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职业教育论文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关键词教育;学校体育;价值取向代写论文一、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及成因1传统文化的影响1崇尚权威。中国自古是个农耕大国,兴修水利,抗御天灾,都要进行集体协作,这难免就要压制个性,服从权威。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是君主集权制的国家,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君”为中心的集权理论。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天、地、君、亲、师”,都说明君主的权力高高在上,仅次于天和地,是不容任何人冒犯的,是绝对的权威。同样,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是崇尚权威价值取向的,“唯古是法”,先人的话都是至理名言,是永远正确的真理。具体表现在重书本知识、轻实践体验,重师道尊严、轻学生的感受,重整齐划一、轻个性与创新几个方面。崇尚权威,致使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缺乏灵活性,对教学大纲只是修修补补,无法建立一套真正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大纲。2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中国人爱官、崇官、求官、惧官,这一思想渗透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儒家就指出,大丈夫应当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就必须当官。古人要当官,主要途径是科举。科举取士,书本知识就成了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古人为了求官,就得重文轻武。同样,今天的中考、高考等,考试成绩就成了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从而就造成了教学质量的失衡,重文轻体,体育被放到次要的地位。有些学校领导认为,体育只是学校的门面,运动比赛名次可提高学校的声誉,至于更大的作用,则全要靠学校的智育和德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体育价值观的形成。2历史的影响从远古到冷兵器时代,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环境,人们强身习武、提高体能便成为当时的生存的需要,由此形成一个全民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可惜的是自汉武帝扫平匈奴后,中华民族习武、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雄风日渐衰微,特别是宋明理学兴起后,文弱之风更大行其道,以致国人健身意识大为减弱,直至被外敌以“东亚病夫”称之,丢尽了脸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引进了苏联的体育教学理论,认为个体发展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强调社会需要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虽曾提出并力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但基本出发点是把它当做更好地实现社会需要或统一要求的手段看待,而并非真正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育价值取向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