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_第1页
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_第2页
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_第3页
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环境 2006, 15(4): 872-875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基金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Y2004E05) 作者简介: 韩 美 ( 1963), 女,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研究。 E-mail: 收稿日期: 2006-03-01 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 韩 美 , 张晓惠 , 刘丽云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 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 从湿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回顾了近 10 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的成果。在这 10 年间,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明显拓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湿地修复、湿地评价、湿地管理等。研究方法日趋先进成熟,模型模拟、遥感动态监测及 3S 等新技术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 文 章 在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研究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趋势和热点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研究重点应在湿地演化机制与恢复、湿 地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湿地动态监测、湿地保护技术等方面。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 X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75( 2006) 04-0872-04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最年轻、最具特色的湿地。它的突出特色是:海洋与河口交互性、海陆过渡性、新生性及生态脆弱性。湿地类型比较复杂,面积变化不稳定。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面临大规模开发、黄河断流、湿地污染、海平面上升和海岸蚀退等问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天然湿地不 断萎缩,人工湿地面积不断扩大 1-2,10。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独特性和其面临的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为此各方面的研究不断展开,而且研究层次逐渐深入,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湿地环境影响、湿地评价、湿地修复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黄河三角洲湿地已成为当前国际国内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全面分析近 10 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的进展状况,找出研究的薄弱环节,为今后继续开展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黄河三角洲湿地位于东经 1180711918,北纬 36553812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 747 139.4 hm2,湿地类型复杂多样 (见表 1) ,以天然湿地为主约占68.78%,人工湿地次之占 31.22%。 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资源丰富,同时为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被称为生态系统天然的“本底 ”和 “物种基因库 ”,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因其具有强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又被赞誉为“地球之肾 ”。 2 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现状 本文主要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 (CNKI)中国 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主题,采用模糊匹配方式,对 1995 2005 年期间的相关论文进行检索,然后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将检索结果进行分类: 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3:主要包括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劣势条件研究、某种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研究以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湿地生态评价 5-7:主要包括湿地生态风险评价、健康评价、湿地功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评价理论的完善。 湿地环境影响 9,12: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农业开发、黄河断流、石油开发、水利工程和海平面上升对湿地的影 响以及相应的对策研究。 湿地变化 13-14:主要是 lucc 变化以及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湿地修复 8,15:包括湿地保育及恢复技术,以及修复措施。 表 1 黄河三角洲湿地类型及面积 Table 1 Wetland types and size in Yellow River Delta 湿地类型 面积 /hm2 比例 /% 河流 31 421.3 4.21 水库湖泊 28 561.9 3.82 坑塘 34 778.4 4.65 水田 15 433.0 2.07 沼泽草甸 33 457.9 4.48 沟渠 95 347.0 12.76 路边湿地 16 050.0 2.15 滩涂 184 089.7 24.64 浅海 308 000.2 41.22 合计 747 139.4 韩 美等: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 873 湿地保护管理 16-17:包括湿地保护、管理途径及对策。 2.1 资源开发利用 围绕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湿地资源如何得到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利用仍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黄河三角洲湿地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生物资源、旅游资源、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等。这里有中国最年轻的土地,有一望无际的天然芦苇荡,有 大面积的沿海滩涂沼泽,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刺槐林,有中国最大的平原水库,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和天然柽柳林,有中国第二大油田,而且还是珍稀、濒危鸟类生活的乐园。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为工农业生产提供能源、原材料;为旅游业提供开发条件;还在生态环境调节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独特性,及其开发造成的问题表明在资源研究方面其地位的重要性。 2.2 湿地生态评价 湿地评价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逐渐成为湿地科学的研究热点。王宪礼等人 4利用遥感和 GIS 技术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评价,揭示了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指出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自然景观改造加大,区域内景观类型将会进一步减少,多样性降低等问题。许学工等人 5对三角洲湿地主要风险源的概率进行了分级评价,提出了度量生态损失与生态风险的指标和公式,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完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区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崔保山等人6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通过分析湿地生物和水量的相关性,计算了两种情况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需水量。张长春 、 王光谦等人 7利用遥感技术重点计算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需水量中的蒸散量。 2.3 湿地修复 目前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状况,河口地区环境和生态系统需水不足,湿地萎缩速度加快,大量的淡水湿地因长期缺水发生干涸消亡,河口湿地消失率已达 70%。如何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的良性循环,已成为湿地面临的重要问题。 邢尚军等人 8根据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生态特征,提出了适合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的措施。他认为进行生态修复应当因地制宜,保障水源补给,保护原生植被,并进行人工辅助繁育更新,引种和选育耐盐植物,增加植被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 目前中荷也签订了合 作改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项目。该项目将提出促进三角洲主要生态系统恢复和平衡的水量条件及黄河水资源配置要求,对促进河口湿地生态的修复、优化黄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度具有重大意义。 2.4 湿地环境影响 1995 年以来,黄河三角洲湿地环境影响方面的文章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分别是黄河断流影响、油田开发影响、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开发影响和工程影响等。 武洪涛等人 9分析了小浪底工程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改良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应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将工程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加强对典型湿地的保护;修长军等人 10针对油气开发过程机器运转、运输过程的跑冒滴漏等事故,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韩言柱等人 11在分析农业开发环境影响状况的基础上,采用费用一效益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的环境经济损益,并探讨了提高农业开发环境经济净效益的基本途径。 黄河断流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打破了三角洲湿地土壤中水盐的平衡,使地下水矿化度提高,土壤含盐度上升,地表植物群落向耐盐生方向发展,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壤沙化,进而导致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崩溃。黄河断流,还加剧了湿地生态系统和河口海域的污染程度,使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的功能降低,致使近海海域污染加重。海平面上升能够淹没湿地,加剧海岸线的侵蚀后退。 2.5 湿地保护管理 湿地生态效益目前受到普遍关注,重视生态环境,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成为人们的共识。针对黄河三角洲面临的问题,主要在法制法规、开发模式、监测系统、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18-19。 3 湿地研究特点 3.1 湿地研究技术与手段逐渐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湿地研究技术与手段不断进步,在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开始广泛应用。湿地样方采集方法的多样化, 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地学信息图谱和技术方法的应用 20,各种数学方法、模型模拟 21及 3S 技术的普遍应用都大大提高了研究的精度,为湿地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湿地生态环境治理、改良与保护等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3.2 湿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研究,定性研究虽然占多数,但研究内容从表面、局部的研究开始向深入的、874 生态环境 第 15 卷第 4 期( 2006 年 7 月) 整体的研究方向发展。围绕湿地发表的文章, 1995 2000 年期间,主要研究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湿地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 2000 年以后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定量研究逐渐增多,主要以 湿地生态评价研究,湿地环境影响分析、湿地动态变化研究作为重点。 4 湿地研究展望 4.1 湿地演化机制与恢复研究 湿地演化机制、湿地恢复与重建以及人工湿地构建研究是目前湿地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22。应依据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湿地演化的方向和驱动力、退化湿地恢复的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干扰下黄河三角洲湿地的退化过程和机制、演化的指标、特征和评价体系展开研究,建立黄河三角洲湿地演化和重建模式,实现湿地生态功能良性发展。 4.2 湿地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研究 主要包括湿地对全球变 化的响应和演变预测,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物种的环境胁迫反映与适应性研究,湿地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影响,不仅是湿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对滨海湿地资源潜力、生态风险、环境承载力等的影响 23-25。 4.3 湿地评价研究 黄河三角洲湿地评价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评价内容还不全面,而且也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例黄河三角洲湿地价值的评价还不全面,只是对某一方面的价值进行了计算。生态环境需水量对于湿地生态系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计算模式。今后应主要侧重于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定量化方法的研究,不断完善湿地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26-28 。 4.4 湿地动态监测研究 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监测 29-30,获取多时相遥感数据、生态环境要素数据及地理背景数据,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进行动态模拟,例海岸线蚀淤变化规律与未来发展预测、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新生湿地景观异质性动态变化与生态演替图谱、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与盐渍化治理、油田及盐田开发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影响动态监测等方面的研究,为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肖笃宁 , 韩慕康 , 李晓文 , 等 . 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护 J. 第四纪研究 , 2003, 23(3): 238-245. XIAO Duning, HAN Mukang, LI xiaowen, et al. Sealevel Rising Around Bohai Sea And Deltaic Wetlands ProtectionJ. Quaternary ciences, 2003, 23(3): 238-245. 2 崔树强 . 黄河断流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海洋科学 , 2002, 26(7): 42-46. CUI Shuqiang. Influence of water discharge cut-off of Yellow River Delta J. Marine Sciences, 2002, 26(7): 42-46. 3 刘红玉 , 吕宪国 , 刘振乾 .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 2001, 16(2): 102-104. LIU Hongyu, LV Xianguo, LIU Zhenqian. Deltaic wetlands in Bohai Sea: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1, 16(2): 102-104. 4 王宪礼 , 李秀珍 .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杂志 , 1997, 1: 58-62. WANG Xianli, LI Xiuzhen. Advances in Wetlands Researches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1997, 1: 58-62. 5 许学工 , 林辉平 , 付在毅 . 黄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 J.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1, 37(1): 111-118. XU Xuegong, LIN Huiping, FU Zaiyi. Region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Wetland in the Huanghe River DeltaJ. Journal of Pak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01, 37(1): 111-118. 6 崔保山 , 李英华 , 杨志峰 . 基于管理目标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需水量 J. 生态学报 , 2005, 25(3): 606-613. CUI Baoshan, LI Yinghua, YANG Zhifeng. Management-oriented 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 for wetlan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J. Acta Ecolo pica Sinica, 2005, 25(3): 606-613. 7 张长春 , 王光谦 , 魏加华 . 基于遥感方法的黄河三角洲生态需水量研究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19(1): 150-152. ZHANG Chang-chun, WANG Guang-qian, WEI Jia-hua. Study on Water Requirements in Yellow River Delta Based on Remote Sens-ing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5, 19(1): 150-152. 8 邢尚军 , 张建锋 , 宋玉民 , 等 . 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功能及生态修复 J. 山东林业科技 , 2005(2): 69-71. XING Shang-jun, ZHANG Jian-feng, SONG Yu-min, et al.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Wetland in the Huanghe River Delta J. Journal of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2): 69-71. 9 武洪涛 , 张震宇 , 常宗广 . 小浪底工程对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 2001(3): 54 -55. WU Hongtao, ZHANG Zhenyu, CHANG Zongguang. The Prediction of XIAOLANGDI Projects Rojects Effecting on the Wetland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J. Territory & Natural Resources Stuty, 2001(3): 54-55. 10 修长军 , 王晓慧 . 胜利油田开发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环境影响及环境管理 J. 中国环境管理 , 2003, 22(3): 59-60. XIU Changjun, WANG Xiaohui.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Man-agement for the Yellow River Delta Swamp with Shengli Oilfield Development J. Chi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3, 22(3): 59-60. 11 韩言柱 , 许学工 , 田凌云 . 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的环境经济损益研究 J. 农业环境保护 , 2000, 19(2): 116-118. HAN Yanzhu, XU Xuegong, TIAN Lingyun.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ly Economic Cost and Benefit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Yellow River DeltaJ. 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0, 19(2): 116-118. 12 袁祖贵 , 楚泽涵 , 杨玉珍 . 黄河入海口径流量和输沙量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J. 古地理学报 , 2006, 8(1): 126-130. YUAN Zugui, CHU Zehan, YANG Yuzhen. Estuary runoff and amount of transported sediments of Yellow River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of Yellow River Delta J.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韩 美等: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进展 875 2006, 8(1):126-130. 13 崔保山 , 刘兴土 .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特征变化及可持续性管理对策 J. 地理科学 , 2001, 21(3): 251-255. CUI Baoshan, LIU Xingtu. Cological Character Charnges and Sis-tainability Management of Wetland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1, 21(3): 251-255. 14 时连强 , 李九发 , 应铭 , 等 . 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发育演变研究进展 J. 海洋科学进展 , 2005, 23(1): 97-102. SHI Lianqiang, LI Jiufa,YING Ming, et al. Advances in Researches on the Modern Yellow River Delta Development and EvolitionJ. 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 2005, 23(1): 97-102. 15 房用 , 慕宗昭 , 孟振农 .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育及恢复技术研究展望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04, 11(2): 183-185. FANG Yong, MU Zongzhao, MENG Zhennong, et al. Ecosystem Conservation of Wet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nd Recovery Technique Research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4, 11(2): 183-185. 16 白军红 , 余国营 , 叶宝莹 , 等 .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J. 水土保持通报 , 2000, 20(6): 7-9. BAI Junhong, YU Guoying, YE Baoying, et al. Wetland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in Yellow River Delta J. 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00, 20(6): 7-9. 17 贾文泽 , 田家怡 , 潘怀剑 .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 , 2002, 15(4): 35-39. JIA Wenze, TIAN Jiayi, PANG Huaijian.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alysis of biology diversit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ReJ. R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 15 (4): 35-39. 18 雷昆 , 张明祥 .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 J. 湿地科学 , 2005, 3(2): 81-85. LEI Kun, ZHANG Mingxiang. The Wetland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 Conservation AdvicesJ. Wetland Science, 2005, 3(2): 81-85. 19 王仁卿 , 刘纯慧 , 晃敏 . 从第五届国际湿地会议看湿地保护与研究趋势 J. 生态学杂志 , 1997, 16(5): 72-76. WANG Renqing, LIU Chunhui, CHAO Min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Advances Derived from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Wetlands Confer-ence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1997, 16(5): 72-76. 20 叶庆华 , 刘高焕 , 姚一鸣 , 等 .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J. 地理科学进展 , 2003, 22(2): 142-147. YE Qinghua, LIU Gaohuan, YAO Yiming, et al. Tupu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New born Wetland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YRD)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3, 22(2): 142-147. 21 殷康前 , 倪 晋 仁 . 湿 地 研 究 综 述 J. 生态学报 , 1998, 18(5) :539-546. YIN Kangqian, NI Jinren. Review of Wetland StediesJ. Actaeco-logica Sinica, 1998, 18(5) :539-546. 22 吕宪国 , 黄锡畴 . 我国湿地研究进展 J. 地理科学 , 1998, 18(4): 294-298. LV Xianguo, HUANG Xichou. Progress In Wetland Research In ChinaJ. Scientia Geographical Sinica, 1998, 18(4): 294-298. 23 张晓龙 , 李培英 , 李萍 , 等 . 中国滨海湿地研究现状与展望 J. 海洋科学进展 , 2005, 23(1): 88-94. ZHANG Xiaolong. LI Peiying,LI Ping, et al. Present Conditions and Prospects of Study on Coastal Wetlands in China J. 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 2005, 23(1): 88-94. 24 Visser J M, Sasser C E. Long term vegetation change in Louisiana tidal marshes,1968-1992J. Wetlands, 1999, 19(1): 168-175. 25 Detenbeck N 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water quality of wetlands in the Minneapolis/ St. Paul, MN Metroplitan Ar-ea:Implications for monitoring strategies and designs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ssess, 1996, 1: 11-40. 26 武海涛 , 吕宪国 . 中国湿地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J. 世界林业研究 , 2005, 18(4): 50-53. WU Haitao, LV Xianguo. 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Wetland As-sessment in ChinaJ. World Forestry Research, 2005, 18(4): 50-53. 27 Barbier E B, Acre man M, Knowler D. Economic Valuation of Wet-lands: A Guide for Policy Makers and PlannersM. Gland, Switzer-land: The Ramsar Convention Bureau, 1997: 1-6. 28 Mitsch M J, Gosselink J G. The value of wetlands: importance of scale and landscape seting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0, 35(200): 25-33. 29 李秀娟 , 赵庚星 , 刘洪义 , 等 . 黄河清水沟改道以来河口新生湿地动态监测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 , 2006, 21(2): 328-332 LI Xiujuan, ZHAO Gengxing, LIU Hong, et al. Dynamic Monitoring of Newborn Estuary Wetland since Channel Diver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to Qingshuigou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6, 21(2): 328-332 30 Ellis D V. The p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