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1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2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3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4页
中图版地理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目前人们对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还没有最终定论,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其他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合物、氟氯烃、臭氧等),由此增强的温室效应会加剧气候变暖。 专题: 全球气候变暖 1.自然原因 举例:有哪些自然原因可导致气候变暖? 2.人为原因 (1)主要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举例说明 3.危害 4.人类可以采取的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平均气温在过去 100年中明显上升 全球变暖的原因 人为原因: 人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了变暖 自然原因: 现在正处于间冰期,气温较高 危害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加剧风暴潮及洪涝灾害,海水倒灌导致农田盐渍化,导致气候异常等等 主要环境问题: 酸雨 1982年 6月 8日晚,重庆市下了一场大雨,市郊 1300公倾水稻枯黄,好象火烧过一样,几天后局部枯死。 世界上酸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煤和石油燃烧 酸雨的主要类型 排放硫、氮氧化物到大气中 硫、氮氧化物与大气中水蒸气混合 生成硫酸、硝酸和金属盐类的颗粒 酸性颗粒随雨水降到地面而成酸雨 硫酸型 硝酸型 酸雨为什么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 酸雨的成因 酸雨 值小于 5.6的雨水就叫酸雨(包括雨、雪、霜、雾、露、雹、霰等) 什么是酸雨 酸雨的防治 酸雨的危害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死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研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 参与国际协作 欧洲、北美、中国长江以南 世界三大酸雨区分布: 两控区” 两控区” (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污染防治取得成效截止到 2000年 9月底,“两控区”内 4894个排放二氧化硫 100吨年以上的重点工业污染企业,有 3735家实现达标排放,达标率为 76.3。 2000年 1 9月,已关停高硫煤矿 4732个,减少高硫煤产量 1902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 106台,关停小水泥、小玻璃生产线 862条,关停小钢铁生产线 393条。 两控区”及其污染控制目标 两控区范围 两控区涉及 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控区面积 10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11.4%,其中酸雨控制区 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8.4%,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为 2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 3%。 两控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 两控区 1995年排放二氧化硫约 1400万吨,占全国 2370万吨的59%。 两控区污染控制目标 到 2000年,两控区内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 1400万吨,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及重点旅游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酸雨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缓解。 到 2010年,两控区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 1400万吨,全部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标准。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 气候 变暖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臭氧 层破 坏 大气 污染 酸雨 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了变暖 处于间冰期,气温较高 原因 危害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加剧风暴潮及洪涝灾害,海水倒灌导致农田盐渍化,气候异常 对人体和生物体造成巨大伤害 危害: 原因: 人类排放的氟氯烃等 大气 污染 酸雨 原因: 危害: 原因: 危害: 燃煤、汽车等排放的废气和烟尘 危害人体健康 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损害人体和生物体 ,使土壤、水体酸化 , 加快建筑物腐蚀 分布: 欧洲、北美、中国长江以南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城乡环境问题差异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城市地区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 如大气污染 、水污染 、 噪声污染等 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 乡村地区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城乡环境问题差异 主要表现 具体表现 典型案例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土壤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生态破坏 森林锐减,森林环境功能下降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温室效应 物种灭绝 臭氧空洞 土壤盐碱化 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试举例说明 1、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如建造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还牧、合理排放废弃物等。 、恶性循环方向发展:黄河浩荡向东方,奔流万里长。有位外国人说过这么一句让国人十分震惊的话:“黄河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量高达 16亿吨,这已不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我们如果再不警醒,总有一天,黄河的报复将如决堤之水奔腾而来,把千百年来的恩怨一泻而尽,把无尽的灾难交给人类 ! 中国自然生态七大失衡 据 服务导报 报道,农业经济学家郭书田说,中国自然生态失衡有 7大“赤字”: 1、水土流失面积大于治理面积。风蚀、水蚀达 3 80万平方公里,占国全面积的 1 3。 2、北方沙漠化面积 16 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17。每年新增 2460平方公里。 3、南方石漠化面积 46万平方公里,每年新增2000多亩。 4、草原退化、碱化、沙化每年新增面积 2000多万亩。 5、工业三废污染局部改善,总体恶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酸雨面积扩大、水污染严重。由 80年代末的 15上升致到目前的 4 0以上。 6、水资源浪费,约 7 0的农业用水利用率仅4 0。 7、耕地每年净流失 3000多万亩。 他说,生态“赤字”比财政赤字更可怕。 资料 P32图册 中国的生态破坏 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 。 物质能量 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区 域 性 全 球 性 表现 分布 环境问题 不协调 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 人类社会 废弃物 环 境 环 境 总结: 深圳市环保标志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古代文明 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人类听天由命,对环境是一种依赖关系,对之奉若神明,满怀敬畏之心;采集和渔猎活动为主,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相当微弱;仅限于对生物资源的破坏。 农业文明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天命论和有神论主宰者人们的思想;人类大规模地改造自然,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性循环化,局部环境问题大多源于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工业文明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强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环境循环入不敷出,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 可持续发展 含义 p98 可持续发展的三条基本原则 p99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转变观念 p102 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消费观 调整行为 p103 政府行为、市场行为(清洁生产)、公众行为 加强国际合作 p107 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练习 双项选择题: 、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 , 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 , 这说明了 ( ) 、 某一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 北京市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可以改善韩国的气候条件 、 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反作用给人类的是( ) A、 农民们在火山山脚垦荒植树 , 火山爆发毁坏了农田 B、 某工厂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到湖泊中 , 导致鱼类大批死亡 C、 珠江三角洲是一年三熟的耕作制度 D、 人们通过劳动把红壤改良成水稻土 深圳的灰霾天数越来越多 有“国际花园城市”之称的深圳,2002年灰霾天气高达 124天,人们一年有1 3的时间生活在灰霾中。这个数字是上世纪 80年代的 20 67倍!与此同时,深圳空气污染天数及污染等级情况也在加剧。2003年深圳空气污染天数达 16天, 3年中增加 5倍。 绿色的 深圳成为阴霾雾都,祸首就是日益增多的汽车。 全市汽车保有量超过60万辆。每天还有 10多万辆车过境。在大气污染物中,汽车尾气及其扬尘就占了 70。 如果大气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那么“深圳将变成雾都”这一说法就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我是宇宙的孤舟,请善待地球 ! 人类渴求的生存环境 1 2 5 4 6 3 7 9 0 8 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主要表现 具体方面 原因(来源)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工业 “ 三废 ” 、 农药排入大气 水污染 工业 “ 三废 ” 、 农药排入江河湖海 土壤污染 工业 “ 三废 ” 、 农药排入土壤 固体废物污染 来自生产 、 生活 噪声污染 来自交通 、 工厂 、 社会活动 放射性污染 来自放射性物质泄漏 、 建筑材料等 海洋污染 工业 “ 三废 ” 、 农药排入 、 石油泄漏 主要表现 具体方面 后果 生态破坏 滥伐森林 对环境调节的功能下降 自然植被的破坏 水土流失 、 土壤荒漠化 不合理的灌溉 土壤盐碱化 CO2 氟氯烃排放 温室效应 、 臭氧层的破坏 捕猎 、 环境破坏 物种灭绝速度呈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