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债权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一、引言所谓债权期限结构是关于债权融资中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选择及其比例的确定问题。由于以往对资本结构的研究,只关注长期资金,因此,在资本结构的研究中也就不存在债权融资期限结构问题。随着企业融资中短期负债的急剧增加,短期负债也逐渐被纳入到资本结构研究中来,进而导致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结构选择问题随之产生。对债权期限结构选择的研究虽然最早的文献可以追溯到1974年MERTON在金融杂志第29期上发表的论文“公司债务的定价利率结构的风险”。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在假设资本市场是完美的条件下,得出了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的结论。但是真正系统开始对债权期限结构进行研究的却是BARCLAYANDSMITH于1995年发表的公司负债的期限结构,他们最早将债权期限结构理论归纳为三类契约成本假说、税收假说与信号假说。随后,STOHS&MAUER于1996年发表的公司负债期限结构的决定因素,GUEDES&OPLER于1996年发表的决定公司发行负债的期限的因素,以及SCHERR&HULBURT于2001年发表的小规模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促使债权期限结构选择问题成为公司金融研究的又一个热点。我国对债权期限结构选择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上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杨兴全、郑军(2004)对国外企业负债期限结构的理论假说和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归纳了五种类型的假说代理成本假说、信号传递假说、清算风险假说、期限匹配假说和税收假说。袁卫秋(2004)也对债务期限结构理论进行了综述,将债务期限结构理论划分为基于契约成本的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基于税收的理论和基于期限匹配的理论四种。杨兴全、吕珺(2004)以部分行业为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期限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为期限匹配假说和清算风险假说提供了经验支持,为代理成本假说提供了部分支持,信号传递假说与税收假说并未得到实证结论的支持。肖作平、李孔(2004)对负债期限结构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个别简单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市场价值、帐面价值公司规模、固定资产比率和加权平均资产期限显著地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债务到期结构;敬志勇(2004)对负债期限结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期负债期限与上年度负债期限存在密切关系,二者呈正向变动关系。负债期限与公司的财务灵活性有密切关系,负债期限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