零税率是以零表示的税率,是免税的一种方式表示课税对象的持有人负有纳税义务,但不需要缴纳税款。 负税率:是指政府利用税收形式对所得额低于某一特定标准时给予家庭和个人的补税的比例。,税率概要,(四)税收的减免:减税、免税、起征点、免征额 减免的基本形式,减免税的分类,(五)纳税环节 通常包括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分配环节、消费环节 (六)纳税期限,二、税收程序法 税收程序法,也称税收行政程序法,是指规范税务机关和税务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收程序法的作用 1.保证实体法的实施,弥补实体法的不足。 2.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行使 3.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4.提高执法效率,第四节 税法的运行 一、税收立法的概念 税收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包括修改和废止)税收法律规范的活动。 理解税收立法的概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税收立法的主体看,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有关职能部门、拥有立法权的地方政权机关等。 2.税收立法权的划分,是税收立法的核心问题。 3.税收立法必须经过法定程序。 4.制定税法是税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修改、废止税法也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谁有征税权?立法机构独享的权利 税收法定,税收立法权及程序 税收立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法所行使的,通过制定、修订和废止税收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税收法律关系的综合性权力体系。 1949年后的四部宪法中,都没有关于征税权的规定,税收立法权一直十分不明确。直到2000年3月,全国人大颁布立法法,才第一次明确规定税收制度只能制定法律,但由全国人大制定还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却没有明确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的19种税收中除了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是由全国人大立法外,其他税种都是由立法机关授权国务院制定的暂行条例。 在我国划分税收立法权的直接依据:宪法及立法法之规定 正因立法机关没有履行税收立法的职权,导致了我国征税权的现状:宪法对税收事项没有任何规定;正式的税法仅三部,国务院涉税的暂行条例有二十多种,财政部与税务总局发出的涉税“细则”、“文件”和“通知”数以百计;其他由中央部委与省级部门发出的成千上万,更低层级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