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省 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_第1页
建设生态省 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_第2页
建设生态省 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_第3页
建设生态省 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_第4页
建设生态省 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生态省:贵州实现跨越式 发展的战略选择 杜常春 为了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协调的发 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 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在我国人口基数大且在刚性增长的形势下,只有运用 环境经济学原理、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方法,在经济、 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寻求合理的动态平衡临界点,建立 一个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新型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省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一 、生态省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一 )生态省的内涵 生态省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 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 生态省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经济学 原理和系统工程学方法,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在全省 范围内建立科学合理的良性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 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统一。 生态省建设虽然在我国刚刚兴起,但它的雏形很早就 有了。 2O世纪 7O年代初,联合国“关于人类居住地的生态 综合研究”计划首次提 出“生态城市”的概念,译为 Ecocity。 生态城市在 1O年前就有了,即瑞典的“生态循环城”,这是 在瑞典行业 (林业 )可持续发展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按区域 (城市 )运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1992年 6月,瑞典向联 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了题为生态循环 城市可持 续发展的基础的研究报告,在大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各国纷纷响应、推广。大会之后,瑞典的 24个省 256个市 全部实施了生态循环城计划,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促进了全 球生态城市、生态农业、生态示范区建设等方面的全面发 展。 (二 )建设生态省的理论基础 生态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 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即在可持 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将生态、生态系统等自然科学概念引 进来,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对生态省这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研究,探索使这一复合系统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不 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它的内涵是指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 中 生态 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 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 的。也就是说,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同 时也是有限度的, 当 代人的发展不应该影响到后代人的发 展。生态省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因此, 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理 论 指导生态建设。 2、生态经济学理论 最 早 提出生态经济学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 K波尔 丁,他在 2O世纪 6O年代末提出“宁宙飞船理论”。这种理 论把地球比做太 空 中的一只小飞船,推断人口及经济的迅 速增长终将耗尽飞船有限的资源,排出的各种废弃物也将 充斥飞船的内舱,其后果是飞船 因 内耗毁灭。 生态经济学主 张从生态与经济结合的角度研究和树立 社会经济的产值观、资源价值观和发展战略观,认为现代经 济社会是 一个生态 经济有机整体,社会再生产是包括物质 资料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生态环境再生产和精神再生产的 生态经济再生产,其实质是生态经济持续发展过程。其中 生态环境再生产是基础,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主导,人口自身 再生产是主体、精神再生产是中介。人类的需求不仅仅是 物质、文化的需求,而且还包括对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的需 求。 因此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该是经济 社会 生 态同步协调发展战略,在目标选择上注重不断改善生态条 件和提高环境质量,并通过完整的多目标体系来保证这一 目标 的实现。 3、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最早是 1869年由德国生物学家 ErnstHaeckel首先提出的,他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 系的科学”。 1898波恩大学 A F W sehimper教授的以生 理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和 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 E War ming的植物生态学这两本书被认为是生态学的经典著 作,标志着生态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诞生。生态学现已 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综合的现代学科体系。其基本原理 是物质、能量、信息在 时空 上 的最佳利用,目标是追求高的 资源利用效率,即生态效率。马世骏等 (1993)在探讨人类 生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 经济 自然复合生态 系统(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lex Ecosystem,即 SENCE)模型” 。生态系统是生物为主体的有生命的动 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最和信息的交换。它以 有限资源为基础,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以满足人口和社会的 发展需要,并力求达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协调统一。 二、贵州生态立省的重要意义 贵州省 是一个 山川 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 多的内陆山区省。有着极为突出的资源优势,尤以能源、矿 产、生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最具特色。但是由于各种原 因,贵州省经济社会落后,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 中心发布的中国发展指数,中国 31个省级行政区 (不包括 港澳台地区 )由高到低可划分为四个类群,以健康指数、教育指数、生活水平指数、社会环境指数四个体系单项指数来 衡量,贵州处于第四类地区,位居西藏之前。在这种背景之 下 ,中共贵州省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确立 了 “生态立 省”的战略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人 与 自然和谐 的理念,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协调区域 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把全面建没小康的目标在可持续发展 基础上分步实现,因而可以说在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下, 生态省建设对于贵州来说是一个历史的要求,是一个必然 的选择,意义重大。 (一 )建设生态省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生态省建设是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而作出的战略选择。从一般意义 上为解决温饱问题的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再到以 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每一种发展观都 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需求,在总结前一种发展模式的 经验教训基础上,充实新的内容而提出的。因此,科 !学发展 观是集中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经验和心血而提出来 的全新、科学、全面的发展战略,而生态环境建设则是可持 续发展观的核心和关键。如果没有良好的可持续性,便不 会有发展的伞面、协调,所谓“五个统筹发展”也便成 _一 句空话。因此,建设生态省足以人为本、全面、协凋、叮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实施,足贵州省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二 )建 设生态省是根据贵州省情而提出的实现跨越 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贵州是经济落后省份, 2006年人均 GDP为 4893元,在 全国排名倒数第一。在贵州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前提下, 更应该走“跨越”型的发展道路,即重视发展特色经济,在 产业结构的选择上更应当重视发展具有本省独特性,最好 是人无我有,或者至少是人有我优的产业,才有利于实现超 常规的发展,加快追赶的步伐。贵州既有最齐全的喀斯特 地貌,丰富的山地少数民族文化,又有夜郎文化的内涵,加 之白酒文化、红军长征文化、军工文化,把这些资源整合起 来,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 模式,建设生态省是一种必然选 择,实际上贵州省生态环境脆弱,使得高投入、高消耗、高污 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建设生态省, 有助于提高贵州省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合理调整和 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经济发展 和环境保护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三、贵州省建设生态省的路径选择 贵州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 92 以上,是全国唯一 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石漠化区域已达 3 59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的20 39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生态十分脆 弱;另外贵州土地类型复杂多样 ,山地多、平地少、土体浅 薄、中低产田比例高,后备耕地资源严重缺乏,人均土地资 源仅 0 54公顷,相当于全国人均土地资源数量的 65 8。 土地资源人均数量少、质量差,土地供需矛盾尖锐。 全省现有耕地中, 83 5 为中低产田, 90 以上位于山区丘陵地 区,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力低。目前,我省人口每年仍以 50万的速度增长,而耕地却以每年 0 7万公顷的速度减少,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生态建设的任务相当繁 重。 但是,贵州建设生态省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如贵州森 林覆盖率达到 34 9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药用植物 3924 种,是中国四大中药材基地之一;全省有风景名胜区 69个, 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l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个、国 家地质公园 4个,生态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建设 生态省必须以本省资源优势为依托,扬长避短,统筹规划, 争取用较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一 )生态省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大支 柱。生态省建设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一致。因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 我省生态省建设,在生态省建设 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预 防和化解环境问题弓 l发的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稳定与和 谐;可以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可以促进环保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 空问。 (二 )以人为本,坚持“控制人 口 数量、提高人 口 素质” 的基本国策 人口爆炸式增长是产生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贫困人 口众多是贵州省最大的特点之一,也是建设生态省最大的 难题之一。另外,我省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 文盲,科学 文化素养不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们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求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就业,一方面对我 省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市场,但 另一方面对相对紧缺的自然资源却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并 使本来就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趋恶劣。因此,建设生 态省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 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否则,生态省的建设成 果将会被猛增的人口数量所抵消。 (三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以资源减量、再用和循环为原则,通过有效地 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生产率 ,使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实现经 济持续发展和环境有效保护的“双赢”目标。另外,循环经 济可以在一定的时空内实现产业链接,完成优势互补,建设 生态省要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 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_J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大批建设项目启动,工业 污染和生活废气物污染明显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很大的 压力。因此,贵州要根据循环经济理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一是要调整结构加快对原有工业的技术改造。二是要依靠 科技进步建立以无污染、节能为主的工业生产与发展生态 旅游业。随着城市化、城镇 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在楼房 林立的都市中,疏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紧张、烦躁、污染压 迫着现代人的神经,“生态游、休闲游”日益成为一种追求 和渴望。生态旅游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时尚,也成 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贵州省山青水秀,环境 优美,处处是公园。发展循环经济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核 心,利用生态旅游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加快经济的发 展。三是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的力度,省内大部 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不同程度地存在脏乱差,茨疗、卫 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缺乏;以人畜粪便为主的有机污 染严重,并时时弓 l发饮用水资源紧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 重视农村环境的整 台,调动资金、技术、科学、教育、建设、环 保等多方面的力量,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牧 业。生态农牧业是资源节约和集种、养、加、贸、工、农一体 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和发展生态农牧业,客观上要求 必须注意理顺种植业与林业、草业和牧业的关系,通过调整 农牧业区域布局、优化畜群结构和牲畜品种结构以及退耕 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发展相关产业,并把它们有机 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农牧区经济一体化提高农牧业综合开 发效益。农村生态环境优美 ,将会成为贵州生态省建设的 一大亮点。 (四 )生态省建设要广泛动员公众参与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宏大的系统工 程,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而 公众参与生态省建设的切入点就是动员公众参与环境保 护,从这一点来说,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省建设行动,其实就 是在保护自己的环境权益。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除了受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外,主要受参与机制完善程度的影 响,政府要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完善的参与机制,参与 的途径与方式、参与的时间和程序都要由相关制度明确规 定。扩大公民对环 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扩大和保护社 会公众享有的环境权益。 此外,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一些细小的环 境保护行为如不乱扔垃圾、倡导绿色消费等来引导公从参 与环境保护。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追求最大化的 个人利益,企业也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 之下,公民和企业往往会做出破坏环境的行为,这需要建立 一种制度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建 立一种激励机制,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除了宣传教 育外,政府可考虑拿出一部分 经费奖励举报违反环境保护 法律法规的公民和单位,并为其保密,保障举报人的人身安 全,以此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环境的氛围。 (五 )生态省建设要从部门管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 生态省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政府部门来推进 是不够的。随着我国法制化程度和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 市场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从部门管理转向多 向多中心 治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多中心治理就是要在生态 省建设中充分发挥相关各方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社会手段,改变生态省建设仅由政府独立操作并 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的局面。它 强调公民社会、特别是非政 府组织的作用,注重通过合作、协商、伙伴 关 系、确立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 生 态省建设。 多中心的治 理主体 取代以政府部 为主导的单一治理 主体,其实质 是 通过建立一种在微观领域对政府作用进行 补充或替代的制度形态,使大量的社会力 量 来参与生态省 建设。治理主体的多 元 化并不只意 味着治理规模或治理 范围 的变化,其意义在 于由此而产生的制度安排的深刻变化。 权力维度向多中心转变,意味着政府部门转变价值观,由部 门本位向公民价值舰转变,重视环境绩效管理,建立以公民 满意为 中 心的 生 态环境服务体系。 (六 )建立生态省建设评估机制 建立生态省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制度,对全省与 各市县、各部门生态省建没进展情况开展动态评估。研究 建立绿色 GDP核算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评价生态省建设的 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和协调 管理机制。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