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研究.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研究.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研究.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研究.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研究摘要: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设置管理机构的原则,探讨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模式的创新,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结构;研究管理结构是影响大学管理水平的关键。高职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面向地方、行业和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管理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在,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如何通过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促进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办学水平。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规模扩张很快,管理结构混乱,既不像本科高校,也不像职业学校,运营效率不高。沿用中专学校的管理结构我国的高职院校有很多一部分是从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而形成的,有的高职院校很快进行了管理结构改革,突破了中专学校的管理结构,积极探索如何办大学;而另外一些高职院校认为中专学校的管理结构很有效,照样能适用于高职院校,故仍然在沿用。实际上,中专学校的管理结构只能适应培养较低层次的人才,不能适应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套用本科高校的管理结构有些高职院校认为,高职院校也是大学,本科高校的管理结构是多年积淀形成的,完全可以采用,在管理结构设置上采用拿来主义。实际上,本科高校的管理结构是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本位的,不能适应以专业建设、就业导向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的需要。套用政府机关的管理结构有些高职院校在大学管理结构中嵌入了社会结构,采用官学不分的高校行政级别,组织结构与政府机构具有较强的同构性,普遍采取集权式管理体制,不仅是个小社会,而且是个小“政府”。这种管理体制导致各系、部的自主权缺失,教师录用与调配通过计划和行政手段完成,急需大量的“双师型”教师进不了教学一线,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套用企业的管理结构有些高职院校在管理结构设置上具有明显的企业化倾向,借鉴企业制度的效益最大化原则设计管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作用,但高校毕竟与企业存在本质的不同,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有其特殊规律。经济规律不能代替教育规律,特别是某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没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性,对高职院校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高职院校设置管理机构的原则在经济、社会、教育快速转型时期,高职院校不仅要面对政府的计划控制,而且要独立地面对社会和市场。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按以下原则设置管理机构,解决好当前存在的问题。理念先进管理机构设置受管理理念的约束,高职院校要具备先进的理念。一是“经营学校”的理念,要置身于社会经济大背景下,搞好学校的产品、资产和资本的经营。二是“开放办学”的理念,要面向社会,实行校企合作,与地方社会经济接轨;要面向未来,实行校际合作,与现代教育技术接轨;要面向求学者,提供优质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三是“效率”理念,要在管理机构设置中发挥效率机制的作用。集权与分权的统一高职院校在权利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平衡,过于集权容易窒息教师的创造性,适当分权是管理结构的发展趋势。实行分权,一方面学校的重大事项可由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共同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各个层次的决策机构可以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学校与系、部的权利划分上,应注重向系、部分权,激发广大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与变化的统一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结构普遍稳定有余而变化不足。高职院校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环境,从资源的获取到向社会输出人才、科技成果和服务等方面,需要与社会发生多种直接交往。因此管理结构要适当变化,以变应变,管理结构要适应各种办学模式。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高职院校存在着学术与行政权力的二元化,这两种权力体现于管理结构之中。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结构基本上是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统一,行政与学术不分,行政决策往往决定学术方向。但以教授为核心的学术权力也占有重要地位,并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日益加强的趋势。此外,还存在党群权力,所以应尽快实现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同构”性与弹性的统一要求高职院校与外部制度环境“同构”,目的是达到与制度环境的融合,获得社会合法性与组织赖以生存的资源。高职院校在设置管理机构时应以“同构”性适应制度环境,但“同构”不是完全相同,也要体现弹性,可以设置多功能的部门,灵活应对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实现效率与合法性的统一。创新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模式效率机制在管理机构设置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高职院校效率不高的管理结构模式本质上都是“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管理幅度小,层次多,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横向联系,对市场变化反应慢。构建高职院校管理结构,应该对传统的层级结构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化改造,以网络结构补充层级结构,而不是完全取代,即应建立高职院校网络化的层级组织结构。管理结构的层级可以支持高职院校办学的有序性,网络则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社会适应性。高职院校管理结构主框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技术层次、管理层次和制度层次。技术层次与学术活动有关,指学院中的系、专业和课程计划等;管理层次和制度层次包括所有的行政机构和党群机构。行政机构与党群机构也叫管理机构,属于辅助和协调机构,职能是调动社会和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学术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专业服务与咨询。高职院校管理结构主框架如图1所示,作用是保持学院在重大问题、重大决策以及发展战略方向上的稳定性、集权性和一元性,但不具备较强的灵活性。管理结构中各组织之间的关系管理结构仅有主框架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主框架下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各组织之间的联系,采用“松散联结”,保持纵向和横向的交互性,形成变化的、分权的、多元的关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之间的牵制较小,每一个组织可以相互独立地做出反应,以适应内外环境。1.科研组织。传统模式是科研管理集中于学校高层,制约了研究单位的活力。科研管理最有力的、运行最有效的组织是课题组,应由课题组负责人管理调配人、财、物,学校和系、研究所一般只做促进、桥梁与调控的工作。科研组织要求采取网状结构,如图2所示,其特点是:(1)面向问题,不以学科命名,其名称可以是实验室、项目、协作组、论坛等;(2)灵活多样,大小不一,不依附于传统的院、系组织;(3)人员来自于不同系部。这种组织不断生长和消亡,动态维持着一定的数量,能确保高职院校加快新陈代谢,保持生机。以项目为基础的科研组织的优点是:(1)基层的活力与柔性加大,有利于专业交叉和创新,适应社会岗位需求和科技的发展;(2)打破层级制的学术官僚治理结构,有利于发扬学术民主;(3)可为教学创新与自由选择专业发展方向提供条件。2.教学组织。高职院校教学组织要求采取块状结构,按照系和学院划分,如图3所示,系为办学主体,院、处室做宏观管理工作。同时,教学组织活动还受党群机构、企业基地、合作单位、科研组织以及政府教育部门的影响,如科研组织的成果可以支撑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水平。3.行政组织。高职院校行政组织要求采取树状结构,如图4所示。行政组织虽然也要求适时变化,但变化较慢,生命周期较长,导致管理结构改革与创新的困难,因此行政组织必须能够容纳组织的异构与变迁。4.党群机构。高职院校党群机构的工作重点应由直接参与管理具体事务转移到监督学校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上,其制度层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党群机构人员在全体管理人员中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确保党群机构与行政机构和谐相处,可以考验管理结构设置的艺术性,党政合署办公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党群机构与行政机构工作各有侧重、互相支撑,可以协调合法性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管理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除上述四个方面外,其他如后勤组织结构等也存在创新问题。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结构应采取开放式结构,既要满足内部功能的需要,又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要积极采取信息网络技术,改革我国高职院校传统的层级管理结构,构建开放式、网络化的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