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人民版选修1).ppt_第1页
用:1: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人民版选修1).ppt_第2页
用:1: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人民版选修1).ppt_第3页
用:1: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人民版选修1).ppt_第4页
用:1:3《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人民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高一年级历史科 选修模块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标要求: (1)了解背景。 (2)归纳主要内容。 (3)探讨历史作用。,2,你能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吗?,改革的必要性: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原比较先进。 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危,必须做出抉择。 可能性: 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巩固统治,3,1、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1、崛起(386年)与统一,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439年)。,4、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北魏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2、北方出现各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3、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4,(一)实行均田制,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3)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税,承担徭役和兵役,主要土地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归还,不能买卖,不还,可买卖,4)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 5)作用:,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5,5)均田制的作用,对地主:官吏得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 对农民:不准买卖土地、公开授田的规定,限制土地兼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对国家: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从社会发展角度:推动北方内迁民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高潮出现,6,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二)整顿吏治 原因: 内容:官吏任期考核制;严惩贪赃枉法;俸禄制。 评价: (三)迁都洛阳: 原因、 政治上平城故地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经济上地处偏僻,经济比较落后 军事上强敌柔然时常骚扰很不安全 地理上偏居塞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 目的:推动改革的深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过程: 意义: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促进了胡汉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进一步发展。,7,(四).革除旧俗,8,(四)移风易俗,条件:_迁都洛阳_为孝文帝推行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内容:孝文帝决定改变鲜卑族原有的生活风俗,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_汉文化_。主要措施有典章制度._社会习俗、_穿汉服_、_汉姓_、_汉话_、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意义:孝文帝改革促进了_鲜卑_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_。,9,3、改革影响: 性质: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 一场封建化改革 。 影响: 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洛阳繁盛,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加快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 心北方内迁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 局面。 推动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 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10,有人认为:“以往对孝文帝改革的描述和评价有不妥之处,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抛弃了他们民族原来的特长,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试评述这种史学观点。,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 基于这样的认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拓跋族汇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整体中,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孝文帝改革应该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11,特点和认识,特点: 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 面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具有历史必然性,顺应时代潮流。且具有策略性 与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分不开 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进行的。 推动北魏政权的三化(封建化、汉化、农业化) 认识: 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13,回答: (1)据以上材料,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 (2)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答:迁都洛阳,改姓氏,用汉姓;禁胡服,穿汉服;说汉话。消除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答:主观动机是想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但在客观上对当时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的融合作出了贡献。,14,“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谢灵运,拓跋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并引发起义,15,16,保守势力强大,,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历史,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和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17,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18,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19,列表: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后期(主持:孝文帝;重点:汉化 ):迁都洛阳;移风易俗,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 2、学习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3、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0,(08江苏单科,24A)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1,(08广东卷,3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1)按人口分配土地。,(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22,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性质: 目的:,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封建化改革,缓和社会矛盾,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巩固统治,作用:,促进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最重要),23,孝文帝改革成功原因 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24,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含义 封建化是指在封建生产关系主导下,各种非封建因索向封建关系的转化。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 民族融合指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它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