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ppt_第1页
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ppt_第2页
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ppt_第3页
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ppt_第4页
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现代高科技在神经外科的综合应用,促进了微创神经外科发展。,影像引导外科学(image-guidedneurosurgery,IGS)锁孔手术入路(keyholeapproach)神经内镜辅助手术(neuro-endoscopeassistedsurgery)血管内栓塞(endovascularembolization)立体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分子神经外科学(molecularneurosurgery),微创神经外科,微侵袭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我们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显微手术连续治疗了10种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瘤71例,疗效十分满意。,本组71例:男32例,女39例,年龄3569岁,平均53岁,全部病例均行术前CT、MRI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70例9种不同类型前循环动脉患者,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全部病例均表现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Hnut和Hess分级:级6例级50例级15例,临床资料,颈内-眼动脉段动脉瘤1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0例颈内-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4例A2段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29例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动脉瘤1例分叉部动脉瘤1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1例、,颅内动脉瘤类型,备注:动脉瘤直径1030mm,合并脑积水4例。,手术设备及器械,多功能手术床,高速气动磨钻系统,手术设备及器械,不同角度观察内镜,神经内镜气动支撑臂,手术设备及器械,德国ZEISS手术显微镜,治疗前准备,1、影像学明确动脉瘤情况;2、制定出具体的锁孔手术入路方案;3、意外的防范和处理措施。,手术入路,1、本组70例9种不同类型的前循环动脉瘤均采用标准化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技术;2、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采用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技术。,标准化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步骤(一),体位,皮肤切口,标准化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步骤(二),骨窗大小,切口预后,标准化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步骤(三),1、切开硬脑膜,开放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2、根据病变位置施行个体化操作,充分显露不同载瘤动脉及动脉瘤;3、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观察动脉瘤周围情况,分离瘤颈,选择动脉瘤夹并准确夹闭瘤颈。,标准化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步骤(四),4、关颅、修复骨窗。注:颈内-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应用颅底外科技术,术中磨除前床突及视神经管上壁骨质,以充分显露瘤颈及载瘤动脉近端。,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步骤(一),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体位,多功能自动牵引头架,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步骤(二),1、骨窗外上缘应显露出部分横窦和乙状窦;2、切开硬脑膜,开放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3、在内镜辅助下显露并分离小脑前下动脉及动脉瘤后,准确夹闭瘤颈。,结果(一),本组71例中,70例不同类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经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采用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成功夹闭瘤颈;术中经内镜检查证实瘤颈夹闭准确、完全。,结果(二),8例动脉瘤在分离或夹闭瘤颈过程中曾发生动脉瘤破裂,均有惊无险;仅1例因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术后出现暂时性对侧肢体轻瘫。4例合并脑积水者,经脑室-腹腔分流治愈。,结果(三),所有患者无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术后DSA复查,证实动脉瘤消失,且载瘤动脉通畅。,颈内-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前,治疗后,颈内-眼动脉段动脉瘤,左颈内-后交通动脉瘤,A术前B术后,A,B,左颈内-后交通动脉夹闭后,右颈内-脉络膜前动脉瘤,术前,术后,右颈内-脉络膜前动脉瘤夹闭后,左颈内分叉部动脉瘤,左颈内分叉部动脉瘤夹闭后,右大脑前动脉瘤,术前,术后,右大脑前动脉瘤,A,B,前交通动脉瘤:A术前B术后,前交通动脉夹闭后,左大脑中动脉瘤,左大脑中动脉夹闭后,右大脑中动脉瘤,术前,术后,右大脑中动脉瘤,N,小脑前下动脉瘤,讨论(一),虽然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开颅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仍是最主要、最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讨论(二),Perneczky等首先提出了“锁孔显微神经外科”这一概念。锁孔入路技术是选择直接而精确的径路,采用头皮小切口开颅,尽可能无创地抵达并处理病变,免除了常规手术入路中无用的开颅部分,不暴露无病变区,且颅内视野范围随深度增加而扩大;个体化开颅具有钥匙功能,能进入某一特定的颅内空间,并以最小的创伤进行手术操作,达到完美的治疗效果。,讨论(三),有关脑池的显微神经解剖已有详尽的描述,正是这些脑池群及其中的神经、血管间隙为锁孔入路技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在神经内镜辅助的锁孔显微外科手术,尤其是颅内动脉瘤的各种手术入路,必须以脑池的显微外科解剖作基础。,讨论(四),手术时先开放脑池放出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并令脑组织自动回缩,有利于术野的显露和减少脑牵拉,并为手术操作提供足够的空间。,讨论(五),手术的全部操作都要以脑池作为重要的解剖标志,熟悉脑池的显微解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有利于以一种直接而无创的方式抵达病变,顺利完成动脉瘤的夹闭;并避免脑和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讨论(六),在解剖脑池时,应随动脉瘤的部位不同而各有所侧重,以便更满意、充分地显露出相关载瘤动脉。为防止动脉瘤破裂,应首先锐性分离出载瘤动脉近端,继之分离出载瘤动脉的远端,然后分离和显露动脉瘤。,讨论(七),如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可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妥善分离动脉瘤后准确夹闭动脉瘤瘤颈。在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前,切不可贸然直接分离和显露动脉瘤,以免术中动脉瘤突然破裂时措手不及。,讨论(八),对某些颅内动脉瘤,有时尚需应用颅底外科技术,以便更好地显露载瘤动脉近端与瘤颈。本组1例颈内-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在磨除部分前床突及视神经管前壁骨质后,方可安全控制载瘤动脉近端,顺利完成瘤颈夹闭。,讨论(九),在内镜辅助下处理动脉瘤,可以更加清晰地辨认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周围结构的精确局部解剖关系,确保动脉瘤夹闭准确;防止动脉瘤夹闭不全,载瘤动脉狭窄,遗留残颈或穿支动脉损伤。,讨论(十),本组71例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瘤,均采用内镜辅助下的锁孔显微手术技术,顺利完成了动脉瘤夹闭,术中均未输血,无任何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4例合并脑积水患者,于手术开始前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既避免了分次手术,又利于锁孔手术中减少脑牵拉。,讨论(十一),锁孔开颅骨窗直径虽仅2cm左右,与常规显微手术相比,明显减少了手术创伤,但其深部视野开阔,有足够的手术操作空间;术中辅以不同视角神经内镜扩展视野,弥补了单纯显微镜下视觉范围的不足,并为深部视野提供更好的观察质量,明显增加了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讨论(十二),手术中利用神经、血管间隙作为无创伤通道显露并处理病变,有利于保护神经结构的完整;避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