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行业相关参考资料_第1页
幼儿教育行业相关参考资料_第2页
幼儿教育行业相关参考资料_第3页
幼儿教育行业相关参考资料_第4页
幼儿教育行业相关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着近年来生育高峰的持续,我国的幼儿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幼教市场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呈现出引人注目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幼儿园的数量还远不能满足要求,城市里的许多家长感觉送孩子入园存在困难,农村的家长更是没有多少幼儿园可以选择。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以及幼儿园教育中各种问题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了实质性的目标和方案,切实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正日益重视学前教育,今后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逐渐扩大。可以预见,学前教育规模将持续扩大,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数将持续增多。政府将 通过在城市改扩建和新建公办园,在农村的乡镇和行政村建立幼儿园的方式,让更多的儿童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农村儿童人口占全国儿童人口的多数,所以,加强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将大大增加入园儿童的人数。而幼儿园数量和入园人数的增加,不但需要大量师资,同时也必然产生对幼儿教材的需求,促进幼儿园教材市场的扩容。 我国特色幼儿教育市场广阔、利润率高,行业并未形成固定的游戏规则与品牌垄断,是最后的少有的高利润行业。从全球范围看,特色幼儿教育经济发展迅速,预计今后 10 年内,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经济收入将以 7-8%的速度增长。在国内特色幼儿教育是一个新兴行业,算作是朝阳产业。各个品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目前国内市场的一大特点。所以,国内的特色幼儿教育行业热仍在探索、摸索阶段,还并未成熟,未来五到十年时间,将是国内特色幼儿教育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整个教育产业中,特色幼儿教育是一个待开发的金矿,近年来被投资者看好。 从目前的情况看,其产业发展背景已经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期。当前我国特色幼儿教育市场呈现以下特点:精英品牌渐出,但行业领袖出现需待时日,近几年,有实力的品牌幼教机构在较大的范围内暂露头角,一些特 色幼教品牌中的翘楚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品牌最初都从某一城开始启动,然后才向其他地区辐射。在目前来看,他们远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地域性特点十分明显;幼儿教育的发展有其特殊的属性,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无论幼教机构的品质如何卓越,家长选择时仍然会主要考虑到就近原则,因此,幼教机构要实现拓展,就必须通过开办分支机构的方式来实现;在中国幼教市场日益开放的情况下,幼儿教育这个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幼教机构,并逐渐成为国内幼教机构的强劲竞争对手;诸多国外的先进幼教理念,诸如蒙特梭利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感觉统合理论等幼 教理论纷涌而至。先进幼教理论的导入提升了幼教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普通幼教机构成长为品牌幼教机构的必备条件之一。那么,未来特色幼儿教育发展会有怎样的变化?市场竞争力如何?投资热点在哪里?又有什么样的走向呢?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财政部、中国社科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奥尔夫艺术教育研究会、美国幼儿教育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特色幼儿教育研究单位等公 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对特色幼儿教育相关企业的实地调查,对我国特色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赢利水平与企业发展、投资策略与风险预警、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等进行深入研究,并重点分析了特色幼儿教育行业的前景与风险。报告揭示了特色幼儿教育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幼儿教育发展趋势 2010-8-19 18:55:20 来源 : 互联网 跟帖已关闭 自 80 年代以来,加强幼儿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幼儿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了解并研究这些新的动向,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的经验,促进本国幼儿教育的发展。现将 80 年代以来,尤其是 90 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综述如下。 一、幼儿教育中心的转移 80 年代以来,世界发达 国家幼儿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 智育中心 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 60 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 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 智育中心 ,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 80 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 纠偏。 1985 年 6 月在日本召开的 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 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 智育中心 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90 年 4 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 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 习。 二、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 1990 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 3 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 2 至 11 岁儿童的教育分为 3 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 3 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 2 至 5 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 2 个年级,儿童年龄为 5 至 8 岁。第 3 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 3 个年级,学龄为 8 至 11 岁。 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 90 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 21 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 19 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 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三、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幼儿教育机构 各国幼儿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世界幼教事业发展趋势: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 点击数: 449 作者:冯晓霞 蔡迎旗 严冷 上海市学前教育网 2009-11-04 摘要 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基于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关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效益的发现和对幼教市场缺陷的揭示。幼儿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有限资源分配不公、效益不高是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主要问题,必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 幼儿教育;外部效益;幼教市场缺陷;国家财政支持 20 世纪后半叶,普及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趋势,也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一、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 19 世纪中叶以前,幼儿 教育一直是私人行为,但在 20 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国家介入幼儿教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政府介入幼儿教育的方式很多,制定政策、加强管理固然是重要方面 ( 如严格幼教机构的审批制度,加强资产监控;制定幼教质量标准并监督执行;建立教师资格和培训制度等 ) ,但公共财政支持也是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 欧洲经合组织国家 ( OECD) 主要是通过公共财政来支持幼儿教育。一些国家不论父母的就业状况和收入如何,幼儿教育都是免费的;另外一些国家则是采用国家财政支持和根据父母收入交费并行的方式,父母所支付 的部分一般不多于费用的 30%。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没有像 OECD 国家那样管理,但也通过多种支持方式承担起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责任。这些方式包括: 1.国民教育向下延伸。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做法。我国澳门特区已从 2006 年开始将免费教育下延至学前教育 1 2 年。台湾地区也已推出国民教育向下延伸一年 ( K 教育 ) 计划,并于 2004 年从“离岛” ( 澎湖、连江、金门等 ) 和原住民集聚地开始试行,优先扶助资源弱势与文化不利地区,然后逐步向全岛推进。 2. 国家专项拨款资助面向社会处境不利幼儿的早期补偿教 育。如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和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等。 3.政府举办一定数量的公办园。对政府认可的非盈利性私立幼教机构提供财政补助。 4.通过各种方式 ( 如返还个税、发放补助等 ) 为幼儿家庭提供保育和教育资助,等等。 二、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的理由 目前,尽管一些国家将 5 岁甚至 4 3 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范畴,但总体来说,幼儿教育还不具有强制性,仍然属于“非义务教育”。既然是非义务教育,为什么不像我们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完全可以交付市场”呢 ? 教育经济学家从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效益和幼儿教育市场的缺陷两方 面,论证了政府财政投资幼儿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 ) 补偿幼儿教育的正外部效益 幼儿教育是否具有正外部效益是政府应否给予财政补助的重要依据。外部性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说的是如果一项经济行为附带地也对其他消费者 ( 第三方 ) 形成影响 ( 获益或受害 ) ,而相应的成本并没有反映到市场价格中,就出现了外部性。使其他消费者受益的行为具有正外部性,反之就是负外部性。按照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在存在正外部性的领域,必然会投资不足。因为这类投资不仅给当事方带来收益,也给其他方带来收益,但当事方只能根据自身的收 益来确定投资水平,因此,这个投资水平一定小于社会最优的投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投入就变得非常必要。那么,幼儿教育是否具有正外部性 ? 除了投资者 ( 家庭 ) 之外,有没有其他受益方 ?大量研究表明,幼儿教育的受益者除了儿童个人、家庭之外,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概括起来:幼儿教育对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长期的积极效应,可以提高其未来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提高国家的公民素质,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和道德素养;幼儿教育可以提高妇女就业机会,促进男女平等,减少贫困人口,降低社会救助费用;幼儿教育有利于打破“一代贫困 ,代代贫困”的恶性循环,促进社会公平。 在各种关于早期教育成本 效益的研究中, David Weikart 及其同事的工作最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他们自上世纪 60 年代起对 123 名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幼儿进行了近 40 年的追踪研究。研究设置了试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幼儿接受了 1 2 年的高瞻 佩里早期教育方案。该项研究从学业成就、经济状况、犯罪率、家庭关系和健康 5 个方面考察了优质学前教育的效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儿童学业成就高,就业率与经济收入高,犯罪率低,家庭关系和睦,吸毒率低。 佩里方案 研究表明,幼儿教育投资是一种最省钱、回报率最大的公共投资,在儿童到27 岁时,投资回报率为 1: 7.16。该研究最近的成本收益分析发现,这些儿童 40 岁时,投资的总体回报率已高达 1: 17.07。其中,对幼儿个人的回报率为 1: 4.17,而对社会的回报率则为 1: 12.9。细致分析表明,社会回报中 88%源于犯罪率的减少; 4%源于教育开支 ( 特殊教育与辅导等 ) 的减少; 7%源于收入税的增加; 1%来自于社会福利开支的减少。其他国家( 如加拿大 ) 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总结同类研究的成果, 2000 年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的 James Heckman 教授在“促进人力资本的政策” ( Policy to Foster Human Capital) 一文中指出,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幼儿时期对一个人投资 1 美金,将比在幼儿期之后投入同样的金额收益更大。最佳的投资政策是:儿童年龄越小,投入资金越多,并且随其成长过程而不断追加。“将人力资本的投入直接指向幼儿是对社会公共资金更有效的利用。” 因此, OECD1999 年的教育政策分析指出,“幼儿教育是向终身学习的第一笔投资,是一项意义远大的政策援助”。该 年的幼儿教育总结报告的标题就是“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从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这个获益者不仅是儿童个人及其家庭,也是整个社会。因此,幼儿教育具有公益性,是一项“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国家财政给予支持是理所当然的。 美国、英国及 OECD 国家都是市场经济发展十分成熟的国家,但都选择了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的政策,应该说是对幼儿教育的公益性 (正外部性 ) 的承认和对上述经济学原理的遵从。 (二 ) 弥补幼儿教育市场的缺陷 供需双方及其市场交换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决定了市场机制对幼儿教育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政 府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尤其是经济手段加以调控,以弥补其不足。 1.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幼教市场问题。 人们往往认为自由市场是一个平等交易的市场,依靠自由竞争必然提高产品质量。但事实并不必然如此。当买卖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完全对等时,交易其实是不平等的。因使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对市场进行分析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美国教授发现,现实生活中市场主体 ( 买卖双方 ) 不可能占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牟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损。而且,当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有关产品的信息时,低质量产品将 会驱逐高质量商品,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下降,出现所“谓劣币逐良币”现象,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也被摧毁,最后导致市场萎缩,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下降。 幼儿教育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更可能存在着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因为幼儿家长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分辩托幼机构的质量,容易受供方夸大其词的宣传和一些表面现象的诱惑,加上不易把握整个幼教市场的情况,使得家长们难以做出理性的选择,高价并不一定能够换得真正的高质量。 特别是,虽然较之以后的任何一个教育阶段,幼儿教育投资的效益最大,但与其 他教育阶段相比,其投资收益 ( 特别是作为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 )一来比较隐讳,不易察觉;二来具“有长线性”“和融合性”特点,其效果往往要 20 年后才可能显示出来,而且往往又和后续阶段教育的效果融合在一起,若非专门研究,往往难以单独显现。这些特点都会直接影响家长对幼儿教育价值的判断,从而影响他们的选择行为。 许多调查表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热情尽管很高,但真正落实到经费投入上,其热情还是普遍小于其他学段的,而对其价格的敏感性却普遍高于其他学段。总体来说,便宜、方便、近距离是许多家长选择幼教机构的主要原则,质量实 际上往往是被忽视的。目前在我国,一些非法幼儿园屡禁不止, 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低质低价园挤压价格合理而质量较高的幼儿园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着这样一个仅关注价格而忽视质量、仅要求看护而忽视教育、对质量优劣缺乏判断能力的买方市场。 2.幼教市场不能满足对教育公平的诉求。 公平是处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合理原则。在经济学范畴内,公平问题的核心是资源配置问题。教育公平的核心一是教育机会均等,二是教育选择的自由,“即 资源分配的公平”。教育机会均等不可能由教育市场实现,因为市场遵循的是私 人利益驱动下平等交换的机制。换句话说是按质论价,优质优价。 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投资显然要受到每个家庭现有经济状况的制约。贫困家庭往往缺少投资来源,导致其子女没有机会接受或不能接受优质教育,从而影响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形成一代贫困、代代贫困的恶性循环。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分析贫穷的原因时指出:“收入的差别最主要是由拥有财富的多寡造成的。和财产差别相比,个人能力的差别是微不足道的。较低层的或工人阶层的父母常常无法负担子女进商学院或医学院所需要的费用 这些子女就被排除在整个 高薪职业之外。”其实,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子女的教育机会的差别,并不仅仅表现在对高等教育的被迫“选择”上,而是从幼儿教育时就开始了。这显然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 不仅如此,教育机会不均等也是有悖于效率要求的,贫困家庭的子女可能会因为缺乏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而使其聪明才智无法充分发挥,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从再分配的角度提供教育,参与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将有助于提高公平程度与效率水平。政府的干预是维护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 以往,教育公平 ( 首先是教育机会均等 ) 的概念往往被用在义务教育阶段。但近几十年,这个概念已经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因为这才是人一生的真正起点。 三、增加财政投入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是基础,教育公平是起点。 在完全的教育市场条件下,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对应着收入的差距。家庭收入直接影响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机会通过影响人的发展进而影响家庭收入。这样一来,贫富差距上的“马太效应”可能无限制地循环下去,恶化社会的利 益格局,埋下城乡、地区、阶层间矛盾、紧张、冲突的隐患,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 就当下而言,在我国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现实中,一个幼儿至少牵动 3 个家庭 6 个大人 ( 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 的心。据统计, 2003 年我国学前儿童 ( 3 6 岁 ) 约有 5106 万,那就至少涉及到 3 亿多成人。幼儿教育是一项最具有社会公益性、最直接体现“三个代表”思想的一项“民心工程” !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幼儿教育的作用必须重视,幼儿的受教育权必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加以保障。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宪法和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体现了对儿童和人民群众的关爱。 在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达到、公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应该怎么改 ? 制度创新应该如何体现 ?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合理走向应该是什么 ? 我们认为, 我国以往幼教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幼儿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有限的幼教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效益不高。在国家整体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幼教,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资源分配不公平、效益不高应该成为改革的主要方面。 资源分配不公平、效益不高的问题涉及到投资体制问题。应该承认,我国幼儿教育投资体制 (仅仅投向公办幼儿园 ) 是存在问题的。这或许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发展到今天,这种投资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因此改革是必须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常讲“存量不变,增量盘活”,对幼教体制改革有一定启示。我们建议 : 1.国家投入的公办园应切实发挥示范、培训等多方面作用,让国家财政投入通过直接和间接多种途径使更多儿童受益。 2. 作为单位福利的企事业幼儿园从单位剥离出来之后,应该转为社会福利,国家在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时,应在社会福利系统中考虑用适当的方式将其加入。 3. 增量部分面向弱势群体,因为大量研究表明,面向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投入效益是最高的。国家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优先在农村、边远地区及社会处境不利人群集中的地区实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 待条件具备后逐渐扩大至全体儿童。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 2007 年第 5 期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问题和挑战 2008-06-03 16:29 作者:佚名 来源:出处: pckids 录入: caomin 收藏本文 关键字: 幼儿园 教育问题 教育理念 导读: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中国拥有超过 1 亿的 0 6 岁学龄前人口,占世界同龄 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7 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 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 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 75%以上,而中国仅为 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 学龄前 人口,中国拥有超过 1 亿的 0 6 岁学龄前人口,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7 年全民教 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 2004 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 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 75%以上,而中国仅为 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l.幼儿教育的数量不能满足庞大的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 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中国拥有超过 1 亿的 0 6 岁学龄前人口,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7 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 2004 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 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 75%以上,而中国仅为 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 2003 年教育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到 2007 年全国 3-6 岁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 5 6 岁达到 80%;大中城市普及 3 6 岁幼儿教育 ;但是,基于中国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即使能够实现这一计划,徘徊在幼儿园大门之外不能接 受幼儿教育的适龄儿童人数仍然十分巨大,先圣孔子 “ 有教无类 ” 的理想还远远未能实现。 2.幼儿教育的质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 首先,教师队伍严重不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07 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认为,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生人数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据 2005 年的统计,中国幼儿园的师生比平均为 1: 30.2,农村幼儿园甚至达到了 1: 36.1,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其次,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质量不高。据 2004 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全国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仅 占不到 50%,边远农村地区更是不到 30%,甚至还有 4.86%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不具备高中学历,这一部分教师数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了 36909 人。 另一方面,管理混乱、规章不健全,导致幼儿教育质量难以监管。 此外,还有资金缺口较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所造成的质量问题。 再加上有限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在现阶段幼儿教育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造成城乡之间以及城市的优质园千口薄弱园之间巨大的质量差异。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以及中国社会新兴的中产阶级对幼儿教育产生了更高的教育需求,因此,日益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也 反映在幼儿教育领域。一些大城市的顶尖幼儿园 (包括公立幼儿园 )具有堪称世界一流的师资、设施、管理和课程方案,设施过度豪华,而相当数量的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幼教机构,其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则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 3.作为幼儿教育核心的课程改革任务艰巨。 作为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教育部 2001 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政府文件表明,中国的幼儿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同步的课程理念。但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全球各国概莫能外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教育发达国家,当幼儿教育经费不足时,也会通常变全天教学为半天教学,给教师发放最低工资或取消奖金,提高师生比,减少购买玩具,减少儿童活动草坪和艺术课程等,使良好的课程计划难以实施。而在中国,长期以来全国幼儿教育经费仅占全部教育经费的 1.2 1.3%,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条件简陋、设施匮乏。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满足实施新的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各项条件,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更是任重道远。 不仅如此,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教学设施、教学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要素不能满足时,良好的课程目标不仅难以实现,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更加消极、严重的后果。例如,我们鼓励幼儿的主动探索,不再提倡简单的老师教、幼儿学的灌输式的方法,应当说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它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有合理的师生比,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数量的可供探索的材料。就拿语言学习来说,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数量、各种类型的图书,让幼儿去反复阅读、理解和消化,需要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关注,从而帮助幼儿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因此,当教学的物质条件不够丰富,师生比过高,不足以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 不能给予适时的帮助时,就会影响幼儿学习语言的效率,也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如何将现代西方幼儿教育的课程理念与中国幼儿教育的现实条件相结合,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弥合而不是加剧由于幼儿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学习成绩差距,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中国幼儿教育的未来 如果说 20 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它让我们用 100 年的时间来重新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的特质和需要,发现儿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而在新的世纪,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幼儿教育对于个人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创造更多更平等的教育机会、途径和形式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适宜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如何保障幼儿教育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宜并促进儿童和社会的发展 ?我认为,这是当代幼儿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也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幼儿教育需要解决的共同的问题。 显然,基于中国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大力提高幼儿教育的入园率,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幼儿教育效率,挖掘潜力,提高城乡现有幼儿园的入园率,降低入园成本,使 家庭 能够负担入园费用。同时,拓宽办园渠道,扩大办园规模,积极鼓励社会各种力量以各种形式办园,除了正规的幼教机构以外,开展各种形式的非正规幼儿教育,为适龄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幼儿教育机会,加大对处境不利儿童幼儿教育的政策扶持,维护幼儿教育的公平性。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真正使命是确保所有儿童能够有公平的机会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因此,普及与质量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切实提高 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缩小城乡差别,追求教育公平必须在作为核心成分的课程上进行改革。研究表明,贫困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例如在美国,专业人士的 孩子 3 岁时的词汇量大于那些父母要靠福利救济的同龄儿童。这就是说,幼儿教育的课程方案有责任和义务尽其所能来减少这样的差距,课程改革必须以政策为导向,充分考虑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需求,通过高效的课程弥合而不是加剧由于幼儿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学习成绩差距 . 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与动向摘要 (2010-11-06 22:37:37) 转载 标签: 教育 老同学牛妈提醒我关注温总理近日在北京幼儿园调研的信息,她欣喜地惊呼:“学前教育的春天来了,你去看看吧!”她用文字敲打出来的喜悦与激动穿过网络径直向我扑来,让我不受感染都不行,外加感动。于是赶紧去看,顺便浏览了一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关学前教育的信息。先摘录在这里,改日有感再来评论。 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第二章 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第三章 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 2020 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 0 至 3 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七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 义务教育 第五章 高中阶段教育 第六章 职业教育 第七章 高等教育 第八章 继续教育 第九章 民族教育 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 第十章 特殊教育 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第十二章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第十四章 办学体制改革 第十五章 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六章 扩大教育开放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十八章 保障经费投入 (五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五十七)完善投入机制。 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 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 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 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第二十章 推进依法治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修订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学位条例、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 加强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 第二十一章 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第二十二章 加强组织领导 近日,国务院将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会议召开前,温家宝专门到北京调研。 幼儿园园长吕淑荣和有着 31 年教龄的秦树玲老师等向总理反映道,街道办的幼儿园经费自收自支,开支比较紧张,发展困难;教师年龄偏大,工资偏低,不敢招收年轻幼儿教师。温家宝听后说,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影响孩子一生 。对学前教育要加大投入,拓宽投入渠道,既有 政府投入,也有民间投入,发挥合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学前教育的氛围。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第一个发言。她向温总理介绍了他们为解决入园难而采取的改扩建措施,提出了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和加大政府公共投入的建议。温家宝充分肯定了冯惠燕的建议。他说,要增加政府投入,城市建设要为幼儿 园留出空间, 千方百计解决学前教育供不应求问题,通过立法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他强调,我们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的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师资建设。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园长朱敏向总理提出了为民办学前教育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降低运营成本等建议。温家宝一边听,一边记。他对朱敏说,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针。随着国家的发展,民办幼儿园会越来越多。在政策上,我们对公办与民办学前教育要一视同仁,包括教师资格认定和跨省职称评定。民办幼儿园要保证老师在职期间的工资待遇和退休后的社会 保障,吸引老师、稳住老师,让老师愿意来、争着来。 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幼儿园园长韩佳齐和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第一幼儿园教师刘玉红分别谈了学前教育的师资匮乏和培训缺位问题。这是温家宝特别重视的问题。他说,儿童是国家和人类的未来,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接触的第一位老师。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应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扩大幼师招生规模,大学和中等专业学校都要扩大幼儿专业、院系。二是大学毕业生或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可以经过转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进入幼师队伍。三是提高幼师待遇。四是提高幼师的社会地位, 使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得到社会的尊重。 ( 摘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到重要位置 温家宝在北京调研学前教育工作纪实)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0 41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 业科学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 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 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 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 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乡镇和大村独立建 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布局,有效使用资源。 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各地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健全幼儿教师资 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 2010 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加 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 1 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四、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 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五、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 完善法 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各地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 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当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六、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七、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国家有关部门 2011 年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幼儿园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 八、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 2010 年国家颁布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