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政治哲学论文不是民主,就是民本吗论文关键词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以民为本;以民为主;人民作主论文摘要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既不属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也不属于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黄宗羲维持的是君主政体,却不是专制政体。清末以来,黄宗羲的思想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其意义早已超出对黄宗羲思想的评价,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中国政治状况的反思与忧虑。一、由黄宗羲政治思想引发的争论清朝末年,黄宗羲的政治思想被维新派和革命派广泛传播,在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中发挥理论宣传作用。学术界对其公开讨论也随之展开,并由此引发了关于黄宗羲政治思想性质的争论,至今未绝。本文着重从政治哲学角度讨论黄宗羲的思想,将学者们有关黄宗羲政治思想性质的结论纳入政治哲学的讨论范围。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哲学思想,三者之间界限模糊,常被混用。笔者以为,从任何层面诸如事实层面,价值层面,混合层面对政治现象进行描述、评论、预设,其中都包含政治思想,包括零散的、连贯的和系统的。因此,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都属于政治思想。通常理解的政治理论,侧重于从经验层面分析、评论政治现象,主要为实证性的结论;政治哲学从哲学思辨的、价值的,而非实证的角度理解政治,在种种预设基础上,构建应然的政治生活。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中,关于君主的起源、君臣关系、“天下之法”与“一家之法”等问题,为政治中最根本问题,宜从政治哲学角度分析讨论,这也更能体现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深层内核。考查过去对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人们的基本观点随时代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差异明显。在中国内地,对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研究,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学者们往往将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定性为“民主”、“民权”思想,或“民主启蒙”思想;少数学者将之定性为“民本”思想以萧公权为代表。后期,以“民本”思想来界定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逐渐占主导地位。近年,一些学者以“新民本”思想定性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影响较广。在海外,学者们几乎一致反对将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定性为“民主”、“民权”思想,但在论及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性质时,则难以达成一致。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种种议论不超出儒家思想的陈腔滥调,狄百瑞也认为黄的思想基本不出儒家范围。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反对把黄宗羲的政治哲学思想比作资产阶级的近代民权思想,也反对把黄的思想定性为民本思想,他认为黄宗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