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域居住环境中的水生态处理_第1页
江南地域居住环境中的水生态处理_第2页
江南地域居住环境中的水生态处理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环境 2003, 12(3): 346-348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作者简介: 沈 丹( 1975),女,助教,浙江大学建筑学研究生进修班结业。 E-mail: ; dans_ 收稿日期: 2003-06-25 江南地域居住环境中的水生态处理 沈 丹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艺术系,浙江 杭州 310014 摘要: 江南地域在我国虽属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但水生态建设不容忽视。 文 章 针对江南传统村镇中河道水网的水生态处理及院落村舍的给排水处理两方面,在认同原始功能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分析现当代 的 改建对于水环境自我调节的影响后果,讨论了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水环境改造更新的可行性,并探讨结合 Reduce(减少)、 Reuse(回用)、 Recycle(循环)的 3R 原则进行设计的 方法和 发展前景。 关键词: 水生态; 居住 环境; 江南地域 中图分类 号: X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75( 2003) 03-0346-03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居住体系得以正常运转的根本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聚落的格局由最早单一的部落进化为村落、城镇、城市乃至城市群的复合体系,但有一点始终未变,就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居住环境依赖水,又都不生产水,依托着自然水资源大量的输入与排出。现代城市更以此为特征,滞留或被吸收的水量仅占其中的 30%以下,从而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而跟着科技进步而来的还有人们对自然资源“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漠然 ,大量有害成分超标的污水、废水被排入自然水源,形成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增加了水处理再利用的负担。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增长期,但是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的加剧已经产生严重的制约后果。据预测,到 2050 年,总需水量将达 7 0008 000 亿m3,占我国可利用水资源量的 28%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发生水危机的百分比 1。江南地域在我国虽属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但水生态建设不容忽视。 1 江南传统村镇水环境 1.1 河道水网的水生态处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地域位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亚热带气候区,平原洼地广阔,河道水网密布,有水乡泽国之称。传统的村镇多是自发形成,居住者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发展出看似随意却生命力顽强的整体。“因水成市、枕河而居”是绝大多数村镇的特色。而四通八达的河道水网也将单独的村镇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个原生态的水环境体系,并可以得到简单有效的动态循环和生态效益。 1.1.1 天然的给排水管网 流通的水体就是巨大的天然给排水管网,河床基面多为 各种透水性的 材 质,如土壤、砂、砾石 等,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过滤系统 ; 村镇进出口的水闸、水口,既是个体 安全的保障,同时也形成内外水位高差,加强水体的流动,方便水中垃圾的排除与清理,因此依托水网形成的村镇可以最经济有效的完成供水、灌溉和排水功能。 1.1.2 良性的生态圈 江南地域四季分明,夏季尤为酷热,村镇内外大量的水体缓和了这种极端的温差变化,使地面热气经水面冷却形成微风,起到降温通风的功能;而水源丰富又促生形成 水生沼生湿生中生植物群落带 ,优化鱼类的繁殖环境,吸引鸟类等动物栖息,也为人们提供了食物来源与居住选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水网又形成天然的运输流线,促进了商贸的发展,沿河地带也因其交通便利形 成线形的街市空间,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以丝绸发家的盛泽、南浔等地。 但在今日,部分村镇片面追求城市化、现代化,大量河道遭填成为道路宅房,虽然村镇面貌焕然一新,却因此破坏了水系的格局脉络。人们在向水要生存空间的同时,反而破坏既有的水生态体系,等到超出自然所能承受的限度,必然陷入恶性循环。 1.2 院落村舍的给排水处理 江南一带自古“业商贾、务耕织、咏诗书、尚道义”,务实的生活态度营造出成本不高、意境极好的水生态环境。 1.2.1 群体布局 沈 丹:江南地域居住环境中的水生态处理 347 受水网分布限制,江南地域村镇多利用河道与街市之间建房以或得商业 价值,主河道及较宽敞水域周边因此常见宅店式空间,或前店后宅格局,或下店上宅布置;次河道或狭窄水域则常见纯生活性空间。单体建筑依水而建,个体给排水系统直接接入村镇水网,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化学制品尚未普及,各村镇又多有收集粪便供应周边农田的习惯,无形中过滤了最易产生污染的元素。 1.2.2 单体造型 雨水也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多雨,建筑单体通过坡顶明沟形式收集雨水排放。在内天井其周边砌水沟收集屋檐上滴下的雨水统一排放,形成“四水归明堂”的效果;讲究的宅院加高室内地平,更在室内地下暗藏排水管线,留有可 开启的“窨井盖”,并在阴沟中放置存活的小龟,使之在地下管道中缓慢移动,起到疏通管道的功能。此外,宅院内外地面则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砾石等材质,使部分水渗入地面,最后归入河道水网。 旧时的单体建筑多一家一户建造,考虑了各自的污水雨水排放。但人口的增长及部分暴富者心态的变化,使得许多宅院一户多用或是自行随意扩充户内设施,增加甚至堵塞旧有的管网,使卫生、安全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便常常会出现污水倒溢甚至污染水源的现象。 2 结合 3R 设计 自费孝通先生 1983 年开始提出“小城镇,大问题 3”后,如何科学合理发展小城镇 即成为国内建设关注的热点。结合 3R 设计即根据 Reduce(减少)、Reuse(回用)、 Recycle(循环)原则,在建筑生命的周期中减少物质能源的损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使建筑环境由纯消费向可循环利用转变 4。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环境污染隐患较多的江南村镇,创建 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2.1 充分利用近水优越性 江南地域得天独厚,具有极好的淡水资源,是生存发展的天然资产。但在开发中考虑的是充分而非尽量,应较多考虑与周边环境的统一。 2.1.1 优化现有 用水体系 江南近水多商,发展的多为丝织、蜡染、编作等轻污染的家庭作坊经济,屋前门后的流水可解决洗涤、饮用等基本生活需要,还能就近成为作坊的生产用水,本身即是 3R 的无意识体现。但由于沿街用地紧张,店铺开间小进深大,街坊内部则宅院开敞,呈松散排列,生活污水系统也相对无序。开发中可优化利用现有的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排水系统,并使生活生产污水不再与雨水混用排放管网,由不同技术进行再循环处理,形成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分质供应的用水体系。 加强污水的自然处理:运用污水自然处理新技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对家用设备如水龙头、便桶等 进行改造,根据大小便 的 不同设置不同的冲洗水量,并对生活污水经初步处理 后 再排入下水道;来自施过肥的田园草地的地面径流也就近导入池塘,使之在渗入地下水或饮用前即能被自然过滤和净化。 促进水的循环利用:截留当地丰富的雨水资源,利用并加强蓄水功能,设计蓄水池储存可供应生活生产需要的用水,设计透水基面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补充;也可局部设立“水再净化设施”,对部分水进行深度处理、净化,用专用管道向居民提供饮用水。 2.1.2 塑造亲水型生态居住模式 生态的居住 强调以人为本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持续高效地利用一切资源,追 求最小的生态冲突和最佳的资源利用,满足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寿命等目标,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建筑技术科学、环境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形成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理想的居住地。 在景观和建筑规划中,一个主要任务是使水的视觉和实用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5。运用 3R 原则进行设计即是结合江南地域特有的水域特点,采用并适当改进地方传统技术 塑造亲水型生态居住模式 ,使之适 应时代发展与特定环境条件的需要并保持其生态平衡,从而形成“保护 -利用 -增值 -保持”的良性循环。 亲水 型 的生 态护岸 处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如汛期潮涨对周边水际群落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河流堤岸设置草本树木群落巩固土壤,抑制暴雨排水可能产生的坡面流;还可加工利用当地的河埠码头,用石材沙砾固性材料保护堤岸。堤岸倾斜面及河埠的人行踏步插入水面,随季节性汛期的水位变化 高低错叠落, 又都能 接近水面和各种水生、湿生植物和生物 ,形成 动态的水际景观带。 348 生态环境 第 12 卷第 3 期( 2003 年 8 月) 相融共生 的水景观处理:河流水网为居民长期提供户外活动环境,也完善了动植物的自然食物链。 保护并开发堤岸与湿地, 充分利用湿地系统净化污水能力的特点,利用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 同时随着水际植物群落的形成,使许多野生动物和昆虫也得以栖居、繁延 ,可改善村镇小气候,提高生活质量,更可发展生态旅游,产生经济价值。 2.2 综合性进行流域管理 从生态学 来 看,水资源是一个连续性的整体,必然会有上游、中游、下游的区分,必然会从源头汇向大海。池塘湖泊等虽然看似静态,同样受到其上游及地下含水层的作用。综合性的进行流域管理可提供一个可行的 框架来规划各个区块,避免分疆而治,造成污水的无序化排放和水生态资源的无序化开发,形成村镇之间乃至省市之间的矛盾,重蹈破坏繁殖环境、恶性捕捞 长江鲥鱼 等水生动物,使之濒于灭绝甚至灭绝的覆辙。 统一的规划还有利于推动水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处理,统筹制定实施 可持续 水 环境、功能建筑群与环境 的利用及保护 。 今日的技术水平高于旧时,但地域发展不可能均等,需要有机结合改进地方传统技术,使之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同时借助建筑能源系统 BEEMS ( Build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等高技术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在规划中即形成 3R 的自觉意识。 3 结论 江南地域传统村镇的聚落选址与环境发展是传统观念、地域环境、生产构架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其独有的空间特性与自然优势。结合 “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 ”的原则,建立水系统的良性循环机制,努力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城镇体系 ,不仅有利于今日村镇的发展,更是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大环境。根据各地条件走 3R 的水生态处理 方式 ,十分适合江南地域 中缺少一定操作管理和技术水平人员 的中小城市及村镇建设 ,具有 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赖明 . 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A. 见 : 中建建筑承包公司编 . 中国绿色建筑 /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C.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0. 2 白居易 . 忆江南 A. 见 : 林庚 , 冯沅君主编 . 中国历代诗歌选(上编二) C.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 491. 3 转引自陆志钢 . 江南水乡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 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1: 1. 4 黄光宇 , 陈勇 .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148. 5 美 约翰 O西蒙德 . 景观设计学 M. 俞孔坚 , 王志芳 , 孙鹏译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0: 54. Water eco-treatment i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 of the Jiangnan region, China SHEN Dan College of Ar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iogy, Hangzhou 310032, China Abstract: Water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with which human residential system can be put into regular operation. Though the Jiangnan region has comparatively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ecology should not be ignored. Concerning the two aspects of water eco-treatment of rivers and lakes and plumbing treatment of courtyards and huts i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owns in the Jiangnan reg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sure and effect that the modern reconstruction w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