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与地理教学1.ppt_第1页
论文写作与地理教学1.ppt_第2页
论文写作与地理教学1.ppt_第3页
论文写作与地理教学1.ppt_第4页
论文写作与地理教学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写作与地理教学,太仓明德高中 成继龙,苏州教科院骨干教师培训,(1)从对教材的“本土化”处理中提练写作的素材,(2)在教学的“生活化”过程中提练 写作的素材,(3)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寻找写作 的素材,二.如何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三.如何才能发表自己的文章?,一.如何从教学中寻找写作的素材?,1.替换 2.参照 3.补充 4.拓展,(1)从对教材的“本土化”处理中提练写作的素材,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乡土资源,是教师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理教材的“本土化”处理是开发利用这一资源库的有效途径。,一.如何从教学中寻找写作的素材?,与教学有关,1.替换,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地理事物去替换教材中的某些地理要素、景观、事物等,优化教材、活化课堂,以达到教学过程的合理高效。,使地理教学具有乡土特色和地方烙印,举例:人教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节中关于“城市土地和功能分区”的分析,教材用了一幅插图“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作为举例。这幅图对于生活在长江三角洲的太仓学生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如果将它替换为“太仓市20102030年主城用地规划图”,不仅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有非同寻常之效。替换使“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得亲切和具体,,2.参照,将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与教材中对应的内容进行并立对比、发现异同,这样做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使学生对相关的地理事物和规律形成更加深刻而透彻的认识。 举例:教学“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季风水田农业时,可让熟悉水稻种植的同学介绍水稻的生长习性、种植季节和方法、产量与消费等情况,为学生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区位条件的奠定基础和激发生成,3.补充,是对教材中缺乏生动感性和案例支撑的部分内容,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进行弥补和充实,举例:“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教材提供案例“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对我们太仓的学生来说,启点过高,为此我首先补充两个太仓的案例“案例1:江苏省太仓经济开发区”;“案例2:世界跨国企业玖龙纸业登陆太仓”(通过“案例1”让学生探究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应用“案例2”引导同学们分析工业分散和工业的地域联系,进而比较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研究完两个本土案例的基础上,再来研究教材案例“珠三角音响集聚”可谓水到渠成。,案例材料的获取有三种方式:教师直接提供、 学生课外搜集、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案例1】江苏省太仓经济开发区(图略) 1991创办,先后投入40亿元,用于道路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区内开发大道连通四方,沿江高速和苏昆太高速贯穿开发区东西南北,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齐全。海关、国检、工商、税务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已有美、英、德等国的著名跨国公司来区落户,如美国的耐克、特灵,英国的和路雪,德国的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慧鱼,日本的太阳电器等,区内总投资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有50多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汽车配件等工业项目为主的投资结构。其中,欧美企业约占40%,日韩企业约占40%,港台企业约占15%。,从学生的身边选取案例,启点低、学生兴趣浓。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潜能得到了有效地激发,不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通过对工业联系的理解,巩固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观点,有利于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加强了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案例2】玖龙纸业登陆太仓(图略) 玖龙纸业是美国大型包装用纸生产企业,中国制造基地设在广东东莞、江苏太仓。玖龙纸业(太仓)有限公司,位于太仓市港口开发区,东靠长江口、南邻上海、西望苏州,距昆山火车站三十八公里,距上海市中心四十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设计年总产量將达五百万吨,包括十二条高档包裝用纸生产线、总裝机容量四百兆瓦的自备电站,以及一座可以停靠五万吨级货轮的自有码头。,案例的教学方法: 1.化案为例:教师在尊重案例原有事实的基础上,将复杂的案例改造成简洁的例子,用以例导、例析或例证地理原理 2.多法并举:案例教学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融合,相互补充、相互借用 3.以案统领:以案例为载体,整节课围绕案例的分析、讨论来展开,4.拓展,利用学校周边乡土地理中突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宽扩展。,举例:学习“人口的数量变化”时,我通过预设乡土“准案例”实现了对教材的拓展 【准案例】太仓的独生子小王和独生女小李去年喜结良缘,今年又喜得千金,应该是喜上加喜,可最近小两口却闹起了离婚。原因有二:一是在生育第二胎的问题上,按现行的太仓人口政策,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胎。小王受父母重男轻女和传宗接代思想的需要,一定要生第二胎;而小李是知识女性,在太仓一家大型德资企业做高管,思想前卫,工作压力大,坚持不生第二胎;二是在女儿的姓氏上,王家人坚持姓王,李家人坚持姓李。,案例本身的故事,包括其中的人名、地名、具体情节等都是“杜撰”的,但故事反映的社会发展进程是真实的,“杜撰”的故事是真实社会生活的提炼。这样的故事往往线索简单、可读性强,语言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而容易受学生喜爱。,(1)对于小王和小李的矛盾你持什么观点? (2)你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 学生1:我支持小王,如果可以生育第二胎的话,是应该生的,因为现在独生子女的童年太孤单了,以我们班为例,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如果有个弟弟或妹妹,小时候有伴,长大了也好相互帮衬,互帮互助吗,且可以轮流照看父母(引起共鸣,响起了掌声) 学生2:我也赞同,我觉得独生子女家庭“生态链”比较脆弱,一旦孩子发生意外,整个家庭就失去希望;其次独生子女心理问题比较多,如不合群,独立性差 学生3:我支持小李,鉴于我国目前的人口现状,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符合我国的国情。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不是通过生两个就能解决的,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也会出现浪费严重、盲目攀比等心理问题,所以应通过教育引导来解决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利用乡土准案例和开放性的提问展开师生活动,学生4(拓展):我觉得计划生育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区别对待。在经济发达地区,受过良好教育、家境富裕的家庭,人们往往注重生活的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愿意多生,甚至不要孩子,这样的地区应该鼓励生育,可以生2个甚至3个。而越是贫困、落后的地区,人们以生孩子为乐趣(全班大笑),生得越来越多,这让我不得不担心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否会有下降的趋势,因此这些地区应该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学生5(拓展):(生生对话)你想生几个?目前我的奋斗目标是考上大学,将来还要读研、出国,至于生几个,我还没有考虑,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生几个,我都不会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6(拓展):我觉得,计划生育的内容不仅具有时代性,还应该有地方性。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大代表关于计划生育的提案,有的人大代表提出:我国的人口政策应从“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变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允许一对夫妇优育两个孩子” 教师:你有提案吗?可以提呀,我们学校的杨校长就是太仓市人大代表,我可以帮你转交 学生7:小王和小李的矛盾,我觉得可以采用折中的办法(父性+母性+字),可以将她的名字取名为王李花,问题不就解决了(全班大笑)。不要笑,我们班的张陈晨就是这样起名字的,对吧。(学生又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一位优秀的地理教师应能抓住学生这一强烈的内在需求,采用各种方法去诱发学生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力更丰富。,追问(拓展):你将来有小孩跟谁姓? 学生8:姓名只是个符号,我觉得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将来跟爸爸姓还是跟妈妈姓都没关系(教师补充:姓氏问题的争执,实际上是封建思想在作怪)。我将来有小孩,不管跟谁姓都没有关系(全班鼓掌),一个姓氏一记拳,差点拆散有情人,本报讯(记者 庄超) 日前,市公安局开发区派出所接110报警称城厢镇东园附近王某家中有婚恋纠纷。 当天上午11时许,民警赶到王某家中。经了解,王某与本市籍张某自去年开始谈恋爱,双方感情稳定,目前已准备谈婚论嫁。今年1月28日晚,张某带着聘礼来到女友家中拜访准丈人和丈母娘,哪知谈到婚后所生小孩的姓氏问题时,准丈人突然大发雷霆,坚决要求姓女方家姓,交涉中准丈人一拳打到张某脸上,顿时张某嘴角鲜血直流,到医院缝了三针。1月29日上午,情绪激动的张某亲属来到王某家中讨说法,并要求派出所对张某的准丈人依法进行处理。 经过民警的努力,此事虽然得以平息,但是一个姓,一记拳,差点拆散了一对有情人,也使得双方处境变得尴尬,如此沉重的代价,值得父母们反思。,太仓日报2012.2.6报道,(二)在教学的“生活化”过程中提练写作的素材,1.为什么要教学生活化?,2.如何才能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重点),3.如何实现生活化课堂的最高境界 (情境交融)?,思考1:,为什么要教学生活化?,(1).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有效的互动,(3).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实现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学中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而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教材中的概念是抽象的,而生活是具体的;教材中的解释往往是单一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当我们脱离学生生活去“教教材”的时候,学生自然也谈不上有什么感受,他们面对的只是纯粹的知识,索然无味,他们虽然人坐在教室,但实质却游离于教育的本质追求之外,自然就没有互动生成。因此,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必须由传统的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与获得转向对“人”的关注。,1. 生活化的课前预设,思考2:如何才能实现教学的“生活化”?,4. 布置生活化的作业,2.开发乡土的地理资源,3.抓住特殊时间和即发事件,5. 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验 6.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引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讲授“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之前,我在下发的导学学案中,设置了两道生活化的市场调研题。 调研题一:走访一下你家附近的农贸市场,(1)本地市场上销售的主要农、林、牧、果、蔬产品各是什么?;(2)这些农产品的主要货源地在哪里?;(3)根据货源地,请尝试分析该农产品的主导区位因素,并与同学们交流。 调查表如下(括号中的内容为同学们调查的结果),1. 生活化的课前预设,生活化的课堂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教学“人口的空间变化”时,我以转入我班的王鹏同学为例(从江苏省涟水中学转入),通过乡土地图“王鹏同学移动路线图”(该图以江苏省政区图为底图),创设问题情境:下列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王鹏的父母来太仓工作,王鹏同学从江苏省涟水中学转入我校高一(1)班读书。(同学们也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经过激烈的争论,大家的意见得到了统一,王鹏同学是否是人口迁移要看他以后的去向,如果数年后他留在了太仓工作,对太仓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则属于人口迁移,如果数年后他回到了涟水定居,则不属于人口迁移) (2)王鹏的父亲在太仓经济开发区找到了工作,住在城区的王鹏把家搬到了新区。(多媒体链接到太仓地图,并局步放大)。(经讨论和老师点拨,同学们得出了结论:空间移位距离的长短通常以行政区域的界线为标准,只有超过一定的距离,跨越不同的行政地域,迁移者与其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才会发生显著变化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的影响等才有实践意义。不是,空间移位距离太短。) (3)王鹏的姑妈在美国定居,王鹏利用春节去美国探亲。(不是,居住地没有变更) (4) 未来的王鹏,学业有成,成了王教授,要去法国交流学习一年。(不是,不是永久性或长期性的) (5)我们中新友好实验班,暑期夏令营去新西兰。(旅游、购物及夏令营等,也涉及到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但这种地理空间位置的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2.开发乡土的地理资源,生活化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3.抓住特殊时间和即发事件,07年9月20日,第号台风“韦帕”影响我市。太仓市教育局紧急通知中小学放假一天,同学们欢呼雀跃,完全沉浸在不上课的快乐中,丝毫没有感觉到台风“韦帕”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带来什么样的灾害?。我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布置了六道思考题,要求同学们在感受“韦帕”的同时,认真完成。 (1)你了解什么是台风吗?; (2)台风来临前,我们应该作哪些必要的准备?; (3)台风来临时,你感受到它的威力了吗?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将看到的、感受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4)尽量详细地描述台风“韦帕”影响的全过程; (5)台风会产生哪些灾害?台风走后,人们做了哪些工作?请你用数码相机抓拍12张照片; (6)收集一些与台风相关的图景资料,学生生成: 渔业部门应通知各捕捞渔船就近返回太仓港避风,做好疏散和防碰撞准备 停止高空及户外危险作业;停止各种露天集体活动和室内大型集会 棚架、招牌、霓虹灯、吊机等悬空、高空设施要进行加固 将露天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生活化的课堂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地理事物出发,(2)上海的老龄化给太仓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太仓市委、市政府利用太仓濒临上海与上海一河之隔的区位优势,欲把太仓打造成上海的养老院、后花园。请你用展示太仓、推介家乡的方法,去吸引更多的上海人来太养老、定居。,4. 布置生活化的作业,(1)太仓市委、市政府在2010-2030的城市规划中,将太仓定性为滨江国际化新兴港口城市、临沪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请你们为太仓市设计名片,注重突出太仓市的特色。,教学“城市化”一节时,我布置了这样的生活化的作业,教学“人口的数量变化”一节时,我布置的生活化作业是,生活化的课堂要学以致用,【学生作业1】我是太仓市沙溪镇太星村的一位村民,我们村利用毗邻上海,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越等一系列优势,瞄准上海养老市场。据我了解,上海目前有266万老人,其中有71万老人年过六旬,而可供老人养老的床位加起来不足5万张,这就为我们村的乡村公寓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现在来我们村养老的上海人可是越来越多。我们村靠什么吸引上海人呢?我们村建成了2150亩的农业生态园。在4万平方米温室大棚内,我们引种了葡萄、西瓜、甜瓜、甜玉米等数十个品种。这样既能保证老人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果蔬,还能让老人们通过管理、采摘体会到了农家乐,有了休闲的场所。我们村绿树环抱,全村绿化覆盖率高达40%,变成了一个大氧吧,老人们在这里呼吸到的可全是新鲜空气,【学生作业2】我家所在的城厢镇电站村,将水泥路修到田头,建起了游客采摘园、农家耕作园。如今又建起了餐饮中心、垂钓中心、体育健身园、农产品展销中心、敬老院。慕名到我们村来参观、休闲、旅游、养老的上海人越来越多。我们村现在是出门有路灯,上网有电脑,购物进超市,虽然还没有普及到家家有汽车,但水泥路已经是四通八达,构成了交通网,家家住别墅的梦想已经提前圆了。欧洲农村环境好在哪?好在山青天蓝水绿,好在恬静淡雅秀美。可这样的环境我们电站村并不缺,站在我家窗口向外眺望,农民别墅鳞次栉比,新村公寓星罗棋布,绿树掩映农家院落,碧波荡漾楼宇之间,看上去就像是一幅很美很美的画。我们村是“中国小康建设十佳村”和“中国新农村建设之星”。可以豪不夸张地说,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有。如果不相信,欢迎来我们村参观、养老、定居,“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教学,由于涉及到物理学和立体几何,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常规做法是绘图讲解,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教室空间这一实验资源,构建一个气压场模型,开展实地演示活动,如下: 在教室这一有限的空间里,假设每一横排的学生就相当于一条“等压线”,赋予每一条“等压线”不同的气压值,且从前到后气压值依次增大,这样就有了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在垂直于每条等压线方向上,水平气压梯度最大,教师可代表“某局部大气”,由高压沿垂直于等压线走向低压,实际上这个由后排走到前排的过程,就相当于给学生“画”出了一个动态的箭头。 然后设问:“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大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的?” 接着要求同学们在纸上绘出示意图和上黑板示范 最后,教师快速从后排走到前排,将问题引向深入,诱导同学们探究“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为什么老师运动的速度快了?,请你给出合理的解释,并绘出示意图。,5. 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验,必修一结束后,我要求同学们利用寒假期间,以合作小组为单位,通过一次社会调查来关注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在太仓的生存状况。要求有三:(1)走向太仓的企业,参与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2)认真填写“农民工生存状况(太仓)调查表” (调查表如下);(3)撰写小论文,学以致用。 农民工生存状况(太仓)调查表 班级:( ) 姓名:( ),6.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引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开发课程资源;2.很好的寒假作业; 3.社会实践活动;4.学生的小论文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从同学们提交的小论文中,可以看出:尽管有些农民工经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已经成了高级技工,甚至成为管理者,但大多数农民工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用一位同学小论文中的话来概括:“尽管调查辛苦又费时间,但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他们的生存状况值得我们去关注,更值得我们去为他们呼吁”。现摘录同学们的一些小论文如下: A1:从我们走访的企业了解到,一些进城10多年的农民工,现在都成了企业的中层干部,名副其实的高级“白领”。他们在城里建功立业、娶妻生子,但其身份还是农民,家里还有1亩或者几分地。这些“白领”农民工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回到农村了,家乡的地已经不知道谁在种。”调研中,我看到农民工已经不是农民了,他们不但是现代工人,其中有的还是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高级技工。 A2:据我们调查,在农民工中,技术人员已占13.2%,中层管理人员占9.5%。,A3:作为“廉价劳动力”,这些农民工工资水平低,拖欠也时有发生。在用工老板的头脑中,农民工与廉价劳动力划等号。农民工工资水平很低,同工也不同酬,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A4:作为“超时劳动力”,他们工作时间极长,超负荷从事繁重工作。他们的月平均工资在800元以上,听起来不算太低。但是,这绝不是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报酬。我们在一个小企业调研发现,农民工每月只有一天休息,每天工作10个小时。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农民工要多挣钱就必须延长工作时间。 A5:作为“高危劳动力”,这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严重缺失,从我调查的企业来看,绝大部分农民工是在保障缺失的情况下从事相当艰苦甚至高度危险的工作,工伤、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很低。如何切实保护农民工权益,同学们的任何提问都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就在于思考的力量,只要敢于提问,无论这个问题是多么低级幼稚,老师都会挖掘出其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1.为课堂生活化,教师需营造“五许一无”的情境氛围,(1)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允许提不同的看法和想法,(2)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保留意见,(3)听不明白或听不懂的问题允许发问,(4)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补充,(5)“允许不举手,即时插嘴,一无:提问无过错,五许,2.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应当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 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心理体验(情)与课堂氛围(境)最终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学习活动的创造者、攀登探究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思考3:如何实现生活化课堂的最高境界(情境交融)?,(三).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寻找写作的素材,1.在学生的演示中开发,2.在阶梯式问题情境中开发,3.利用反差式图像情境去开发,4.利用经典的案例去开发,(学生演示)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我首先请两位同学登台 “表演”,一位同学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另一位同学在黑板上作黄赤交角示意图。在他们演示和作图时,教师首先在台下鼓动学生通过“挑刺”来引出问题 (演示中产生问题) (1)北极没有指向北极星;(2)黄赤交角忽大忽小;(3)夏至点和冬至点位置搞反;(4)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标的不正确;(5)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有误等。接着我让能“挑刺”的学生上台纠错,并要求同学们将错误作为某种假设展开推论,引发出更多、更广泛的问题(班级不同,问题不同?)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1)黄赤交角的大小是不是固定不变的?;(2)如果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3)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怎样变化?;(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上的五带有什么关系?;(5)地球为什么围绕北极星旋转?向什么方向转?等。对于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与課上内容相关的,师生課上共同探究解决,有的问题比较复杂或与本課探究的内容不太紧密,可将问题延伸到課外,让学生查阅相关书籍或互联网,教师提供网址,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解决。,1.在学生的演示中开发,教学气候类型时,我创设了一组阶梯式问题情境,并伴以启发式: (1)首先利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雨林气候的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创设多媒体情境1:能找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哪里吗?联系学过的知识,请尝试分析一下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景观图组合,并采用局部闪烁的方式,创设多媒体情境2,激发同学们的问题生成:除了这些地区外,世界其它地方还有没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为何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回归线附近的马岛东部、澳的东北部和巴西东南部也有热带雨林?这些地方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是什么?,2.在阶梯式问题情境中开发,(3)对于同学们的生成,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利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地形图”多图组合,创设多媒体情境3,引领学生自己得出“这些地区都位于来自海洋信风迎风坡上,同时受到沿海强大暖流的影响,所以也是终年高温多雨,虽然不在南北纬10度范围之内,也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结论。,教师的“静默”既是对教学触觉麻木和教学行为迟钝的否定,又是对说教简单化、模式化的冲击。必要的“静默”所给予学生的是无限广阔的开放性空间,智慧与自信之驹在理想的迁移开发环境中奔放驰骋。,少告知、多思考,我将“无锡某大型超市内抢购饮用水”和“太湖水面蓝藻大爆发”、“美丽的太湖”三图组合,创设多媒体情境。这一乡土的、反差式的多媒体情境,给了同学们震憾,在激发了同学们探究欲望的同时,有了互动、交流:“地处江南水乡的无锡,会缺水吗?”; 为什么会缺水?在同学们你问我答的研讨、探究中,实现了有效的合作学习。 最后在“家乡水环境”的多媒体情境氛围中,同学们学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境中的迁移再应用:无锡水环境的恶化会不会影响我们苏州?;太湖的富营养化,与我们苏州有没有关系?;我们苏州人为治理太湖应做哪些工作?同学们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家乡,结合课前下发的相关材料,开始了家乡水环境的探究性学习。,3.利用反差式图像情境去开发,人教版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教材以活动案例“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为例,要求学生利用“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来分析地形、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但我觉得仅凭书本上的知识,同学们很难对农业区位因素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我补充案例“江西引莓成功”(如下),并与“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案例进行整合;引领同学们将“北京种竹失败”(如下)、“江西引莓成功”这两个反差大的案例进行比较。,4.利用经典的案例去开发,案例一:江西引莓成功 据江西日报报道,江西省崇仁县03年首次从欧洲引种113亩树莓获得成功,亩产1000公斤。为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农业产业化,该县引进上海客商在园区新建树莓加工厂,力争3年全县树莓面积发展到5000亩,5年达到1.5万亩。树莓果实柔嫩多汁,可以加工成果酱、果汁、果酒等天然保健食品,号称“第三代水果”,在欧美市场,鲜果零售价高达每公斤10美元且供不应求。同时,这也是当地政府为优化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发展立体农业的一项重大举措。,案例二:北京种竹失败 据北京电视台报道,望京地区某街道两旁,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的竹子几乎全都枯死。记者采访后了解到:竹子是常绿浅根植物,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亚热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520,年降水量10001500mm。竹的根系集中稠密,竹竿生长快,生长量大,蒸腾作用强,对土壤、水肥条件的要求较高。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呈酸性反应的土壤最适宜生长。由此看来,该地区的竹子死亡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解读案例一,同学们有了问题和解决(课程资源的开发) 有了问题(生成性强) :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适宜竹类生长,北京从南方地区引种竹子却失败了,江西从欧洲引进的树莓为什么能成功? 学生生成:南方地区的气候、土壤特别适宜亚热带竹类的生长,竹子从南方引种到北方,环境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树莓从欧洲引种到江西,环境条件变化不大,从而使同学们逐步认识到气候(光、热、降水)、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培养思维的活跃性,但花费时间太多) 将同学们的目光引向案例二,抛出问题(预设性强、指向性明确,有利于难点问题的解决):树莓的区位选择还应考虑哪些自然条件?崇和县为什么发展立体农业?,该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什么?引导分析树莓的生物特性要求,结合教材“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对“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这种立体农业模式作出了诠释,要求同学们在案例的比较中生成问题:(两个案例中涉及到哪些区位条件,未涉及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案例的基础上,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条件(市场、政策、交通运输); 最后,教师抛出第四个问题,使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进一步升化: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京地区是否就无法种植竹子,有哪些好办法?如果你是江西崇仁的县长,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了农民脱贫致富,你能否要求农民将所有的土地都种树莓?说出你的理由。 经过讨论、交流,同学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利用、社会条件中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生成问题与抛出问题交替,是解决预设与生成这一对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1.新课程倡导有效“生成”不是不要“预设”,而是对传统“预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倡导的是基于“生成”的“预设”。这种“预设”已与传统的备课写教案有本质的区别:它关注教与学的平衡和发展,实质是一种策略性研究,其研究的范畴已远远超出原来的教材教法,包含对目标的理解、对学情的了解、对学习条件的掌握、对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对动态生成策略的把握。,2.作为广大一线教师,我们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独具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的互动;在精心“预设”中去促进有效“生成”,通过有效“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思考:案例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二.如何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1.做教学中的有心人,2.写和做要从读开始,3.多订阅本专业杂志,多尝试,多思考, 才能厚积薄发,4.发挥我们的长处,从一线的教学中提升,5.勤于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文章是教学的浓缩,它发育的土壤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只有让教学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好文章才会源源不断。,如何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走向课堂的时候,最好能带点研究的色彩。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班级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导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等等。这样在比较中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多样的思考。,1.做教学中的有心人,我们每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很多好的做法、成功的经验,关键是没有写下来,没有进行原始积累。或者是没有进行提升,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写是一件痛苦的差使。特别是作为教师,在被升学、分数、考核的紧箍咒收束得几乎要窒息的情势下,去奢谈写的快乐,写的幸福,写的种种好处,为时尚早。然而,我们却也不能坐等着一切都已改变之后,再来做我们应该而且通过努力也能够做到的事。,我们要处理好教学与写作的关系,教育需要素养,更需要智慧,而写,则是获得这种智慧的有效途径。读是做的前提,而写是做的延伸,是教学的浓缩。 写是架设在知与不知之间的一座桥梁,跨过它,就能到达理想的天国,跨不过,便有可能沦为陀螺一辈子在原地打转。,写文章的重要性,读-做-写,写作要以读大量的教学类、教育类书籍为基础,并能从中吸取营养,并从坐冷板凳开始。,2.写和做要从读开始,在每本地理杂志上面有很多同行好的做法,但你不要轻易相信,不要人云亦云,因为这样你永远跟着别人后面,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没有新意。而且由于校情、班情、学情不同,别人适用的你不一定适用。 正确的做法是你一定要自己亲自尝试,尝试后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通过尝试你会发现更多新的东西,你会产生许多新的想法,这时你一定要记下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记的多了,你进行总结提练,就能做到厚积薄发。就能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3.多订阅本专业杂志,多尝试,多思考, 才能厚积薄发,全国有2000多个县,每个学科按一个教研员计算,全国的县级教研员就有2000多个,再加上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教研员、教育专家加在一起,这个数字非常庞大,我们与教研员、教育专家相比,研究的时间和深度不及他们,所以和它们比教育理论我们肯定是处于劣势。 但有一点,他们不如我们,他们脱离了教学第一线,而课堂上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也是编辑们是感兴趣的东西,任何一本杂志不可能全部是纯理论的文章,它总是需要一些实践性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而这正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专利。,4.发挥我们的长处,从一线的教学中提升,只有扬长避短,才能走向成功。,这个问题我至少讲了5遍,这帮白痴就是不会(阅卷时),反思:,1.你讲5遍,不如你讲4遍,让学生讲1遍,2.你讲5遍,不如口头讲3遍,实物投影1遍,多媒体 展示1遍,3.你讲5遍,不如变换为填鸭式1遍,启发式1遍,探究式1遍,4.你讲5遍,不如设计一个台阶,创设1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5.你讲5遍,不如把问题进行分解,设计成易、中、难三个层次, 让差生只掌握较容易的部分,我快受不了了,我的精神快崩溃了(与年轻教师聊天),原因:,1.打疲劳战,消耗战?,2.40分钟一讲到底?,3.课外抢时间?,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靠科研型教师作为支撑,5.勤于思考,才能有所感悟,(教学相长、教文相长),三. 如何才能发表自己的文章?,2.写教学中成功的经验,3.写教学中的大胆实践和尝试,4.写教学和教科研中的曲折过程,5.写出向同行学习的体会,1.选题是关键,6.写完后要修改和润色,教学中的小做法、小事情: 作为一线教师,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有大量实际、具体的案例碰到,比如教学设计如何改进,图像系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等等,都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素材。这样在写作时都会有发自内心的想法,具有真实性和可借鉴性。,1.选题是关键(如何选题?) 注重小(以小见大)和新(立意要新), 细(具体化),从能发挥自己特长处着手。,(1)小(如何以小见大)?,选好题,就成功了一半,文章的切口要小,如“水资源合理利用一节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用南极的冰山解决沙特的缺水问题”等。反之,如果写的论文题目很大,或者理论层面过高,自己没有实践过,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人家一看就感觉很空,可操作性很弱。 有些题目我认为有些大而模糊,如“地理课改之我见”、“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切口要小:,B.观点、论据和案例要新。,C.紧跟新课改方向和社会新热点。,A.文章的标题要新。,(2)新(立意要新),(观点的新颖最重要,有了新颖的观点, 文章就有了灵魂),A(标题新)当别人都在写某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时,我就反过来想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有哪些,该如何来改进等问题。 写文章尽量进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境地。,B.论据和案例要新。在说明自己的观点时,尽量要避免同行们引用次数很多的例子,可运用一些新的跟生活紧密相连的例子来说明地理问题。如结合现在小区的小高层和低层的分布状况来讨论风水和光照的问题,旅客在某个季节和时间乘车时怎样做位置才会少晒太阳来分析太阳的直射点位置和影子的朝向问题 我认为有时题目新颖度不够时,那么论据和案例的新颖就显得更加的重要。正如我上面所说,这样的案例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仔细观察和思考。论据和案例的选择要针对主题 ,要从众多的资料中选出最典型和恰当的,最具有说服力的例子来。,C.紧跟新课改方向和社会新热点。 (a)当前正在进行的地理新课改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可结合新课改理念如分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技术应用等方面来写。对热点及时分析,可以满足很多教师的探究愿望。 (b)国内外每年会有很多的热点问题不断地产生,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能很及时地对这些问题从地理和教育教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且能有理和有据,那么这样的论文会有很多人喜欢看的, (c)如每年高考结束后的高考命题研究。,(3)细(具体化),具体到与某个(某项)教学活动有关。如工作中遇到的急需认识、探索、解决的,最有价值的、最具普遍意义和指导意义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教学中急待解决的、为大家所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1.如何开发高中地理隐性课程资源?,2.多媒体情境教学中的误区及应对策略,3.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4.如何让地理合作学习回归“有效”?,5.把课堂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6.如何才能让 “预设”与“生成”共舞出精彩的有效教学,2.写教学中成功的经验: 参加工作后,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开始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也尝试着给杂志社投稿。但每次都是石沉大海。 1985年我第一次任教高三文科班,结果高考地理均分居淮阴大市第一,市教育局要我在全市的高考总结表彰大会上作交流发言,我将二年来的教学体会浓缩成了“地理总复习中要发挥图表的作用”一文,后来这篇发言稿发表于地理教育。,我的处女作发表过程,3.写教学中的大胆实践和尝试: 我个人认为,一篇好的文章能打动编辑,肯定有闪光点,这个闪光点是什么?。 A.靠冷僻取胜,别人向东他向西; B.靠巧妙的构思取胜。 C.靠教学中的大胆实践和尝试取胜。 我文章的素材来源于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体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升华(与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进行比对),总结出一些有特色的东西。,举例:问题的生活化、情境化;乡土地理;多媒体图像教学;本校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我抓拍了 三张同学们不合理用水的照片,并加工制 作成投影片: (1)“一楼男卫生间的长流水” (话外音:你要我流到什么时候?,拍照 地点:上课班级所在的一楼男厕所); (2)“一只拖把,哗啦啦的水”, (话外音:自来水说,“只贝拖把,不见人,亲爱的哥哥,你去了哪里?”,拍照地点:上课班级所在的一楼洗手池) (3)“我们美丽的亲水半岛” (背景介绍:该“半岛”的主体在校园内,水质发黑变臭,水中漂浮着同学们乱扔的废弃物)。 这三张投影片的效果就相当于在教室内扔了三颗重磅炸弹,既受到环保教育,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举例: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学生),抓住学生的不合理活动(或不文明行为),进行开发,发表于地理教学,4.写教学和教科研中的曲折过程 (成功失败-再成功) (1)成功:1987-1989年,我在江苏省金湖中学进行“同伴互助学习”(合作学习)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