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_第1页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_第2页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判断物体的浮与沉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浮力的计算。有利于为今后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打下了必要的埋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的安排的目的: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而且这里还要让学生初步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浮力,会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初步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判断物体的浮与沉问题,使学生初步领会如何判断物体的浮与沉的基本思想。 能力、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蕴含物理知识,物理就在身边,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介绍浮筒法打捞中山舰沉船和我国的核潜艇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教学重点正确深入理解物体的“漂浮”,“悬浮”和“沉底”三种状态以及“上浮”和“下沉”两种过程,理解决定物体浮沉的因素能使学生定性认识和定量计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初步的形成力与运动的关系。正确比较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是分析物体浮沉问题的关键。 4、教学难点如何从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区分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如何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力与运动的关系,而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强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初步的认识了浮力的产生,基本能够运用一些方法来求解简单的浮力,但是大家都知道与浮力的相关内容一直为学生所害怕,其实浮力与学生生活相当紧密。我分析,(1)因为他们很多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及认识其实是错误的,可能这正是学生倍感困惑的原因。由于有了主观想象性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2)在学习了浮力之后要求学生要有具备分析问题,分析物理过程和原理的能力,还要有教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对于一个只有感性认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确实有点困难。但是应该来说,学生现在还是略微具备了从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节课就是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这一能力。三、说教法,学法: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演示实验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得到结论);分组实验法(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讨论法;归纳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本节课采用了演示法,讲授法,学生分组实验发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分折解题思路,最后给学生分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在让学生弄清楚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结论。本节课还要运用到教学多媒体,教具:我准备的是一个装有水的水槽,乒乓球,小铁块,带盖子的小玻璃瓶,细沙,小气球,钩码,塑料管,打气筒。学具:弹簧测力计,小玻璃瓶,塑料袋,小铁块,大烧杯。说学法:1观察法;使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2分组实验法: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深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3推理归纳法:使学生从简单的乒乓球上浮和铁块下沉,推理得到判断物体的浮与沉的基本方法。四、 说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我一上课先给学生做实验,用一只手将乒乓球按入水中,然后放手,请学生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学生看到的将是乒乓球浮上水面,接着拿一个铁块用手按入水中,同样放手,请学生观察铁块的运动情况,学生看到的将是铁块沉入水底。这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学生常见的答案是“铁块重,乒乓球轻”,“ 乒乓球里面有空气”等等。但是大家想想原来乒乓球和铁块都是静止状态,后来一个上浮,另外一个下沉,那我们说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什么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呢?大家知道了是力的作用效果,那是又什么力呢?带着这个疑问进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始新课 1 仔细做实验,让学生来再次体验什么影响物体的浮沉。拿一个空瓶子盖紧盖子,放入水中,我们发现瓶子处于漂浮状态,现在请大家思考,利用老师身边的器材怎么才能让瓶子沉入水中,有些学生会想到在瓶子里面装入一些沙子,随着沙子的装入,瓶子逐渐沉入水底。那我们可以思考到什么呢?为什么会下沉,学生肯定会说是因为重力变大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给学生提示,看来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系。难道仅仅与物体的重力有关系吗?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实验,将一个钩码放入气球内部,里面引出一根塑料管,用细线扎紧,气球将沉入水底。然后我通过塑料管往里面打气,随着气球的体积变大,我们慢慢会发现气球将逐渐上浮。试问:为什么又会上浮呢?(这里要告诉学生的是我们认为气球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学生肯定是说物体的浮沉与体积有关。是啊,那我们再想想体积的大小又能影响什么呢?自然而然学生会想到浮力。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浮沉应该与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浮力有关。(这里只是初步印象)2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对物体浮沉的影响。(1)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以及称重法测出浮力,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观察铁块在水中的运动情况,发现铁块下沉。(2)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瓶子所受到的重力,用排水法测出空瓶子的体积,然后应用阿基米德定律计算出浮力的大小,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观察空瓶子在水中的运动情况,发现空瓶子上浮。(3)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瓶子所受到的重力,然后放入水中,物体处于漂浮状态,再称重法测出浮力,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4)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装有水的塑料袋的重力,然后放入水中,塑料袋可以停留在水中(这里可以介绍悬浮的概念),称重法测出浮力的大小,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3 归纳得出结论:(1)当浮力(物体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上浮(强调这是过程)直到物体漂浮(这是状态)此时的浮力等于重力。注意这里要强调的是此浮力非彼浮力(分析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变了导致浮力变化)(2)当浮力(物体完全浸没时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强调这是过程)直到物体沉底(这是状态)此时的浮力还是小于重力。注意这里适当分析的是此浮力就是彼浮力(分析因为排开液体的体积没有变化导致浮力没有变化)。(3)当浮力(物体完全浸没时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悬浮(强调这是状态)。事实上,学生也能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去把握,这个很简单,学生能够知道处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自然要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自然要上浮。4 联系生活实际介绍浮筒法打捞中山舰,请学生解释其中的物理知识,介绍潜艇的上浮和下沉,解释其中的物理知识。五 说教学评价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得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通过对科学过程的强调和方法的训练,真正确立探究式的科学教学模式。因为是在得到物体浮沉与重力和浮力两者有关的之后再做这个实验,避免出现探究的无目的性,也避免让学生感觉混乱。所以相对而言学生比较有针对性。知道只要改变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之间关系即可改变物体的沉浮,所以很快就有学生想到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入方面,我直接做两个简单直观的演示实验,展开讨论与分析,对于这节内容的针对性比较强,而且我所设计的实验一改以前的老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