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济论文-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形势分析.doc_第1页
行业经济论文-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形势分析.doc_第2页
行业经济论文-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形势分析.doc_第3页
行业经济论文-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形势分析.doc_第4页
行业经济论文-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形势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经济论文-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形势分析内容提要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中国所遭受的冲击首当其冲是对外贸易,尤其是纺织业产品出口和进口出现了双下滑,企业生产和经营困难。从产业控制力、竞争力、成长性、发展环境等角度,本文全面分析和评估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安全形势,并提出维护中国纺织业产业安全的政策措施与建议。关键词产业安全竞争力贸易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GB-T-4754(2002)的分类,中国纺织业是指制造业的第17大类,即对棉、化纤纺织、麻纺织、毛纺织、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以及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除了特别说明外,本文中的纺织业是以此来界定的。一、中国纺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中国纺织业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表1显示,2003-2008年前11月期间,中国纺织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呈现增加态势,从496.3万人增加到614.6万人,纺织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基本稳定在9以上。除2008年外,纺织业在中国制造业30个大类中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保持第一位,2008年退居第二位。(二)中国纺织业在制造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03-2008年期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中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加到21272.5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基本稳定在5以上;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05年、2006年、2007年,规模以上纺织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同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66、5.47、5.23,分别位居制造业30个大类的第六位、第六位、第七位;2003-2008年前11月期间,纺织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加到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基本超过5;2003-2008年前11月期间,纺织业的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加到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之间(见表1)。可以看出,纺织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中国纺织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经济全球化2001年末,中国成为WTO成员。一方面,中国取消和降低包括纺织品等进口产品的关税,削减许可证、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另一方面,中国贸易伙伴实施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削减了纺织品的配额等非关税壁垒,大大降低了中国纺织品的市场准入门槛。但是,2005年以来,美国、欧盟要求中国实施纺织产品配额措施。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等方面政策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考虑国际因素,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发展方式转变首先,纺织原料依赖于可耕地资源的中国纺织业发展时刻受到可耕地资源的约束。其次,中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上升。2005-2007年中国纺织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是10597元年、11964元年、13866元年,2006年、2007年分别增长12.9、15.9。不仅如此,这些职工平均工资没有包括中国职工的有关保险、失业救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来,中国企业的拖欠工资、雇佣未成年人等违规行为大大受到遏止,进一步增加了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为此,中国政府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环境保护等。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三、中国纺织业的产业控制力分析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关统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数据,2003年至2008年前11个月期间,中国纺织业的内资比例相对稳定,基本处在75-78之间,从77.15变化到77.30;出口依存度相对稳定,处在23-32之间,从31.67下降到23.75;进口依存度持续下降,从15.72下降到5.54;外资依存度持续下降,从25.54下降到8.12(见表2)。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纺织业的产业控制力总体较强。四、中国纺织业的产业竞争力分析(一)工业增加值率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3-2007年期间,规模以上中国纺织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从24.68增加到26.23,尽管低于全国总体水平,但是呈现逐年增加态势(见表3),则说明中国纺织业的绩效竞争力在逐步提高。(二)市场集中度偏低且稳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3年至2008年前11个月,纺织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偏低且较为稳定,基本处在6-8之间,基本呈现增加态势(见表3),则说明中国纺织业在国内市场没有出现垄断现象。(三)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呈现较大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3-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业申请专利数量从3311件增加到6344件,年均增长13.89,低于全国16.65的平均水平,专利授权数量从1604件增加到3744件,年均增长18.47,高于全国15.5的平均水平;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专利申请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7逐年下降到1.51,中国纺织业专利授权数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51增加到1.72(见表4)。(四)不同性质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不同根据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的数据,2004年中国纺织业R&D人员为24083人,占全国制造业的3.32;中国纺织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15007人,占全国制造业的3.06;中国纺织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科学家和工程师8033人,占全国制造业的2.24;中国纺织业R&D项目数为1327项,占全国制造业的2.74;中国纺织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295876万元,占全国制造业的2.84。图1显示,中国纺织业的内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与全国纺织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基本一致,而纺织业的港澳台投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纺织业的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五)国际竞争力较强且稳定根据海关统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2003-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33.65持续提高到62.02(见表3)。这说明,中国纺织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WTO定义纺织产品是指SITC65,因此根据WTO的分类及其统计数据,我们计算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纺织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1995-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产品的RCA值都超过2.5,韩国纺织产品的RCA值虽然超过1.5,但是从3.34下降到1.64(见图2)。这些结果显示,中国纺织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较强,而且明显提高。(六)国际分工地位有待加强根据海关统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2003-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IT)从0.664逐年下降到0.38(见图4),则说明从倾向水平分工逐步转向垂直分工,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加强。同一时期内,中国纺织产品与欧盟的IIT值从0.302逐年下降到0.231,中国纺织产品与美国的IIT值维持在0.11-0.16之间,中国纺织产品与东盟的IIT值从0.383逐年下降到0.198,中国纺织产品与中国香港的IIT值从0.324逐年下降到0.207,中国纺织产品与中国台湾的IIT值维持在0.06-0.15之间,而中国纺织产品与日本的IIT值维持在0.86-0.98之间,中国纺织产品与韩国的IIT值从0.682逐年增加到0.996(见图3)。这说明,中国纺织业产品与周边的日本、韩国贸易伙伴呈现较强的水平分工,产业内贸易倾向性强,而与东盟、印度、美国、欧盟贸易伙伴的纺织品国际分工中更倾向于垂直分工,特别与中国台湾的垂直分工更加明显,呈现上下游之间关系,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倾向性强。因此,中国纺织业的产业竞争力较强,但是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和研发投入。中国纺织业的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占全国制造业的比重较低,没有超过2,研发投入水平也不理想,国际分工中没有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五、纺织业的产业成长性分析(一)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波动2003年至2008年前11月期间,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基本超过20,只有2008年前11月低于15;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资产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4以上,只有2008年前11月资产增长率为9.71;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利润增长率基本在28以上,只有2008年前11月低于10;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全部从业人员增长率基本在3以上,只有2008年前11月出现下降1.83,2005年以后出现下降态势(见表5)。但是,中国纺织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2003-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于60。二是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企业亏损面基本在15以上,没有明显的改善。三是同一期间,中国纺织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呈现增加态势,2008年达到61.15(见表5)。(二)全员劳动生产率小幅增加2003-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38198元人年提高到78465元,年均增长15.49,略高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15.27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此外,中国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比例稳定在52,呈现小幅度增加。(三)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进口以加工贸易为主表6显示,2003-2008年期间,中国纺织业产品出口的加工贸易比例从27.29下降到21.47,进口的加工贸易比例从89.88下降到81.80,进出口的加工贸易比例从48.06下降到32.93;出口的一般贸易比例从71.24变化到74.06,进口的一般贸易比例从8.03增加到14.95,进出口的一般贸易比例从50.27上升到62.84。总体上,纺织产品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进口以加工贸易为主,进出口的一般贸易比例要高于加工贸易的比例2.21-29.91个百分点,并且逐年呈现增加态势。(四)进口市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中国纺织业产品对外贸易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其次是欧洲。2003-2008年期间,亚洲市场的进出口份额、出口份额、进口份额分别超过58、50、85,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增长率出现波动,也基本呈现下降态势;相反,欧洲市场的进出口份额、出口份额、进口份额分别超过13、4、10,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增长率也大幅高于亚洲市场增长率(见表7)。中国纺织业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等,其中香港、日本市场份额出现逐年下降态势,东盟市场份额出现逐年增加态势;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东盟、香港、欧盟等,其中香港、韩国市场份额出现逐年下降态势,欧盟、东盟、美国市场份额逐年增加,日本时常份额保持较为稳定态势;总体来看,进出口市场中,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美国份额基本呈现增长态势,而香港、日本、韩国市场份额呈现逐步下降态势(见表8)。(五)贸易增值率持续增加根据前面分析,纺织业产品的加工贸易比重低,一般贸易比重高。2003-2008年期间,与加工贸易差额呈现贸易逆差相比,纺织业产品的一般贸易持续呈现贸易顺差,从195.47亿美元增加到502.25亿美元,占纺织产品贸易顺差的比重从135.89变化到95.61,一般贸易增值率维持在96以上,贸易增值率出现逐年增加态势,从50.35增加到76.56(见表9)。可以看出,中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增长率、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全部从业人员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在一个正常合理的范围内,贸易增值率明显提高。对外贸易主要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过度集中于亚洲市场的状况进一步改善。总体来看,中国纺织业的产业成长性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六、纺织业的产业发展环境分析(一)国际贸易摩擦加剧长期以来,中国成为遭受国外贸易救济(主要是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纺织品是中国遭受国外贸易救济的主要产品之一。根据WTO分类,1995-2007年期间,中国纺织品累计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数量和实施数量分别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