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考  .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考  .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考  .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考  .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考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考资产结构优化问题,是现代投资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不同的研究主体来说,资产结构优化问题,具有并不相同的含义。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资产结构优化问题,实际上就是使自身持有的资产结构更好地符合高杠杆的经营特征;而高杠杆的经营特征就内在的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就是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维空间中寻求最优的平衡点。国有商业银行作为这一特殊行业中的“特殊群体”,它自身的特殊背景和特殊义务使得它的最优平衡点权衡更具挑战。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资产组合原理进行风险分散,就必须放任一部分“本是同根”的国有企业的亏损;而国有企业亏损的政治压力又不可避免导致中央政府“网开一面”的政策融资。这样,就会形成一个难以打破的制度“生物链”。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优化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制度难题,它的解决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以下笔者将从分别从存量资产结构重组、增量资产结构分散、资产营运等微观层面以及引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推进产权改革、强化外部监督等宏观层面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问题进行探讨。一、存量重组,组合再造,实现存量资产结构的优化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要想在短期内改善自身的资产结构,就必须对其存量资产进行重组。根据第一章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S-C-P范式分析以及第三章有关资产结构优化的数量分析,我们知道,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存在总体单一,个别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占比过大,债券资产比重较低,无风险资产的流动备付功能与资产投资功能扭曲的整体特征。在信贷资产内部,又存在过度商业竞争下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超额配置以及趋利动机下中长期放款冲动。并且在既定的信贷资产结构下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在既定的内控制度下存在着不良资产再生的内在机制。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的存量资产进行重组,在原有的资产组合的基础上实施再造,构建自身的理想结构。从理论上来说,资产重组1的目的无非是实现管理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相容,将资产转移给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利用的所有者。而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在现有所有者主体缺位,管理者代行部分所有者职能的情况下,要实现资产重组的优化整合目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造:(一)存量重整,增量化解,实现不良资产的良性转化由于历史和体制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衍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部分不良资产作为沉淀资产,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优化的障碍。根据香港亚洲周刊2003年6月9日披露的标准普尔信誉评级公司估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将坏帐削减到全部贷款的5水平,将不得不耗资5000亿元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GDP的近50。而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与GDP比差不多在26至27%之间。如果加上从银行转到资产管理公司的1400亿元人民币资产,坏帐总额大约占GDP的四成。(纪硕鸣,2003)。由此可见,要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优化,首先必须对这部分沉淀资产进行处置。在现有情况下,必须做好存量化解和增量防范这两个方面的工作。1、从存量上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理清思路,重新审视和界定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途径。目前,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存量化解的建议有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内部消化模式。即: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强化自身业务盈利性能力,通过利润冲抵不良资产所带来的损失;(2)冲抵模式:即:国有商业银行在对不良资产进行债务重组的基础上,对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政策性因素所造成的债务问题进行冲销。在冲销的资金来源上目前比较集中的主要有三种:国有商业银行呆帐准备金、政府融资、外部参股;(3)流动模式:即:通过对不良资产的流动性处理,来为不良资产的化解寻找出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主要有:不良资产证券化、整批出售(BankSales)、打包出售、债转股等;(4)分离模式:即:要求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AMC),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接收,从而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资产结构。在现有的资产结构下,在现有的竞争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既要面临着国内同行的业务竞争,而且还要面临国外同业的市场挑战。相比较于内资商业银行(主要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大量的政策性负担;相比较于外资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显然稍逊一筹。因此,在如此“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期望国有商业银行在短期内实现自身盈利能力的较大幅度提高,并藉此来冲销不良资产,是不现实的;至于冲销模式,在现有的金融背景下,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针对呆帐准备冲抵来说,根据现有的呆帐准备金制度规定,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按照贷款年末余额的3计提呆帐准备。根据财务会计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呆帐准备是对未来发生的损失的预提。但现有的银行呆帐实际早已超过3%的计提边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呆帐准备对于银行不良资产变动并不敏感,计提呆帐准备来冲抵不良资产显然是杯水车薪,现实意义不大。即使将来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实际发生的不良资产状况,对贷款余额进行计提,但这又回到了我们探讨的第一个建议上,所以这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对于政府融资,只能说这符合理论逻辑,因为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我国政府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状况下,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来弥补不良资产亏损的空间已相当有限。在这种条件下,仍希冀我国政府出于制度背景考虑,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化解提供国债资金弥补是不可能的;至于股份制改造,引进外部资金,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寻找“买单人”,这显然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国”字背景有出入,因此,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重要的可能不是是否可行的问题,而是是否允许的问题;建议三提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存量的途径;建议四给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方式。但是它给出的对策多半是国外的“泊来品”。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秉承“拿来主义”的思想运用这些措施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呢?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不良资产的存量化解,通过分离的方式,将这部分资产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这可以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的整体质量,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只是将风险转移给了资产管理公司,并没有很好控制或者消除风险,特别是它并没有消除滋生风险的源头,因此,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至于创新不良资产流动性的证券化、整批出售、打包出售等措施,必须具备一个完善活跃的资本市场,这是这些措施奏效的前提。只有在完善活跃的资本市场上,不良资产的流通变现才能成为可能。而这显然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不符。另外,在资产证券化、贷款转让方面,我国尚存在一定的法律滞后。这显然又制约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目前,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债转股。这比较贴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债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又多是国家重点扶植的对象。在目前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大多具备股份制和潜在上市的背景。因此,在此情况下,如果能够将这部分企业的不良贷款转化为对债务企业的股权,将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出现良性转变。第一:在公司股票上市流通的情况下,不良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情况不同,决定是否转让股权。第二:在公司股票未上市流通的情况下,可以享受股权的资本利得收益以及对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实现公司的价值再生。当然,债转股并不是国有商业不良资产存量化解的唯一出路,我们这里要强调的是债转股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或者是在经后一段时间内必须考虑和将要考虑的不良资产处理方式。这是不良资产化解的主要途径。当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决不能脱离资本市场的充分建设。只有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各种旨在创造资产流动性的努力才能够真正的被嫁接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上。2、从增量上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强化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控制不良资产的增量。增量防范是国有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重点。国有商业银行只有在存量化解的基础上,强化防范才能够真正的化解不良资产,优化资产结构。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信贷资产的风险暴露是不良资产滋生的源头,如何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信贷风险,是有效降低不良资产的关键。从本质上说,信贷发放前后的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化解信贷风险,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对贷前的逆向选择以及贷后的道德风险进行防范。从理论上来看,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信贷风险的预测。信贷风险的预测主要涉及的是贷前的分析调查以及贷后的风险预警。贷前的分析调查主要是要求银行信贷人员能够在事前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正确评判,并且能够对既定投资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对到期财务状况和最终还款能力的影响进行预测;贷后的风险预警主要是通过事前设定一系列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进行监测的敏感性指标(如流动比例、资产负债比率、产权比率等),来及时发现企业还款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迹象,能够为银行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赢得时间,从而能够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由此可见,信贷风险预测,实际上是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动态考察。国有商业银行如果能够在动态考察中真实、全面的把握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那么,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就能够建立在一种风险可控的平台上。因此,强化信贷风险预测是商业银行风险立行的必然之路。其二:信贷风险组合。信贷风险组合是现代投资理论对银行信贷工作的重要启示。通过合理的搭配风险资产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众所周知,银行信贷投放的行业过于集中,地域过于单一,期限过于单调,不仅实际内含的风险很大,而且一旦遇到损失所面临的转换成本将很高。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者必须将自己的信贷资产尽可能分散于各种贷款之间,如不同用途(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贷款以及不动产贷款等)、不同还款方式以及有无抵押等方面,而且在每一种贷款内部也进行相应的分散。比如不同币种,不同地区,不同期限等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信贷风险吸纳能力,构建符合自身要求的风险警戒线2,来指导自己的信贷组合。这样可以比较直观的检验自身贷款组合的风险集中程度,防范信贷风险。其三:信贷风险转嫁。信贷风险转嫁是通过不同金融工具的运用将自身承受的风险合理地转嫁给其他人,来实现自身风险规避。这是套利思想在现代风险管理领域的运用。因为根据现代金融市场的理论构想,在非完美市场上一旦存在价值被低估的资产,基于“博傻理论3”和市场均衡思想的套利行为必定存在,因此,将自己的风险资产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风险转嫁的策略是可行的。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实现自身的信贷风险转嫁,不仅需要现有的制度框架(指衍生金融工具的国内市场有限)的突破,而且需要自身的大胆创新。只有与时俱进的金融创新才能有效的抓住市场的有限机会,实现自身风险的合理转嫁。其四:信贷风险自留:信贷风险自留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防范的最后一道屏障。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其可赖于防范信贷风险的屏障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自有资本金。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它的主要的衡量指标是资本充足率;其二:国家信誉。这两块是国有商业银行吸纳风险的主要后盾。目前,我们知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直较低,除中国银行外,其余银行均未达到8的国际标准(TheBanker,1997)。不良资产比率较高,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张杰,2000)。因此,相比较之下,资本后盾的风险吸纳效果并没有国家信誉的政策担保效果明显。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国家信誉担保极易酿成国有银行机构的道德风险,而这种道德风险激励机制的存在又促使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的居高不下(见表1-8)。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要想真正的走向市场,实现商业化,首先必须打破目前的这种扭曲的风险自留机制,硬化风险约束,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1.战略收缩,组合再造,重塑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至于资产重组,理论上主要有三种:所有权控制型、扩张型以及收缩型。这三种资产重组的目的各不相同,因此,其适用的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区别。这里我们针对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存量资产的重组,比较合适的战略取舍应该是收缩型的资产重组。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其自身的资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并超过了规模经济的平衡点,出现了规模不经济。(赵旭,2001)。对此,国有商业银行银行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存量资产进行重组:1、以风险分散与利润贡献为基准,对国有商业银行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项目贷款比例进行重新分配。基于历史的重新分配是很难的,这里强调的重新分配并不是对各重点行业、地区的已贷项目进行类似于中止性质的干预,而是在现有的情况下,对已贷资产进行符合商业银行法的转让以及对不良资产的重组。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国有商业银行风险责任约束逐步硬化,内部竞争日益加剧,在对重点行业、地区以及国家重点项目的争夺上表现尤为突出。各银行对于国家重点扶植的基础设施项目(诸如:港口、铁路、机场等)超比例投放。比如福州长乐机场就集中了国有商业银行20亿贷款;对重点行业又更多倾向于上市公司。比如:蓝田股份、银广厦分别集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2.8亿、13.5亿的贷款。对于重点地区又体现出扩张性投放的趋势。这一点从第一章我们计算的地区贷款集中度上就可以看出(见表1-3)。这些过于集中的贷款一旦出现负面冲击,就很容易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直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当年的盈利。因此,在资产组合思想以及资产重组思路的指引下,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组合进行再造。在目前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调整空间有限,可选择的资产调整方式只能是进行类似于转让和不良资产重组的操作。因此,积极拓展银行间贷款转让市场,推进银团贷款进展,多样化不良资产重组思路,是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存量资产重组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情况下,考虑到贷款转让中的信息不对称因素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首先在不动产抵押贷款方面进行突破。由于不动产抵押贷款存在一定比重的抵押资产和比较稳定预期收益流,而且在降低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以及进行标准化处理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努力开拓这一潜在市场,并藉此对过于集中的资产类型进行重新调配。2、以盈利性为基准,重新配置低息资产的比重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要强调商业化就必须强调盈利性。近年来的“惜贷”背景下的大额存贷差以及由此衍生的高备付金比例,一方面彰显了央行准备金付息制度的弊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利润目标的淡泊。从表41中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资产利用率与国外银行相比相去甚远。由此可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低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强化盈利能力,以利润为中心,以安全性与流动性为保障,降低存放中央银行款以及库存现金的比重,消化存贷差。表41:中美银行绩效对比表年份行别ROAROEAU1998中国银行0.014%0.263%5.69%工商银行0.112%1.973%5.58%交通银行-0.137%-2.844%5.28%1999花旗银行2.134%31.839%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