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风病的病机病理.ppt_第1页
课件:中风病的病机病理.ppt_第2页
课件:中风病的病机病理.ppt_第3页
课件:中风病的病机病理.ppt_第4页
课件:中风病的病机病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风病的病机病理,提纲概要,1.中风的概念 2.中风的源流 3.中风的症候特征 4.中风的病因病机 5.中风的诊断依据 7.中风的鉴别诊断 8.中风的辨证论治及治疗原则 9.中风的相关研究进展,脑卒中病人,目前,中风病已被神经科学界视为复杂性难治性疾病之一。 之所以复杂,是因目前对相关的病因病理及相互影响认识不足; 之所以难治,是因目前对本病的认识并不能解释脑血管病的所有现象, 现有的手段或药物不能使大部分脑血管病患者尽快好转。 难治基于复杂,复杂使得我们不得不对中风病进行新的认识。,病名概念,中风是由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痹阻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临床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又名“卒中”。,1.内经对中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的论述: 昏迷期:仆击、大厥、薄厥 半身不遂期:偏枯、偏风、痱风、身偏不用 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 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半身,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中风之源流,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素问通评虚实论 “仆击、偏枯肥贵人 则膏粱之疾也。”,.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首创中风的病名及临证分类法,“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唐宋”时期是对病因重新认识的分水岭 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 灵枢“真气去,邪气独留。” 张仲景:“脉络空虚。”等,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以“内风”立论: 张元素:“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 刘河间:“心火暴盛。” 李东垣:“正气自虚。” 朱丹溪:“湿痰生热。” 王履:“真中风、类中风。”,明代:张景岳:“内伤积损” 李中梓:“闭证、脱证” 清代:叶天士:“肝阳化风” 王清任:“气虚血瘀”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 中西贯通,认识到中风是因年老体衰,阴阳失调,肝阳化风,气血逆乱,直充犯脑。,中西医对应范围,急性脑血管病,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主症:神昏、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昏、瘫、喎、謇、麻,兼症:头痛、呕吐、烦躁、抽搐、痰多、呃逆、二便失禁或不通。,中风的证侯特征,气血亏虚瘀阻脑脉 积损正衰 (年老气虚) 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风气痰 烦劳过度阳气升张阳化风动 火血瘀 五志化火心火暴盛 情志过极 六端相 肝阳骤亢肝风暴动 饮食不节 互搏结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热动风,中风,横窜经络,蒙蔽神窍,中风的病因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虚(肝肾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痰(风痰、湿痰) 风(肝风) 气(气逆) 瘀(血瘀)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为致病之本,风、火、痰、瘀、气为发病之 标。 病变部位: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关系密切。,1.临床表现: 中脏腑: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謇涩。 中经络: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謇涩。,中风的诊断依据,2.发病特点:多急性起病,变化迅速。 3.发病年龄:多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4.病前征兆:发病前多有头晕、头痛、黑矇、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 5.诱发因素:常有眩晕、心悸、头痛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 或劳累等诱因。,鉴别诊断,.中风(中经络)与口僻的鉴别。,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口癖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漏气,流眼泪,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发作。,2.中风(中脏腑)与厥证及痫病的区别,.中风(中脏腑)与痉病的鉴别,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为临床主证,病发时可伴高热、神昏,但无口舌歪斜及肢体偏瘫。,.中风(中经络)与痿病的鉴别,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而致肌肉萎缩或瘫痪的病证。临床以双下肢痿软无力多见,发病缓慢,病程长。,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1.辨中经络、中脏腑 中经络者虽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但意识清楚; 中脏腑则昏不知人,或神志昏糊、迷蒙,伴见肢体不用。,2.辨病期 ()急性期: 中经络发病后至周; 中脏腑最长不超过个月。 ()恢复期:发病后周或 个月至半年。 ()后遗症期:半年以上,急性期以标实证为主,临床多见肝风、痰浊、瘀血、腑实证。,恢复期、后遗症期以本虚为主,临床多见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亦可见 虚实夹杂证。,3.辨闭证、脱证,闭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昏、瘫、痉(噤)、闭,脱证: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软、二便自遗、汗出肢冷、脉微细欲绝。,昏、开、软、瘫、遗,4.辨顺逆,中经络,中脏腑,顺,逆,若神志昏愦,双侧瞳仁大小不等,项强或抽 搐 ,吐血,呃逆频频, 为病势逆转。,5. 察神,观察神志,观察瞳仁,神清辨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度。 神昧辨中腑, 病位较深,病情中度。 神昏辨中脏,病位深,病情重度。,二、治疗原则,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虚实夹杂),中脏腑,中经络平肝息风、化痰祛瘀通络,闭证,脱证,内闭外脱证醒神开窍及扶正固脱,息火清风,豁痰开窍,通腑邪热,救阴回阳固脱,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平肝息风, 化痰祛瘀与滋养肝肾,益气养血并用。,证治分类,(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质紫暗,舌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化痰通络汤 (法半夏、橘红、枳壳、川芎、红花、远志、石菖蒲、茯神、天麻、丹参、炙甘草),2.阴虚风动证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 ,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 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虚,凤阳内动,风痰瘀阻脉络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白芍、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玄参),3.肝阳上亢证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发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滞重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蹿脉络。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杜仲、黄芩 、 桅子、益母草、朱茯神、 夜交藤。),(二)中脏腑 1.痰热腑实证 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神识欠清或昏糊,肢体强直,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 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证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泄热,息风化痰 代表方:星蒌承气汤 (胆南星、全瓜蒌、桃仁、大黄、 芒硝、甘草),2019/8/6,35,可编辑,2.痰火瘀闭证(阳闭)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烦躁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机概要: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羚角钩藤汤或安宫牛黄丸通俗伤寒论 (羚角钩藤汤:羚羊角、桑叶、川贝、鲜生地、钩藤、菊花、白芍、生甘草、鲜竹茹、茯神),3.痰浊瘀闭证(阴闭)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证机概要:痰浊壅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治法:化痰息风,宣郁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济生方 (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 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4.脱证(阴竭阳亡):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 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机概要: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味校注妇人良方 ( 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三、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 主症:言语謇涩或失语; 兼症:口舌喎斜、流涎,偏瘫,肢麻 (痰阻舌窍症脉) 治法:祛风化痰,宣窍通络 方药:解语丹医学心悟 (白附子、石菖蒲、远志、天麻、 全竭、南星、羌活、木香、甘草),2.气虚络瘀证 主症:偏瘫,肢软,肢麻,口舌喎斜 兼症:气虚血瘀症脉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归尾、川芎、黄芪、桃仁、地龙、赤芍、红花),3.肝肾亏虚证 主症:偏瘫,肢体僵硬、变形,肌肉萎缩, 兼症:肝肾亏虚症脉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和地黄饮子宣明论方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 炮附子、石菖蒲、远志、大枣、薄荷),起源于少年 植根于青年 发展于中年 发病于老年,心脑血管病 动脉硬化,1.中风的基础是动脉硬化,中风相关研究进展,纤维斑块,脂肪条纹,粥样硬 化斑块,斑块破裂溶合 及血栓形成,正常,临床静止期,心绞痛 TIA 间隙跛行-PAD,心肌梗死,脑卒中,严重下肢缺血,心血管死亡,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一种渐进性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性可防可治,数十年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瞬间的斑块破裂 数十秒钟内的血栓形成 致死和致残的血管事件 无血栓,无事件 可以预防,可以治疗,1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室系统出血,微创治疗,微创治疗,动脉瘤介入治疗,2.中风病从毒论治研究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毒邪理论和中风病现代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认为毒邪是中风病病理因素,并采用解毒法治疗,已成为现代中风病研究中新的视点和热点。从毒论治理论认为风火痰瘀虚兼夹是中风病的主要证侯,而这些症候一旦形成,迅速蕴结成毒,形成毒损络脉证,最终毒邪损伤脑络、损坏脑髓。故临床中,在治疗中风病,尤其是急性期时,采用清热解毒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中风发病后:风;火;痰;瘀; 气虚;阴虚,无证可辩,3.中风前亚健康辨证探索,风、火、痰、瘀、气虚、阴虚,临床症状,亚临床,急性斑块破裂,辨证方式?,亚健康状态分为两个阶段 心身失调阶段:易疲劳、失眠、纳差、情绪不稳定为主要症状。 亚临床状态:突出的表现是三种减退(活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三高一低(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低免疫力),发病的趋势是六病综合(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中风、癌肿),亚健康的主要病机关键: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主要病因病机为特点: 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志不遂、劳逸失度、年老体衰等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或正气耗伤。 辨治原则:强调 “以平为期”。,4.中医药预防的优势,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始终遵循“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原则。 国内外大量的基础研究已证实,中药对中风的预防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起作用的。 甚至某种单药所含的组份可能同时具有降血压、调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诸多作用。 与单一化学药物比较,中药具有更大的潜力。,一级预防研究,名中医经验 张学文:中风未病先防 适应症:中风先兆 病机关键:肝热血瘀 证候学表现:一过性眩晕、肢体麻木或头痛易怒、或大便秘结、或排便不爽,舌质红或黯红或有瘀点、瘀丝、舌下脉络迂曲、脉弦滑。,治法:清肝和血、化瘀通络 方药:清脑通络汤 菊花10g 草决明30g 葛根20g 川芎15g 地龙10g 水蛭10g 赤芍15g 天麻10g 山楂20g 磁石20g 丹参30g 川牛膝20g 甘草10g 水煎服 日一剂,一级预防研究,二级预防研究,“十一五”:中风二级预防 适应症:中风恢复期 病机关键:气阴亏虚、瘀血阻滞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基本方:炒山楂500g 丹参500g 制首乌250g 制金樱子250g 加减:肢麻加天麻200;心绞痛加三七粉100g 炒水蛭150g 便秘加大黄150g;气虚加红参50g 研究显示:坚持服用阿司匹林,仍不能完全预防卒中的复发,缺血中风复发率仍高达15-20%左右。 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对中风预防进行研究干预,能够为中风的二级预防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5.中药注射剂属性分类,寒性 痰热清注射剂 醒脑静注射剂 凉性 苦碟子注射剂 丹参注射剂 葛根素注射剂 疏血通注射液,热性 参附注射液 参脉饮注射液 温性 川芎秦注射液 刺五加注射液 红花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平性:三七制剂 银杏叶制剂,(1)清热类 熄风醒脑开窍: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 清热解毒:热毒宁注射液、苦黄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 清热化痰:痰热清注射液。 化瘀解毒:血必净注射液,(2)活血类 活血化瘀:丹红注射液、血塞通针、血栓通针、 川芎嗪针、香丹针、红花针、 冠心宁针、舒血宁针、金纳多针、 疏血通针、红花黄色针 滋阴通络:葛根素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 、 丹参针 温通经络:灯盏花素粉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 益气化瘀:心脉隆注射液 清热祛瘀:苦碟子注射液,(3)补益类 益气活血:肾康注射液、黄芪注射液。 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回阳固脱:参附注射液。 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