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指导意义.pdf_第1页
钱乙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指导意义.pdf_第2页
钱乙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指导意义.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钱乙,字仲阳,约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是历史上著名的儿科大家。他的学生阎季忠搜集其生前论述、方剂而写成的小儿药证直诀,较全面地叙述了钱乙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五脏辨证的贡献及其对小儿常见疾病的辨治方法,对我国儿科学术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并对现代中医儿科学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生理病理方面灵枢逆顺肥瘦篇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提出:“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易实。”钱乙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小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此时脏腑“始全”但犹是“全而未壮”,因此,“脏腑柔弱”、“血气未充”是小儿的生理特点。由于小儿脏腑娇弱,形气未充,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易于发病且传变迅速。在发病过程中,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所谓“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而正气易虚,实证也往往可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出现虚实并见错综复杂的证候。“易寒易热”是说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血气未实”,即易呈阴伤阳亢,表现热的证候;又容易阳衰虚脱,而出现阴寒之证。如肺炎喘嗽病机主要是肺气闭阻,痰热为主要病理产物。肺气闭阻则气血淤滞、心失所养,造成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出现面色苍白、唇周发绀、胸闷气急、皮肤花纹,严重者大汗淋漓、面色苍灰等阳气暴脱危象。若痰热炽盛,热从火化,内陷厥阴,逆传心包,引动肝风,则可见神昏谵语、抽风不已。病重体弱,正虚邪恋,常致病情缠绵不愈。由上可以看出,钱乙认识到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生理、病理,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而且年龄越小,差别越大,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小儿看成是大人的缩影。直至今日,我们仍然遵循钱乙提出的“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并指导着临床实践。在诊断方面钱乙首先把五脏辨证的方法运用于儿科临床,并有一定的发挥。他以五脏为基础,以证候为依据,以虚实寒热为论治的准则。其中把“风、惊、困、喘、虚”归纳为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证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谓切合儿科疾病特点的辨证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钱乙论述到:“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脾主困,实则困睡,多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由上可见,钱乙既以脏腑辨证为小儿疾病的诊断主要方法,又以小儿的临床表现为主要依钱乙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指导意义张振尊,张恒东(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摘要:总结了钱乙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五脏辨证及小儿常见疾病的辨治方法方面的论述。其提出的“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观点,至今还指导着我们的临床;首先把五脏辨证的方法运用于儿科临床,并有一定的发挥,直至现代这些诊断手段也富有实际意义,使临证时有章可寻,有法可依;用药讲究柔润,轻巧灵动,善用成药,对现代儿科疾病的治疗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中病即止、顾护脾胃功能、先证而治、加强剂型改革等,均指导着现代中医儿科临床实践。关键词:钱乙;学术思想;现代中医儿科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振尊(!+#()),男,助教,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儿科临床与教学工作。第卷第$期中医儿科杂志-./01.0$%(年,月!#$%&()&*+,-(*.2340%(第卷第$期中医儿科杂志-./01.0$%(年,月!#$%&()&*+,-(*.2340%(+据来区分虚实寒热、病位所在,这种思想无疑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富有指导意义。钱乙归纳出儿科病证六种常见脉象:“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还提出了“面上证”和“目内证”。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临证时可根据某部位的色泽变化知某脏病证而随证治之。并且根据目色、光彩诊断五脏虚实寒热,“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热,青者肝热,浅淡者虚,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小儿肌肤嫩薄,反应灵敏,一旦患病,内在的病理变化必然比成人更明显地反映在体表,使神、色、形、态等发生异常变化,加以望诊少受条件约束,可在自然状况下观察患儿的神色形态,反映的病情较为客观。从小儿药证直诀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钱乙已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总结,使我们临证时有章可寻,有法可依。!在治疗方面小儿“稚阴稚阳”,体属“纯阳”,钱乙用药也讲究柔润,轻巧灵动。如著名的六味地黄丸,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附之温燥,而存六味之柔润,变温阳之剂为养阴之方,适合小儿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再如泻白散、导赤散皆以甘寒柔润之品组方,并且注意到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用药力戒呆补峻攻。泻白散中有桑白皮、地骨皮泻肺中伏火以达平喘之功,而地骨皮质润可养阴,用炙甘草生津益肺,合粳米养胃和中,四味均为平和之药。导赤散中生地黄性凉质润、清心凉血滋阴;木通、竹叶相合清心降火,导热从小便而去;甘草梢清热通淋、调和诸药。清中有养,苦泄之余不忘扶正。钱乙指出:“小儿脏腑柔弱,不可痛击。”如小儿肺虚,唇色白,气急喘促,理当补肺阴,然肺为娇脏,尤不宜呆补,故钱乙以阿胶养阴补肺,粳米、甘草培土生金,而用马兜铃、牛蒡子化痰宣肺。这就是著名的阿胶散,是补中有泻、泻中寓补的典范。小儿“脾常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之枢纽。钱乙用药处方处处顾及脾胃之升降功能,治脾病注重升举清阳,治胃病重视降其逆气。如著名的方剂七味白术散,选用四君子汤健脾,葛根升举清阳,藿香、木香悦脾,振奋脾胃气机,而避免了对于脾虚吐泻频发仅用四君子健脾难以取效的缺点,而使下陷之脾阳得升,中气得复,则诸症可愈。由此可见,钱乙灵活变通,以上六味地黄丸、七味白术散皆由古方加减而成,反映了钱乙师古而不泥古,于继承中而又有创新的精神,并且善用成药。这些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在临床诊治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提高临床诊治效果。()小儿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在治疗时,处方要轻巧灵活。要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病情轻重及脏腑功能,灵活运用,不宜呆滞,不可重浊,不得妄加攻伐。对于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峻下、毒烈之品,均当慎用,即便有是证而用是药也应中病即止或衰其大半而止,不可过剂,以免耗伤小儿正气。如同温病条辨解儿难中特别提出的:“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稍不对证则莫知其乡,捕风捉影,转救转剧,转去转远。”(#)小儿的生长发育全靠后天脾胃化生精微之气以充养,疾病的恢复赖脾胃健运生化,先天不足的小儿也要靠后天来调补。因此患病后注重调理脾胃是儿科的重要治则。儿科医师应十分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处处顾及脾胃之气,切勿使之损伤。如小儿肺系疾患,应处处顾及恢复脾胃功能,以防土不生金,而加重了肺系疾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补其不足、培补脾肾是该病的治疗原则,或温或补,或养心柔肝,均不离健脾助运。在处方遣药时注意顾护脾胃,补而不滞,补不碍胃,不可一味重用滋腻之品。(!)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故应见微知著,先证而治,挫病势于萌芽之时,挽病机于欲成未成之际。如肺炎喘嗽,口唇发绀时,及时运用活血化瘀之品,可有效防止心阳暴脱的发生。($)小儿内治给药十分困难,尤其传统中药,故应加强剂型改革,又不失中医特色。综前所述,钱乙继承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中的学术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他不仅指出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确立了五脏病证纲领,而且还化裁和创制了众多的儿科方剂,为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代第#卷第!期中医儿科杂志%&(#)&(!#*+年,月!#$%&()&*+,-(*.-./(#*+第#卷第!期中医儿科杂志%&(#)&(!#*+年,月!#$%&()&*+,-(*.-./(#*+*宋濂评价钱乙说:“世以婴孺医目之,何其知乙之浅哉。”四库全书目录撮要说:“小儿经方,千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实非过誉。故我们学习古人,要善于总结并从中找出对我们有指导作用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使中医药在临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0#1-$-2*-3#4#0*&%#-)*+5#3$)1$(/*+!67!#$%!&$($,!#$%)&$%*+$%,-#$.(/+00&%&+12/3456777748#$+(4/9$#:89/)1():;(9#$?9.0&#=$9$%9$&AB.9+0+%B#$*A#C+0+%B+1C90*=&$4&*9#0&C9C+1&19D&9$&=$#0+=%#$.#$*=&#&$+1&*9.&#.&+1C90*=&$E)9.D9&FA+9$#G+(C90*=&$#“&9$&=$#0+=%#$.+1&G+*B#=&$*&=,#$*C+9$%+$#*9.&#.&F900G&C+9#$?9E)9.0&#=$9$%D9&FA+9$#.1#=J=&#C9$%A=#C9C#0.9%$919C#$C&9$I#&*9#=9C.E9#$?9#*#K&$9$+C+$.9*&=#9+$%&$0&#$*.+F&$&#AA09&*&2=#*99+$#0/9$&.&3&*9C9$&.E)&F#.%+*#(.9$%&*9C9$�=&#*BA=&A#=&*GB#A#=#CBE2&.&9$.A9=&(.#2/3#.+*&D&0+A1+00+F9$%A=+A&=F#BE2&+=9&.A9+$+(#$F&(.=&#*9.&#.&C+=&C0B,+(%+=&$&F&.A0&$1($C9+$+1&C90*#$*#D&+=&#*9.&#.&G&1+=&9C#$%&*EL�.+.=&$%&$=&1+=9$&BA&+1&A#=#C&(9C#0A=&A#=#9+$E;#9#$?9M0&#=$9$%M+=*&$I#&*9#=9C.+12/3中医儿科杂志征稿启事为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特色、探讨中医儿科学前沿理论、加强中医儿科学学术交流、提高中医儿科学科研水平,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中医学院主办的中医儿科杂志已于N77O年P月创刊。中医儿科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儿科杂志。本刊主要报道儿科学术的研究动态,研究信息,典籍整理,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专家学术思想研究,中西医结合研究儿科理论的成果,国外中医儿科研究动态及港、澳、台中医儿科学术研究交流信息等,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凡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各级科研课题论文,一经审查合格即优先发表,且稿酬从优。文稿请注明作者单位和单位所在地区邮政编码,并附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不写)、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临床报道和科研项目文稿,均请附单位证明或加盖公章,以负责其内容的核实和保密审查。属基金项目或科研项目论文,请在文稿篇首下方注明项目来源和编号。投稿同时请提交稿件的软盘。也可直接从网上投稿,QJ#90RB&SC9$#T+(=$#0E$&EC$来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