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调查及评价_第1页
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调查及评价_第2页
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调查及评价_第3页
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调查及评价_第4页
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调查及评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调查及评价 任立新,冯亚楠,王雁 (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 兰州 730030) 摘 要 :黄河干流青、甘段纳污量调查,是 “ 黄委会关于宣传贯彻水利产业政策的实施意见 ” 要求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进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目的在于查清黄河干流青、甘段入河排污口的数量、位置及排放特性、排放方式和排放规律,为执行 “ 水法 ” 、 “ 水污染防治法 ” 、 “ 河道管理条例 ”和 “ 水利产业政策 ” 提供基础资料,为水体功能区划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供必要的条件。黄河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于 2003 年 6 月进行了黄河干流青、甘段纳污量调查工作。 关键词 : 排污口;支流口;纳污量 本次排污口调查龙羊峡至五佛寺(青、甘)河段全长 695 km,地处东经100-104,北纬 3540 3711之间,流域面积 119359 km2。位于黄河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带,主要山脉海拔高度在 2800 4800m 之间。龙羊峡至兰州段属青藏高原强烈切割的中高山区,区内山势高耸,悬崖深谷,蕴藏着丰富水电资源和优越的开发条件。兰州至黑山峡一带主要山脉海抜在 2000 3000 m 之间,属强烈或中等切割的中山丘陵 区,黄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自然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1 入黄排污口调查与评价 1.1 排污口分布、性质及排放方式 黄河干流青、甘段共监测排污口 74 个。在 74 个排污口中,常年排污口71 个,占 95.9%,间断排污口 3 个占 4.1%。从排放方式上看,以暗管排放为主,共有 44 个,占 59.5%,以明渠排放的 30 个,占 40.5%。从污水性质上看,工业废水排污口 26 个,占 35.1 %,生活污水排污口 31 个,占 41.9 %,混合排污口17 个,占 23.0%。(其中:以工业废水为主的 3 个,以生活污水为主的 14 个。)从 入黄排污口省份分布看,青海省 4 个,占 5.4%;甘肃省 70 个,占 94.6%。 1.2 排污口废污水量量级分布 在调查的入黄排污口中,废污水年入黄量大于 1000 万 m3 的排污口占调查总数的 13.5%;主要是大型企业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在 1000500 万 m3 之间的排污口占 20.3%;在 500100 万 m3 之间的占 37.8 %;在 10050 万 m3 之间的占13.5 %;在 5010 万 m3 之间的占 13.5 %;小于 10 万 m3 的占 1.4 %。 在青、甘两省的入黄排污口中,甘肃省废污水年入黄量在 500100 万 m3 之间 的排污口数量较多,有 26 个,占该省调查排污口总数的 37.1%;青海省废污水年入黄量在 500100 万 m3 和 5010 万 m3 之间的排污口各 2 个,各占该省调查排污口总数的 50%。 1.3 排污口废污水入黄量 对黄河干流青、甘段 74 个排污口的实测、调查统计,各类废污水年入河量为 4.21 亿 m3。 从青、甘两省废污水入河量看,青海省废污水年入河量占废污水入河总量的 1.7%;甘肃省废污水年入河量占废污水入河总量的 98.7%。 在实测的入黄废污水中,工业废水年入河量为 1.47 亿 m3/a,占废污水年入河总量的 34.9%; 生活污水年入河量为 0.61 亿 m3/a,占总量的 14.6%;工业废水为主混合污水年入河量 0.67 亿 m3/a,占总量的 15.8%;生活污水为主混合污水年入河量为 1.46 亿 m3/a,占总量的 34.7%。 入黄废污水主要集中在一些大中排污口,废污水年入黄量大于 1000 万 m3的排污口数量虽仅占干流青、甘段排污口总数的 13.5%,但其废污水入黄量却占废污水入黄总量的 56.3%;废污水年入黄量在 1000500 万 m3 之间的排污口占干流青、甘段排污口总数的 20.3%,其废污水入黄量占 25.4%;废污水年入黄量在500100 万 m3 之间的排污口占干流青、甘段排污口总数的 37.8%,其废污水入黄量占 15.7%;入黄量在 10050 万 m3 之间的排污口占干流青、甘段排污口总数的 13.5%,其废污水入黄量占 1.8%;废污水年入黄量小于 50 万 m3 的排污口占干流青、甘段排污口总数的 14.9%,但其废污水入黄量占废污水入黄总量的 0.8%。 1.4 排污口污染物入黄量 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主要污染物年入黄量约为 41.38 万 t。其中悬浮物25.39 万 t,占污染物年入黄量的 61.36%; CODcr 为 8.23 万 t,占 19.89%; BOD5为 3.79 万 t,占 9.16%; 总氮为 2.39 万 t,占 5.78%。 青海省排污口污染物年入黄量 0.1389 万 t,占青、甘段污染物年入黄总量的 0.34%;甘肃省污染物年入黄量 41.38 万 t,占总量的 99.67%。 1.5 排污口主要污染物评价结果 青、甘两省入黄排污口主要污染物中,悬浮物等标污染负荷最大,污染负荷比为 49.7%;其次是 BOD5,污染负荷比为 16.8%;第三是氨氮 ,污染负荷比为12.7%;等标污染负荷较小的是总铅、挥发酚、氰化物污染负荷比分别为 0.6%、0.5%、 0.1%。 从污水性质看,生活为 主混合污水的等标污染负荷最大,污染负荷比为35.6%;其次是工业废水 , 污染负荷比为 31.5%;再次是工业为主混合污水,污染负荷比为 16.7%;等标污染负荷最小的是生活污水,污染负荷比为 16.2%。 青、甘段超标排污口达 68 个,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 91.9%。表明绝大多数的入黄排污口废污水均未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浓度要求。 从各主要污染物的超标状况看,悬浮物超标的排污口数最多,达 59 个,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 79.7%;其次是 BOD5 超标的排污口数占 64.9%;再次是氨氮、 CODcr,超标排污口数分 别占 59.5%和 55.4%;除个别排污口有 PH、总砷、总铜、总铅、总镉超标外,其它评价因子均无超标现象。 2 青、甘段支流口水质与污染物输入量 龙羊峡至五佛寺河段的主要入黄一级支流 7 条,分别是隆务河、大夏河、洮河、湟水、庄浪河、宛川河和祖历河。 在调查的 7 条支流口中,综合水质类别达到 、 类的支流数为 3 条,占支流总数的 43%; 类、 类水质的支流口各 1 个,共占 29%;超 类水质的支流口 2 个;占比例 29%。其中有 29%的支流口水质劣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从各单项评价因子来看,各支流口 PH、挥发酚、石油 类 3 项可满足 类水质要求, CODcr、氨氮有程度不同的超标现象,其中 CODcr 劣于 类的支流口数占支流口总数的 29%,氨氮劣于 类的支流口数占支流口总数的 29%。 据计算, 7 条支流每年向黄河干流输入的主要污染物量为 40.705 万 t。其中:CODcr39.338 万 t,氨氮 1.347 万 t,挥发酚 17.77t,石油类 192.5t。 3 黄河干流青、甘段纳污量 黄河干流青、甘段接纳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二部分,一部分来自入黄排污口,另一部分来自入黄支流。 3.1 青、甘段污染物接纳量 黄河干流青、甘段主要污染物( CODcr、氨氮、挥发酚、石油类)年接纳量为 50.39 万 t。其中排污口入黄量为 9.69 万 t;支流输入量为 40.71 万 t。 黄河干流青、甘段接纳的主要污染物中, CODcr 年接纳量为 47.57 万 t,氨氮 2.73 万 t,挥发酚 35.36t,石油类 880.89t。 3.2 主要污染物评价结果 氨氮的等标污染负荷最大 , 其污染负荷占干流污染负荷的 49.3%(污染负荷比 );其次是 CODcr污染负荷比为 44.5%;等标污染负荷最小的是 挥发酚 ,污染负荷比为 2.0%。 3.3 河段纳污量评价 从各河段纳污量看 , 兰州段的 等标污染负荷最大 , 负荷比为 66.2%。该河段接纳了湟水、庄浪河、宛川河等污染严重的支流 , 同时接纳了兰州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因此该河段等标污染负荷位居各河段之首 ;其次是白银段 , 污染负荷比为 25.6%,该河段接纳了支流祖历河的污染物 ,又接纳了白银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第三是小川段 , 污染负荷比为 7.9%。 3.4 青、甘段纳污量变化趋势 1) 排污口污染物入黄量变化趋势 1998 年黄河干流青、甘段入河排污口调查,共调查了 120 个排污口,而 2003年则调查了 74 个排污口,与 1998 年相比减少了 46 个 。 1998 年入黄排污口废污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混合污水)入河量为6.0 亿 m3,2003 年废污水入河量为 4.2 亿 m3,与 1998 年相比,减少了 30.1%。 1998 年黄河干流青、甘段排污口 CODcr、 BOD5、氨氮、挥发酚、石油类、总氮、总磷、氰化物、总砷、总汞、六价铬、总铜、总铅、总镉、悬浮物 15 项主要污染物接纳量为 52.39 万 t;2003 年这 15 项主要污染物入黄量为 41.38 万 t,比 1998年减少 21%。在这 15 种主要污染物中,总磷、六价铬、总砷入黄量增加,增加幅度在 164.3 1820.3%之 间,其中六价铬增加了 1820.3%。其它各项污染物入黄量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在 6.0 92.6%之间。 2) 支流口污染物输入量变化趋势 1998 年调查了 7 个支流口, 2003 年同样调查了 7 个支流口。支流口数量无变化。 1998 年到 2003 年,黄河青、甘段支流口水质略有改善,优于 类水质的支流口数增加,其中 类增加了 42.9 个百分点, 类增加了 14.3 个百分点, 类增加了 14.3 个百分点,劣于 类水质的支流口数大幅度减少,减少了 71.4 个百分点。 支流氨氮、 CODcr、石油类、挥发酚 4 项主要污染物 2003 年入河量为 40.71万 t,与 1998 年的 29.17 万 t 相比 ,增加了 11.54 万 t, 增加幅度为 39.6%。 2003 年主要污染物支流输入量与 1998 年相比,污染物输入量均有程度不同的增加,增加幅度在 36.6 285.4%之间,其中 挥发酚、氨氮分别增加了 285.3%和 285.4%。 4 干流水质现状评价 据黄河上游干流玛曲、大河家、小川、新城桥、钟家桥、兰州、包兰桥、五佛寺八个监测断面 1999-2003 年监测资料,按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选取 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溶解氧、氟化物、挥发酚、生化需氧量、氰化物、六价铬、砷、镉、汞 12 个水质参数进行单项和综合水质评价,黄河上游甘肃境内以上水质概况为:玛曲至新城桥断面水质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