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核心素养提升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核心素养提升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核心素养提升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核心素养提升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核心素养提升练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提升练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解析】选B。夏商时期,国君与“服国”是一种政治伙伴和同盟关系,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国君与诸侯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动,二者形成了上下级的政治依附关系。易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2.(2019石家庄模拟)西周所立地方封国的人口由周宗室贵族、周贵族率领移民以及土著群构成:地方封国不仅拥有作为国家的权利,而且负有作为更大的西周国家积极参与者应履行的义务。这说明在西周()A.以分封为纽带形成政治架构B.中央集权体制面临挑战C.政治统治依赖于周王的权威D.异姓诸侯政治地位较低【解析】选A。材料中体现出在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说明以分封制为纽带构建政治框架,故选A。3.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解析】选C。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正确。4.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解析】选C。秦国选贤用能,打破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变革,故选C。【拓展延伸】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基本的原则、最核心的内容。形成于殷商后期,西周初年完全定型。西周规定: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中,财产和职位必须是嫡妻长子继承,即“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如果嫡妻无子,则立庶妻中地位最尊贵的妾之子;此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纷争,保证政权交接的平稳性,从而保证了统治阶级的内部团结,维护了社会的稳定。5.(2019衡水中学模拟)下图是西周青铜器史墙盘的铭文拓片,铭文前半部分追颂了历代周王的文治武功,后半部分颂扬了作器者祖先的功德。这表明西周时()A.成熟的文字体系开始形成B.青铜器的功用有重大改变C.尊祖敬宗的意识已经形成D.“家国同构”的色彩较浓厚【解析】选C。铭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追颂历代周王的文治武功,后半部分主要歌颂作器者祖先的功德,表明了宗法制影响下尊祖敬宗的意识已经非常明显。故选C。6.天子既是最高的行政长官,也是宗族之主。天子之下依次分封为诸侯、卿大夫、士,各阶层分别有自己的属地和臣民。宗法社会的特点是()A.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解析】选A。宗法社会是用管理宗族的方式来管理社会,其有一个标准结构是家国同构,王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故A正确。7.(2019广州模拟)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反映出周代()A.伦理政治的建构B.宗法观念的淡化C.神权政治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选A。周人认为“孝”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还体现在宗族及姻亲诸侯的政治关系中,表明周代形成了具有鲜明伦理特色的政治制度,故A正确。【加固训练】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不涉及破坏、摧毁问题,故A错误;材料中“以孝治天下”体现的是伦理关系,“治国纲领”体现的是政治关系,故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君主的德行,故C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宗法血缘,故D不符合题意。8.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A.端正民心的工具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套路D.齐家治国的方式【解析】选D。据材料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可知是有利于“齐家”,材料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可知是“治国”,故D正确。9.(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左传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心)于虢(另一个卿士),郑伯怨王。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王室领地)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这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B.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绝C.“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D.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解析】选C。由材料中“郑祭足帅师取温(王室领地)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可以看出诸侯攻伐周王室,说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被破坏,故选C。10.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当上了秦的大良造。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转型加速B.贵族政治没落C.改革变法兴起D.诸侯争霸激烈【解析】选B。根据材料“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得出贵族政治没落,故B正确。11.春秋中后期,在卿大夫家族内部,一些庶蘖小宗开始对抗大宗,并争夺权益,如鲁国的臧会跟臧氏大宗臧昭伯闹得势不两立,一怒之下臧会投靠了季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气日趋败坏B.传统宗法关系难以维系C.贵族之间斗争激烈D.小宗的经济独立性增强【解析】选D。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小宗私有财产的积累,小宗的经济独立性得以增强,旧有的血缘等级制已成为其进一步扩展势力的障碍,因而在家族内部,小宗强烈要求进行权力的再分配,故D正确。12.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暮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种现象表明()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B.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C.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诸多的公卿将相已由匹夫之徒担任,“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就表明西周初年以来确定的世卿世禄制度逐步走向瓦解,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材料二西周时期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 西周崇尚礼制,礼涵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意义。(17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得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等。第(2)题第一问模式,根据材料二“西周崇尚礼制”“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得出西周采取以礼治国的方式,根据“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得出古代欧洲采取以法治国的方式;第二问背景,根据材料二“西周时期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族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得出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组织中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古代欧洲则在政治中去除家族血缘关系;第三问意义,根据材料二“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得出西周的礼制促成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欧洲的法治推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国情怀。(任答4 点,8分) (2)模式:西周以礼治国;古代欧洲以法治国。(4分) 背景:西周时期国家政权组织中家族血缘关系占据核心地位;古代欧洲在政治中去除家族血缘关系,为以法治国铺平道路。(6分) 意义:西周的礼制促成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认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古代欧洲的法制推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要影响。(7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历史是条长江大河,永远向前流动。在历史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经历了两次大转型,从封建转变到帝制,再从帝制转变到民治。“第一次大转型”自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前后“转”了二三百年之久才安定下来!政治社会的转型是一转百转的。自此,这一模式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一成不变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到鸦片战争期间这一模式逐渐维持不下去了,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下,我们的传统制度被迫作有史以来的“第二次政治社会制度的大转型”。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解读材料,选择其中一个转型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对特定观点进行论证的能力。要做好这一题,考生需要先看懂材料要表达的两种转型观点分别是:第一次转型由封建转变到帝制,第二次转型由帝制转变到民治。这两个观点考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论证。不管选择哪种观点,考生必须要结合所提到的转型时期的相关史实,来论证社会转型是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考生要论证好所选观点,必须将自己所选择的社会转型时间确定好,之后将教材所学知识中有关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相关史实提取出来,用这些具体的史实来说明自己所选的观点。答案:示例一观点:第一次转型由封建转变到帝制。(2分)史实:铁犁牛耕,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礼崩乐坏、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思想基础。结论:社会转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