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光照新制的氯水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B. 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C. 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D. 增大压强,有利于SO2与O2反应生成SO3【答案】B【解析】【分析】勒夏特利原理是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勒夏特利原理适用的对象应存在可逆过程,如与可逆过程的平衡移动无关,则不能用勒夏特利原理解释。【详解】A、氯水中存在化学平衡Cl2H2OHClHClO,光照使氯水中的次氯酸分解,次氯酸浓度减小,使得平衡向右移动,氢离子浓度变大,溶液的PH值减小,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B、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符合;C、浓氨水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使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的化学平衡NH3+H2ONH3H2O NH4+OH-逆向进行,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不符合;D、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综上所述,本题选B。2.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 )A. CH4(g)+3/2O2(g)=2H2O(l)+CO(g) H1B. S(s)+3/2O2(g)=SO3(s) H2C. C6H12O6(s)+6O2(g)=6CO2(g)+6H2O(l) H3D. 2CO(g)+O2(g)=2CO2(g) H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生成物一氧化碳是不稳定的氧化物,不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A不选;B、硫单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B不选;C、符合燃烧热的概念,故C选;D、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2mol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故D不选;故选C。考点:考查了燃烧热概念的分析判断的相关知识。3.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4-B. H2SO3的电离方程式:H2SO32HSO32-C. CO32-的水解方程式:CO32-H2OHCO3-OHD. CaCO3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CaCO3(s)=Ca2(aq)CO32-(aq)【答案】C【解析】【详解】A.NaHSO4为强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则A项错误;B.H2SO3为二元弱酸,分步电离,故B项错误;C.CO为二元弱酸的酸根,分步水解,故C项正确;D.CaCO3沉淀溶解为可逆反应,应该用可逆号连接,故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首先要分清是完全电离还是部分电离。4.下列事实能说明亚硝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25时亚硝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用HNO2溶液做导电试验,灯泡很暗 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 0.1molL-1HNO2溶液的pH=2.1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弱电解质的证明,是基于与强电解质对比进行的。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最大的区别就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强电解质不存在电离平衡。因此只要证明有电离平衡存在,就证明了弱电解质。中溶液显碱性,说明亚硝酸钠水解,可以证明亚硝酸是弱酸;只能说明亚硝酸的溶液导电性若,但不能说明是否存在电离平衡;中只能说明亚硝酸的酸性弱于硫酸的,但不能说明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根据pH可知,亚硝酸没有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可以证明,答案选C。考点:考查弱酸的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贴近高考,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弱电解质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然后结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5.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1的无色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Cl、HCO3、Na、KB. Fe3、NO3、K、HC. NO3、Ba2、K、ClD. Al3、SO42、NH4、Cl【答案】C【解析】【分析】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 molL1,说明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以此解答。【详解】A.如溶液呈酸性,则HCO3不能大量共存,如溶液呈碱性,则HCO3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 Fe3有颜色,不符合题意无色要求,故B错误;C. 溶液无色,且无论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D.碱性条件下,OH与Al3、NH4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 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 B. 40 mL水C. 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 D. 100 mL 0.01 mol/L盐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碳酸钡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BaCO3(s)Ba2+(aq)CO32(aq),所以溶液中CO32浓度越大,Ba2+的浓度就越小,所以选项A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点评:外界条件对溶解平衡的影响,主要是依据勒夏特列原理进行判断。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B. NH4HCO3(s)=NH3(g)+H2O(g)+CO2(g) H=+185.57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C. 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 H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答案】C【解析】【详解】A在其它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速率,正确;B、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正确;C、某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依据H-TS0分析,H0,S0,常温下可以H-TS0,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可以自发进行,错误;D、依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H-TS0分析,H0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C。【点睛】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一般规律:H0 、S0,低温下自发进行;H0,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H0 、S0、S0,高温下自发进行。8.已知反应:2NO(g)Br2(g)=2NOBr(g)的活化能为a kJ/mol,其反应机理如下:NO(g)Br2(g)=NOBr2(g) 慢NO(g)NOBr2(g)=2NOBr(g)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的快慢 B. 反应速率v(NO)v(NOBr)2v(Br2)C. NOBr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该反应的焓变等于a kJ/mo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慢的一步,所以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的快慢,故A错误;B速率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反应速率:v(NO)=v(NOBr)=2v(Br2),故B正确;CNOBr2是中间产物,而不是催化剂,故C错误;D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一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等于活化能,故D错误;故选B。考点:考查了反应焓变的含义和计算的相关知识。9.少量铁片与100mL 0.01mol/L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加H2O 加KNO3溶液 滴入几滴浓盐酸 加入少量铁粉 加NaCl溶液 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改用10mL 0.1mol/L盐酸A. B. C. D. 【答案】C【解析】加水,稀释了盐酸的浓度,故反应速率变慢;加硝酸钾溶液相当于加入硝酸,不会生成氢气;加浓盐酸,反应速率加快;加入铁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生成氢气的量增多;加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盐酸浓度,故反应速率变慢;滴加硫酸铜溶液,铁把铜置换出来,形成原电池,故反应速率加快,但与盐酸反应的铁减少,故减少了产生氢气的量;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改用浓度大的盐酸,反应速率加快;故选C。10.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的是A. 液面在“0”刻度时,50 mL碱式滴定管和25 mL碱式滴定管所盛液体的体积B. 相同温度下,0.2 molL1醋酸溶液和0.1 molL1醋酸溶液中的c(H)C. 在(NH4)2SO4溶液中,c(NH4+)与c(SO42-)D. 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Ba(OH)2和NaOH溶液中的c(OH)【答案】D【解析】【分析】A.滴定管最大数值下面还有溶液,其体积未知;B.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浓度不同电离程度不同;C.硫酸铵中铵根离子部分水解,导致铵根离子数目减少;D.氢氧化钡为二元强碱,氢氧化钠为一元强碱,浓度相等时,氢氧化钡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氢氧化钠溶液中的2倍。【详解】A.滴定管最大值下面还有溶液,且这部分溶液的体积未知,导致无法计算其溶液体积的比值,故A错误;B.相同温度下0.2 molL1醋酸溶液和0.1 molL1醋酸溶液中,醋酸的电离程度不同,所以c(H)之比不是21,故B错误;C.硫酸铵中铵根离子水解,所以(NH4)2SO4溶液中c(NH4+)与c(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小于21,故C错误;D.相同温度下,等浓度的Ba(OH)2和NaOH溶液,设浓度为c,氢氧化钡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2c,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c,所以前者与后者的c(OH)之比为21,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点睛】相同温度下,0.1mol/L的Ba(OH)2和NaOH溶液中,0.1mol/L的Ba(OH)2溶液中,c(OH)=0.2mol/L,0.1mol/L的NaOH溶液中,c(OH)=0.1mol/L;pH=13的Ba(OH)2和NaOH溶液中,二溶液中c(OH)=0.1mol/L,但是Ba(OH)2溶液浓度为0.05 mol/L,NaOH溶液浓度为0.1mol/L。11.一定温度下体积固定的密闭中的反应A(g)+3B(g)2C(g),下列叙述不能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B. C的消耗速率是A的消耗速率的2倍C. 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D. B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说明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B、C的消耗速率等效于2倍的A的生成速率,说明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消耗2amolC ,都体现的是逆反应方向,故C错误;D、B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C。12. 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 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 平衡向右移动时,K值不一定移动C. 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D. 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也增大两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K值不变,化学平衡可能移动,也可能不发生移动,正确;B 平衡向右移动时,若温度不发生变化,则K值就不变,若温度变化,则K值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平衡向右移动时,K值不一定移动,正确;C K值是化学平衡常数,若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正确;D 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增大2倍,K值是原来的平方,错误。考点:考查平衡常数K与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正误判断的知识。13.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的v-t图象如左图,如若其它条件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象如图:a1a2 a1b2 b1t2 t1=t2 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a1a2、b1t2;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所以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故B正确。14.将1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时SO3为0.3 mol,此时若移走0.5 mol O2和0.5 mol SO2,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为A. 0.3 mol B. 0.15 molC. 小于0.15 mol D. 大于0.15 mol,小于0.3 mol【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达到平衡时移走0.5 mol O2和0.5 mol SO2,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该状态可以等效为开始加入时0.5 mol O2和0.5 mol SO2,所到达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相比,压强降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反应的转化率降低。【详解】将1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移走0.5 mol O2和0.5 mol SO2,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该状态可以等效为开始加入时0.5 mol O2和0.5 mol SO2,所到达的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相比,压强降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反应的转化率降低,若转化率不变时,生成的SO3为0.15 mol,因为转化率降低,故生成的SO3小于0.15 mol,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本题选C。15.氧气(O2)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则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4Al(s)+3O2(g)2Al2O3(s)H14Al(s)+2O3(g)2Al2O3(s)H23O2(g)2O3(g)H3A. H1H2=H3 B. H1+H2=H3C. H2H1=H3 D. H1+H2+H3=0【答案】A【解析】【详解】4Al(s)+3O2(g)2Al2O3(s)H1,4Al(s)+2O3(g)2Al2O3(s)H2;根据盖斯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可得3O2(g)2O3(g)H3,所以H1H2=H3 ,A 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A。16.已知25时,RSO4(s)+CO32-(aq)RCO3(s)+SO42-(aq)的平衡常数K=1.75104,Ksp(RCO3)=2.801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c(CO32-)=c(SO42-)的混合液中滴加RCl2溶液,首先析出RSO4沉淀B. 将浓度均为610-6mol/L的RCl2、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可得到RCO3沉淀C. 25时,RSO4的Ksp约为4.910-5D. 相同温度下,RCO3在水中的Ksp大于在Na2CO3溶液中的Ksp【答案】C【解析】RSO4(s)+CO32-(aq)RCO3(s)+SO42-(aq)的平衡常数K=1.75104,Ksp(RSO4)=1.75104Ksp(RCO3)=1.751042.8010-9=4.910-5。A项,RSO4、RCO3属于同种类型且Ksp(RSO4)Ksp(RCO3),向c(CO32-)=c(SO42-)的混合液中滴加RCl2溶液,首先析出RCO3沉淀,A项错误;B项,将浓度均为610-6mol/LRCl2、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R2+)=310-6mol/L、c(CO32-)=310-6mol/L,此时的离子积Qc=c(R2+)c(CO32-)=310-6310-6=910-12 Ksp(RCO3),不会产生RCO3沉淀,B项错误;C项,根据上述计算,Ksp(RSO4)=4.910-5,C项正确;D项,Ksp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相同温度下RCO3在水中的Ksp与在Na2CO3溶液中的Ksp相等,D项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溶度积的计算和应用。注意溶度积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等无关;B项计算时不能以610-6mol/L直接计算,两溶液混合后体积发生了变化,浓度也发生变化。17.在25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c(Na)c(CH3COO)c(CH3COOH)B. c(H)c(CH3COO)c(OH)C. c(Na)c(CH3COO)c(OH)c(H)D. c(CH3COO)c(Na)c(H)c(OH)【答案】D【解析】A. pH11的NaOH溶液中c(OH)等于pH3的CH3COOH溶液中c(H+),由于醋酸难电离,所以c(CH3COOH)c(NaOH),可见c(Na)c(Na)c(H)c(OH),故C错误;D. c(CH3COO)c(Na)c(H)c(OH),故D正确。故选D。18.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KspFe(OH)3KspCu(OH)2B. 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C. 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D. 在b、c两点代表的溶液中Fe(OH)3、Cu(OH)2分别达到饱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象找出可用来比较Fe(OH)3、Cu(OH)2溶度积常数点,可用b、c进行计算;由a点变到b点,PH增大,氯化铵水解呈酸性,不会增大溶液的PH;Kw只与温度有关;注意分析处在曲线上的点与曲线外的点有什么区别。【详解】A项,b点pH=1.3,c(OH-)=10-12.7mol/L,有KspFe(OH)3=c(Fe3+)c3(OH-)=(10-12.7)3 c(Fe3+),c点时pH=4.4,c(OH-)=10-9.6mol/L,有KspCu(OH)2=c(Cu2+) c2(OH-)=(10-9.6)2 c(Cu2+),溶液在b、c两点时c(Fe3+)= c(Cu2+),可知KspFe(OH)3KspCu(OH)2,故A正确;B项,溶液由a点变到b点即溶液pH变大,但由于铵根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而显酸性,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铵会使溶液pH值变小,因此不能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故B错误;C项,因为温度不变,所以该溶液中c(H)与c(OH)的乘积,即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不变,故C正确;D项,b、c两点均在沉淀溶解平衡曲线上,因此这时的溶液均达到饱和,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19.下列各种情况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为A. pH7的溶液中:Fe3、Cl、Na、NO3-B. 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Na、CO32-、Cl、KC. pH1的溶液中:NH4+、Cl、Cu2、SO42-D. 无色溶液中:Al3、HCO3-、I、K【答案】C【解析】【分析】A铁离子只能存在于酸性溶液中;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存在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CpH=1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D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详解】A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Fe3+只能存在于酸性溶液,故A错误;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CO32-与氢离子反应,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该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NH4+、Cl-、Cu2+、SO4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Al3+、HCO3-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点睛】常温下,c(H+)=110-13mol/L的溶液显碱性,c(OH-)=110-13mol/L的溶液显酸性;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因为酸碱抑制水电离,水电离出的c(H+)10-7mol/L或c(OH-)【答案】D【解析】【详解】A. H2S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HHS、HSHS2、H2OHOH,由上述电离方程式可知,溶液中的氢离子来自水的电离和硫化氢的电离,则pH=5的H2S溶液中,c(H+)=110-5 molL-1c(HS-),故A错误;B. 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的电离,其溶液pH变化比强碱小,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的pH=b,则ab+1,故B错误;C. 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OH-)+c(HC2O4-)+2(C2O42-),故C错误;D. 酸性:CH3COOHH2CO3HClO,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可知,组成盐的酸根离子对应的酸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所以pH相同的三种盐溶液中的c(Na+):,故D正确,答案选D。2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填序号)。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填序号)。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_。(5)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答案】 (1). 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 C (3). D (4). H1H2H3 (5). 不能 (6). 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解析】【详解】(1)实验中,所用NaOH稍过量的原因是确保定量的盐酸反应完全;(2)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性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答案为C;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会导致热量损失,轻轻地振荡烧杯容易使液体溅出,故答案为D; (4)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热相同;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是吸热的,稀氨水和1L 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但由于反应焓变是负值,所以H1H2H3;(5)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水外,还生成了BaSO4沉淀,该反应中的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的反应热,所以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NaOH溶液和盐酸测中和热。【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方法、误差分析,注意掌握测定中和热的正确方法,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热量散失,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是解答的关键。(5)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硫酸钡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22.已知:TiO2(s)2Cl2(g)=TiCl4(l)O2(g) H140 kJmol12C(s)O2(g)=2CO(g)H221 kJmol1写出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答案】TiO2(s)2Cl2(g) +2C(s)=TiCl4(l)+ 2CO(g) H-81 kJmol1【解析】【分析】根据根据盖斯定律,+可求出TiO2(s)2Cl2(g) +2C(s)=TiCl4(l)+ 2CO(g)反应的H。【详解】TiO2(s)2Cl2(g)=TiCl4(l)O2(g) H140 kJmol1;2C(s)O2(g)=2CO(g)H221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TiO2(s)2Cl2(g) +2C(s)=TiCl4(l)+ 2CO(g) H140-221=-81 kJmol1,即TiO2(s)2Cl2(g) +2C(s)=TiCl4(l)+ 2CO(g) H-81 kJmol1;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TiO2(s)2Cl2(g) +2C(s)=TiCl4(l)+ 2CO(g) H-81 kJmol1。23.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若某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选项编号)。A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Bv正(H2O)=v逆(H2)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D容器中总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E.消耗n mol H2的同时消耗n mol CO()若该密闭容器中加入的是2 mol Fe(s)与1 mol H2O(g),t1秒时,H2的物质的量为0.20 mol,到第t2秒时恰好达到平衡,此时H2的物质的量为0.35 mol。(1)t1t2这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v(H2)=。(2)若继续加入2 mol Fe(s),则平衡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继续通入1 mol H2O(g),再次达到平衡后,H2物质的量为mol。(3)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t1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写2项)。【答案】()(1)C(s)+H2O(g)CO(g)+H2(g)(2)A、B、C()(1)0.03/(t2-t1)molL-1s-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