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证券其它相关论文抗战前期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摘要本文依据档案及当时报刊等资料,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既考察了国民政府对上海证券市场管理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又探讨了上海华商证券市场从公债转向股票的发展历程,并揭示出政府监管与市场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抗战前期国民政府证券管理公债市场股票市场上海的华商证券市场自19世纪7080年代产生以来,历经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统治时代的发展,到抗战爆发前,其市场已得到初步建立。然而,抗战的爆发却给这一市场以极大冲击,使之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本文所谓“抗战前期”主要是指“七七”卢沟桥战事爆发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一段时间。纵观这一时期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演变,可以发现,出现了政府监管与市场发展之间的背离,一方面是国民政府对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管理经历了从“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前的竭力维持,到“八一三”事变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严厉禁止、坚决取缔的转变过程,另一方面则是上海华商证券市场虽然在国民政府的严厉禁止下,但仍然得到发展,并从政府公债交易转向了华商股票交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背离这种背离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界对此还未见有深入的探讨,1本文试对这两方面分别予以论述,以加深对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及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认识。(一)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消息传来,上海华商证券市场顿起大波,7月8日,各债狂跌,统债乙丙远期均告停拍。此后因华北消息,市价起伏,一日数变,忽因暴跌停拍,忽因狂涨停拍,变化之速,令人莫测,仅据7月1219日(周一至周六)全周市况就可见一斑,周一,卢案转趋恶化,统一五种一律暴跌停拍。周二,初涨后疲,上落綦巨,跌13355元。周三,初开仍软弱不堪,丙丁价相继跌逾4元停拍,二盘突传佳息,忽复腾涨,丁种竟剧升4元余,结果丁涨12元,余债小035元43元。周四,和平空气充溢于整个市场,丙乙甲一律腾涨4元,涨至停板,回复周二收市价。周五,和战消息传说不一,市价初尚坚昂,旋以本月多头脱手,套利交易,亦属寥寥,市气突软,又跌035元32元。周六,银界扶植,套利分起,由疲而坚,计昂涨01元295元。统计全周,统一各债较前周跌4972元,九六跌2245元。2面对此突如其来的剧烈震荡,国民政府对此极为重视,采取紧急措施,尽力维持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