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对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对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对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对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对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对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思考摘要: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外资银行现有内部评级体系的特点,并与新资本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以及贷款五级分类的要求相比较,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资银行评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一、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特点从现阶段来说,外资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借款人的特点(资本、经营能力、环境、抵押品等),根据历史数据得到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而来判定信用风险的大小。外资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是一个判断过程,反映了银行的信贷文化和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判断和衡量。(一)外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框架外资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框架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均做出评级的内部评级系统,如日资银行均采用此类框架;另一类是只针对借款人本身进行评级的内部评级系统。1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均做出评级的评级系统(1)对借款人评级的步骤及考虑因素日资银行对借款人的评级级别略有差异,从5级、10级、14级、15级到16级不等,而大体的评级步骤则都是经过定性或定量的初步评级之后,再根据一些参考因素进行评级调整,得到最终评级。具体说,每个银行的评级方法各有特点,有的以定性的描述作为评级的依据,有的则以量化的评分作为评级的标准。具有代表性的外资银行的评级步骤大体如下: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初步评级,所依据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净收益率、税前收入与利息支出比率、流动比率、所有者权益与总资产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根据借款人的特点调整初步评所谓借款人的特点是指具体考察其所从事行业的性质及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在同业中的地位及市场份额,提供产品的能力及市场稳定性,公司管理情况等。根据母公司或其他机构对借款人的担保,调整借款人的评级。根据国家级别对借款人评级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借款人评级不应高于其国家风险评级。结合一些其他因素的考虑,如上一年度在经常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及未分配利润中有无赤字及其原因,得到借款人的最终评级。(2)对贷款项目评级的评级步骤日资银行对贷款项目审查的要点包括:信贷的基本原则、信用风险、贷款项目的收益性、与银行的关系、与借款人的业务关系和往来原由及亲密程度、贷款金额是否合适、金融资产的安全性、资金用途、对当地环境等的影响等。日资银行对贷款项目的评级基本上都是在对借款人评级的基础上,根据该笔贷款是否有担保、抵押或母公司的安慰函,担保人的情况等,将借款人评级进行调整,得到贷款项目评级。2只对借款人做出评级的评级系统总体上看,这类评级的级别相对要少,评级的步骤中也无日资银行中根据借款人特点、担保、国家风险等逐步调整评级的做法,但这几家银行的具体评级中体现出这样几个特点:(1)通过对借款人的评级代替了对贷款的评级。同一借款人可能有多笔贷款,如借款人的评级下降,则该借款人项下的每笔贷款的评级均下降。(2)评级定义中除了包括对借款人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的描述,还体现出抵押、担保以及穆迪评级、国家级别这样几项内容以及标准。如汇丰银行对第2级贷款的描述是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流动资金、资本总额、收入、现金流量、经营管理及还款能力良好。借款人被穆迪评为BaalBaa3或被标准普尔评为BBB+-BBB-。(3)大多银行在对关注以下级别的评级描述中引入了逾期天数这样的量化标准。如东亚银行对逾期1个月以上并且抵押物的价值不能完全抵偿贷款的评为7级:逾期3个月以上并且抵押物的价值不能完全抵偿贷款的评为8级;逾期6个月以上并且抵押物的价值不能完全抵偿贷款的评为9级。南洋商业银行对每一级别的定义中也对逾期时间及抵押品做了规定。(4)在评级时,考虑客户的金融往来信用记录。如韩国外换银行把根据金融机构的信用情报交换及管理条约被判为黄色的客户所持有的全部贷款归为关注类贷款;根据金融机构的信用情报交换及管理条约被判为红色的客户所持贷款中预定回收额等值贷款被划为可疑类贷款。(二)外资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的特点1外资银行的评级体系不尽相同在外资银行中,日资银行的评级做法一般是对借款人和贷款项目分别进行评级。两次评级的特点首先是评级对象不同,对借款人的评级主要是对非日资企业以及海外的日资企业,但不包括消费者个人。对贷款项目的评级主要是对贷款、贸易融资、信用证、担保、承兑等业务进行评级;其次,评级的基础不同。贷款项目的等级是以借款人的等级为基础,考虑贷款项目的特点,阶段性地表示在贷款项目实施期间,借款人是否履行借款责任以及贷款回收的可能性。同时,对于贷款期限为中期,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借款人等级和贷款项目等级应保持一致。如考虑到抵押、担保因素,对贷款项目的评级相对来说就会宽松一些。而港资、韩资银行的做法则是只对借款人评级,而不对单个的贷款项目评级。此种评级做法缺乏对单笔贷款的风险状况的动态考核,而是用对借款人的评级代替了对同一借款人不同贷款项目的评级,同时评级的划分也没有前种做法细致。2对信贷评级定义的描述较为简略外资银行对每一级别的借款人和贷款项目的评级都有相应的评级定义,评级定义主要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大多银行对于每级评级的定义中没有定量的标准,只是文字性的简单描述。如一银行对借款人评级1级的描述是“还款付息能力极可靠,作为授信对象,其安全性极高。”而另一银行对1级借款人的描述是“偿债能力和基础财务结构都非常好,业务规模足够大,对经济环境恶化的承受能力很强,没有无法收回贷款的可能性”。二是有的银行虽然评级的级别划分很细,但仅根据评级定义的描述却无法细分评级。如某银行对于借款人评级中的第1、2、3、4级又各细分为3级,而在其评级定义中只是对1、2、3、4、级作了描述,如对于第4级的描述是“履行债务目前没有问题,但度过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的客户”,对于各级别中细分的三级没有具体定义。3信用评级只是对信用风险程度的评定,与贷款审批的关系并不总是正相关无论是对借款人评级还是对贷款项目评级,都只是按照信用风险度进行评定。等级的高低只是表示贷款信用度的高低,并不表示贷款项目一定批准。贷款的信用评级即使很低如果有必要的话也有可能获得批准;即使评价很高,受收益性和资产的制约也有可能不被批准。4外资银行的内部评级是其信贷文化的反映从外资银行的评级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性:即只用概括性的语言描述给出一个级别评定的指引。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信贷管理人员的讨论,笔者了解到这样做是因为评级是一个判断的过程。比如借款者的行业性质不同,对于其资产负债表中财务数据的分析重点和标准就有差别。同时,不同的资产情况千差万别,考虑到经营成本与效率,也不可能把各类情况都写下来,只能根据经验判断,选择一些评级需考虑的因素,确定权重,并将这种理念、经验通过培训传授给评级人员。因此,也可以说,未用文字表达出的评级定义实际上是蕴涵在银行的信贷文化中了。(三)外资银行信用评级的变化趋势随着外资银行风险控制意识的进一步加强,外资银行内部的信用评级也是在不断完善之中。但相对来说,各外资银行内部的信用风险评级框架的改变并不是很大,只是随着各行市场策略或信贷政策的调整而略有调整。内部信用评级内容变化比较大的银行多是那些刚合并的银行,他们会以合并为契机,对评级体系的结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使评级体系更为合理。如合并后的日联银行(三和银行与东海银行合并)自2002年4月1日起开始采用新的评级体系。新的评级体系较之以前,评级步骤更为细致,评级要素考虑也更为齐全,新增了定量因素的考核,也增加了与外部评级的对应关系。再如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于2002年4月合并成立了瑞穗银行,新银行吸收了原各家银行内部评级之所长,然后进行融合、改进,使合并后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更趋完善。瑞穗银行的简要评级系统如下:其中:A-D级又细分为13级及12级不等,该行的评级共有16级,此外,各级别还对应着外部评级。二、外资银行的信用评级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内部评级法的比较与思考(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提出的内部评级法2001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问世,在新协议中提出了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的监督和市场约束三大支柱,其中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中提出了几种基于不同风险计量方法的资本金计算方法,简单地说,一种是标准法,一种是内部评级法。采用标准法的银行可采用外部信用机构的评级结果来确定各项资产的信用风险权重。内部评级法则允许银行使用自己测算的风险要素计算法定资本要求。利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金首先需要确定四个要素,即债务人的违约概率(PD)、违约后债项的损失(LGD)、违约时的风险暴露(EAD)以及债项的到期时间(REMAININGMATURITY),然后通过风险权重的公式,计算出每一个债项的风险权重,然后再计算出总的监管资本金。内部评级法对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要求至少有这样几点:一是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必须包含两项评级,一个是针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用以测量违约率(PD),另一个是反映债项的一些特殊性质,用以测量清偿率(LGD);二是数据质量和时间的要求。巴塞尔委员会要求银行必须有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率,7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LGD;三是银行需对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进行经常的检查和更新,并进行评估,以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二)现有的评级体系与内部评级法的差距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将随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提指引的实施,而逐渐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实施内部评级法对与中资银行来说的主要挑战是中资银行多缺乏一套良好的风险管理系统。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与新资本协议中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从外资银行现行的内部评级体系来看,现在只有日资银行采取了对债务人和债项进行分别评级的做法,而其他的外资银行还只做对债务人本身的评级。此外,各外资银行的评级方法和标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也很难做到协调一致。(三)内部评级法与信用风险管理巴塞尔委员会制定新资本协议的指导思想是把监管资本与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紧密结合起来,而笔者认为内部评级法则是评估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途径。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中提出的一套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计算方法中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对于内部评级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银行监管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该方法也对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的结构、评级标准、数据采集和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内部评级法的推出会促进银行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和管理技术,更有效地控制银行的信用风险,与此同时,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在银行的优质客户选择、信贷决策以及风险控制与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现阶段外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对境内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统一要求是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外资银行在建立自身的贷款内部评级体系的基础上,都建立了与人民银行要求的贷款五级分类的对应关系,但在评级对应以及评级制度的具体执行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些银行在对贷款评级方面过分注重母公司的担保,如有的银行还存在着客户的贷款评级会随着客户母公司的信贷评级上升而上升的情况;二是银行内部贷款评级与人民银行五级分类的对应不十分准确;三是个别银行的贷款评级不准确。如有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负债比率较高,有的企业甚至已资不抵债,但对企业的评级却仍为正常;四是评级频率方面,外资银行对正常贷款的评级频率多为一年一次,而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半年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四、加强对外资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指导的建议从外资银行的信用风险评级方法的具体运用情况看,基本上能准确反映银行的资产风险状况,但在具体执行中,也存在一定偏差。针对外资银行现有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在监管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以便更有效地加强风险监管。一是关注外资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执行情况。在对外资银行的现场检查中,我们应关注其信用评级方法的运用是否严格按照其内部评级制度规定执行,有无执行偏差,出现偏差的理由是什么。二是进一步关注外资银行评级体系的调整和改变。外资银行在合并后面临着将所有资产评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