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设定.ppt_第1页
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设定.ppt_第2页
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设定.ppt_第3页
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设定.ppt_第4页
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和设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庆阳市人民政府法律咨询办公室,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和设定,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强制法从起草到通过,历时十二年零三个月,可谓是十二年磨一剑。行政强制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支架性法律。我国现行法律由宪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门组成。行政强制法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被称为行政程序立法“三部曲”。,行政强制法分为7章71条,按照前六章的体系,我们共讲六个问题: 一、行政强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二、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 三、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 四、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 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六、法律责任,一、行政强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一)行政强制的界定 关于行政强制,我国法学界有“三行为说”和“二行为说”,我国行政强制法采取的是“二行为说”。 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或者为了维护公共利益,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和危害事件的发生,而实施的强行限制公民权利的行为。 行政强制的特征:一是行政性;二是服从性;三是物理性;四是依附性。(释义8-9页),(二)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 的含义及其区别,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其主要特点:一是暂时性;二是保全性;三是单向性。,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其主要特点:一是执行性;二是从属性;三是强力性。 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区别在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前提条件是“情况紧急”,不需要有待履行义务和行政决定先行存在;而实施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是“行政决定”,它是在先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未得到履行的情况下实施的行为,是先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后续行为。,(三)特殊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法适用于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并不能完全依照行政强制法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行政强制法第三条列举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金融业审慎监管措施、进出境技术监控措施,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施。,(四)行政强制法的立法目的,行政强制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明确宣示了它的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即: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强制是一把双刃剑。 制定行政强制法的核心目的在于: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者是并重的。,(五)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全过程的法治理念,是行政强制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制度精髓,对于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具有统领作用。行政强制法第四条至第八条规定了行政强制的五项基本原则。,1、法定原则,行政强制是一种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产生严重影响的行政行为,不能来自一般授权,必须来自于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严禁行政机关自我授权。在贯彻实施行政强制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握下面两点: (1)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设定行政强制; (2)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强制。,2、适当原则,行政强制法第5条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的适当原则反映了行政合理原则,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比例原则、最小侵害原则。 行政强制法第23条规定,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务。第45条第2款规定,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3、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行政强制法第6条规定,实施行政强制,应当坚持教育与强制相结合。 所谓教育与强制相结合,主要是指行政强制在实施过程中,应当贯彻并发挥教育的功能,促使当事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这项原则的适用包括两个关键点:一是“教育”的对象包括对被强制对象的特定教育和对社会公众的一般教育,但主要是指前者;二是“教育”与“强制”的关系应当是先教育、后强制。,4、禁止牟利原则,行政强制法第7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 禁止牟利是公务廉洁性的基本要求。,5、权利救济原则,行政强制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强制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人民法院在强制执行中有违法行为或者扩大强制执行范围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无救济则无权利”,“无救济则无行政”。,二、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规定了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主要有四种。 1、限制人身自由; 2、查封场所、设施和财物; 3、扣押财物; 4、冻结存款、汇款; 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1、限制人身自由 限制人身自由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公民人身自由采取的暂时性限制措施。 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具有手段多样性、主体特定性、预防和保障性三个特点。 2、查封场所、设施和财物 查封是行政机关限制当事人对其财产的使用和处分的强制措施。 查封的主要特点:目的是为了制止违法行为、固定证据;对象有场所、工具、设施、设备、财物、资料、合同、账簿等,包括作为违法行为结果的物、作为违法行为工具的物、证明违法行为存在的物以及产生违法行为的场所;主要方式是就地封存。,3、扣押财物 扣押是行政机关解除当事人对其财物的占有、并限制其处分的强制措施。 扣押的主要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制止违法行为,保全证据;对象是可移动的财物,不能移动的财物只能就地查封;查封的财物一般由行政机关自己保管,或者指定第三人保管。,4、冻结存款、汇款 冻结主要是限制金融资产的流动的强制措施。 暂停支付也属于冻结。 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这是一个兜底性的规定。兜底规定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可以防止挂一漏万。 法律和行政法规可以规定其他行政强制措施。比如,行政处罚法第37条规定的证据先行登记保存。,(二)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1、设定和规定的区别 2、设定权的划分 行政强制法第十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三)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是指行政强制执行的具体形式、方法和手段。 对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一是按照执行手段的不同,分为直接强制执行和间接强制执行,间接强制执行包括代履行和执行罚; 二是按照执行主体的不同,分为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三是按照执行对象的不同,分为对人身自由的强制执行、对财产的强制执行和对行为的强制执行等等。 1、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 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属于执行罚。执行罚是对拒不履行行政决定确定的金钱给付义务的当事人,以加处新的给付义务的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 执行罚的特点:目的是促使当事人履行法定义务或者行政决定确定的义务,而不是制裁违法行为;适用于不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主要是针对不缴纳罚款、不缴纳税费等行为;执行罚是间接执行方式。,2、划拨存款、汇款,划拨存款、汇款是行政机关对拒不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当事人,直接划取其存款、汇款的执行方式。 划拨存款、汇款的特点:根据商业银行法和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只能由法律设定,法律以外的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主要针对不缴纳税费的行为,属于直接强制执行的一种。,3、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 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是行政机关对不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当事人,将其查封、扣押的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财物拍卖、变卖等方式处理,拍卖或者处理所得抵缴罚款、税费的执行方式。 它是直接强制执行的一种。,4、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排除妨碍、恢复原状是指行政机关对不履行行为义务的当事人,强制其履行义务,排除因其自身违法行为对行政管理秩序造成的妨碍,或者恢复到违法行为发生前的状态。 它的执行标的是行为义务。 5、代履行 代履行是指当事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者行政决定确定的义务时,行政机关或者第三人代替当事人履行义务,并向当事人收取必要费用的执行方式。,6、其他强制执行方式 这是关于执行方式的兜底规定。除了上述四类行政强制措施外,实践中还有一些执行方式,如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强制拆除,煤炭法规定的强制停产、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