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2012.11.ppt_第1页
君子之风2012.11.ppt_第2页
君子之风2012.11.ppt_第3页
君子之风2012.11.ppt_第4页
君子之风2012.1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子?小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政治地位高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君子” 、“小人”本来是就人的政治地位来说的。上层阶级的人称为“君子”;下层阶级的人称为“小人”。 在对人的反思中,孔丘认为,人的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并不是他的政治地位的贵贱。,君子之风,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文:文采、文饰,经过修饰的。 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 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本章内容是文质之别。 【评析】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需要外表的文饰。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提问: 1、子贡怎样反驳棘子成的观点? 2、孔子认为君子行为要“文”和“质”兼有,如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棘子成认为只要“质”,不必要“文”。你怎么认为? 成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 文质兼美(文质彬彬) “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 “质”就是内在的修养。,思考,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76、1518、159、4.16、611、716、719、1428、623、87 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 738,那孔子对“质”和“文”又分别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请找出相关章节),君子之质(内在修养)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补充: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 1 . 礼、乐、射、御、书、数 2.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培养学生,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你觉得孔子的这一做法对当前教育有怎样的启示?,成为君子的途径,倡导素质教育,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评析】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君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 本质上要有义。 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 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 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成语: 出言不逊:意为指某人说话态度傲慢,言语不客气。,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评析】 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提问: 从这句话可以推断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各是什么? 成语: 杀身成仁(成仁取义):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追求。生命诚可贵,但为了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献出宝贵的生命。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下,孔了赞许他为仁人。比干苦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孔子也赞许他为仁人。管仲有大功于天下,虽不曾死,孔子仍赞许他为仁人。孔子这种思想影响十分深远。中国有多少英雄儿女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杀身成仁,表现了中华民族浩然正气。,(15.9)君子有求仁的牺牲精神。,我来说说!,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史文天祥传),苏 武 牧 羊,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谭 嗣 同,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11月30日,28岁的驻金华某部机要参谋、中尉孟祥斌奋不顾身跃入冰冷江水,救起了轻生女子,自己却没有能够上岸来,留下刚刚探亲团聚的妻子和三岁的幼女。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换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 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也要能保全生命。 儒家是热爱生命的,提倡心胸要开阔,意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儒家提倡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儒家的义利观,问(P30课后练习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见韩非子六反)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见汉书董仲舒传)。试对这三种主张简要评论。 答案: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见P31儒家价值观。主张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董仲舒的重要经济思想,是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 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主张见利思义,不反对正当的求利。 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本的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今天,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只要能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于是,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杭州地铁发生坍塌事件,7人死亡,14人失踪,黑砖窑里奴役孩子,把工厂废水大量倾倒到湖里河里,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用废纸充作包子馅儿就统统都成了“必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师:解释一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学生:吃我爸药厂的假药就需要这样。,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7.1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义”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成语: 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提问: 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问(课后练习一第二问):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不合乎义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 答案:浮云可使人联想起多种比喻义,如: 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如过眼烟云; 浮云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 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评析】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提问: 箪食陋巷(箪食瓢饮):指贫苦的生活。 注意区别 箪食壶浆: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颜渊档案,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家语记曰:“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后儒曾评价说:“颜子没而圣学亡。”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大影响。 “好学”的精神 安贫乐道 “不违仁”,孔子语录 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则无。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余!”,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成语: 发愤忘食: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以至于忘了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乐以忘忧:快乐起来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君子:安贫乐道 ,勤奋好学。,(课后练习一第一问):从716、 719两章中来看,你怎样看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7.16章 把高尚的情怀寓于朴素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于我如浮云”把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表示得十分坚定。,“女奚不曰”四个字,把孔子对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非常传神。忘食、忘忧,说明自己得到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快乐,而是追求真理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是经过努力获得的高尚的快乐。而第三个忘:忘老(“不知老之将至”),更是把这种快乐推向新境界。,7.19章,此章乃孔子之自述。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学,而其好学之笃有如此。学有未得,愤而忘食。学有所得,乐以忘忧。学无止境,斯孔子之愤与乐亦无止境。如是,惟日不足,而不知年岁之已往,斯诚一片化境。 钱穆论语新解,安贫乐道 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涵,陶渊明,刘禹锡,体验思考,快乐的本源在哪里?,精神家园的固守,物欲狂欢横扫中国城市 一代人陷入过度精神贫困,当“过度”成为横扫中国大小城市的最强势力,从东部到西部,从有产到无产;当所有的“过度”行径,最终都能够归结为一类:即全民性的物欲狂欢。一代人便身不由己地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过度炫耀,过度疲劳,过度焦虑.,“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我坐完奔驰开宝马,没事洗桑拿吃龙虾”。,“人人都是长尾松。”自由撰稿人良子介绍,这是松鼠的一种,它喜欢囤积远远超过基本需求的粮食。担心食物会缺乏,长尾松拼命工作,忙个不停。一旦被关入笼子,缺乏足够食物的长尾松,很快就会死去,它们不是死于饥饿,而是死于心理上的巨大威胁和压力。,孔子君子的楷模 安贫乐道 勤奋好学 可敬可爱,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评析】 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一个人有了一种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 仁者不忧,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当我们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烦恼也就没有了。 智者不惑,当你的内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就有了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勇者不惧,一个真君子做到了内心的仁、智、勇,从而就少了忧、惑、惧。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知者乐水 喜好 知者动 活跃 仁者静 沉静,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有水的灵动,山有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能显其智慧,山的沉稳能显其敦厚。然而海水的灵动却不改始终如一的一色蔚蓝,山虽然是沉稳的却有它的敦厚。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04江苏高考作文),智者像水般灵活变通, 仁者像大山般坚守不动。,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 “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提问: 曾子要求读书人要有一种什么精神? 成语: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宋朱熹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去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论语集汀卷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弘”,就是要有宽广的胸襟,宏大的气度,目光远大而包容一切。 一是要“毅”,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拔的毅力,果敢的决断,目光犀利而处事利索。 有了这两个条件再持之以恒,死而后已,或许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而称为君子了。,(8.7)本章曾子论述士求仁的要求。,君子: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君子之文(外在表现) 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评析】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小结 “质”的具体要求: 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 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 三要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 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那孔子心中的“小人”是怎样的?,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本章内容是小人耻恶衣恶食。 【评析】 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本章内容是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评析】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成语: 患得患失: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老是考虑个人得失。 无所不至:没有不达到的地方。多形容坏人到处干坏事。,(17.15)本章孔子认为鄙夫患得患失,寡廉鲜耻,谄媚奉承,无所不至,对之表示了极大的蔑视。,朱熹说:“鄙夫,庸恶陋劣之称。小则吮痈舐痔,大则弑父与君。皆生于患失而已。” (论语集注卷九),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 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地位。总之是他想得到又生怕失去的东西罢了。 患得患失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为了得到自己的一己利益,或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打击同事,排挤异己,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很无聊,活得并不自在, 并不轻松。那可真是“熙熙攘攘为名利,时时刻刻忙算计”,结果还多半会“算来算去算自己”。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正如哲学家 叔本华所指出,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麻烦的是,进入所谓现代社会以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患得患失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从容不迫,悠哉悠哉,保持平静心态的却似乎是越来越少了。,课后练习:有人认为 “患得之”是生怕得到的意思,你觉得有没有道理?,一是比较得到之后的收获和付出,认为不值得。 二是对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孔子心中的小人形象:,见利忘义, 贪生怕死, 贪图享受, 患得患失。,课堂总结,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文质兼美。“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四、典型问题阐释 例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乐”字的理解。,答案: 1、孔子所讲的“乐”并不是肉体的快乐,而是一种精神的平静和满足。所以虽然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中,他还是“乐”。 孔丘认为,在他所想的完全的人格之中,个人和自然、社会的关系,都有适当的安排。这就为一个人布置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在其中他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这就是孔丘的“道”。 2、孔丘认为在他的学生中,颜回是最好的。他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仁”是完全的人格,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达到完全人格的人,就有这种精神境界。经常在这种精神境界之中的人称为“仁”,孔丘把“乐以忘忧”作为他自己的一项成就。他一生到处碰钉子,应该说是处于忧患之中,但他还是“乐以忘忧”。他是“忘忧”,并不是强制他自己勉强地不变。“不知老之将至”,也是忘忧的一种表现。其所以能如此,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地”。那就是他的“道”。他说:“朝闻道 ,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这里说:“安身立命之地”,对于人生的重要。,例2: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的?(2分) (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2分) 答案: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2)、言之成理即可。,重点字词归纳汇总: 1. 通假字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孙”通“逊” 女奚不曰 “女”通“汝” 知者不惑 “知”通“智” 2. 词类活用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 不义而富且贵 义: 名词作动词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意动用法 耻恶衣恶食者 耻: 意动用法,3. 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句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宾语前置句 :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夫子自道也 仁以为己任 何以文为? 主谓倒装句: 贤哉,回也!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定语后置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省略句:未足与(之)议也 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 判断句:君子哉!,4. 一词多义 道 志于道,据于德 (正 道) 夫子自道也 ( 说 ) 与师言之道与 (规矩) 会天大雨,道不通 (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主张) 道之以政 (通“导”,训导) 道千乘之国 (通“导”,治理)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道德规范,为人处 事的准则),以 君子义以为质 (介词,把) 有杀身以成仁 (连词,来) 乐以忘忧 (连词,相当与“而”) 何以文为 (介词,用) 5成语积累 志士仁人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患得患失 无所不至 乐在其中 发愤忘食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指出下列句子中“于”的意思和用法,志于道,据于德 君子喻于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二、指出下列红体字的活用特点 1、耻恶衣恶食者 2、饭疏食 3、曲肱而枕之,回顾,意动,以为耻,名作动,吃饭,使动,使弯曲,三、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2、仁以为己任,古今“问”的用法不同:双宾语(异) 今:带双宾语: 我 问 你 一个 问题。 主语 谓语 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 古:带双宾语: 叶公 问 孔子 于 子路。 主语 谓语 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课文中“问”的句子: 子贡问政(一课)、哀公问于有若曰(一课)、季康子问政于孔子(一课)、季康子问(一课)、南宫适问于孔子曰(一课)、颜渊问仁(二课)、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二课)、子夏问孝(二课)、宰我问(二课)、使子路问津焉(四课) 、问于桀溺(四课)、子路问曰(四课)、门人问曰(五课)、不问马(五课)、子张问曰(五课)、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六课)。,分类,(1)季康之问政于孔子(一课)、齐景公问政于孔子(二课)、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六课),(2)子贡问政(一课)、颜渊问仁(二课)、子夏问孝(二课)、不问马(五课),(3)哀公问于有若曰(一课)、南宫适问于孔子曰(一课)、问于桀溺(四课)、,(4)季康子问(一课)、宰我问(二课)、子路问曰(四课)、门人问曰(五课)、子张问曰(五课),论语中使用“问”字句的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