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6年月日教学分析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6年月日教学分析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6年月日教学分析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6年月日教学分析素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月、日单元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与“时、分、秒”不同,“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与自然界的关系十分密切,可说是一套自然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和四季交替已经熟悉,而且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关于“年”“月”“日”的概念学生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本单元正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教材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含义以及相互关系。教材还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忆大月的歌诀,目的是想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月和日的相关知识。24时计时法在电视、广播、车站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中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编排了一些说明时间和时刻不同含义的教学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日(一昼夜)有了概念,并能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在此基础上,教材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材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去解决,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本单元结构如下:2教材编排特点。(1)精心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生日是几月几日,儿童节是几月几日,暑假是几月份,过了12月又将开始新的一年等。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一点一滴地积累起对年、月、日的初步印象,一些特殊的月份、日子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积淀了特殊的情感。为此,教材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意识地精选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探究、发现其中的知识。例如,第76页的主题图,就直接在年历上标注了一些特殊的日子,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特别的日子;第7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第82页的主题图,选取学生在一天24小时中生活、学习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配上相应的钟面表示时刻,引出24时计时法。这些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年、月、日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过一些感受和初步的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全面的认识。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例如,在第77页上,教材要求学生观察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并记录每月的天数(填表)。这样编排,为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机会。学生可通过观察、记录、对比、分析等数学活动,得到关于大月、小月、2月的相关知识。同样,第79页关于闰年、平年的学习,教材也提供了19972008年连续12年的2月份月历,让学生经过观察和梳理得出2月份天数的规律。这样编排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充分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间,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加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经验和方法的积累。(3)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原实验教材用在钟面上标出内、外圈数呈现24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日内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的时间。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三)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一些特别的日子,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等;还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制作月历、编制暑假计划等。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实践)活动,深刻地体验事件与时间的关系,逐步地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2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年、月、日知识点多,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梳理得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然后进行记忆。这样的教学,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活动经验和发展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通过创设一些现实性情境,布置一些实践性任务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记录、猜想、交流、推理等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提升思维水平,发展应用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观察、记录、归纳等学习活动,也可以尝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任务驱动,以便更好地挖掘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轴”的作用。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轴,教学时可给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在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让指针转动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出示时间轴,让学生在上面标出出发时刻和到达时刻,将抽象的时刻与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4注意课内、外结合。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相关的知识点零碎而众多,也可以看作是生活常识。而这些计量单位相对抽象,观念的建立需要依赖长时间的积累,教学时,应注意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如课前可以设计预学单,让学生先预习或收集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