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论从外部就其形式抑或从内部就其本质来说,都具有彻底性和严整性,它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强大的生命力、科学的内在魅力和永恒的历史价值就直接取决于此。然而,自创立那一天始,马克思主义哲学却无数次地受到来自不同视域对之进行的肢解性诠释,致使它在实际遭遇中一直呈现为破缺状态。即便在当代我国的哲学论坛上,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做法还花样翻新地不断涌现着。究其根本,实际上都是这样那样地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本性与时代表现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种变相地、巧妙地消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质性话语。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及其历史展现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是马克思的对手也承认的,”1P52而且正是由于它“完整而严密”,才给我们提供了战胜一切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的世界观”2。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严整性是固步自封的、僵化封闭的,还是永恒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对此,应从两方面回答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不是固定的、自足的,而是在实践中完成的,是在与时代的互动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推动原则和建构原则”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品格的内在要求。因为,它只有扎根于社会实践,不断地倾听来自时代和实践的呼声,并自觉的转化为改造现实的力量、接受实践的检验、汲取实践的智慧,才能不断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也“远不是完备的”3P642体系,那种“包罗万象、最终完成”的体系是与“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4”。作为反映在“思想中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显现出来的;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性和一元性,也是通过与时代的互动并在这种互动中建构中恰当的时代表现形式而得以表征和确定的。可见,它的严整性既凝聚了原创者及其同时代战友、学生们的心血和成果,也凝聚了以后历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者、发展者及其战友和学生们的辛勤劳动成果,更凝聚了当代中国三代领导集体的突出贡献。从马恩的原理初创到列宁的重大发展而形成的列宁主义阶段,从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