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学校班会.ppt_第1页
课件: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学校班会.ppt_第2页
课件: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学校班会.ppt_第3页
课件: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学校班会.ppt_第4页
课件: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学校班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1,为何如何重视寨卡病毒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该病通过蚊媒传播,防控难度大,一旦传入流行危害极大,早期发现病例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扩散是当前防控的关键。,2,主要内容,疾病概述: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疫情概况 风险评估 当前的监测与报告要求 寨卡和登革热的防控相结合,3,一、疾病概述,4,寨卡病毒(Zika Virus)病原学,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在系统发生树上和黄病毒属的其他病毒如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日本脑炎病毒或西尼罗病毒等相近。 全长为11kb的单股正链RNA,包含10794个核苷酸编码的3419个氨基酸。 该病毒1947年在乌干达一片名为寨卡的热带雨林内的恒河猴中首次被人类发现。 病毒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 病毒抵抗力尚不完全明确,应与黄病毒属类似:不耐酸、不耐热。,寨卡病毒(Zika Virus)病原学,1951年到1981年,人类感染该病毒的个案陆续在非洲的埃及、加蓬、塞拉利昂、坦桑尼亚、乌干达和亚洲的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散发报告出现。 寨卡病毒也相应的存在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 寨卡病毒的全基因组均已被人类测定,近期美洲寨卡疫情的基因分析提示流行毒株倾向于亚洲型。新毒株所编码的非结构蛋白可能使得病毒在人体中具备更强的复制能力,但具体的毒株基因分析仍在进行中。,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感染寨卡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2-7天,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重症、死亡病例少见。 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流行病学,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2)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8,传播媒介,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 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 广州市主要媒介为白纹伊蚊。,9,传播途径,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与登革热传播方式一致。,10,传播途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当前关注的重点母婴传播: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病毒可通过胎盘有孕妇传播给胎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进行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数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性接触传播的病例。,11,人群易感性,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12,潜伏期和传染期,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提示可能为312天。 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 患者的尿液-血液-精液等分泌物都可以检出病毒核酸。,13,流行季节,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4,二、疫情概况,15,疫情概况,2007年以前: 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主要散发分布于非洲(如埃及、中非共和国、坦桑尼亚、乌干达和塞拉利昂)和亚洲(如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确诊病例仅 14例。 发病少且疾病较轻,因此之前并不是人类重点关注的传染病。可能部分病例被诊断为登革热。,16,疫情概况,2007年-2014年:疫情渐趋严重,开始出现暴发疫情,且影响区域有扩大趋势: 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暴发,11250居民中报告185例,其中49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旅行者中时有散发病例报告。各国散发病例增多。 2013年2014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报告病例约10,000例,其中有70例重症病例。 两起疫情提示,病毒已经在太平洋地区传播。,17,疫情概况,2015年至今: 疫情在美洲地区持续暴发流行,波及多个国家,其中巴西疫情最为严重! 开始发现该病毒与胎儿或新生儿小头畸形之间可能存在关联。,18,寨卡病毒病发展时间图,19,当前疫情,2015年至今,寨卡病毒影响区域迅速扩大,全球已有34个国家报告寨卡病毒病本地病例。 目前美洲有26个国家报告寨卡病毒的本地传播。,20,各国疫情,巴西是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 2015年5月份巴西确认本地病例。 截至目前,巴西卫生当局预计已有超过150万人感染寨卡病毒。 哥伦比亚报告25000例疑似病例,1331例确诊病例 佛得角报告超过7000例疑似病例。 序列分析提示,美洲疫情毒株为亚洲型。,21,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2000年,巴西新生儿小头畸形患病率为5.5例/10万活产婴儿,在2010年时为5.7例/10万活产婴儿 目前的发病率为前几年的将近二十倍,22,巴西七城市2010-2015年每年小头畸形异常增加病例数(ECDC,2015-11-24),2019/8/6,23,可编辑,新生儿小头畸形,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27日通报,自2015年第45周以来,共报告疑似小头畸形4180例,已调查732例,其中270例(37%)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6/270(2.2%)寨卡病毒感染阳性。 1月15日,美国夏威夷,1名寨卡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所生婴儿患有小头畸形,该妇女曾在2015年5月期间前往巴西居住生活一段时间 现有资料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怀孕期间寨卡病毒感染有关,但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仍有待研究,2014-2015有本土传播国家和地区,巴西2010-2014及2015小头畸形发生情况,来源: Zika virus outbreak Brazil 2015, F. Bozza Oswaldo Cruz Foundation,A baby with microcephaly (left) compared to a baby with a typical head size,相关病原学检测结果,11月17日巴西Osvaldo Cruz研究所黄病毒实验室发现小头畸形胎儿孕妇的羊水中存在寨卡病毒基因。 11月28日一名出生5分钟后死亡的小头畸形并伴其他先天异常的新生儿,其血液及组织标本均检出寨卡病毒基因。 据巴西卫生部门的初步调查分析,小头畸形或先天性异常的最大风险是孕妇在怀孕的早期(1-3个月)感染寨卡病毒。 美国CDC自巴西4例小头畸形病例中检出寨卡病毒,且其中部分病例的脑组织也检出寨卡病毒;4例病例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均曾出现发热和出疹。,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上的一个病例报告:在小头畸形胎儿中找到病毒。 因果关联仍需进一步研究。,28,格林-巴利综合征,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异常上升 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上升 巴西已监测到76名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其中55%(42/76)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2%(26/42)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曾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 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也有待研究,寨卡病毒病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强烈关注,加强合作,共同防控该病。 加强对该病的研究。 加强检疫和通报能力,帮助各国履行国际卫生条例承诺 呼吁各国加强针对该病的技术物资储备 加强蚊媒控制 针对旅行者和往来疫区人员的建议,30,三、风险评估,31,我国风险研判,我国与曾经或现在有寨卡病毒传播证据的国家存在持续的人员往来,因此存在病例输入风险。 寨卡病毒病输入我国风险较大的地区包括美洲地区及东南亚地区 根据我国伊蚊分布特征,以及既往登革热疫情形势,南方省份为我国出现寨卡病毒传播的高风险省份,在伊蚊密度较高的时间(如夏秋季),南方重点省份可能存在疫情输入并进一步传播的风险,我国风险研判,我国输入病例情况,首例输入病例: 中国卫计委2月9日通报,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男,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寨卡疫情发生地)出发,途经香港、广东深圳,于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接受隔离治疗。8日初步检测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9日经国家疾控复核检测确诊。目前该病例已痊愈出院。,34,我国输入病例情况,第2例输入病例:广东省广州市 患者,男,28岁,未婚,江门市开平市人。长期在委内瑞拉从事文具销售等工作。2月9日自委内瑞拉启程返中国,2月12日10:32抵达白云机场入境健康检疫体温38.5,头面部及胸背部可见红色斑丘疹,检验检疫局采血筛查寨卡病毒,并报送至市八医院隔离救治。2016年2月12-13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我中心检测为血样阴性,尿样阳性。15日国家疾控复核确认为我国第2例输入病例,也为广东省和广州市首例。 第3例输入病例: 2月19日浙江省新增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为38岁男性,发病前赴 斐济和萨摩亚旅游,回国途中出现发热、畏寒等症状,有蚊虫叮咬史。目前,患者仍在医院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病情已明显好转。,35,风险评估,广州同美洲国家的劳务合作密切,与非洲和东南亚等疫情国家有直航航班,人员通过商贸旅游往来频繁,是寨卡病毒病病例输入风险较高的前沿阵地。 省疾控对我市的风险评估等级为“重点关注”。 目前我市已出现输入病例。 我市常年报告登革热疫情,蚊媒密度较高。由于近期气温较低,蚊媒较少,输入病例导致本地疫情的风险较低,但随着气温的回升,输入病例导致本地扩散的风险将升高。,四、监测与报告,37,病例定义,疑似病例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出寨卡病毒。 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阳转或者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同时排除登革、乙脑等其他常见黄病毒感染,鉴别诊断,主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 其他:与微小病毒、风疹、麻疹、肠道病毒、立克次体病等相鉴别,重点提示,对于有寨卡病毒流行区旅行史的孕妇,应加强监测:考虑进行寨卡病毒检测排查,同时加强胎儿B超监测和随访。 对于新生儿为小头畸形的孕妇:应考虑排除寨卡病毒感染的可能。,40,可疑病例的采样送检,标本采集:急性期非抗凝全血标本5ml*2管,并采集尿液50ml,可增加唾液标本。 标本运输: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样本运输应遵守国家关于三类病原体的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送检:工作时间可送广州市cdc收样大厅,非工作时间请送广州市cdc中层值班室。 重要提醒:送检时请附带一份患者简单情况介绍。,41,病例管理,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 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 重症病例应住院治疗。 医疗卫生人员采取标准防护。 医疗机构应落实防蚊灭蚊措施,防止院内传播。,做好日常防蚊灭蚊工作 清积水,灭蚊虫 出现疑似病例症状要即刻就医,44,防蚊灭蚊的办法:,(一)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闲置的可积水容器:如放在户外、阳台、天台的不用的花盆、缸罐、轮胎、饮料瓶等。 (二)家中种养的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佛手等)应每隔 3 天换水,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