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docx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docx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docx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docx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最新考纲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运用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8全国卷T37,2018全国卷T9,2017全国卷T68,2017全国卷T12、T78,2016全国卷T37,2016全国卷T1011,2014全国卷T79,2014全国卷T89。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把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综合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及影响。3人地协调观:分析实例,评价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特点,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人地协调观。知识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大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显著变化,如温室效应增强。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自然地理要素对土壤的作用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1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如下表所示。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考法1依据区域植物分布图,考查自然环境要素间的关系(2017全国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 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解图流程第1题,第2题,第3题,尝试解答1.D2.C3.A考法2借助统计图表,考查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2019深圳模拟)某研究小组59月选取祁连山南坡同一植被类型的四块不同样地,研究同一植被类型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上生物量的大小与前几个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下图示意四块样地灌丛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45题。4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所在自然带不同 B海拔不同C水热状况不同 D地处坡向不同5乌鞘岭与野牛沟最大生物量出现的月份存在差异,下列自然原因可能正确的是()A乌鞘岭距海近,7月累计水分最足B野牛沟纬度低,9月累计热量最足C乌鞘岭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D野牛沟在79月的气候条件最好4C5.D第4题,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因而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气候条件(水热状况)不同造成的;研究地都位于祁连山南坡,植被类型相同,所处的自然带也相同。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野牛沟在79月的生物量最大,说明此时段气候条件最好;乌鞘岭在78月的生物量最大,气候条件最好。规律方法综合分析气候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影响(1)对河流:气候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2)对地形、地貌:如两极或高山地区由于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山岳冰川的存在,会促使冰川侵蚀、沉积地貌形成;降水多且集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改变地表形态,如黄土高原;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3)对植被: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什么样的植被。气候影响植被的类型,如赤道地区,热量和水分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区,水分不足,形成了荒漠。(4)对土壤: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5)对资源:气候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形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气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再练一题(2014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提高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BC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1)A(2)D(3)D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正确,错误;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错误。故选A。第(2)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D。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故选D。知识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3)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1)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到周围的其他环境要素。(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1深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荒漠环境。(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2要素分析法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关系:如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常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其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的变化,最后分析“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考法1结合生态环境治理案例,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海南高考)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BC D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1A2.D3.C第1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第2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第3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反思归纳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实践应用(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警示作用:针对某一自然环境要素的恶化表现,分析对其恶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本原因,寻找修复环境的方法与途径。(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指导作用: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安排时,充分考虑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合理安排各种活动的方式、强度,以促进环境的和谐发展。考法2判读区域景观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如下图左图)。风滚草在随风滚动过程中会沿途留下种子,在合适的环境中,种子会发出新芽。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而堆积(如下面右图),对生产、生活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读图,完成46题。4风滚草的主要生长习性为()A耐寒 B耐旱C耐风 D耐渍5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A旱灾 B水源C大风 D阻碍物6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A环境污染 B土地退化C生物入侵 D生物多样性增多4B5.C6.C第4题,根据材料“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可知,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耐旱。第5题,由材料可知,当干旱来临时,风滚草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随风滚动,因此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C正确。第6题,风滚草在随风滚动的过程中会沿途留下种子,在合适的环境中,种子会发生新芽,由此可知,风滚草生命力极强,一旦在新栖息地大量繁殖,可能会导致生物入侵,C正确。考法3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湖北重点中学模拟)某群岛面积12 200平方千米,由大约200个岛屿组成,岛上建有一座城镇。岛上植被低矮、浓密,为无天然树木生长的草原,土生的陆地哺乳动物已不复可见。读下图,完成78题。7群岛上无天然树木生长的最主要原因是()A阴凉多风的气候 B过早与大陆分离C过于单一的地形 D火山的不断喷发8群岛禽鸟丰富得益于()A靠近大陆的位置 B流经沿岸的洋流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 D受人类活动影响弱7A8.B第7题,该群岛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阴凉多风的气候不利于树木生长,是群岛上无天然树木的最主要原因,A正确。第8题,禽鸟丰富的原因是食物丰富,食物丰富得益于沿岸有寒流流经,鱼类饵料丰富,鱼类数量大,B正确;大型食肉动物的存在、靠近大陆对鸟类影响不大,A、C错;该岛上有城镇分布,不能判断人类活动影响强弱,D错。9(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图a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解析若进一步扩大矿泉水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将会造成该地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减少了河流的补给水源,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等。答案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考法4结合区域环境变迁研究,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深圳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示意研究区范围,图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图图10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A洞庭湖平原 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11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A植被类型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 D水热状况的变化12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10B11.D12.A第10题,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第11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第12题,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在2001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 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植被大于湿地,则退耕还湖会降低年NPP。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2014全国卷)如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1B2.C第1题,科隆群岛的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