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7.26 清平乐村居教案3 苏教版.doc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7.26 清平乐村居教案3 苏教版.doc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7.26 清平乐村居教案3 苏教版.doc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7.26 清平乐村居教案3 苏教版.doc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 7.26 清平乐村居教案3 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平乐 村居【目标预设】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教学过程】一、 古诗导入,感知宋词。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清朝诗人高鼎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诗,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而在宋朝词人辛弃疾的眼中,村居是一首词,现在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26 清平乐 村居,齐读课题两遍。5、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出示小资料:清平乐,词牌名。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而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6、而 “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我们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空一格,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好,一起读“26清平乐 村居”齐。再次齐读课题。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1、过渡: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读流利。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这首词。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我会读:茅檐 相媚好 翁媪 醉 锄豆 卧剥莲蓬无赖(生字词单个的大家会读,如果把它们放到课文里还会读吗?)3、指名读。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相机正音)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词,课件展示全文 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谁发现了?好,请你生:每行字数不相等。师:诗的每句话对仗都很工整,字数一样,而词的每句话字数可以不一样,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长短句”或“诗余”,(板书:长短句)。这样,词的结构才更加鲜明,这是他的发现,还有谁发现了?好,你说生:我们读的都是绝句和七律,而这一个每行字数不相等,我第一次读这样的。师:你和他的发现一样。还有谁发现了什么?这中间.好,你说生:中间空了一行,分成了两个部分,而且这两个部分都是一个作者写的。师:这是一首词的两部分,上面的一部分叫上片也叫上阕,下面的一部分叫下片也叫下阕。就像一首歌词的两段一样,朗读时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还有它的题目不一样,有词牌名和词的题目,这是诗和词形式上的差别。【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仔细观察,发现了词与诗的区别,让学生更好的把握了词的特点。】师:对于这首词,读过三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好,非常好,预习是非常好的习惯,好,请放下,下面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读?好,请你。其他人认真听,看看他的字音读的是否正确。好,请。生: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好,就你的同桌说吧生:应该是翁a,他把a读错了,师:这个字应该读好,你说生:应该读a师:对,应该读a,我们一起来读a,连起来读生:翁媪师:翁媪的翁在这是个生字,出示“翁”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来写翁。生:描师:我们写的时候要把上面的公写的扁一点,下面的羽,左边写的小一点,右边写的大一点,这样这个字写的才有美感,才有层次感,看看上面的公,这翁是指.你说【对于生字的指导,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书写,写法,怎样才会把字写得美。教师指导完,还有学生的练习,巩固了本课生字。】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爷爷奶奶中的爷爷,师:对,指老爷爷,那奶奶在这里是哪一个字生:媪师:一起说生:媪师:我们再把这个词读一遍,一起读生:翁媪师:带到句子里再读一读生:白发谁家翁媪【把生字指导完,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再读词语,既纠正了读音又理解了词义,为理解整篇词做铺垫。】师:刚才他读得还有什么地方?谁知道/好,请你来,后面戴眼镜的那位女生生:应该是“相媚好”,他读成相美好了师:对,这一个字读“媚”生:媚师:媚,四声,相媚好生:还有,他把莲蓬读作莲pn师:这个应该是后鼻音eng,莲蓬这个词,在现代普通话中,我们正常读轻声,莲蓬,但是在古诗当中为了讲究和仄押韵,可以读他的第二声,莲蓬,好,一起读一遍。生:莲蓬师:还有一个字是多音字,这个字,在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bo是去掉外面的皮或壳,b是用强制的方法夺取,想一想,在这应该读哪一个音?师:你说生:应该用bo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在这里是“溪头卧剥莲蓬”师:是去掉莲蓬外面的壳,或去掉莲子外面的壳,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个词。剥莲蓬,齐。生:剥莲蓬师:再读一遍,剥莲蓬,齐。生:剥莲蓬师:把它放到句子里,溪头读生:溪头卧剥莲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当的补充重点字词的意思,最后再回归课本,让学生读好,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每一步都在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师:非常好,还有谁来读一读或和他比一比的?好,请你。这一次,同学们可听好了,看他读的是否正确,还要注意句子中的停顿,看一看他是在哪停顿的,来,开始。生:读课文师:听出来没有?你看他读的时候,“茅檐 低小”,这就有停顿了,我们古诗是非常讲究节奏和韵味的。师范读:“茅檐 低小”,有节奏吗?生:有师:有韵味吗?生:有师:来,请你再来读一读生读课文师:有进步吗?生:有师:注意这个赖字是边音,来一起读,“无赖”生:无赖师:再读生:无赖师:你们想读吗?来,自己来找一找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感觉,自己读一读,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屏幕,请自由读生自由读课文师:好,读完的坐正,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它的节奏和感觉。“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读生齐读课文师:多聪明的孩子,一点就会,一说就通。同学们,人们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面请你在轻声的读一读这首词,看一看你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或者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来,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这首词,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屏幕,自己轻声读。生自由读课文【古诗词,不管是何种句式,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此处设计,正是基于学生阅读古诗兴趣及读诗经验之上,将此浓厚兴趣迁移至学习词中来。所有词的形式特点,均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体验而得,老师所做的,只是梳理与丰富,并在再一次饶有兴味的朗读中,词独有的韵律之美,在孩子们动情、有致的朗读声中细细流淌着。而且此处也渗透了读书方法,在读书的同时给了学生思考的问题。】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一)想象画面,掌握词意。自由读课文,出示:想一想: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呢?2、讨论、交流、反馈。(师:有没有谁看到这首词写出了什么?好,浮现出这个画面的人越来越多,好,请你生:我的脑中浮现出了两个老人正在聊天,在茅房底下师:这儿,茅檐是指茅屋,对吧?生:茅草屋低小,中儿正织鸡笼,大儿除豆溪东,小儿卧剥莲蓬。师:这是他看到的,还有谁看到了?你说生:我看到了有一所小小的茅草房,茅草房紧靠着小溪,溪边长满了青草,一对夫妻刚喝完酒,醉醺醺的回家了,他们亲热的在家里聊天,大儿在溪东锄豆草师:锄豆,是指锄去豆田里的杂草生:中儿正在家里织鸡笼,最喜爱的小儿子在溪边剥莲蓬师:这是你看到的画面,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村居图啊!下面请同学们在仔仔细细的,好好地把你的心放入这段文字当中,去品读,去品味,去体会哪些词句描绘的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明白了没有?生:听明白了师:可以打开书。哪些词句?好好地去品味,也可以用笔画一下思考的痕迹,因为思维是最美的浪花。生自由读课文 师巡视【整体的感知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诗歌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天地。只要言之有理,我们就不妨大胆揣摩,而揣摩得正确与否,就看你对作品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人格精神了解多少。面对小学生,如何才能把握好一个度,既不挖掘过深揠苗助长,又能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值得我们思考。】3、随机朗读、理解。(理解:吴音,他们是用什么语言聊天的)4、学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5、激趣: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诗的意思就明白了。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词当中去,我们有感情的来读一读这首词。(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1、过渡: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2、村居的“景色”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学生交流: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还看到了青青草。(教师评价:你们的理解、朗读让我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继续交流: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联系最后一句话,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是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还让人闻到一股清香。感叹:是啊,多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们一起美美地读。3、教师小结: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而村居中的“人”更美。都有哪些人啊?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预设一、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那就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师问:这句话中的“无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无赖”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学生交流:这里的卧,它有一种姿势,趴着。趴是脸朝下,说明这个顽皮的小儿剥莲蓬时自由自在。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真是悠哉悠哉。师问:聪明的你们能否想象一下,小儿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过渡: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过渡: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很美?(老爷爷、老奶奶。也就是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师问: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你看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美吗?那又美在何处?(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用书上词说相媚好。好一个相媚好,年纪都这么大了好这么相亲相爱的,是不是,有些惊讶,这情景多美!)小结: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恩恩爱爱,亲密无间。真是人老心不老哦。一起读这句词。创设情境,说话训练: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 ,( );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 )(屏幕出示)。先自由说,再交流。教师引导:同学们,老两口那个高兴呀,老爷爷笑着说:想当初咱们认识的时候,往事历历在目,一晃就是几十年了,现在咱们老了,虽然老了,可是孩子们却让我们放心那,高兴那。正应了那句恩恩爱爱,白头偕老。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再读这句话。(三)提炼“醉”字,渐入词境。1、设问:哎,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他们都陶醉了。2、探讨:是啊,陶醉了。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到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学生交流)3、小结: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老爷爷、老奶奶一家人吗?4、师问:陶醉的还有谁?(作者。是啊,诗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来,我们读出诗人那醉醉的感觉来。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读这首词的时候,还有谁陶醉了?我们。来,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5、讨论学唱这首词四、介绍背景,感慨词情。1、师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作者内心是怎样想的?(板书:安适、悠闲热爱、向往)2、出示材料:(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他出生于被金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