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五命题角度突破课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五命题角度突破课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五命题角度突破课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五命题角度突破课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提升练四十五 命题角度突破课1.(15分) 材料管仲兵制改革的措施主要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 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由齐君率中军。两个上卿各率五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这说是“参其国”。一乡有十连,一连有四里,一里有十轨,一轨有五家,五家为一轨,这就是“伍其鄙”。轨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一处,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摘编自张映魁管仲军事思想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管仲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兵制改革的重要意义。(9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十五。五乡为一帅有一万一千人”得出兵制改革与行政区划同步进行等。第(2)题据材料“将全国分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得出有利于扩大征兵的范围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等。答案:(1)特点:兵制改革与行政区划同步进行;兵制改革周密细致,确保齐君的军事指挥权;社会发展与军事建设相结合。(6分) (2)意义:有利于扩大征兵的范围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配合经济、赋税等其他方面的改革;保障了齐国君主对最高军事指挥权的掌握:有利于齐国实现富国强兵及确立大国地位。(9 分)2.(15分) 材料隋初,国家与士族豪强之间对人口的争夺愈演愈烈。户籍制度是赋税制度的基础,户口疏漏严重侵蚀了国家的税源。为了加强对劳动人口的控制,进而保证政府有效集中全国财赋,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隋政府进行了户籍改革,实行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之法。“大索貌阅”就是整顿户籍,核对户籍与本人貌龄,如有不实,里正、党长流配他乡,同时实行相互监督举报。通过这次检括,效果斐然。在实行“大索貌阅”的同时,由官府根据民户所拥有的土地、财产及人丁多寡,划为上中下三等,注册造籍;再按户等高低及各自负担能力,从轻制定出每等户的应纳税额,称为“定样”。每年正月五日各县派员下乡巡视,以五百家或三百家为团,据册核实,防止吏员庇护作弊,故称“输籍法”。输籍法大幅度减轻了中下农户的负担,所以“浮客悉自归于编户”。 摘编自黄天华中国税收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8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加强对劳动人口的控制,进而保证政府有效集中全国财赋,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得出从目的看有经济政治双重目的,据材料“实行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之法”得出全面清查人口等。第(2)题据材料“通过这次检括,效果斐然。在实行大索貌阅的同时,由官府根据民户所拥有的土地、财产及人丁多寡,划为上中下三等,注册造籍”得出隐匿人口的现象基本消除等。答案:(1)改革兼具经济政治双重目的;全面清查人口;与赋税制度相结合;保障措施严厉等。(7 分) (2)当时隐匿人口的现象基本消除;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抑制了豪强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赋税制度的顺利实施等。(8 分)3.(2019长郡中学模拟)(15分)材料太宗即位,于贞观元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修订新律,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完成,仍为十二篇,五百条,称贞观律。贞观律克服隋代法律开皇律的不足,对武德律(唐初律法)作了较大修改,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减刑较为现实的办法。同时还区分两类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规定“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恶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缩小了旧律株连的范围。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等断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据叶孝信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律修订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贞观律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7分)【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贞观律克服隋代法律开皇律的不足”得出吸取隋亡教训;“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等体现民本思想;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即可。第(2)题第一问特征,结合材料“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减刑较为现实的办法。同时还区分两类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可以总结减轻刑罚;减少死刑和连坐范围;再就是对犯罪种类区别对待,同时受儒家思想影响明显。第二问影响,主要是从政治和经济方面总结即可。答案:(1)背景: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民本思想的影响;当时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社会矛盾相对缓和。(8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2分) (2)特征:减轻刑罚;减少死刑和连坐范围;区别对待犯罪种类;受儒家伦理影响明显。(4分,任答四点即可,每点1分)影响: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贞观之治”的出现。(3分,任答三点即可,每点1分)4.(15分) 材料1950年,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随后,根据“整理已通行的简体字,必要时根据简化规律适当补充”的原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在“述而不作”的原则下,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2年设立汉字整理组,在毛泽东的指示下,专门搜集草书简体字资料并研究规律,对常用字简化,同时精简字数。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此后专家们根据简化偏旁的方法扩大简化字数量。1954年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三稿拟出,但由于简化字太多,出版印刷部门不适应。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简化汉字方案最终于1956年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并向全国推广。摘编自陈建伟建国后的两次汉字简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中国的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6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又广泛征求意见”得出政府主导,群体参与;从材料“专门搜集草书简体字资料并研究规律”得出尊重汉字自身特点;由材料“1950年编制了常用简体字登记表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化字表。1952年设立汉字整理组1953年拟出常用汉字简化表第二稿”得出渐进稳步推进。 第(2)题据材料“简化汉字方案最终于1956年在国务院会议通过并向全国推广”并结合所学得出是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