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辨识与三伏敷贴(资料)2.ppt_第1页
体质辨识与三伏敷贴(资料)2.ppt_第2页
体质辨识与三伏敷贴(资料)2.ppt_第3页
体质辨识与三伏敷贴(资料)2.ppt_第4页
体质辨识与三伏敷贴(资料)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质辨识与三伏敷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章薇,一、谈谈体质辨识,体质是人类生命的重要表现形式,自古 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和我国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以来的医家一直重视研究人的体质,目前逐渐形成专门的学术体系。,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先天)和获得性(后天)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智力、情感、行为、个性、性格、意志,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 、走跳跑投等活动能力,新陈代谢水平;器官、系统功能,体表形态、体格体型 、内部结构及功能的完整协调性,形态 结构,功能 水平,身体 素质,心理 发育,适应 能力,自然环境 、心理环境、对疾病的抵抗、修复能力,体质的构成,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体质可调论,受时空、遗传、饮食与心理等多因素影响,人群存在个体差异,是体质可分论的基础;,不同体质与疾病发生有内在联系,并影响证候类型与演变,是体病相关论的基础;,基于体质偏颇状态及动态可变性特征,从体质入手,调节人体整体机能使其恢复健康,是体质可调论的基础。,中国人九种体质(2006年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973计划),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平和质,国家标准九分法 9 种基本类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功能协调体质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肌肤明润; 食量适中,二便通畅; 舌质红润,脉缓有力; 夜眠安和,精力充沛。 心理特征性格开朗,反应灵敏。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 能力较强。,平和质,总体特征疲乏、气短、自汗、少神。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较胆小,不喜欢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小肠吸收 不良、血小板减少等疾病;或生 病后不易痊愈。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气虚质,总体特征畏寒怕冷,手足不温, 神疲嗜睡,易汗尿清。 形体特征形体白胖,肌肉松软, 舌胖有痕,脉沉迟弱。 心理特征性格一般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多为寒证疾病,如痰饮、肿胀、泄泻等, 血压低、心动过缓、免疫低下、甲减、性功能下降。 适应能力不耐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阳虚质,总体特征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口渴便燥。 形体特征体形瘦长,肤唇偏干,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 发病倾向易患阴虚燥热病变,如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 征、甲亢、虚劳、遗精、失眠、口腔溃疡等。 适应能力不耐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阴虚质,总体特征体胖腹满,皮脂较多, 口腻舌胖,舌腻脉滑。 形体特征体胖腹满,大便不爽, 面色暗黄,容易困倦。 心理特征性格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糖尿病、中风、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病、冠心病、脂肪肝、胆结石、痛风等。 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容易 患湿证。,痰湿质,总体特征面垢油光、易生粉刺, 口苦口干、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多滑数。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身重不爽。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懈怠。 发病倾向易患疖疮、黄疸以及其他火热病证, 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 适应能力对潮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夏末秋初), 湿热交蒸的气候较难适应。,湿热质,总体特征肤色晦黯,易现瘀斑, 发易脱落,肌肤干涩, 舌质紫黯,脉象细涩。 形体特征体型瘦长,出血倾向。 心理特征健忘,易烦, 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女性多见痛经闭 经,崩漏,脑卒中、乳腺增生、偏头痛、 心绞痛或心梗。 适应能力不耐受风邪、寒邪、热邪、燥邪,耐冬不耐夏。,血瘀质,总体特征神情抑郁,胸肋满痛, 喜欢叹气,脉象弦细。 形体特征形体偏瘦较多。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发病倾向易患抑郁、脏燥、百合病、失眠、惊恐等病症。 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气郁质,总体特征过敏反应,家族性特征。 形体特征多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缺陷。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 遗传性疾病等。 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则对气候,异物不能适 应,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很差,容易旧病发作。,特禀质,未病之前以减少发病。 既病之后针对体质的偏差,先安未受 邪之地,防止疾病的传变。 康复阶段继续改善患者体质,以期阴 平阳秘,内环境平衡。,为什么要了解体质?,冬病夏治-是对冬季寒冷季节好发或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给予养阳补益的治疗方法,通过祛除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阴阳,达到阴平阳秘,使宿疾得复。,二、谈谈冬病夏治,穴位作用伏阳偏盛,人身腠理开放,刺激局部,药物更易透皮吸收,发挥温通经络、驱散寒邪之效。 药效作用药性透皮,由表入里,激发全身经气,直达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 艾灸作用借灸火热力,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温经散寒、扶正祛邪作用。 综合作用复合疗法,非经、穴、药功效的简单叠加,而是诸治疗因素相互影响、作用、补充,共同发挥作用的整体叠加。,1+1 2,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与淋巴液循环; 促进炎症及代谢产物吸收,增强或调整免疫功能; 加强组织代谢,增强细胞活力; 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胃肠系疾病,疼痛病症,肺系疾病,凡秋冬易发和加重的疾病, 均属冬病夏治的范畴。,阳虚体弱,素体阳虚、四肢不温、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免疫功能低下 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咽喉炎;慢性虚寒性胃肠病、慢性腹泻、夜尿频多等; 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面瘫、冻疮等; 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嗽、慢支、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遗尿。,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特禀质,比较适合冬病夏治的体质,老少咸宜 易于接受,安全实用 验之有效,传统疗法 副作用少,费用低廉 操作简便,为发挥中医防病治病的特色优势,我院自1983年起连续30年开展“三伏”穴位贴敷活动,“冬病夏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宣传墙报、院报院网、 健康讲座、报刊投稿、 发放传单、横幅海报、 热线答疑、采访报道、 媒体造势、扩大影响。,前期广告宣传,灸法是用艾绒或合用其他药在穴位温熨,借灸火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驱邪、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三伏天运用灸疗,称三伏灸。 用于关节、筋骨、肌肉疼痛、各种虚证、痛证及寒证。,三伏灸,将药物或物体加热后置于穴位、经脉、压痛点等特定部位,来回运动或固定在局部,使经脉调和、气血流通而解除疾病痛苦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痛证、寒证、虚证等。 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胃寒胃痛、妇女痛经、男性肾虚、小儿遗尿以及感寒导致的关节、肌肉疼痛。,三伏熨,清张璐张氏医通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共为末, 入麝香, 生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疗冷哮。,此法在20世纪50年代被发掘用于防治冬季易发和加重的疾病;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几十 万患者接受本法治疗。,三伏贴,三伏之际,运用调和营卫温肺阳之和卫温肺汤,调和营气,温润肺卫,提高人体免疫力。 三伏之际,运用温中散寒化湿之化湿温胃汤,温中散寒,补气健脾,化湿和胃,达调和脾胃目的。 三伏之际,运用温补肾阳之补阳温肾汤,温补肾阳,填精益髓,达到保元固本目的。,三伏补,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三伏:立秋日始第1个“庚日”为末伏第1天,初伏:夏至日始第3个“庚日”为入伏第1天,夏至与立秋间有5个庚日,中伏20天,三伏40天,二伏:夏至日始第4个“庚日”为中伏第1天,2013年“三伏”具体时间: 头伏:7月13日7月22日 中伏:7月23日8月11日 末伏:8月12日8月21日,2013年“三伏灸”具体时间: 头伏灸:头伏前7月04日7月12日 中伏灸:中伏前7月15日7月22日 末伏灸:末伏前7月25日8月11日 (为每伏前做35次,针灸推拿科),2013年“三伏熨”具体时间: 头伏熨:头伏前10天 中伏熨:中伏前10天 末伏熨:末伏前10天 (为每伏前35天),集 中 敷 贴,2013年“三伏贴”具体时间: 头伏贴:7月13日、7月14日 中伏贴:7月23日、7月24日 末伏贴:8月12日、8月13日,2013年“三伏补”具体时间: 三伏期间(治未病中心)。,原则一:重视辨证论治: 吴师机说:“外治之法,间有不效者,乃看证未的,非药之不效也”。 冬病夏治,须准确辨证。若虚实不明、寒热不辨、表里混淆、阴阳不分地使用中药敷贴外治法, 非但不收效,还可能贻误病情致疾病恶化。 我院治未病中心三伏辨体质。,原则二:强调三因制宜: 贴敷治病,与内治一样,同样要“因人制宜, 因地 制宜,因时制宜”。 必须根据病人年龄、体质、生活习惯、地域 环境和四时气候变化等情况而采取适宜的药 物进行敷贴,否则会影响疗效。,原则三:选择合适穴位: 中药敷贴疗法局部用药较多, 选取穴位施术,应遵循针灸取穴原则。 外治法当选穴少而精,取穴准确,方能疗效显著。,原则四:选择适当药物: 敷贴用药与内服汤药大致相同,由于本疗法需 要皮肤吸收药味产生治疗作用,故敷贴用药需 选气味辛香浓烈、易于透皮之药为主配制而成。,呼吸系统疾病,大椎、肺俞、 风门、肾俞、 天突、膻中、 中府、关元。,慢性肠胃病: 中脘,天枢,至阳, 命门,胃俞,脾俞, 气海,足三里。,颈痛-大椎、阿是穴。 肩痛-肩髃、臂臑、肩贞、肩前、阿是。 肘臂痛-曲池、手三里、臂臑、阿是穴。 腰痛-肾俞、腰阳关、大肠俞、阿是。 膝痛-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阴陵泉、血海、鹤顶,每夏初中末伏第一天各贴敷1次,共计3次;或在三伏期间选择任意时间贴敷。 取药如枣大,贴于穴位,胶布固定,每次贴2至4小时,每次间隔710日,连续贴敷35年。 除三伏贴敷外,可于每年起伏前后10天进行伏前、伏后加强贴(即每夏季贴35次)。,前 期 工 作,【组织协调】,孕妇、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过敏体质、皮肤溃破、感冒发烧者,禁忌敷贴、艾灸、热熨。 治疗前须清洁皮肤。每次敷贴4-6小时,小儿24小时。因药偏温热,敷贴期间皮肤可能会有轻微瘙痒及烧灼感,此为正常反应。 局部有烧灼疼痛或小儿哭闹不止,可提前取下;若温热舒适,可保留一段时间,视情况延长或缩短敷贴时间。小儿皮肤娇嫩,应仔细观察其反应,可缩短敷贴时间。,敷贴期间多饮水,忌剧烈运动,防药物掉落。 敷贴期间注意防寒保暖、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