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讲义带习题答案_第1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讲义带习题答案_第2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讲义带习题答案_第3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讲义带习题答案_第4页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讲义带习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会 会计 注册会计师考试 会计笔记 (带习题答案) 目录 前 言 . 5 1.1.1 会计的概念和会计的作用 . 5 1.2.1 会计核算 的基本前提 . 6 1.3.1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 8 1.4.1 会计要素 . 11 货币资金 . 17 2.1.1 现金 . 17 2.1.2 银行存款 . 19 2.1.3 其他货币资金 . 21 2.1.4 货币资金控制 . 23 2.2.1 应收票据 . 23 2.2.2 应收账款 . 28 2.2.3 预付账款 . 32 2.2.4 其他应收款 . 32 存 货 . 34 3.1.1 存货的确认 . 35 3.2.1 存货的计量 . 38 3.3.1 存货的记录和报告 . 51 投 资 . 59 4.1.1 短期投资的确认 . 60 4.1.2 短期投资的计量 . 61 4.2.1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 . 65 4.2.2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 . 67 4.2.3.1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 . 69 4.2.3.2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 72 4.2.3.3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 的转换 . 78 4.3.1 长期债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 86 4.3.2 长期债权投资的记录 . 89 无 形 资 产 . 91 6.1.1 无形资产的确认 . 91 6.2.1 无形资产的计量 . 94 6.3.1 无形资产的记录 . 99 6.4.1 其他资产 . 100 负 债 . 102 7.1.1 应交税金 . 102 7.1.2 其他流动负债 . 112 7.2.1 长期负债 . 116 所有者权益 . 121 8.1.1 实收资本 . 121 8.2.1 资本公积 . 124 收入 . 134 9.2.1 费用 . 147 9.3.1 利润 . 149 财务会计报告 . 152 10.1.1 资产负债表 . 153 10.1.2 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 155 10.1.3 现金流量表 . 156 10.2.1 会计报表附注 . 184 所得税会计 . 187 11.1.1 所得税会计概述 . 187 11.2.1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 190 外币业务 . 200 12.1.1 外币业务会计处理 . 200 12.2.1 外币报表折算 . 205 借款费用 . 208 13.1.1 借款费用概述 . 208 13.2.1 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 213 或有事项 . 218 14.1.1 或有事项的确认 . 218 14.2.1 或有事项的计量 . 224 14.3.1 或有事项的披露 . 225 债务重组 . 228 16.1.1 债务重组概述 . 228 16.2.1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 . 229 非货币性交易 . 239 17.1.1 非货币性交易概述 . 239 17.2.1 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 . 241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 251 18.1.1 会计政策变更 . 251 18.2.1 会计估计变更 . 263 18.3.1 会计差错更正 . 264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 266 19.1.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 266 19.2.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 269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 274 20.1.1 关联方关系及其披露 . 274 20.2.1 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 . 279 商品期货业务 . 286 21.1.1 商品期货业务概述 . 286 21.2.1 商品期货业务的会计处理 . 286 合并会计报表 . 292 22.1.1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 . 293 22.2.1 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 . 295 分部报告 . 316 23.1.1 分部报告概述 . 316 23.2.1 分部的确定 . 317 24.3.1 分部会计信息的披露 . 318 中期财务报告 . 321 24.1.1 中期财务报告概述 . 321 24.2.1 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 321 前 言 1.1.1 会计的概念和会计的作用 学习每门课程总是要从课程概念学起,虽然我们可以断定这些内容在考试中决不会出现。但是,适当地掌握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可以提高对课程的认识,并有助于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本知识点,考生应主要了解会计的概念和会计的作用。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概念中,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会计的定义,二是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职能 在会计定义里,包含了会计的两个职能: 1、 “ 反映 ” ,反映的内容是财务 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 “ 监督 ” ,监督的内容是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 在理论上,会计有两职能论,即反映和监督;也有三职能论,即反映、监督和参与经营决策。教材采用了两职能论。 二、会计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会计核算实质上是“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的循环。虽然会计人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是扑在编制会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上,但作为外来人看来,对他们有用的只是会计报表,因为会计报表上集中了其想知晓的会计信息,至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大概只有审计人员比较关心。 由此看来,会计的目标可以简单地概括成“提供 会计信息”,其包含了“为什么提供会计信息、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怎样的会计信息”等相关问题。而作为会计的作用,即阐述了其“向谁提供会计信息”的问题。 会计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向企业外部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二)向经济责任考核工作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向企业内部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 比如,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其会计报表需要提供给银行(企业外部的债权人)、董事会(经济责任考核部门)和总经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 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会计的作用,体现了下述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A,客观性 B,重要性 C,相关性 D,明晰性 答案: C 解析:会计的三个方面的作用,表明了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要满足相关使用者需要,符合相关性原则。 1.2.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叫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脱离了会计核算的 基本前提,我们的会计工作就无法开展,所有经济事项也就丧失了会计处理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货币计量和会计分期。 一、会计主体 (一)会计主体的概念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的载体,其主要作用是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缺乏了会计主体,会计工作也就没有了服务对象。明确会计主体的目的有: 1、划定经济业务空间范围。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不能把其他企业的收入作为自己的 收入,不能把其他企业的费用拿来报销。 2、把握会计处理立场。 明确会计主体,使企业面对经济事项,知晓自己是旁观者,还是参与者。如果是参与者,企业应如何选择处理立场。比如一个投资事项,企业只有明确自己是投资企业还是被投资企业,才好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3、区分会计主体和所有者的经济活动。 虽然企业归投资者所有,净利润最终也要分给投资者,但决不能因此可以在企业中,报销投资者的个人花销。 (二)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法律主体是法律上承认的可以独立承担义务和 享受权利的个体,也可以称为法人。从概念上讲,会计主体的内涵要广,即会计主体包容法律主体。 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内部销售部门和车间,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但它们不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一)持续经营概念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持续经营是企业选择会计原则、核算方法的前提条件。正因为假设持续经营,企业才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否则就应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正因为假设持续经营,企业才可以按照预计使用年限来计提折旧,否则就应准备处理资产变现清算。 (二)特殊问题 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不适用于破产清算会计。 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 三、会计分期 (一 )会计分期概念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又称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正是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 本期和其他期间的区别,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准,产生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二)会计分期方法 1、会计年度和会计中期。 为了和计划年度、财政年度一致,我国会计期间以公历日历年度( 1月 1日至 12 月 31日)作为会计年度,具体再划分半年度、季度、月度。 对于半年度、季度、月度,均称为“中期”。 “中期”的概念有一个观念的更新过程。传统思维认为中期就是半年度,即 6月 30 日。 但是, 2000年12 月 29 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第七条规定: “ 半年度、季度、月度均为 会计中期 ” ; 2001年 11 月 2 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中期财务报告规定: “ 中期,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 。 这样,原来意义上的中期就成为现在“中期”概念中的“半年度”。 在教材和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带息票据中期计息”的概念。带息票据的计息时间,一般与会计期间相联系,由企业自行掌握,根据具体情况按年、半年度、季度、月份计息。“中期计息”是一种习惯说法,一般是指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期末。 2、会计分期可以以一年为标准,也可以采用其他标准。 会计期间是人为划分的结果,为了核算方便,通常 以“ 1年或长于 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 ” 为一个会计期间。 “ 1 年或长于 1 年的一个营业周期 ” 的实质含义是,如果企业营业周期短于或等于 1 年,划分标准为 1年;如果企业营业周期长于 1 年,划分标准可以是一个营业周期。 相应地,对于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其划分依据和会计期间的划分依据相一致,即应视具体情况,可以以“ 1年 ” 作为划分标准,也可以以 “1 个营业周期 ” 作为划分标准。 四、货币计量 (一)货币计量概念 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计量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货币 计量以币值稳定为条件,恶性通货膨胀对货币计量这一前提提出了挑战。 (二)我国对货币计量的要求 我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外商投资企业可以选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进行核算,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三)非货币指标 企业会计核算应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但为了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性,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性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 非货币性指标是不以货币计量的指标。这类指标可以弥补货币计量所无法涉及的一些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重要信息 ,因为企业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货币来度量。例如净利润、资产总额、流动比率就是货币指标,但材料耗用率、职工学历结构、小时产出率等通常是难以用货币来衡量的,可是这类指标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往往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需要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 历年试题 单项选择题( 1999 ) 导致权责发生制的产生,以及预提、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基本前提或原则是()。 A,谨慎性原则 B,历史成本原则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 C 解析:由于有了会计分期,产生了本期和其他期间 的区别,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准,产生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 多项选择题 一般说来,法律主体与会计主体的关系是() A,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 B,会计主体必须是法律主体 C、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D、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E、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答案: AD 解析: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的关系是: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判断题 会计期间就是会计年度,会计期间从每年的 1月 1日开始 至 12 月 31日至。 答案:错 解析:会计分期也称会计期间,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可以以一年为标准,也可以采用其他标准。 1.3.1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可以分为 3类: 1、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客观性、可比性、一贯性、相关性、及时性、明晰性。 2、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 在会计核算中,这三方面原则发挥着不同 的作用:衡量会计信息的一般原则主要评价会计处理的结果,即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主要评价会计处理过程的质量;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是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选择时的重要依据。其中“衡量会计信息的一般原则”是最终目标,其余两类原则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的保证。 需要指出的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会计实务中往往无法同时充分满足所有会计核算原则的要求。因为某些要求之间存在着相互抵触,所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就是在这些会计核算原则之中 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 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客观性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据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2、客观性包括 3个方面的要求: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验证性。 3、客观性是会计核算原则的基本原则。其余 12项原则的运用,不能违背客观性原则。 (二)可比性原则 1、可比性原则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2、例证:选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 法,按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编报财务报告。 3、可比性原则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不能过分强调可比性而忽略客观性。 4、可比性原则和一贯性原则的区别在于:可比性原则强调横向可比,一贯性原则强调纵向可比。 (三)一贯性原则 1、指企业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2、与可比性原则的区别联系:两者从总的方面来说都属于可比性要求,但可比性强调横向比较,一贯性强调纵向比较。 3、例证:企业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在报表附注中说明。 4、一贯性原则并不否认企业在必要时 适当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不能因坚持一贯性原则而违背客观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会计政策一经选定,就不能变更,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得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更会计政策就是合理的选择。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下述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 2)变更会计政策以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 (四)相关性原则 1、相关性原则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与决策相关,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要满足相关使用者需要。 2、例证 ( 1)编制内部管理报表,满足内部经营管理需要。 ( 2)会计目标包括满足企业外部、企业内部和经济责任考核三个方面的需要。 (五)及时性原则 1、会计人员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2、例证:企业要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进行确认和披露,就是为了贯彻及时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对月( 6天)、季( 15 天)、中期( 2月)、年度( 4月)的会 计报表报出时间规定也是及时性原则的体现。 (六)明晰性原则 1、指会计信息要简明易懂,便于理解和运用。 2、例证:企业的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企业的制证和记账必须依据合法、对应清楚、摘要完整;企业的会计报表应该勾稽关系平衡,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