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谈PLC实训课教学.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PLC实训课教学.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PLC实训课教学.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PLC实训课教学.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谈PLC实训课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谈PLC实训课教学【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文章从提问技能的类型、运用原则和实施要点三个方面论述了历史课堂中的提问技能。【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问技能;智力开发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它被应用于教学教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这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比较高的智力技能,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对提问技能的要求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提问技能的类型提问技能可以依据所提问题的方式分为不同类型,这里依据提问的概念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征则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回忆型:包括对历史事实、概念、理论等的回忆,要求学生对已学过的具体知识再现和再认。“人的记忆像鸟舍,而回忆就像从鸟舍中捕捉出这只鸟进行检查一样。”简单的回忆型提问往往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没有表达思想的机会,因而,教师不可把课堂提问局限在这一层次上。但这种提问对于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却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用在导入新课、复习课或对某一问题的论证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概念或史实等,为学习新的知识提供材料和思维基础。(二)理解型:要求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内化处理之后,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是教师改变已知信息形式或结构进行提问,学生“对已储存的信息或结构重新进行译码变换”,而不是回忆型的简单复述。这类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洞察和掌握知识本质特征的能力,而且还能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便于教师做出形成性评价。一般来说,理解型提问是用来检查近期课堂上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多用于某个历史概念讲解之后或课程结束之时。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因而是较高层次的提问。如“为什么肯定元朝统一中国的积极意义,同时又赞扬文天祥抗元斗争的精神呢?”、“慕尼黑协定是英、法、德、意四国签订的协定,是公开的,为什么说是阴谋呢?”这类问题,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讨论争辩,归纳总结,都会使其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三)应用型:即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它要求学生将已内化的知识信息再外化,通过信息反馈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较高层次的认知提问,它不仅要求学生将已知信息进行归类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加工整理,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目的。(四)分析型: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这类提问又分为分析史实的构成要素、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论分析三种类型。如“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16世纪的尼德兰也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没能首先进行一场工业革命?”这种提问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五)综合型:这类提问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种提问,学生需要在脑海中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能刺激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适合于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如“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哪些特点?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具有这些特点的原因。”学生必须对有关知识迅速进行整理加工,运用所学知识敏捷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六)评价型:在分析提问或综合提问后,无论答案怎样出色,都应要求学生分析其理由是否充分,表述是否正确,对答案进行分析,评价其价值。杜威认为,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判断和综合判断的理由,这样做会使他们回答问题时的理由十分明晰。因此,对评价型提问的回答也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进行这种提问前,必须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思想观念,或者给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其评价的依据。最常用的评价型提问是要求学生答出对有争议问题的看法、评价他人观点、判定历史价值等。如“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开始质量不会太高,教师必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及时通过“为什么”、“还有其他原因吗?”、“哪个同学还有什么补充”之类的探询,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促使他们多角度地认识和分析问题、评价事件。二、提问技能运用的原则(一)有效性:“提问要有一定的目的,不能为设疑而设疑。”提一些简单的、随口可答的问题,则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应注意避免。另外,教师对问题的答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即使是发散性的问题,答案的范围也应在预料之中;答案的不确定,将造成启而不发或答非所问的现象,这样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因为只有能启发和激励学生思维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为此,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做出“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具体提问方案,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随着历史知识的展现,积极思考,掌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析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和逻辑过程,使学生问有所思,思有所得。(二)准确性: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从学习内容的重点出发,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问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过于浅显的问题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随声附和的回答反映不出思维的深度;过于深奥的问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培养高度进行适度而恰当的设问,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即在“跳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上,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三是要抓住知识的逻辑关系,提问题应环环相扣,明确简练,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歧路亡羊,留有三岔路口。(三)层次性:提问的深度来自问题层次的高低。历史事实、概念等的回忆,形成联系类的问题等属于低层次的认知问题,其特征在于问题答案的信息形式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范围;而综合理解、分析应用、概括评价类的问题属于高层次的认知问题,其特征是问题解答必须通过比较、归纳、扩展、概括、重组或评价等方法,改变已知信息的形式或组织结构,通过高级认识思维方可得出。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有梯度的设问,分别由好中差学生回答,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四)整体性: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不能先点名后提问,也不能按一定次序轮流提问或只向少数学生提问,那样常使被点名者如临大敌,全力应答。其他学生则因与己无关而袖手旁观,达不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的效果;提问时态度要亲切慈祥,以消除其紧张心理;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和提问及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对答对者要鼓励;有创见者要赞扬;要善于运用夸张的语气和鼓励性言辞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提问技能的实施要点(一)提问设疑要“巧”。设疑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引导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实质。提问的内容应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契机,应选择最佳的切入点。如: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惑之处、事件的比较、规律的探索、思维的转折点、知识的引申、触发联想处、发展创造性思维处等等。(二)提问要有启发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要有使学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以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首先提问的语言要带有启发性,如“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就可改为“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前者属复习性提问,只要死记硬背便可作答,缺乏启发性;后者则可诱导学生思维,带有启发性。其次问题内容本身要有启发性。一是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大单元、多章节中联想,经过深刻思索才能整理出来的问题;或是教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展示结论的问题。二是能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便于唤起各种知识的联系,即能使思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历史知识的纵横方向之间、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往复运动,进行联系分析、归纳对比、得出结论。三要有两个以上的思维层次,缺乏逻辑层次的问题不能触发思维的兴奋点,更不足以训练思维能力。再次,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强调学生说明、理解、分析的方法。如,学生答完题后,教师提问其解释的方法及思路过程,培养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三)要给学生思考时间。提问后适当的停顿,便于学生思考,学生答完后再稍停数秒,又可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几秒钟的等待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四)反应要“活”。教师在课堂上应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对学生的回答,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对错与否,尤其要分析错误答案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从而做出明确的回答。或肯定、或否定、或引导、或追问。恰当的反应,可强化提问的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深层次思考,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出灵活多样的问题,同一个问题,因学生素质差异,在不同班级的提问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总之,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确立,我们已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作为教育教学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