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类《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_第1页
论文类《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_第2页
论文类《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教学设计,就象电视剧的脚本一样,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有效的“脚本”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要实现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把握好三个方面:有效地把握学生认知基础、有效地定位教学目标、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下面我想就结合“有余数除法”一课谈谈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一)有效地把握学生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学生认知基础也就是常说的认知起点,即学生从事新内容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准备。而学生的起点可能分为两类: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生活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知识基础。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中,学生逻辑起点是整除的算式及加减乘法的竖式,对于今天出现搭图形有多出来的根数,需要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及竖式写法、余数的特点这些知识学生在教学范围内属于首次认识。因而如果仅从学习的逻辑起点出发展开教学,那只能是教师告诉学生,而且这样的告诉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是十分有效。而从另一方面考虑,对于有余数的除法,必然存在一部分学生通过生活途径已具备一些有余数除法的基础,只是接触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如果我们忽视学生学习的生活起点,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影响并不大,但对于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却是极有可能形成负面影响。学生往往习惯于“等待”,等待教师答案的公布,而不会努力尝试探索新知识的解决方法,自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一课设计中我在“有余数除法算式、除法竖式”等方面不仅尊重学生的逻辑起点,同时又兼顾学生的生活起点,在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呈现时允许学生先自主化地进行表达,之后再展示或解读规范的数学表达。这样给学生创造一种自我表现、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以“交流与研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二)有效地定位教学目标在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后,如何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一直以来,很多老师一直把“顺利地上完一节课,学生表现出色”作为一节公开课的目标,往往忽视了在表象后的更深层元素,即学生到底有多大的收获?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也往往满足于最基本的要求,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像有余数除法一课,不少老师将教学目标仅着眼于“理解余数的意义、掌握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横竖式的读写法、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些知识技能目标,忽视“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这样教学设计带来的结果是:学生获得的仅仅只是知识而不是智慧,仅仅是知道而没有感悟。因而在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学会这些知识点,更突出“过程性目标”。如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是这样定位:借助画、想正方形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余数的意义;再者,对于“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特点,我更多地落实在感悟、体验余数的特点。(三)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直接反映,它包括课堂流程的设计、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1)课堂流程设计:版块式结构,延展了探究空间课堂流程设计据我了解,有这么两种:线型流程与块状结构。线型流程是过去一种非常流行的设计,因为它是十分紧凑、严密,往往是一环紧扣一环,有利于节约教学时间。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老师们也认识到这样的课堂中缺乏应有的自主探究,缺乏必须的个性体验,因而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建构感悟。于是,版块式结构顺应而生。显然,版块式的结构比线型流程显得更为粗旷。正因为这种粗旷,使得师生有了更为宽裕的时空来充分突破各版块的预期目标,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内在有效性。在有余数除法的设计中,为帮助学生建构“有余数的除法”意义,课堂流程重点预设两大版块:其一是数形结合,自主化表达中体验。在这一板块中,借助9根小棒、11根小棒、13根小棒搭正方形这样具体材料让学生经历“余数的产生、横式竖式的意义”形成的过程,积累了较多的与有余数除法相关的感性认识;其二是借助17根小棒、18根小棒、19根小棒,在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化”的板块。在这一板块中,学生立足观点交流和思维共享,教师适进介入、适度点拨,生成“余数比除数小”的体验。这样的设计,流程板块少了,但思考空间更宽绰,教学更为有效。(2)数学材料设计:重组教材,丰富了体验的途径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编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有所调整。对有余数除法一课,教材的编排是从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例1)有余数除法竖式(例2)余数比除数小(例3)。在嘉兴市评比中有两位老师就是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设计的,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教师通过多媒体或搭小棒的过程得到是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再由教师告诉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最后用一句话带出“余数比除数小”。整堂课教学重点应当在有余数除法,而老师却将25分多的时间花在没有余数除法的摆与搭的无效教学中。显然,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无效的。因而我在设计本课时,将有余数除法提前,让学生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尝试除法竖式。通过看、猜想、想象搭正方形的数学活动充分理解余数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算式、竖式、余数比除数小,在“亲历”、“体验”、“倾听”、“欣赏”、“数学化”中达成学习目标。这样材料的设计不仅“重点突破”且“走向深入”。(3)学习方式设计:自主化表达,促进了感悟深度学习方式的设计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意识激活、主体精神的唤醒和主体潜能的发掘。为此本课设计我十分注重学生自主化、个性化的表达。学生在自主表达的过程中逐步积累丰富真切的原始体验,感悟自己个性化认识之优劣,激发数学学习的自信感受;同时又在倾听中分享别人的学习收获;又有教师的适度点拨,数学思维自然得到提升。譬如:9根小棒能搭小正方形,结果会怎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里学生可能因为原有认知基础不同,有的会采用画图的方式,也有的会用“24+1=9”,也不排除已有一定储备的学生直接用数学化的表达方式“94=21”。对于不同的思维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实现教学设计有效性,关键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应安排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化表达的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