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新中考》PPT课件.ppt_第1页
《新课程新中考》PPT课件.ppt_第2页
《新课程新中考》PPT课件.ppt_第3页
《新课程新中考》PPT课件.ppt_第4页
《新课程新中考》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新中考 新课程中考的初次尝试 湖南省教育学会 李志宏 200511,一、新课程实验面临现行中考制度的严峻挑战 1、中考竞争空前激烈 2、新课程首届初中毕业生面对社会检验 3、初高中课程改革未能衔接 4、综合课程实验何去何从 5、中考能否践行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课程发展),二、新课程中考改革的政策支持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 1、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确定明确提出了“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状况”和“采取多种形式改革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方法”的要求。 2、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建立并进一步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选拔制度”。,(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 2001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具体要求 200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对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与招生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差异,改变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高中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以外,可试行参考学生成长记录、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等其他资料,综合评价进行录取。积极探索建立招生名额分配、优秀学生公开推荐等制度。”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支持: “本次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为此,对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要单独命题,普通高中招生要单列计划、单独招生,以保证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三、新课程中考改革的评价研究基础 新课程实验之初,我们就将“开展实施新课程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作为了新课程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区新课程实验的总方案中予以提出,与新课程同步推进。我们在国家教育部“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的专业引领下,分别在期末考试与评价改革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在学生日常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在各学科的评价原则、标准、方法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尤其像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活动评价等评价方法的运用为中考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三年来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奠定了我区新课程初中毕业与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基础。,(一)评价改革与新课程教学研究同步开展 实验初期,各学科把教学研究和评价改革同时纳入课程实验方案之中,分别制定了本学科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从评价理念、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作了阐述和规划,教研员将本学科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作为自己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作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师指导下,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普遍建立了记录自己学习和发展过程及成果的成长档案袋,要求各学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个性由学生自主设计创建成长记录袋,并对档案袋的创建标识、目录、收录作品、作品品评、教师评价成长记录袋的量表,根据年级特征作出具体要求。,(二)开展学业水平考试的尝试 1、指导思想:力图保持期末考试、中考模拟考试与中考选拔性考试在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实现平稳过渡。 2、考试内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框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3、考试形式:除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纸笔测验外,还进行英语口语交际、语文口语交际、数学应用操作、科学实验操作等表现性测评。,(三)探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1、将不列入传统期末考试的艺术、体育,以及新课程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纳入期末评价,探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内容和形式。 2、探索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评价的主体以及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和运用。 3、总结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在内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探索阶段性成果,出版学生发展性评价(新华出版社,2003),用于区内教师培训和与全国同行交流。,(四)制定出将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和中考评价相结合的新课程实验初中毕业生学科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学科评价方案举例: 1、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2、数学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3、科学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四、新课程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的基本结构和评价初中毕业生素质发展的“三维框架” 1、新课程实验初中毕业生素质发展评价 基本思路: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参照,结合开福区初中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实际以及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构建一个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初中毕业生素质发展的三维框架,即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定和特长鉴定。,(1)学业水平考试 * 考试科目的设置 * 命题内容与考试形式 * 命题、审题与评卷 * 考试成绩评定与管理 (2)综合素质评定 * 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 * 评定者 * 评定方法 * 评定结果的使用,( 3)特长鉴定 鼓励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对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按照特长生录取程序,可放宽标准录取。 2、毕业标准及证书颁发 3、招生录取 4、有关配套改革 建立严格的公示、诚信、监督和监控评估等制度, 附录1:长沙市200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实验区部分) 附录2:长沙市开福区新课程实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报告书及综合素质等级评定说明,五、新课程中考在学业考试方面的突破 (一)考试科目的设置和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1、考试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文科(含历史与社会和思想政治)。 2、 考试形式: (1)纸笔测验,采取闭卷、开卷(综合文科)两种形式; (2)听力测试与口语交际测评(英语); (3)实验探究操作(科学) 。,(二)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命题、审题制度 首次尝试专家指导下跨省区综合课程实验国家实验区联合命题获得成功。 1、组织机构 2、操作程序 3、命题方案:从“考试依据”、“命题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等几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大面积试测和考试结果反馈,最后确定命题方案,各学科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4、工作机制:两支队伍,命、审分开。 5、管理制度,(三)考试的命题依据和试题的新面貌 1、命题依据:处理好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的关系 (1)严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2)试卷避免了课内直接涉及的题目,教材内容仅作为命题思考的触发点 (3)语文学科“命题时要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可以考查学生对教科书中典范作品的阅读情况”,“选用课内语言材料命题要变换角度、编出新意”。如古诗文默写和文言文阅读 。,2、试题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语文卷第4题:利用生活中真实照片改正错别字 *数学试题内容约80%来自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体现“人人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的理念。 *科学单选题第2、3、5、11、12题直接与禽流感、喝茶、开酒瓶、钓鱼、家庭用电、电热水瓶指示灯、吸烟等生活知识与情境相关。 3、考试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第24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测量的能力。,(四)规范的评卷程序和学业考试成绩的表达 1、严格的纪律和监控制度。评卷全过程电视监控。 2、严谨严密的工作方法。作文严格实行三人“背靠背” 独立评卷。 3、用等级呈现学业考试成绩。 评卷过程中,试卷成绩以分数呈现,试卷严格密封,评卷人员撤离后,由市教育局中招办和开福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按“资源划等法”将分数转换为等级,以等级表达的学科考试成绩向社会公布。,六、新课程中考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探索 (一)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指导思想 1、力图把经过三年新课程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在达到基础性发展目标方面的优势和潜能评价出来,促进学生关注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掌握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3、尝试以某一门或几门课程学习过程的成长记录和学习成果的实证材料为依据,找到相应的落脚点来支撑综合素质各维度的评价,既使评价内容具体落实,又有利于促进各门新课程,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非学业考试课程的发展。 4、增加“实践能力”,分解“交流与合作”,将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整合为五个维度: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 5、综合素质评定以学校、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的实证材料作为依据。,(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等级标准 1、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每个评价维度的具体内容见总结材料) 2、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标准 例: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有关证据: (1)在校三年的班主任期末评语的原始证据以及在校三年的奖励或处分等原始记录; (2)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等的记录;,(3)担任学校、班级或小组干部,为同学服务或乐于助人方面表现的证据; (4)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原始证据。 *等级标准: A等(优):完整提供14条规定的证据;所提供的证据客观、真实,充分证实其在该目标中达到的程度;在校三年无违法犯罪、违纪违规的行为记录,是合格的公民;在校三年有在校级或校级以上获得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的记录。 B等(良):完整提供1-3条规定的证据;所提供的证据客观、真实,比较好地证明其在该目标中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在校三年无违法犯罪、违纪违规的行为记录,是合格的公民。,C等(合格):完整提供1-2条规定的证据;所提供的证据客观、真实;在校三年无违法犯罪和严重违纪的行为记录,是合格的公民。 D等(不合格):有严重违法或经常性违纪的行为,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综合素质各个维度,尤其是“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维度,评定为“不合格”等级时,要非常慎重。)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 (见总结材料),(四)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呈现、确认和运用 1、呈现:综合素质评定报告书 2、确认:反馈意见表,学生认可,家长签字。 3、运用: A、毕业依据学生获取初中毕业证书时综合素质评定各维度必须达到“C”等或“C”等以上 ; B、升学依据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划线,综合素质评价取人”的招生办法,学业考试成绩上线后,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成为决定学生升学的必要条件,学业考试成绩等级相同的情况下,综合素质相对优秀的学生享受优先录取的政策。,七、新课程中考在高中招生录取方面的改革 (一)探索建立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制度 1、招生指标分配制度 2、保送生免试制度 3、特长生招生制度 4、资深教师推荐制度 5、高中招生学校加试制度,(二)面向开福实验区招生录取的相关政策与作法 1、招生计划指标单列且向实验区倾斜。 2、与其他非实验区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录取政策。 3、改变了“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从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以及特长鉴定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4、“资源划等”,综合录取的操作方法。,八、新课程中考后的跟踪研究 (一)新中考新中招座谈会调研 1、中考中招结果的满意度 *开福区捞刀河镇三所农村中学2004年高中录取人数与前三年中任何一年相比明显偏高; *等级录取淡化了一分与几分之差,按照学业考试分数原来不能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现在却能进入。 *2004年秋季开学七年级招生人数超出计划。 2、等级呈现学业考试成绩 等级的录取给绝大部分的学生以实惠,特别是学业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3、综合素质评价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得到实惠,方向正确;但工作量大、操作程序多,教师负担重。 4、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学业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综合评定择优录取,对实验区学生有利,全市高中录取率实验区比非实验区高出6个百分点。 5、对教育部指导意见建议 指导意见是对新课程改革方向的坚持,对新课程实验学生的保护和对实验区工作的支持;但下达时间迟了些,对中考制度改革还要加大力度。,(二)新课程中考学业考试评价分析和教学反思 1、对命题的评价分析 例:语文学科的命题说明和试题分析 2、填写试卷基本信息和统计各题得分及难度系数 例:数学试卷基本信息表 3、撰写试卷评价报告和学生答卷分析报告 例:科学学科试卷评价报告,4、总结新中考学业考试成败,反思新课程教学 例1、教研员的思考:从学业考试反思新课程语文教学 例2、一线教师的声音:中考后的课堂教学改进 (三)对进入高中学习的新课程实验学生的跟踪调研 1、三次调研的概况 2、进入省重点高中学生的学习状况 3、来自周南中学的报告,“课改班”学生的素质发展: A 学业水平考试:周南中学高一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B 综合素质评价: *湖南省重点高中周南中学黄水宁校长对“开福课改班”学生的评价: 一是新课程内容有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是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是实验班学生学习品质与个人素养都明显较其他班级要好。,* 周南中学“开福课改班”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任汉华老师(语文),说到这个班上课有“心旷神怡”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很好,课堂活跃,学生思维敏捷,很会与老师沟通,并且活动有序。曾老师(物理),他教学的班既有高一课改班、非课改班,还有初二课改班。他说:开福区学生优势明显,课堂上与老师配合交流非常好,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是所教几个班中最好的。胡观潮老师(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