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问答模式例释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问答模式例释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问答模式例释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问答模式例释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问答模式例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问答模式例释 作者:赵 华 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 4 期 字数: 3391 字体: 【 大 中 小 】 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以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为前提,切入角度小。命题时往往选择作品中的一两个关键意象或句子切入,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或思想感情 等角度考查。二是所选作品文字浅易,多涉及诸如故园情、山水情、离别情、思乡情等人之常情。 尽管在考场上,考生一般都能读懂作品,但失分却很严重。原因之一在于考生对诗歌鉴赏试题的问答模式把握不到位,以致于仅能简单 “ 意会 ” ,而不能做到有效 “ 言传 ” 。为此,本文拟以 2008 年的高考试题为例,梳理出诗歌鉴赏试题的六种问答模式,以供考生备考时参考。 一、分析 “ 形象 ” 型 知识积累: “ 意象 ” 、 “ 形象 ” 。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提问方式:简要分析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形象。 提问变式:作者塑造的形象有什么寓意?作者笔下的某一意象有何特点,象征了什么样的形象(品质)?作者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的? 答案构成:诗歌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该形象有什么基本特征;诗人通过该形象抒发什么感情,表达什么态度;或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某一形象。 如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立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 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的有什么不同? 答: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第一步:点明形象特征)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第二步:进行对比) 二、分析 “ 语言特色 ” 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等。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作品中有关语句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提炼出语言的特色。 如: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答: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第一步:点明语言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第二步:指出作者的感情),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第三步:提炼语言特色) 三、分析炼字型 知识积累:炼字多炼动词和形容词,炼字可以炼数词,炼字也可以炼特数词。炼字还可以活用词语。 应答模式: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作品的思想内容。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提问方式:某一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生动)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 好?为什么?甲诗中的某个词与乙诗中的某个词,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简要分析: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全国卷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 ,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 ,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潘大临 (约 1057-1106):字邠老 ,黄州 (今湖北黄 冈 )人 ,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 拳 ” 、 “ 退 ” (一般为动词,如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中的 “ 绿 ” 字、“ 红杏枝头春意闹 ” 中的 “ 闹 ” 字等)。用 “ 拳 ” 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 “ 退 ” 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第一步:放入作品分析,描述景象)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第二步:概括表达效果) 四 、分析诗歌 “ 意境 ” 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二个方面,所以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如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撚:持取,捻弄。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的景象, (第一步:展现诗中画面,概括氛围特点)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第二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分析 “ 表达技巧 ” 型 知识积累:表现手法通常涉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事(物)、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意 象征、联想和想象、虚写和实写、烘托(侧面描写)、衬托、用典含蓄、抑扬、组合、动静、远近、高低等。 表现手法还有跌宕(波澜)、炼字、借古讽今 修辞手法:赋、比、兴,比喻,比拟,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夸张,借代。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 提问方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 “ 艺术手法 ” ,或 “ 手法 ”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 “二水 ”。 “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答:比喻。(第一步:点明修辞手法)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第二步:分析表达效果、作者感情) 六、分析 “思想感情 +内容 ”型 知识积累:思想情感通常涉及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如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离愁别绪等。 应答分析:解答这类题,第一,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熟悉古 典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背景),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古诗词前面的 “序 ”和诗下的注释,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作品。第二,掌握鉴赏方法: 1.论世知人,通解文字。 2.投入境界,体物动情。 3.以诗为本,分析概括。 如全国卷 1(作品见上文): 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第一 步:概括作品抒发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 “波流万世功 ”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 ”的感叹,于是提出 “最羡渔竿客 ”,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第二步:以诗为本,逐句分析)。 其他示例: 湖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 “愁 ”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李白诗中的 “愁 ”是怀人之愁;作者以 “愁 ”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湖北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 ,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 “良匠 ”,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 “蟾宫 ”折桂。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 “看我 ”怎样在 “碧霄 中 ”自由驰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