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几点理解.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几点理解.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几点理解.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几点理解.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几点理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几点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普高课标)的出台,呈现出语文教育的新思路,反映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本文试从课程设计、关注个性、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这五个方面对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一、课程设计严谨普高课标虽然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全义课标)相衔接,但是两相对照,明显地感觉到普高课标更加务实、严谨、精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用词更加严谨1.封面。全义课标用的是“实验稿”三个字;而在普高课标中将“稿”字去掉,仅用“实验”二字,更加浓缩、严谨、精确。2.目录。全义课标“前言”部分的第一章为“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普高课标则将“与地位”删去。两者的内容相差无几,但在用词的精确上却有着质的飞跃。全义课标“实施建议”部分的第一章为“教材编写建议”;而在普高课标中将之改为“教科书编写建议”,显示出学术态度以及治学的严谨性。(二)在框架结构上更趋合理与全义课标相比较,普高课标在具体的框架细节上的删改是颇费思量、字斟句酌的。这在“目录”部分能够得到最直观的印象。如下表所示: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普高课标在与全义课标相衔接的编写、设计过程中,编写人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相对来说,其中第三部分和附录部分改动较大。这些改动是渐进的,却又是审慎、合理、严谨、务实的,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决心、信心、恒心与细心。二、关注个体,张扬个性引人注意的是,在普高课标中,对学生个体以及学生个性的反复强调,频率极高。在“课程性质”中,有这样的叙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第二页有文字叙述:“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在第三页又有文字叙述:“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由于篇幅,后面的具体内容不再赘述,从中可以深切感到普高课标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仔细想来,这也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当今世界,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如果不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努力培养自主独立、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个性丰富的青少年一代,将很难面对新形势的挑战。例如我们的邻国日本,对于这一问题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果说日本以往的教育偏重知识的记忆,教育上的管理主义和集团化的色彩十分浓重的话,那么当今的日本教育则是强调能力的培养,教育的观念朝着自由主义和个性化的方向转变。关于个性化的教育,有日本学者评论说,“随着当今社会的急剧变化,与其国民的整体素质较高,倒不如拥有较多富有个性的开拓型人才,对一个国家发挥的作用更大说得极端一点,可以认为迄今为止日本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水准,而牺牲了一部分有能力、有个性的人的发展。”“必须意识到,曾经誉满世界的日本教育,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1普高课标使我国高级中学的课程内容与组织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这种课程设置的显著特点是:培养学生自己寻找和发现问题、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主体判断、更好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能力。在保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共同基础上,充分注意发现和发展他们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掘他们的特长,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一改革措施体现了平等、民主的教育要求,是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这开辟了使高级中学阶段教学采用新的教学论和方法论的前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可靠的基础。三、与国际接轨,创新课程结构(一)几个国家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英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考试(或非考试)科目选修(组合选修任意选修);法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共同必修模块必修选修(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德国完全中学高级阶段的课程模式:基础学程课程特长学程课程;俄罗斯普通高中课程模式:分类设置必修选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日本普通高中课程模式:学科科目(必修选择必修任意必修);瑞典综合高中课程设置模式:基本必修课程专业学习计划课程。可以看出,各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都比较重视学生的需要。提供均衡的全面的课程是各个国家的教育理想。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上适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是高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这是与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紧密相连的。(二)开拓创新传统课程我国普高传统的课程设置,总的说来,共同必修的比重过大,种类上也偏多,这种情况不利于高中生有个性、有特长、有分化地发展。课程设置上追求的统而全和分科过细的现象并存,使整个课程设置在结构上缺乏应有的活力,导致课程设置僵化。尽可能地降低共同要求,减少共同必修课的种类和课时比重,加大组合必选的比重,增加其种类,同时辅以任意选修课,可能是高中课程设置走向个性化、灵活化的突破口。2为了体现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使学生既能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又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普高课标对高中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要求做了整合和规划,在课程结构上,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而且,具体的内容以模块设置。相对于中国传统的课程设置,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第一,从总的结构上,普高课标将不同程度、不同领域的知识用不同模块的形式,呈现给每个学生,体现了语文内容的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体系,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主要致力于让学生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课程的选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增加了选择性,除了必学、必读、必做的内容,还有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体现了内容和要求上的弹性。二是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样做,既能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使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不同模块的知识,既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又给予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施教时以一定的弹性和灵活度。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符合当今社会学生主动发展以及有个性发展的理念。第二,课程内容的具体阐述,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的课程理念。在课程内容的具体目标的阐述中,不仅有传统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等要求,也有“应用拓展”“发现”等新的术语;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普高课标的大语文教育观的课程理念。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语文教科书不仅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同时为地方、学校留有补充地方、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与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四、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普高课标要靠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做出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因而,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是一个关键环节。美国20世纪60年代曾发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强调学生的探索性学习,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观念不能不说新,但实践结果却以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思维能力降低而告终,原因不在于改革思想,而失之于教师培训的不同步发展,一线教师未能很好地理解改革思路。实际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另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相应地也明确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内容和方向,除了从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确立教师作为研究者、学习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地位,把语文教学过程真正看作是语文活动的过程,要有一个正确、合理和全面的评价观等方面进行外,更应重视引导教师群体对语文课程资源意识的觉醒和对母语教育特点的审视。首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学习母语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即满耳皆汉语,满眼皆汉字,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日常生活凡现实生活中有的且适合语文课程的,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关键在于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其次,要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种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校内的,如校园景观、图书馆、广播站、校园网;当地的,如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课程资源;当时的,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的鲜活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引进到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可以加强语文课程和时代的联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再次,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当时的课程资源,创设地方或学校的语文校本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例如,河南可以围绕炎黄历史、黄河文明,山东曲阜可围绕“三孔”与孔子,西安可围绕秦始皇与兵马俑,纳西可围绕东巴文化,延安可围绕革命圣地的文物、景观等,创设地方或学校的校本课程。在教学形式上,一定要改变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活动场所,让这些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五、课程实施,务实前行普高课标有着不少亮点,但是,笔者认为普高课标在某些方面阐述模糊,需要进一步解析。尤其是模块设置模糊,课程开发不易。普高课标将高中语文课程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而且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并说五个模块的学习可以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但是普高课标从头至尾没有明确说明这五个模块到底为何,可能是想把空间留给一线的教师自己去发掘。但是,这很有可能给一线教师的工作带来盲目与混乱。因为,从当今的教学要求来看,教师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全国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仅为68.43,有的地方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达到当一名教师最起码的资格;教师普遍只关心和高考有关的内容,基本上不关心学科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大部分教师很少有科研方面的训练,对怎样搞科研,怎样指导学生开展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基本上是一张白纸。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