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套.dwg
轴套.dwg

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6张图纸】【优秀】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编号:27188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4-04-09 上传人:上***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振动 实验 试验 设计 测试 系统 开发 图纸 优秀 优良
资源描述:

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

75页 18000字数+说明书+任务书+开题报告+6张CAD图纸

三角凸轮零件图.dwg

中英文摘要.doc

任务书.doc

前言.doc

大带轮.dwg

封面.doc

小带轮.dwg

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开题报告.doc

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说明书.doc

目录.doc

装配图.dwg

轴.dwg

轴套.dwg


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

目录

毕业论文任务书

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评阅老师评语

答辩会议记录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前言

1概述1

   1.1国内外振动台的现状1

   1.2振动台的发展趋势及研究主攻方向1

   1.3振动量测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主攻方向2

2总体方案设计4

3主机结构设计5

   3.1电动机的确定5

       3.1.1电动机的分类5

       3.1.2电动机的选择7

   3.2传动机构的确定7

       3.2.1传动机构的分类7

       3.2.2传动机构的选择8

       3.2.3带的选择及计算11

   3.3振动源的设计11

       3.3.1产生正玄波位移的凸轮的设计12

       3.3.2产生三角形波位移的凸轮的设计13

   3.4振动台台架的设计13

   3.5校核13

       3.5.1计算悬臂梁受的力14

       3.5.2校核顶杆的强度15

4测试系统方案设计15

   4.1测试系统的构成15

   4.2测试系统的设计步骤15

   4.3传感器的确定15

       4.3.1传感器分类17

       4.3.2传感器选择20

   4.4 A/D转换器的确定20

       4.4.1 A/D转换器的分类20

       4.4.2 A/D转换器的选择22

5测试软件开发22

   5.1 Microsoft?Visual?Basic?6.0简介22

       5.1.1 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22

   5.2设计VB应用程序的步骤25

       5.2.1设计用户界面25

       5.2.2设置属性25

       5.2.3编写代码26

       5.2.4保存和运行调试工程、生成EXE文件26

   5.3振动台性能曲线测试系统软件开发26

       5.3.1软件简介26

       5.3.2特点26

       5.3.3系统要求27

       5.3.4运行界面介绍27

6设计小结32

参考文献33

致谢34

附录35

附录一35

附录二36

附录三38

附录四45

附录五55

附录六62


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

[摘要]这篇文章介绍了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其测试系统开发。振动实验台就是用来做振动试验的一种装置。本文对振动实验台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这次所设计的机械振动实验台的整个过程都作了详细的论述。这次设计分为机械设计和测试系统开发两个部分。本次设计主要是争对教学实验的设计,所以在机械设计部分中的传动机构的设计,激振装置的设计,以及台架的设计都经过方案的筛选。最后选用悬臂梁机械振动台,其激振装置是设计了一个能产生正玄波位移的凸轮和一个能产生三角波位移的凸轮。在测试系统开发部分根据需要选择了一些先进的测试仪器,比如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以及A/D转换器,并且基于用VB语言编写程序所实现的测试软件的开发以便得到激振装置所产生的位移和速度曲线,然后得到振动台的振动规律。

[关键词]振动实验台  悬臂梁  振动测量  传感器  测试系统  程序


2总体方案设计

   下图是一般的测试框图(图1),整个测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5个基本环节。

   (1)测试对象  也称为试验模型,它是测试的主体。在工程上它通常是承受动载荷的动力结构。测试对象既可以是实际结构原型,也可以是按一定相似关系制作的比例模型。在这里选用的是实际结构原型。

   (2)激励环节  为了获得测试所需的结构振动响应,必须对结构施加一定形式的激励。按试验的要求不同,有多种激励方式和设备可供选用。在这里选用的是悬臂梁机械振动台。

   (3)测量环节  测量环节包括有传感器及配套的测量电路所组成的传感器测量系统。传感器测量系统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担当了将机械振动量转换为电信号的重任,它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败和精度。因此,在任何测试场合,首先要保证这一环节的可靠性。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频率范围,幅值量级,测量参数(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和应变等)及试验模型的条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测量系统。

   (4)分析环节  分析环节的作用是对来自传感器测量系统的原始振动信号进行波形分析,变换等处理,以给出试验所要求的结果。随着试验研究的深入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分析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与发展。用于分析的仪器,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

   (5)检测环节  测试的最后结果通过检测环节以数据和图表形式提供出来,它包括多种用于显示,记录和绘图的仪器,比如幅值和相位检测仪器,电子示波仪,光线示波仪,x-y函数记录仪,电平记录仪,数字绘图仪,打印机和用于存储分析结果的磁盘驱动器等。

内容简介:
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学生:李一芳,机械工程学院指导老师:张强,长江大学摘要这篇文章介绍了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其测试系统开发。振动实验台就是用来做振动试验的一种装置。本文对振动实验台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这次所设计的机械振动实验台的整个过程都作了详细的论述。这次设计分为机械设计和测试系统开发两个部分。本次设计主要是争对教学实验的设计,所以在机械设计部分中的传动机构的设计,激振装置的设计,以及台架的设计都经过方案的筛选。最后选用悬臂梁机械振动台,其激振装置是设计了一个能产生正玄波位移的凸轮和一个能产生三角波位移的凸轮。在测试系统开发部分根据需要选择了一些先进的测试仪器,比如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以及A/D转换器,并且基于用VB语言编写程序所实现的测试软件的开发以便得到激振装置所产生的位移和速度曲线,然后得到振动台的振动规律。关键词振动实验台 悬臂梁 振动测量 传感器 测试系统 程序The Design of The Shake Testing Table and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Student:Li Yifang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Guiding teacher : Zhang Qiang Yangtze University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the shake testing table and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The shake testing table is a kind of device that is used for doing shake testing . This article make detailed argumentation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urrent situation with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whole course of designing mechanical shake testing table . This desig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which is mechanical design and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The design is mainly design that contends for experimenting to the teaching, so the design of transmission organization , the design of device to defy shake and the design of a shelf in the machinery all pass the screening of the scheme. So in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choose some advanced testers according to the need, for example moves to spread the feeling machine and speeds to spread the feeling machine and the A/ D conversion machines and also on the basis of programming with VB which is realized the development of a testing software, in order to be arouse to flap to equip the produce to move and the speed curve, then get the vibration regulation of vibrate the pedestal. Key wordsshake testing table Hang the arm beam shake measure sensor testing system programme长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 机械011 学生姓名 李一芳 指导教师/职称 张强/副教授 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振动实验台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2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2005年3月15日2005年6 月16 日3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及原始数据(指导教师选定部分) 振动频率: 1-100Hz可调 振动波形: 正弦波,三角形波两种 实验台结构形式: 悬臂梁式 测试参数: (1)振动频率 (2)振动位移 (3)振动速度 可参照力学实验室现有实验台实物改进4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1) 总体方案设计及评价(2) 主机结构设计 (3) 系测系统方案设计(4) 测试软件开发 5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及具体要求目标:接合“机械基础”专业实验室建设,根据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设计一种简易的振动实验台架,以满足教学实验的需要。要求:(1)设计图纸: 总装配图、重要零件设计图。要求总绘图量不少于拆合A02,所有图纸均由计算机输出。设计图纸必需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2)基于VB的测试软件开发(3)设计计算说明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译文均出由计算机输出。6、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条件及上机时数要求绘图工具和计算机。上机时数 :250300机时任务书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系)主任(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 2005年 3 月 15 日 指导教师(签字) 完成任务日期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前言任何力学系统都既有震动的能力;任何机械、机构、零件及其组成部分都会产生机械振动。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机械振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振动的研究和振动测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研究与认识振动,进而控制振动与测试振动,首先必须区分振动的不同类 别,掌握表征各类振动的振动量的方法与平定指标。近代工程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技术的发展,必须对振动进行预测、采集、并实时处理在运行过程中的载荷数据的响应数据,对大型结构系统进行振动和噪声分析,对可能产生的过大振动事先加以避免或进行控制以确保安全,经济合理。因而振动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辩识、振动和噪声控制、环境预测等新分支迅速发展。人们正在战胜地震的威胁,促使振动工程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各行各业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振动测试技术作为解决工程振动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早已被人们所利用。在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科技、生产的发展,震动测试无论字理论上或应用上都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深刻变化。电子即使和传感器技术的进展,大大加强了振动测试的功能,提高另外测量的精度和速度。各种新型振动传感器的相继问世,使得过去难度较大的振动测量都得以实现。由于计算机的普遍推广应用,使得振动测量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原理的频率分析仪及其它一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多功能信号分析仪器大量涌现,从而大大加强了对振动型号的时域及频域分析功能。在这一基础上,为适应结构动力特性研究的需要,结构的振动模态参数试验分析原理及参数识别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使振动试验研究直接为动态设计及振动强度校核提供重要依据。研究振动的目的及意义在于摸清振动规律,知道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对设备的振动进行预测或进行振动控制,以保证机械设备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以提高机械设备的总体性能和总体水平. 振动试验的目的及意义在于确定所设计、制造的机器、构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承受外来振动或者自身产生的振动而不至破坏,并发挥其性能、达到预定寿命的可靠性。随着对产品,尤其是航空航天产品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作为可靠性试验关键设备的振动试验系统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振动测量的目的及意义是随着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恶震动课题要求人们去研究解决,以达到减小不利震动,利用有益振动为人类服务的目的.振动量测就是通过实测手段对振动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是振动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中常遇到的需进行振动试验的课题有:(1)测定结构在实际工作时振动水平(幅值,频率)及性状(振动特点).(2)对实际结构或模型进行振动的试验研究采用激振手段对实际结构或模型进行试验,用以测定系统的振动特性参数.如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系数以及广义质量,广义刚度等;对计算方法进行考核验证;模型试验可以用来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有时通过振动测量还可以修正理论上无法考虑到的因数或克服理论上难以克服的困难.(3)模拟振动条件进行环境试验,某些特殊的产品必须考虑受到振动或冲击后的影响在振动环境下能否正常工作等等,均需要进行试验后才能给出答案.试验可在不同路面上进行实地运输试验或更多的是在振动台上进行环境实验.(4)标定实验,即对振动测试用的一起设备进行各种参数的标定,以确定仪器的使用范围及灵敏度等参数.(5)鉴于试验研究工作具有直观可靠等优越性,所以进行了各种试验方法的迅速发展.而所有振动试验理论及试验方法的研究都离不开振动试验工作.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名 称 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 题 目 类 别 毕 业 设 计 学 院(系)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辅 导 教 师 日 期 2005.3.1 至 2005.6.1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 名 称 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 题 目 类 别 毕 业 设 计 学 院(系)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生 姓 名 李 一 芳 指 导 教 师 张 强 辅 导 教 师 张 强 日 期 2005.04.05 振动实验台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开题报告学生:李一芳,机械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张强,机械工程学院1 题目来源及类型题目名称:振动实验台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题目来源:实验室建设。题目类别:毕业设计。2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振动的目的及意义在于摸清振动规律,知道机械结构的优化设计,对设备的振动进行预测或进行振动控制,以保证机械设备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以提高机械设备的总体性能和总体水平. 振动试验的目的及意义在于确定所设计、制造的机器、构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承受外来振动或者自身产生的振动而不至破坏,并发挥其性能、达到预定寿命的可靠性。随着对产品,尤其是航空航天产品可靠性要求的提高,作为可靠性试验关键设备的振动试验系统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振动测量的目的及意义是随着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饿震动课题要求人们去研究解决,以达到减小不利震动,利用有益振动为人类服务的目的.振动量测就是通过实测手段对振动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它是振动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中常遇到的需进行振动试验的课题有:1测定结构在实际工作时振动水平(幅值,频率)及性状(振动特点).2对实际结构或模型进行振动的试验研究采用激振手段对实际结构或模型进行试验,用以测定系统的振动特性参数.如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系数以及广义质量,广义刚度等;对计算方法进行考核验证;模型试验可以用来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有时通过振动测量还可以修正理论上无法考虑到的因数或克服理论上难以克服的困难.3模拟振动条件进行环境试验,某些特殊的产品必须考虑受到振动或冲击后的影响在振动环境下能否正常工作等等,均需要进行试验后才能给出答案.试验可在不同路面上进行实地运输试验或更多的是在振动台上进行环境实验.4标定实验,即对振动测试用的一起设备进行各种参数的标定,以确定仪器的使用范围及灵敏度等参数.5鉴于试验研究工作具有直观可靠等优越性,所以进行了各种试验方法的迅速发展.而所有振动试验理论及试验方法的研究都离不开振动试验工作.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主要研究的是用于教学用的机械振动实验台及其测试系统。任何力学系统都既有震动的能力;任何机械、机构、零件及其组成部分都会产生机械振动。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机械振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机械振动的研究和振动测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研究与认识振动,进而控制振动与测试振动,首先必须区分振动的不同类 别,掌握表征各类振动的振动量的方法与平定指标。近代工程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技术的发展,必须对振动进行预测、采集、并实时处理在运行过程中的载荷数据的响应数据,对大型结构系统进行振动和噪声分析,对可能产生的过大振动事先加以避免或进行控制以确保安全,经济合理。因而振动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辩识、振动和噪声控制、环境预测等新分支迅速发展。人们正在战胜地震的威胁,促使振动工程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各行各业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振动测试技术作为解决工程振动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早已被人们所利用。在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科技、生产的发展,震动测试无论字理论上或应用上都产生了令人瞩目的深刻变化。电子即使和传感器技术的进展,大大加强了振动测试的功能,提高另外测量的精度和速度。各种新型振动传感器的相继问世,使得过去难度较大的振动测量都得以实现。由于计算机的普遍推广应用,使得振动测量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原理的频率分析仪及其它一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多功能信号分析仪器大量涌现,从而大大加强了对振动型号的时域及频域分析功能。在这一基础上,为适应结构动力特性研究的需要,结构的振动模态参数试验分析原理及参数识别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从而使振动试验研究直接为动态设计及振动强度校核提供重要依据。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胡时岳、朱继海,机械振动与冲击测试技术,科学出版社,1983 2 浙江大学精密机械教研室振动测试和分析,1980 3 北村恒二日,噪声和振动测试技术,陆世鑫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4 布歇尔,R.R.美,冲击与振动传感器的校准,杜德昌译,计量出版社,1984 5 机械工程手册编委会,机械工程手册第21篇机械振动,机械工业出版社,1978 6 严普强、黄长艺,机械工程测试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7 黄长艺、卢文祥,机械制造中的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8 郑兆昌(主编),机械振动上、中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上册),1986(中册)9 悉德昌、赵钦淼,振动台及振动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10 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11 庄表中、刘明杰,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2 袁希光(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13李方泽、刘馥清、王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4张思(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15吴三灵(主编),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16吴福光,蔡承武,徐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7张世基(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18吴淇泰,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19庄表中,黄志强,科学出版社,198520刘允嘉,杨本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21梁德沛,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22倪振华,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23石,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4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4.1、国内外现状:对许多人来说,振动试验台是一个冷僻的专业词汇,恐怕大部分人不知其为何物。实际上,振动试验台应用范围极广,大到火箭制造,小到饼干的生产,都需要做振动试验。这样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关键设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多种技术的制约,我国所使用的振动试验台大多一直依靠国外进口。20世纪70年代,在国内,振动试验台有“1吨推力1吨金”之说,进口1台1吨级的振动试验台需要花费价值1吨黄金的代价。而且,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都对中国实行中高端技术与产品的禁运。以前,这些国家对中国禁运1吨以上的电动振动台,时至今日,5吨以上推力的电动振动台仍被禁止运到中国销售,不仅振动台的心脏部件不允许进入中国,哪怕一个光标都不允许中国进口。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完全摆脱了模仿、消化、吸收等传统模式,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用全新的创造、最优化的设计、完全自主独立的知识产权开发电动振动试验系列产品,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特色。近3年来,苏州东菱连创国内新高:开发设计成功的6吨风冷电动振动台,填补了我国大推力风冷式电动振动台的空白。在此产品的基础上又扩展出国际上最大推力的7吨风冷式电动台。今年4月,企业研制成功了我国最大的16吨水冷式电动振动台,性能指标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研制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的能力和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4.2、振动台的发展趋势及研究主攻方向:当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快和市场竞争激烈。由于电子、电工及材料技术的提高和机械设计方法的改进,为振动试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随着技术投入的加大,将会为振动试验提供更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的设备。因此,振动实验台的发展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60年代,为满足航天产品振动试验的需要,开始了振动试验系统的研制,包括推力10N至100kN的振动台及各种振动测量仪表和传感器。目前,振动试验设备不仅在航天领域而且在其他行业发挥着作用,成为一项重要民品。用于振动试验的振动台系统从其激振方式上可分为三类:机械式振动台、电液式振动台和电动式振动台。从振动台的激振方向,即工作台面的运动轨迹来分,可分为单向(单自由度)和多向(多自由度)振动台系统。从振动台的功能来分,可分为单一的正弦振动试验台和可完成正弦、随机、正弦加随机等振动试验和冲击试验的振动台系统。(1) 机械式振动台 由于其性能的局限,今后用量会越来越小。(2) 电液式振动台 因其大推力、大位移可以弥补电动振动台的不足,在未来振动试验中仍将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船舶和汽车行业会有一定市场。(3) 电动振动台 将是未来振动试验的主要设备,其制造技术会在两个方面有所发展。一是新材料的应用,随着大型磁性材料成本的降低,大型的永磁振动台将成为可能,这种振动台结构简单,节约能源,且有高可靠性。功率放大器会采用更多的数字化和模块化的电路,体积越来越小,效率越来越高。二是新方法的应用,随着有限元方法的推广,复杂结构的动力特性可以准确、快速的计算出来。因为振动台跟汽车等产品相比用户是很少的,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这就便于对不同的用户、不同的试件进行专门设计,实现运动部件与夹具的一体化设计,使每一个实验系统都达到最佳性能。(4) 多向振动台 许多试验件,尤其是航空航天和船舶行业的试验件,所处的振动环境并不是单自由度,而是多自由度的,显然用目前常用的单方向激振的振动台无法实现真实的振动环境。为了更真实的模拟振动环境,在60年代初期,美国就开始了三向振动台的研制,到70年代已成功的研制了工作频率较高、失真度较小的三向振动系统。80年代,702所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多向振动台有电动式和液压式,电动式可以实现高的工作频率和低的波形失真,而液压式适合于低频工作,容易实现大激振力。目前三向及多向振动系统在美、日等国家应用较多,在我国使用还很少。但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多向振动台将以其自身的性能优势和高的工作效率得以推广.4.3 振动量测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主攻方向:振动量测技术的发展是于整个工业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的.18世纪,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兴起,生产迅速发展.在工业厂房,机器基础,桥梁等领域中,由于机械转速的增大,车辆运载能力,运行速度的提高,经典的结构静力学已不能适应,振动理论这门新的分支应运而生.实际工程中的振动问题是复杂的,单靠理论分析具有其局限性.由于不熟悉结构在新条件下的工作性能,由振动引起的工程倒塌事件大量出现,促使人们设法进行振动试验来验证让结构可靠程度,并寻求结构工作的内在规律为建立新的结构计算理论奠定基础.为此测试设备也随之发展.早期的振动测量仪是机械式的.此外还有多簧式频率计.在40年代,使用叫多的仍然是机械式测试仪,有手持测振仪及盖格尔万能测振仪等.在40年代,电阻应变仪研制成功,其适用范围由静应变测量,逐步发展到动应变测量和振动测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测振用的传感器发展很快.按被测参数来分:有唯一,速度,加速度传感器等;按传感器敏感元件工作特点来分:有电动式,磁电式,压电式,压阻式,差容式,应变电阻式等. 测试方法上也发展较快.有相位共振发,矢量分析法.附加质量法,附加刚度法,复数功率法,多点激振法,机械阻抗法等. 5 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5.1主要内容及研究重点(1) 总体方案设计及评价(2) 主机结构设计 (3) 系测系统方案设计(4) 测试软件开发5.2 解决方法吃透相关教材,查找与振动实验台有关的资料,参照实验室里振动实验台模型的设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改进。6 完成毕业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要完成该毕业设计,首先要必须掌握振动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振动实验台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吃透主要的振动实验台的类型,了解及现代振动实验台设计的新工艺、新方法。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读书馆以及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精通AutoCAD软件,熟悉CAD/CAM等软件以及掌握VB等编程语言,并能熟练运用于振动实验台的辅助性设计以上要求掌握的知识、技术与方法中,有些内容尚未掌握或尚未掌握牢固。所以,必须边做毕业设计边学习,保证顺利完成毕业设计。7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第 4-6 周 翻译、查阅资料第 7 周 撰写开题报告第 8 周 总体方案的设计第 9-10 周 主机结构的设计第 11-12 周 测试系统方案的设计第 13-14 周 测试软件的开发第 15 周 修改毕业设计第 16 周 审查、评阅第 17 周 答辩8 导教师审查意见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目录毕业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评阅老师评语答辩会议记录中文摘要外文摘要前言1概述11.1国内外振动台的现状11.2振动台的发展趋势及研究主攻方向11.3振动量测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主攻方向22总体方案设计43主机结构设计53.1电动机的确定5 3.1.1电动机的分类5 3.1.2电动机的选择73.2传动机构的确定7 3.2.1传动机构的分类7 3.2.2传动机构的选择8 3.2.3带的选择及计算113.3振动源的设计11 3.3.1产生正玄波位移的凸轮的设计12 3.3.2产生三角形波位移的凸轮的设计133.4振动台台架的设计133.5校核13 3.5.1计算悬臂梁受的力14 3.5.2校核顶杆的强度154测试系统方案设计154.1测试系统的构成154.2测试系统的设计步骤154.3传感器的确定15 4.3.1传感器分类17 4.3.2传感器选择204.4 A/D转换器的确定20 4.4.1 A/D转换器的分类20 4.4.2 A/D转换器的选择225测试软件开发225.1 MicrosoftVisualBasic6.0简介22 5.1.1 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225.2设计VB应用程序的步骤25 5.2.1设计用户界面25 5.2.2设置属性25 5.2.3编写代码26 5.2.4保存和运行调试工程、生成EXE文件265.3振动台性能曲线测试系统软件开发26 5.3.1软件简介26 5.3.2特点26 5.3.3系统要求27 5.3.4运行界面介绍276设计小结32参考文献33致谢34附录35附录一35附录二36附录三38附录四45附录五55附录六62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摘要这篇文章介绍了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其测试系统开发。振动实验台就是用来做振动试验的一种装置。本文对振动实验台的国内外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这次所设计的机械振动实验台的整个过程都作了详细的论述。这次设计分为机械设计和测试系统开发两个部分。本次设计主要是争对教学实验的设计,所以在机械设计部分中的传动机构的设计,激振装置的设计,以及台架的设计都经过方案的筛选。最后选用悬臂梁机械振动台,其激振装置是设计了一个能产生正玄波位移的凸轮和一个能产生三角波位移的凸轮。在测试系统开发部分根据需要选择了一些先进的测试仪器,比如位移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以及A/D转换器,并且基于用VB语言编写程序所实现的测试软件的开发以便得到激振装置所产生的位移和速度曲线,然后得到振动台的振动规律。关键词振动实验台 悬臂梁 振动测量 传感器 测试系统 程序The Design of The Shake Testing Table and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the shake testing table and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The shake testing table is a kind of device that is used for doing shake testing . This article make detailed argumentation to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urrent situation with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whole course of designing mechanical shake testing table . This desig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which is mechanical design and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The design is mainly design that contends for experimenting to the teaching, so the design of transmission organization , the design of device to defy shake and the design of a shelf in the machinery all pass the screening of the scheme. So in teste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choose some advanced testers according to the need, for example moves to spread the feeling machine and speeds to spread the feeling machine and the A/ D conversion machines and also on the basis of programming with VB which is realized the development of a testing software, in order to be arouse to flap to equip the produce to move and the speed curve, then get the vibration regulation of vibrate the pedestal. Key wordsshake testing table Hang the arm beam shake measure sensor testing system programme1 概述1.1 国内外振动台的现状对许多人来说,振动试验台是一个冷僻的专业词汇,恐怕大部分人不知其为何物。实际上,振动试验台应用范围极广,大到火箭制造,小到饼干的生产,都需要做振动试验。这样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关键设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多种技术的制约,我国所使用的振动试验台大多一直依靠国外进口。20世纪70年代,在国内,振动试验台有“1吨推力1吨金”之说,进口1台1吨级的振动试验台需要花费价值1吨黄金的代价。而且,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期以来都对中国实行中高端技术与产品的禁运。以前,这些国家对中国禁运1吨以上的电动振动台,时至今日,5吨以上推力的电动振动台仍被禁止运到中国销售,不仅振动台的心脏部件不允许进入中国,哪怕一个光标都不允许中国进口。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完全摆脱了模仿、消化、吸收等传统模式,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用全新的创造、最优化的设计、完全自主独立的知识产权开发电动振动试验系列产品,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特色。近3年来,苏州东菱连创国内新高:开发设计成功的6吨风冷电动振动台,填补了我国大推力风冷式电动振动台的空白。在此产品的基础上又扩展出国际上最大推力的7吨风冷式电动台。今年4月,企业研制成功了我国最大的16吨水冷式电动振动台,性能指标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研制大推力电动振动试验系统的能力和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1.2 振动台的发展趋势及研究主攻方向当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快和市场竞争激烈。由于电子、电工及材料技术的提高和机械设计方法的改进,为振动试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随着技术投入的加大,将会为振动试验提供更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的设备。因此,振动实验台的发展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60年代,为满足航天产品振动试验的需要,开始了振动试验系统的研制,包括推力10N至100kN的振动台及各种振动测量仪表和传感器。目前,振动试验设备不仅在航天领域而且在其他行业发挥着作用,成为一项重要民品。用于振动试验的振动台系统从其激振方式上可分为三类:机械式振动台、电液式振动台和电动式振动台。从振动台的激振方向,即工作台面的运动轨迹来分,可分为单向(单自由度)和多向(多自由度)振动台系统。从振动台的功能来分,可分为单一的正弦振动试验台和可完成正弦、随机、正弦加随机等振动试验和冲击试验的振动台系统。(1) 机械式振动台 由于其性能的局限,今后用量会越来越小。 (2) 电液式振动台 因其大推力、大位移可以弥补电动振动台的不足,在未来振动试验中仍将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船舶和汽车行业会有一定市场。 (3) 电动振动台 将是未来振动试验的主要设备,其制造技术会在两个方面有所发展。一是新材料的应用,随着大型磁性材料成本的降低,大型的永磁振动台将成为可能,这种振动台结构简单,节约能源,且有高可靠性。功率放大器会采用更多的数字化和模块化的电路,体积越来越小,效率越来越高。二是新方法的应用,随着有限元方法的推广,复杂结构的动力特性可以准确、快速的计算出来。因为振动台跟汽车等产品相比用户是很少的,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这就便于对不同的用户、不同的试件进行专门设计,实现运动部件与夹具的一体化设计,使每一个实验系统都达到最佳性能。 (4) 多向振动台 许多试验件,尤其是航空航天和船舶行业的试验件,所处的振动环境并不是单自由度,而是多自由度的,显然用目前常用的单方向激振的振动台无法实现真实的振动环境。为了更真实的模拟振动环境,在60年代初期,美国就开始了三向振动台的研制,到70年代已成功的研制了工作频率较高、失真度较小的三向振动系统。80年代,702所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多向振动台有电动式和液压式,电动式可以实现高的工作频率和低的波形失真,而液压式适合于低频工作,容易实现大激振力。目前三向及多向振动系统在美、日等国家应用较多,在我国使用还很少。但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多向振动台将以其自身的性能优势和高的工作效率得以推广。1.3 振动量测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主攻方向振动量测技术的发展是于整个工业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的.18世纪,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兴起,生产迅速发展.在工业厂房,机器基础,桥梁等领域中,由于机械转速的增大,车辆运载能力,运行速度的提高,经典的结构静力学已不能适应,振动理论这门新的分支应运而生.实际工程中的振动问题是复杂的,单靠理论分析具有其局限性.由于不熟悉结构在新条件下的工作性能,由振动引起的工程倒塌事件大量出现,促使人们设法进行振动试验来验证让结构可靠程度,并寻求结构工作的内在规律为建立新的结构计算理论奠定基础.为此测试设备也随之发展.早期的振动测量仪是机械式的.此外还有多簧式频率计.在40年代,使用叫多的仍然是机械式测试仪,有手持测振仪及盖格尔万能测振仪等.在40年代,电阻应变仪研制成功,其适用范围由静应变测量,逐步发展到动应变测量和振动测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测振用的传感器发展很快.按被测参数来分:有唯一,速度,加速度传感器等;按传感器敏感元件工作特点来分:有电动式,磁电式,压电式,压阻式,差容式,应变电阻式等.测试方法上也发展较快.有相位共振发,矢量分析法.附加质量法,附加刚度法,复数功率法,多点激振法,机械阻抗法等. 第 页 共 75 页2总体方案设计下图是一般的测试框图(图1),整个测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5个基本环节。(1)测试对象 也称为试验模型,它是测试的主体。在工程上它通常是承受动载荷的动力结构。测试对象既可以是实际结构原型,也可以是按一定相似关系制作的比例模型。在这里选用的是实际结构原型。(2)激励环节 为了获得测试所需的结构振动响应,必须对结构施加一定形式的激励。按试验的要求不同,有多种激励方式和设备可供选用。在这里选用的是悬臂梁机械振动台。(3)测量环节 测量环节包括有传感器及配套的测量电路所组成的传感器测量系统。传感器测量系统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担当了将机械振动量转换为电信号的重任,它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败和精度。因此,在任何测试场合,首先要保证这一环节的可靠性。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频率范围,幅值量级,测量参数(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和应变等)及试验模型的条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测量系统。(4)分析环节 分析环节的作用是对来自传感器测量系统的原始振动信号进行波形分析,变换等处理,以给出试验所要求的结果。随着试验研究的深入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分析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与发展。用于分析的仪器,种类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5)检测环节 测试的最后结果通过检测环节以数据和图表形式提供出来,它包括多种用于显示,记录和绘图的仪器,比如幅值和相位检测仪器,电子示波仪,光线示波仪,x-y函数记录仪,电平记录仪,数字绘图仪,打印机和用于存储分析结果的磁盘驱动器等。振动台位移传感器器速度传感器振动信号分析设备显示,记录,绘图设备图1 测试框图振动实验台的设计以测试系统开发3 主机结构设计3.1电动机的确定3.1.1、电动机的分类(图2)按电流类型鼠笼型电动机按转子结构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绕线型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大型电动机按容量或尺寸单相电动机按相数中型电动机小型电动机多相电动机小功率电动机图2 电动机分类3.1.2、电动机的选择在这里选用的是SZ系列的宽调速直流伺服电动机。(1)结构特点宽调速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特点是激磁便于调整,易于安排补偿绕组和换向极,电机的换向性能得到改善,成本低,可以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得到恒转速特性。电机定子(磁钢)采用矫顽力高,不易去磁的永磁材料(铁氧体永久磁铁),转子(电枢)直径大并且有槽,因而热容量大,结构上又采用了通常凸极式和隐极式永磁电机磁路的组合,提高了电动机气隙磁密。同时,在电机尾部装有高精度低纹波的测速发电机并可加装光电编码器或旋转变压器及制动器为速度环提供了较高的增量,能获得优良的低速刚度和动态性能。因此,宽调速直流伺复电机是目前机电一体化闭环伺复系统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控制电机。其主要特点是调速范围宽,低速运行平稳;负载特性硬,过载能力强,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可以做到恒力矩输出。反映速度快,动态响应特性好。当然,宽调速直流伺复电机体积较大,其电刷易磨损,寿命受到一定限制。(2)型号及参数(表1)型号转矩mN.M转速r/min功率KW电压电枢/激磁V电流电枢/激磁A允许顺逆转速差r/min转动惯量(不大于kg.m55SZ0943100000.481100.66/0.0940015表1 电动机的型号及参数(3)外形与尺寸(表2)(图3) 以下是端改凸缘安装型式的SZ系列伺复电动机的外形及安装尺寸. (mm)Nh2h3MPSD1LDEH7-h120.15-h6-4242.548584.560101512L4FGdD2E2L12F1G2D2-+0.005-0.015h11H11h6-+0.005-0.015h11H1113.523.3741213.5光轴表2 电动机的外形与尺寸图3 电动机的外形图3.2 传动机构的确定3.2.1、 传动机构的分类(图4)机械传动摩擦传动啮合传动定传动比传动变传动比传动摩擦轮传动带传动齿轮,蜗杆及螺旋传动同步带传动链传动动力方式分改变传动比分有级变速传动无级变速传动图4 传动机构的分类3.2.2、 传动机构的选择在选择传动类型时所应根据的主要指标是:效率高,外廓尺寸小,质量小,运动性能良好及符合生产条件(生产的可能性,预期的生产率及生产成本)等。在这里选用了同步带传动。带传动(图5)是有固联于主动轴上的带轮1(主动轮),固联于从动轴上的带轮3(从动轮)和紧套在两轮上的传动带2组成的 (如下图所示)。当原动机驱动主动轮转动时,由于带和带轮间的摩擦(或啮合),便拖动从动轮一起转动,并传递一定动力。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传动平稳,造价低廉以及缓冲吸振等特点,在近代机械中被广泛应用。 图5 带传动示意图3.2.3、带的选择及计算选择同步带传动,电动机型号为55SZ09,最大转速n1=10000r/min,额定功率P=400w,减速传动比i=10000/6000=1.7,每天工作10小时。此小节所查参数表都是来源于杨黎明 主编,王智相 副主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1) 计算功率工作情况系数KA由表2.113查得 KA=1.2 计算功率Pd=KA*P=1.2*400=480w(2) 选定带型和节距 根据Pd和n1由图2.13选定带型L型。由表2.12选定带节距Pd=9.525mm(3) 带轮齿数Z1根据带型和n1由表2.114查得Zmin=18,取Z1=20(4) 带轮节圆直径d1d1=Z1*Pb/=20*9.525/=60.67mm(5) 小带轮的外径da1由表2.17查得da1=59.88mm(6) 大带轮齿数Z2Z2=I*Z1=1.7*20=34(7) 大带轮节圆直径d2d2=Z2*Pb/=34*9.525/=103.14mm(8) 大带轮外径da2由表2.17查得da2=108.39mm(9) 带速vv=*d1*n1/60000=*60.67*10000/60000=31.7m/s35m/s,合格(10) 初定轴间距a0根据推荐范围:0.7*(d1+d2)a02*(d1+d2)即114.67mma0327.62mm,所以初取a0=220mm(11) 带长L0及齿数ZL0=2*a0+/2*(d1+d2)+(d2-d1)/(4*a0)=2*220+/2*(60.67+103.14)+(103.14-60.67)/(4*220)=440+257.18+2.05=699.23mm由表2.13选用带长代号为270的L型同步带,其节线长为Lp=685.80mm,带齿数Z=72(12) 实际轴间距aa=a0+(Lp-L0)/2=220+(685.80-699.23)/2=213.29mm(13) 小带轮啮合齿数ZmZm1/2-(d2-d1)/(6*a)*Z1=1/2-(103.14-60.67)/(6*213.29)*20 =9.34取整Zm=9(14) 基本额定功率P0由表 2.116查出Ta=245N,m=0.096Kg/m则P0=(Ta-mv)*v/1000=(245-0.096*31.7)/1000=4.7KW(15) 宽bs由表2.115查得L型带的bs0=25.4mm因为Zm=96,所以Kz=1则bs=bs0*=25.4*=24.9mm由表2.18查得应选带宽代号为100的L型带标准带宽bs=25.4mm(16) 带作用在轴上的里FrFr=1000*Pd/v=1000*4.8/31.7=151.42N(17) 带轮结构和尺寸(图6)(图7)由表2.16,2.17,2.18,2.19查得带轮尺寸如下所示:直边齿同步带带轮的尺寸和公差:(表3) 图6 带轮轮齿示意图 齿槽底 宽齿高槽半角齿跟圆角半 径齿顶圆角半 径节顶距外圆直 径外圆节 距跟圆节 距L型bwhg1.5Rfra2daPadf3.050.102.67201.191.170.762da=d-2Pa=*da/Zdf=da-2hg表3 带轮的尺寸及公差图7 带轮的结构示意图3.3振动源的设计3.3.1、产生正玄波位移的凸轮的设计偏心轮机械振动台的工作原理是当偏心轮w中心O1绕着转轴中心O点转动时,振动台面就发生上下往复振动。 方案1:令凸轮(图8)圆心为K,转轴圆心为O1,则偏距r=KO1,振动位移x为x=r*sinwt。由此可知:振幅由偏心距r决定,频率由直流电动机的转速决定。理论上,这种振动台在一定的偏心距下其振幅不随试件的质量和使用频率而变化。为了便于调节偏心距,可采用方案2。图8 偏心凸轮装置示意图方案2:此方案采用的是双凸轮装置(图9),内凸轮固定在转轴上,外凸轮套在内凸轮上,内,外两凸轮的相对位置是可调节的。当两个凸轮的圆心O2,O3和转轴O1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整个凸轮机构的偏心距e3=e1+e2,e1表示内吐露以内的偏心距,e2表示外凸轮的偏心距。如果将外凸轮相对内凸轮旋转180,而且如果e1=e2=c,则外凸轮的圆心O3和轴心O1重合,即e0=e2-e1=0。于是通过改变两个凸轮的相对位置,振动台的振幅既可在0-2c范围内调节。图9 双凸轮装置示意图3.3.2、产生三角形波位移的凸轮的设计根据要求所要设计的是一顶尖对心直动从动件盘状凸轮机构,其凸轮廓线是根据图10(左)所示的从动件位移线图s-设计而成的。当凸轮以角速度w绕其轴心O顺时针等速转速度,从动件的高副元素(顶尖)将沿凸轮的高副元素(廓线)作相对运动,显然,从动件一定能够再现图10(左)所示的s-位移线图。为了使凸轮保持静止,可虚拟地给整个机构加上一个绕凸轮转动轴心O反转的公共角速度(-w)。显然,这时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并没有改变,但凸轮将保持静止,而从动件则一方面连同其导轨一起以角速度(-w)绕凸轮轴心O转动,同时又在其导轨内移动,再现图10(左)所示的位移图。显然,从动件在上述复合运动中其顶尖的运动轨迹即为凸轮的轮廓曲线。 图10 三角凸轮示意图3.4振动台台架的设计振动台台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决定于安装在它内部或外部的零件和部件的形状和尺寸及其相互配置,受力与运动情况等。台架的一些结构尺寸,如壁厚,凸缘宽度,肋板厚度等,对抬架的工作能力,材料消耗,质量和成本,均有重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这些部位形状的不规则和应力分布的复杂性,按照经验公式,经验数据或比照现用的类似装置进行设计,而略去强度和刚度等的分析与校核。(尺寸如副图)3.5校核3.5.1计算悬臂梁受的力(1)位移为负时 由此可知:RB=-P,MB=-PL,QX=-PX,MX=-PX挠度fx=-PL/(6EI)(2-3+) fA=-PL/(3EI)则P=-fA(3EI)/L取fA=-10mm,E=210GPa,L=400mm,I=bh/12=50mm(5mm)/12,则P=-10mm3210GPa50mm(5mm)/12(400mm)=51.3N(2)位移为正时同理3.5.2校核顶杆的强度顶杆允许的最大轴力为NmaxA顶杆的材料是钢,取=60MPa,直径D=15mm则Nmax60MPa(15mm)/4=10.6KN而P10.6KN,合格4 测试系统方案设计4.1测试系统的构成振动测试系统是只测定振动量的总有效值或峰值的仪器或系统。通常它是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器,衰减和检测指示装置,信号变换器(线性-对数转换)等组成。4.2测试系统的设计步骤(1) 根据设计要求可知需要测量的振动信号的位移为正玄波和三角形波两种,信号的幅值范围为0-10mm,频率分布范围为1-100HZ。根据这些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放大器及记录设备。若现场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还要确定对所测量的信号进行何种数据处理,依此选择数据处理器。(2) 测试之前对测试所用的传感器要进行性能指标的检查,校准。对整套测试系统要进行标定,并作详细的记录,包括仪器各旋钮的位置。(3) 测试之前要根据对时域信号的要求,确定好记录标记的方案,测试系统和结构的同步方案。(4) 作好传感器的安装和保护的准备工作。(5) 仔细确定安装传感器的测点位置,要选择能代表被测对象特征的安装位置,并尽量减少附加质量对被测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6) 根据测试目的和要求,准备好现场测试记录分析表格。主要内容包括:时间,实验地点,气候条件,测试对象名称,测试条件,测试参数,测试情况等。(7) 现场安装固定好传感器,并布线连接整套测试系统。然后对测试系统进行测前检查。(8) 对初次测试的信号要进行信号的重放和直观分析工作,检查测得的信号是否正常。(9) 对整个测试过程要认真仔细地作好记录以便在以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中进行查阅。4.3传感器的确定4.3.1、传感器分类将各种非电量变换为电量的装置就是传感器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如果没有传感器对原始参数进行精确可靠的测量,那么无论是信号转换或信息处理,或都最佳数据的显示与控制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分类:(表4)传感器分类转换原理传感器名称典型应用转换形式中间参量电参数电阻移动电位器角点改变电阻电位器传感器位移改变电阻丝或片的尺寸电阻丝应变传感器、半导体应变传感器微应变、力、负荷利用电阻的温度效应(电阻的温度系数)热丝传感器气流速度、液体流量电阻温度传感器温度、辐射热热敏电阻传感器温度利用电阻的光敏效应光敏电阴传感器 光强 利用电阻的湿度效应湿敏电阻湿度 电容改变电容的几何尺寸电容传感器力、压力、负荷、位移改变电容的介电常数液位、厚度、含水量电感改变磁路几何尺寸、导磁体位置电感传感器位移涡流去磁效应涡流传感器位移、厚度、含水量利用压磁效应压磁传感器力、压力改变互感差动变压器位移自速角机位移旋转变压器位移频率改变谐振回路中的固有参数振弦式传感器压力、力振筒式传感器气压石英谐振传感器力、温度等计数利用莫尔条纹光栅大角位移、大直线位移改变互感感应同步器利用拾磁信号磁栅数字利用数字编码角度编码器大角位移电能量电动势温差电动势热电偶温度热流霍尔效应霍乐传感器磁通、电流电磁感应磁电传感器速度、加速度光电效应光电池光强电荷辐射电离电离室离子计数、放射性强度压电效应压电传感器表4 传感器分类4.3.2、传感器的选择(1) 位移传感器在这里选用的是差动变压器式高精度位移传感器(Linear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 displacement transducer)。 用途及特点差动变压器式(LVDT)位移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长、灵敏度和分辨率高的特点。使用时只要把LVDT的壳体夹固在参照物上,其测杆顶(或夹固)在被测点上,就可以直接测量物体间的相对变位。广泛用于测量预先被变成位移的各种物理量。把LVDT的电测线路采用微电子技术全部封装入LVDT的壳体内。输入电压9V15V,输出信号5V或05V或010V或420mA的信号,可与四位半数显表配合使用,该仪器便于携带和在无交流电源的环境中使用。DCLVDT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在潮湿,大电流或强磁场等恶劣环境下工作,适宜遥测。 工作原理LVDT位移传感器由同心分布在线圈骨架上一初级线圈P,二个级线圈S1和S2组成,线圈组件内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杆装磁芯(铁芯),当铁芯在线圈内移动时,改变了空间的磁场分布,从而改变了初次级线圈之间的互感量M,当初级线圈供给一定频率的交变电压时,次级线圈就产生了感应电动势,随着铁芯的位置不同,次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不同,这样,就将铁芯的位移量变成了电压信号输出。为了提高传感器灵敏度改善线性度,实际工作时是将两个次级线圈反串接,故两个次级线圈电压极性相反,于是,传感器的输出是两个次级线圈电压之差,其电压差值与位移量成线性关系。原理图(图11)如下:图11 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图 外形图及尺寸(图12)电缆 线夹测头测杆导向壳 体 传感器外型示意图图12 位移传感器的外形图 主要技术指标(表5)参型 数 号测量范围(mm)线性度 (%)灵敏度(mV/mm)直流差动变压器外形尺寸(mm)重量(g)DA一55(010)0.05100019021.4220表5 位移传感器的技术指标 使用注意事项a 传感器测杆应与被测物垂直接触。b 请别让活动的铁芯和测杆受大的侧向力而造成变形弯曲,否则会严重影响测杆的活动灵活性。传感器不可敲打、跌落。c 避免所有引线在焊接处和电缆的夹固处断线。d 夹持传感器壳体时应避免松动,但也不可用力太大、太猛。f 安装传感器时应调节(挪动)传感器的夹持位置,使其位移变化不超出测量范围,既通过观测位移读数,使位移在预定的变化内,信号输出不超出额定范围。g 接线图(图13)如下:+ 12 V(红色)O V(黄色)输出信号(高)(白色)输出信号(低)(兰色) 12 V(绿色)屏蔽层图13 位移传感器的接线图(2) 速度传感器在这里选用的是SD-F系列的线速度传感器。用途及特点它是用来测量直线运动速度的传感器,它可以将直线运动的速度转换成电压输出,并保持线性关系,从而达到自动控制或测量直线运动的目的。广泛应用于航空,机械,冶金,兵器,仪器仪表,石油,地质等部门。主要技术参数(表6)参型 数 号工作行程(mm)线性度(%)测量速度范围(m/s)外形尺寸(mm)工作温度(C)输入电压(V)输出电压(V)SD-F-25250.50-105026-20-652200-5表6 速度传感器的技术参数4.4 A/D转换器的确定4.4.1、 A/D转换器的分类(图14)积分型逐次逼近型并行比较型/串并行型A/D转换器-调制型电容阵列逐次比较型压频变换型图14 A/D转换器的分类4.4.2、 A/D转换器的选择(图15)在这里选用的是12位32路100KHz转换率 A/D转换,16路开关量输入输出板。图15 A/D转换器(1)基本功能PCI-7422 是12位 32路A/D转换接口板,采用PCI标准总线(+5V),可插入工业PC机或兼容机PCI插槽中。该接口板电路简单可靠,价格低廉, A/D转换芯片采用100KHz AD1674(或BB774),输入量范围程多。板上有16路开关量TTL电平输入、16路TTL电平开关量输出。A/D信号由37芯D型孔头接入,开关量信号由40芯IDC接入接出。(2)性能特点A/D DI/DO性能通道数: 单端32路 输入电压:05V,010V,2.5V 5V,10V 输入阻抗:1M A/D转换时间:单通道10S (100KHz)转换误差:2电压满量程分辩率:二进制12位 输出码制:二进制偏移码 AD启动方式:程序启动开关量:TTL电平16输入、16路输出电源+5V 12V供电,占用系统电源 无需外接电源外形尺寸:106mm(长)98mm(宽)5 测试软件开发5.1 MicrosoftVisualBasic6.0简介 Visual Basic 6.0是美国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基于窗口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它既继承了Basic语言易学、易用的优点,其编程系统又引入了面向对象的机制和可视化设计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难度,使程序开发的效率大大提高。应用Visual Basic可以方便得完成从小的应用程序,到大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强大的internet应用程序等各项任务,因此它已成为最流行的可视化编程工具之一。5.1.1、 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1)打开程序点击桌面上的VisualBasic图标(或从“程序”菜单中打开“MicrosoftVisualBasic6.0中文版”),在弹出的如图19的窗口中选择“创建标准EXE”按钮。图16确定后的状态如(图20)图17(2)工作界面简介(图21)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图18工具箱面板程序设计区VB工程管理器:用来管理开发一个VB程序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窗体和模块,如左图是一个工程所包含的东西,窗体是一个程序表现在外面的界面、模块是程序内部使用的代码。属性窗口(图22)图19用来显示控件的属性,并允许我们修改,设定这些属性的值,我们在窗体设计区域的窗体上选中一个控件,以按钮为例,则在“属性窗口”中会列出它的属性,我们可以看到常用的“Name”、“Capition”、“Font”等等属性,试着把“Caption”属性改为“这是一个按钮”,然后看看“窗体设计区域”的按钮上显示的文字是不是改变了。布局窗口(图23)图20调整程序运行时,程序窗体在屏幕中的初始位置,把鼠标移到左图屏幕中的窗体上,这时鼠标会变成移动形状,拖动窗体,就设置好了运行时此窗体的位置。(3)控件属性的使用选择“视图”菜单下的“属性窗口”命令,出现如图24所示的属性窗口。、图21属性窗口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对象选择框、属性列表框和属性说明框。5.2 设计VB应用程序的步骤5.2.1、 设计用户界面用户界面是用户与计算机交流的媒介,用户输入或输出的信息都在这个界面中进行。一个良好的用户界面能使用户操作方面、产生视觉美感。用户界面主要由窗体和控件组成,设计用户界面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构成界面的控件放在窗体上,然后对窗体上的控件进行调整。(1)向窗体上添加控件(2)对窗体上的控件进行调整5.2.2、 设置属性属性是指对象的特征,如大小、名称、标题、颜色及位置等。属性窗口列出了被选中对象的所有属性,利用属性窗口,可为界面中的对象(窗体或控件)设置相应的属性。在属性窗口中所进行的是属性初始值的设置,用户也可在程序中对他们进行设置和修改。5.2.3、 编写代码为了使应用程序具有一定的功能,还必须为对象编写实现某一功能的程序代码,编写程序代码要在“代码窗口”进行。编写程序代码是创建VB应用的主要工作环节,用户需要的运算、处理、都要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一个好的程序具有以下特点:(1)正确性。能运行通过,并达到预期目的。(2)易读性。结构清晰,便于查错、修改。(3)运行效率高。程序运行时间较短,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少。5.2.4、 保存和运行调试工程、生成EXE文件(1)保存工程选“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工程”或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即可。对于新工程,系统会在对话框中提示保存的文件夹和文件名,分别保存各类文件。如果再一次保存工程,这些对话框就不会出现了,因为系统已经知道了要保存位置和文件名。如果要以另外的文件名存盘,可以选“文件”菜单中的“工程另存为”。(2)运行调试工程运行工程,尽可能地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排除错误、解决问题。一般来讲,程序很少能一次运行通过,这是因为程序中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由它反映的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及程序本身逻辑结构的复杂性决定的。(3)生成EXE文件选择“文件”菜单中的“生成exe”(实际操作时,省略号位置上显示的是当前的工程文件名),在弹出的“生成工程”对话框中,选择保存文件夹,输入文件名,单击“确定”按钮,EXE文件便生成了。5.3 振动台性能曲线测试系统软件开发5.3.1、 软件简介“振动台性能曲线测试系统”软件系统可画出模拟振动台的激振装置在各个时间段的所产生的位移和速度曲线。5.3.2、 特点*基于Windows的OOP程序设计 *多种数据编辑方式5.3.3、 系统要求 *Windows 98,Me,NT 4.0,2000,XP *Intel 486DX以上CPU,16MB以上内存 *30MB磁盘空间 *分辩率800x6005.3.4、 运行界面开发本次设计的“振动台振动测试系统”软件的操作非常简单,在这里简要的说明一下。(1)在VB环境下运行程序首先会进入“振动台振动测试系统”的登陆界面(图25)。(应用程序如附录一)图22(2)填写“用户名称”和“密码”后,按“确定”之后会进入“振动台振动测试系统”的菜单界面(图26)。图23(1) 用鼠标左键单击菜单中的“性能测试”会出现“信息设定”和“开始测试”两个子菜单。用鼠标左键单击“信息设定”(应用程序如附录二)会出现界面(图27)。按“确定”返回菜单界面(图26)。图24用鼠标左键单击“开始测试”(应用程序如附录三)会出现界面(图28)。按“开始采集”进入采集数据阶段,按“退出测试”结束测试返回菜单界面(图26)。图25(2) 用鼠标左键单击菜单中的“数据处理”会出现“查找实验”,“测试参数”,“性能参数”和“绘图”四个子菜单。用鼠标左键单击“查找实验”,“打开”一个以前所做实验的数据文件(图29)。这样会返回菜单界面(图26)。图26再用鼠标左键单击“测试参数”(应用程序如附录四)就会把数据文件的信息填进“试验数据”界面(图30)。按“返回”回到最初的菜单界面(图26)。图37再用鼠标左键单击“性能参数”(应用程序如附录五)就会把数据文件的信息填进“性能参数”界面(图31)。按“返回”回到最初的菜单界面(图26)。 图28再用鼠标左键单击“绘图”(应用程序如附录六),这样会根据所给数据绘出要求的曲线图(图32)。图29按“返回”就可以回到菜单界面(图26)。(5)再用鼠标左键按菜单界面中的“退出系统”可以寻求帮助和退出。设计小节6 设计小结这次毕业设计是在我们结束大学四年学习之际对我们所学的知识的一次大检阅。每一位经历毕业设计的同学,都将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更深切的认识,并将长期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毕业设计的结果对自己是鼓励、鞭策抑或是打击都将取决于我们自己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就我自己而言,由于在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把握好了进度,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因此能够从容的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通过毕业设计,我深入了解了机械振动台的结构,掌握了利用凸轮产生规则振动的设计方法,并初步设计了机械振动台,但我知道,它还远远不能达到完善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因为我在实践方面的经验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在设计过程中特别是结构设计时往往不知所措,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才得以完成。当然,在漫长的设计过程中,巩固了我以前所学的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毕业设计初期进行英语翻译时,我就怎么看自己的翻译都觉得别扭,这就促使我今后更加注重外语的学习和掌握。总之,这次毕业设计除了极大的促进了自己在知识运用方面的能力外,更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心。致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胡时岳、朱继海,机械振动与冲击测试技术,科学出版社,19832 浙江大学精密机械教研室振动测试和分析,19803 北村恒二日,噪声和振动测试技术,陆世鑫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4 布歇尔,R.R.美,冲击与振动传感器的校准,杜德昌译,计量出版社,19845 机械工程手册编委会,机械工程手册第21篇机械振动,机械工业出版社,19786 严普强、黄长艺,机械工程测试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7 黄长艺、卢文祥,机械制造中的测试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8 郑兆昌(主编),机械振动上、中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上册),1986(中册)9 悉德昌、赵钦淼,振动台及振动实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10 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国防工业出版社,198011 庄表中、刘明杰,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2 袁希光(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8613李方泽、刘馥清、王正,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4张思(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15吴三灵(主编),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16吴福光,蔡承武,徐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7张世基(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018吴淇泰,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19庄表中,黄志强,科学出版社,198520刘允嘉,杨本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21梁德沛,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22倪振华,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23石沅,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24马慧丽,杨玉虎,刘永明,可控电机实现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研究,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第二期25杨黎明(主编),王智相(副主编),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26东北大学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编写组,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三版)下,冶金工业27邹彗君(主编),机械设计原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28濮良贵,纪名刚(主编),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教研室 编著,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致 谢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得到了张强教授的耐心指导,解决了我毕业设计中的许多问题,使得我顺利地完成了设计任务,在这里我对张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向大学四年中所有教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一些同学也给了我很多帮助,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是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在这里也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附录附录附录一Private Sub cmdCancel_Click() 不提示失败的登录 LoginSucceeded = False Unload frmLogin EndEnd SubPrivate Sub cmdOK_Click() 检查正确的密码 txtPassword.Text = 111 If txtPassword.Text = 111 Then 将代码放在这里传递 成功到 calling 函数 设置全局变量时最容易的 Unload frmLogin Form1.Show Else MsgBox 密码错误,请重输入!, 0 + 48 + 0, 登录txtPassword.SetFocus End If End SubPrivate Sub Frame1_DragDrop(Source As Control, X As Single, Y As Single)End SubPrivate Sub Picture1_Click()End Sub附录二 Dim a1 As String Dim a2 As String Dim a3 As String Dim a4 As String Dim a5 As String Dim a6 As String Dim filename As StringPrivate Sub Form_Load() Form3.Left = (Screen.Width - Form3.Width) / 2 Form3.Top = (Screen.Height - Form3.Height) / 2 filename = App.Path & basinfor.txtOpen filename For Input As #1 Input #1, a1 Input #1, a2 Input #1, a3 Input #1, a4 Input #1, a5 Input #1, a6 Close #1 Print a1, a2, a3, a4, a5, a6 frm3txt1.Text = a1 frm3txt2.Text = a2 frm3txt3.Text = a3 frm3txt4.Text = a4 frm3txt5.Text = a5 frm3txt6.Text = a6End SubPrivate Sub frm3cancel_Click()Unload Form3Form1.ShowEnd SubPrivate Sub frm3ok_Click() a1 = frm3txt1.Text a2 = frm3txt2.Text a3 = frm3txt3.Text a4 = frm3txt4.Text a5 = frm3txt5.Text a6 = frm3txt6.Text filename = App.Path & basinfor.txt If a5 = Then MsgBox 实验编号不能为空!, 0 + 48 + 0, 重要提示! frm3txt5.SetFocus Else Open filename For Output As #1 Print #1, a1 Print #1, a2 Print #1, a3 Print #1, a4 Print #1, a5 Print #1, a6 Print #1, a7 Close #1 Unload Form3 Form1.Show End IfEnd Sub附录三Dim db As DatabaseDim re As RecordsetDim rs As RecordsetDim DP1(200)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GetPixel Lib gdi32 (ByVal hDC As Long, ByVal X As Long, ByVal Y As Long) As LongPrivate Declare Function SetPixel Lib gdi32 (ByVal hDC As Long, ByVal X As Long, ByVal Y As Long, ByVal crColor As Long) As LongDim scanlines As IntegerPrivate Sub cscs1_Click() 显示测试参数表 selectest = 2 Form11.ShowEnd SubPrivate Sub czsy_Click() 打开其他实验文件CommonDialog1.Filter = Text files(*.txt)|*.txt|all files(*.*)|*.*CommonDialog1.DialogTitle = 打开文件, 选择要打开的试验数据文件CommonDialog1.ShowOpenreadfilename = CommonDialog1.filenameIf readfilename = Then MsgBox 文件名不能为空, 必须选择一个试验数据文件!, 0 + 48 + 0, 告警 Exit SubEnd Ifselectest = 2End SubPrivate Sub draw1_Click() 绘性能曲线 Form13.ShowEnd SubPrivate Sub draw2_Click() 绘性能曲线 Form13.ShowEnd SubPrivate Sub Form_Load()Dim filename As StringEnd SubPrivate Sub getinfo_Click() 输入基本信息Form3.ShowEnd SubPrivate Sub strattest_Click() 开始试验 Form8.ShowEnd SubPrivate Sub tcxt_Click() 退出 Unload Me EndEnd SubPrivate Sub textdata1_Click() 测试数据 selectest = 1 Form11.ShowEnd SubPrivate Sub xncs1_Click() selectest = 2 Form12.Show 性能参数End SubPrivate Sub xndata1_Click(Index As Integer) selectest = 1 Form12.Show 性能参数End SubPublic Sub Delay() Dim j As Integer 延时 For j = 1 To 1000 Next jEnd SubPublic Sub getad(ByVal CH%, ByRef DD) Dim port As Integer port = &H300 DD = pc7484_ad(CH%, port, 100000)Dim DL%Dim DH% dummy = DoEvents() Out &H310, CH% ch% 表示通道号 delay Out &H311, 0 启动A/D DO AH% = INP(&H313) LOOP WHILE (AH% AND 128) = 128 delay DL% = Inp(&H312) DH% = Inp(&H313) DD = (DH% And 15) * 256 + DL%) DD = 1000End SubPublic Sub setda1(ByVal da1 As Integer) Dim port As Integer Out &H314, da port = &H300 Call pc7484_da(1, da1, port, 100000)End SubPublic Sub setda2(ByVal da2 As Integer) Dim port As Integer port = &H300 Call pc7484_da(2, da2, port, 100000)End SubPublic Sub getdata(ByRef P1, ByRef P2, ByRef Q1, ByRef Q2, ByRef t1, ByRef t, ByRef r) Dim CH% Dim MDP1, MDP2, MDQ1, MDQ2, MDT1 As Single Dim DP1(200), DP2(200), DQ1(200), DQ2(200), DT1(200) As Single Dim PD1, PD2, QD1, QD2, TD1 As Single Dim i As Integer Dim erl Dim TA Dim Loc(1) Dim intR Dim c$, a$(18), D(18), NUMT, NUMR, NUMP, NT, NR, NP For i = 1 To 200 CH% = 0 测f getad CH%, DD DP1(i) = DD CH% = 2 测n getad CH%, DD DP2(i) = DD CH% = 4 测t getad CH%, DD DQ1(i) = DD CH% = 6 测s getad CH%, DD DQ2(i) = DD CH% = 8 测v getad CH%, DD DT1(i) = DD Next i MDP1 = 0: MDP2 = 0: MDQ1 = 0: MDQ2 = 0: MDT1 = 0 For i = 1 To 200 MDP1 = MDP1 + DP1(i): MDP2 = MDP2 + DP2(i): MDQ1 = MDQ1 + DQ1(i) MDQ2 = MDQ2 + DQ2(i): MDT1 = MDT1 + DT1(i) Next i PD1 = MDP1 / 200: PD2 = MDP2 / 200: QD1 = MDQ1 / 200: QD2 = MDQ2 / 200: TD1 = MDT1 / 200 culculP1 PD1, P1 culculP2 PD2, P2 culculQ1 QD1, Q1 culculQ2 QD2, Q2 culculT1 TD1, t1 RS232TR t, rEnd SubPublic Sub getQ1P12(ByRef Q1, ByRef P1, ByRef P2) 测启动P1P2Q1 Dim DP1(200) As Single Dim DP2(200) As Single Dim DQ1(200) As Single Dim i As Integer Dim MDP1, PD1 As Single Dim MDP2, PD2 As Single Dim MDQ1, QD1 As Single For i = 1 To 200 CH% = 0 测f Form1.getad CH%, DD DP1(i) = DD CH% = 2 测s Form1.getad CH%, DD DP2(i) = DD CH% = 4 测v Form1.getad CH%, DD DQ1(i) = DD Next i MDP1 = 0: MDP2 = 0: MDQ1 = 0 For i = 1 To 200 MDP1 = MDP1 + DP1(i): MDP2 = MDP2 + DP2(i): MDQ1 = MDQ1 + DQ1(i) Next i PD1 = MDP1 / 200: PD2 = MDP2 / 200: QD1 = MDQ1 / 200: Form1.culculP1 PD1, P1 Form1.culculP2 PD2, P2 Form1.culculQ1 QD1, Q1 P1 = Int(P1 * 1000 + 0.5) / 1000 P2 = Int(P2 * 1000 + 0.5) / 1000 Q1 = Int(Q1 * 100 + 0.5) / 100End SubSub delay1(delaytime As Long) Dim i As Long For i = 1 To delaytimeNext iEnd SubPublic Sub RS232TR(ByRef t, ByRef r) t = 1000 r = 350End SubSub select_testmode() Select Case testmode Case 1 Form8.Show 自动测试 Case 2 Form9.Show 半自动测试 Case 3 Form10.Show 手动测试 End SelectEnd Sub附录四Dim f(300) As IntegerDim n(300) As SingleDim t(300) As SingleDim t1(300) As SingleDim t2(300) As SingleDim s(300) As SingleDim v(300) As SingleDim fb(300) As IntegerDim nb(300) As SingleDim tb(300) As SingleDim sb(300) As SingleDim vb(300) As SingleDim filename As StringDim a(6) As StringDim b(6) As StringDim i As IntegerDim j As IntegerDim lDim iiDim recoDim temp(7)Private Sub Combo1_click() 改基本信息 Select Case Combo1.ListIndex Case 0 Text9.Text = b(1) Case 1 Text9.Text = b(2) Case 2 Text9.Text = b(3) Case 3 Text9.Text = b(4) Case 4 Text9.Text = b(5) Case 5 Text9.Text = b(6) End Select l = Combo1.ListIndex + 1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改基本信息 b(l) = Text9.Text Command1.Enabled = False Text1.Text = b(1) Text2.Text = b(2) Text3.Text = b(3) Text4.Text = b(4) Text5.Text = b(5) Text6.Text = b(6) Command3.Enabled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10_Click() 放弃修改记录 j = reco Text19.Text = j Text11.Text = temp(1): Text12.Text = temp(2): Text13.Text = temp(3): Text14.Text = temp(4)Text15.Text = temp(5): Text16.Text = temp(6): Text17.Text = temp(7) tb(j) = temp(1): rb(j) = temp(2): wob(j) = temp(3): p1b(j) = temp(4) p2b(j) = temp(5): q1b(j) = temp(6): q2b(j) = temp(7) Text8.Text = For j = 1 To ii Text8.Text = Text8.Text & Space(6 - Len(Str(kb(j) & kb(j) & Space(13 - Len(Str(tb(j) & tb(j) & Space(13 - Len(Str(rb(j) & rb(j) & Space(14 - Len(Str(wob(j) & wob(j) & Space(14 - Len(Str(p1b(j) & p1b(j) & Space(15 - Len(Str(p2b(j) & p2b(j) & Space(15 - Len(Str(q1b(j) & q1b(j) & Space(14 - Len(Str(q2b(j) & q2b(j) & Space(15 - Len(Str(t1b(j) & t1b(j) & Chr(13) & Chr(10) Next j Frame7.Visible = Fals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放弃改基本信息 For j = 1 To 6 b(j) = a(j) Next j Text1.Text = b(1) Text2.Text = b(2) Text3.Text = b(3) Text4.Text = b(4) Text5.Text = b(5) Text6.Text = b(6) Text9.Text = b(l)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保留修改 Text1.Text = b(1) Text2.Text = b(2) Text3.Text = b(3) Text4.Text = b(4) Text5.Text = b(5) Text6.Text = b(6) Text8.Text = For j = 1 To ii Text8.Text = Text8.Text & Space(6 - Len(Str(kb(j) & kb(j) & Space(13 - Len(Str(tb(j) & tb(j) & Space(13 - Len(Str(rb(j) & rb(j) & Space(14 - Len(Str(wob(j) & wob(j) & Space(14 - Len(Str(p1b(j) & p1b(j) & Space(15 - Len(Str(p2b(j) & p2b(j) & Space(15 - Len(Str(q1b(j) & q1b(j) & Space(14 - Len(Str(q2b(j) & q2b(j) & Space(15 - Len(Str(t1b(j) & t1b(j) & Chr(13) & Chr(10) Next j For j = 1 To 6 a(j) = b(j) Next j For j = 1 To ii f(j) = fb(j): n(j) = nb(j): t(j) = tb(j): s(j) = sb(j): v(j) = vb(j) Next j Command4.Enabled = True Command4.SetFocus Command3.Enabled = Fals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4_Click() 保存文件 filename = App.Path & & a(6) & .txt Open filename For Output As #3 Print #3, a(1) Print #3, a(2) Print #3, a(3) Print #3, a(4) Print #3, a(5) Print #3, a(6) For j = 1 To ii Print #3, f(j); n(j); t(j); s(j); v(j) Next j Close #3 Command5.SetFocus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5_Click() 返回 Form1.Show Unload Form11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6_Click() 删记录 Dim reco As Integer reco = Val(Text10.Text) If reco ii Then MsgBox 记录号超出不在范围!, 0 + 48 + 0, 警告 Text10.Text = Text10.SetFocus Exit Sub End If If reco = ii Then 不变 End If If reco = 1 Then For j = 1 To ii - 1 fb(j) = fb(j + 1) - 1 nb(j) = nb(j + 1) tb(j) = tb(j + 1) sb(j) = sb(j + 1) vb(j) = vb(j + 1) Next j End If If reco 1 And reco ii Then For j = reco To ii - 1 fb(j) = fb(j + 1) - 1 nb(j) = nb(j + 1) tb(j) = tb(j + 1) sb(j) = sb(j + 1) vb(j) = vb(j + 1) Next j End If ii = ii - 1 Text8.Text = For j = 1 To ii Text8.Text = Text8.Text & Space(6 - Len(Str(kb(j) & kb(j) & Space(13 - Len(Str(tb(j) & tb(j) & Space(13 - Len(Str(rb(j) & rb(j) & Space(14 - Len(Str(wob(j) & wob(j) & Space(14 - Len(Str(p1b(j) & p1b(j) & Space(15 - Len(Str(p2b(j) & p2b(j) & Space(15 - Len(Str(q1b(j) & q1b(j) & Space(14 - Len(Str(q2b(j) & q2b(j) & Space(15 - Len(Str(t1b(j) & t1b(j) & Chr(13) & Chr(10) Next j Text10.Text = Command6.Enabled = False Command3.Enabled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7_Click() 放弃删除记录 ii = i For j = 1 To ii fb(j) = f(j): nb(j) = n(j): tb(j) = t(j): sb(j) = s(j): vb(j) = v(j) Next j Text8.Text = For j = 1 To ii Text8.Text = Text8.Text & Space(6 - Len(Str(fb(j) & fb(j) & Space(13 - Len(Str(nb(j) & nb(j) & Space(13 - Len(Str(tb(j) & tb(j) & Space(14 - Len(Str(fb(j) & fb(j) & Space(14 - Len(Str(vb(j) & vb(j) & Chr(13) & Chr(10) Next j Frame6.Visible = False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8_Click() 显示一条记录 reco = Val(Text19.Text) If reco ii Then MsgBox 记录号超出不在范围!, 0 + 48 + 0, 警告 Text19.Text = Text19.SetFocus Exit Sub End If j = reco Text11.Text = nb(j): Text12.Text = tb(j): Text13.Text = db(j): Text14.Text = vb(j) temp(1) = nb(j): temp(2) = tb(j): temp(3) = sb(j): temp(4) = vb(j) Command9.Enabled = True 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9_Click() 确认改记录 j = reco nb(j) = Text11.Text: tb(j) = Text12.Text: sb(j) = Text13.Text: vb(j) = Text14.Text Text8.Text = For j = 1 To ii Text8.Text = Text8.Text & Space(6 - Len(Str(fb(j) & fb(j) & Space(13 - Len(Str(nb(j) & nb(j) & Space(13 - Len(Str(tb(j) & tb(j) & Space(14 - Len(Str(sb(j) & sb(j) & Space(14 - Len(Str(vb(j) & vb(j) & Chr(13) & Chr(10) Next j Command9.Enabled = False Command3.Enabled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Form_Load() Command3.Enabled = False Command4.Enabled = False Frame7.Visible = False Frame6.Visible = False Command1.Enabled = False Dim filename2 As String If selectest = 1 Then filename2 = App.Path & basinfor.txt Open filename2 For Input As #1 Input #1, a(1) Input #1, a(2) Input #1, a(3) Input #1, a(4) Input #1, a(5) Input #1, a(6) Close #1 filename = App.Path & & a(6) & .txt ElseIf selectest = 2 Then filename = readfilename End If Open filename For Input As #2 Input #2, a(1) Input #2, a(2) Input #2, a(3) Input #2, a(4) Input #2, a(5) Input #2, a(6) i = 0 Do While EOF(2) -1 i = i + 1 Input #2, f(i), n(i), t(i), s(i), v(i) Loop Close #2 ii = i For j = 1 To 6 b(j) = a(j) Next j For j = 1 To i fb(j) = f(j): nb(j) = n(j): tb(j) = t(j): sb(j) = s(j): vb(j) = v(j) Next j Text1.Text = b(1) Text2.Text = b(2) Text3.Text = b(3) Text4.Text = b(4) Text5.Text = b(5) Text6.Text = b(6) For j = 1 To i Text8.Text = Text8.Text & Space(6 - Len(Str(f(j) & f(j) & Space(13 - Len(Str(n(j) & n(j) & Space(13 - Len(Str(t(j) & t(j) & Space(14 - Len(Str(s(j) & s(j) & Space(14 - Len(Str(v(j) & v(j) & Chr(13) & Chr(10) Text8.Text = Text8.Text & Space(6 - Len(Str(fb(j) & fb(j) & Space(13 - Len(Str(nb(j) & nb(j) & Space(13 - Len(Str(tb(j) & tb(j) & Space(14 - Len(Str(sb(j) & sb(j) & Space(14 - Len(Str(vb(j) & vb(j) & Chr(13) & Chr(10) Next jEnd SubPrivate Sub Label1_Click()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1_Click() 删记录 Frame6.Visible = True Command6.Enabled = False Frame7.Visible = False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2_Click() 改记录 Text19.Text = Frame6.Visible = False Frame7.Visible = True Text19.SetFocus Command8.Enabled = False Command9.Enabled = FalseEnd SubPrivate Sub Text10_GotFocus() Command6.Enabled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Text19_GotFocus() Command8.Enabled = TrueEnd SubPrivate Sub Text9_GotFocus() If l 0 Then Command1.Enabled = True End IfEnd Sub附录五Dim f(300) As IntegerDim n(300) As SingleDim t(300) As SingleDim t1(300) As SingleDim t2(300) As SingleDim s(300) As SingleDim v(300) As SingleDim filename As StringDim a(6) As StringDim b(6) As StringDim i As IntegerDim j As IntegerDim lDim iiDim recoDim temp(7)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CommonDialog1.CancelError = True On Error GoTo ErrHandle CommonDialog1.DialogTitle = 打印 CommonDialog1.ShowPrinter MsgBox (现在开始打印) Printer.FontName = 黑体 Printer.FontSize = 9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 Printer.FontUnderline = True Printer.FontSize = 14 Printer.Print 振动台振动测试系统 Printer.FontSize = 9 Printer.FontUnderline = False Printer.FontName = 宋体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学 校: & a(1)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指 导 老 师: & a(2)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振动台类型 : & a(3)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专 业: & a(4)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设 计 学 生: & a(5)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测 试 日 期: & a(6)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实 验 数 据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频率 转速 时间 位移 速度 Printer.Print Hz r/min ms mm m/s Printer.Print For j = 1 To ii Printer.Print Printer.Print & f(j) & Space(5 - Len(Str(f(j) & & n(j) & Space(9 - Len(Str(n(j) & & t(j) & Space(9 - Len(Str(t(j) & & s(j) & Space(9 - Len(Str(s(j) & & v(j) & Space(7 - Len(Str(v(j) & If j ii Then Printer.Print Else Printer.Print End If Next j Printer.EndDoc Exit SubErrHandle: Z = MsgBox(请连接好打印机!, 0, 打印机错误!) Exit Sub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Form1.Show Unload Form12End SubPrivate Sub Form_Load() Dim filename1 As String If selectest = 1 Then filename1 = App.Path & basinfor.txt Open filename1 For Input As #1 Input #1, a(1) Input #1, a(2) Input #1, a(3) Input #1, a(4) Input #1, a(5) Input #1, a(6) Close #1 filename = App.Path & & a(6) & .txt ElseIf selectest = 2 Then filename = readfilename End If Open filename For Input As #2 Input #2, a(1) Input #2, a(2) Input #2, a(3) Input #2, a(4) Input #2, a(5)Input #2, a(6) i = 0 Do While EOF(2) -1 i = i + 1 Input #2, f(i), n(i), t(i), s(i), v(i) If f(i) = 50 Then t1(i) = t(i) Else: t2(i) = t(i) End If Loop Close #2 ii = i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振动台振动性能测试记录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学 校 指导老师 振动台类型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a(1) & Space(26 - 2 * Len(a(1) & & a(2) & Space(24 - Len(a(2) & & a(3) & Space(21 - Len(a(3) & & Space(31 - Len(a(3)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专 业 设计学生 测试时间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a(4) & Space(15 - Len(a(4) & & a(5) & Space(26 - 2 * Len(a(5) & & a(6) & Space(26 - Len(a(6) & & Space(31 - Len(a(3)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实 验 数 据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频率 转速 时间 位移 速度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Hz r/min ms mm m/s & Chr(13) & Chr(10)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For j = 1 To ii Text1.Text = Text1.Text & & f(j) & Space(21 - Len(Str(f(j) & & n(j) & Space(21 - Len(Str(n(j) & & t(j) & Space(21 - Len(Str(t(j) & & s(j) & Space(21 - Len(Str(s(j) & & v(j) & Space(21 - Len(Str(v(j) & & Chr(13) & Chr(10) If j ii Then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Else Text1.Text = Text1.Text & & Chr(13) & Chr(10) End If Next jEnd SubPrivate Sub Label1_Click()End Sub附录六Private Sub Label1_Click()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1_Click() 以t为横座标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3_Click() 要画数据点 dian = 1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4_Click() 不要画数据点 dian = 2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6_Click() 画光滑曲线 linemod = 2End SubPrivate Sub Option5_Click() 画折线 linemod = 1End SubSub kuang(ByVal X, ByVal Y, ByVal col) 画框 Picture1.Line (X - 6, Y + 6)-(X + 6, Y + 6), QBColor(col) Picture1.Line (X + 6, Y + 6)-(X + 6, Y - 6), QBColor(col) Picture1.Line (X + 6, Y - 6)-(X - 6, Y - 6), QBColor(col) Picture1.Line (X - 6, Y - 6)-(X - 6, Y + 6), QBColor(col) End SubSub san(ByVal X, ByVal Y, ByVal col) 画三角 Picture1.Line (X - 6, Y - 6)-(X, Y + 6), QBColor(col) Picture1.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振动实验台的设计及测试系统开发【6张图纸】【优秀】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27188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4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